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减轻旱灾危害的设想和对策 #TRS_AUTOADD_1219713929234 MARGIN-TOP: 0px; FONT- 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9713929234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TRS_AUTOADD_1219713929234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9713929234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 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TRS_AUTOADD_1219713929234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 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size“:“12pt“,“margin-top“:“0“,“margin- bottom“:“0“,“p“:“line-height“:“1.5“,“font- 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 top“:“0“,“margin-bottom“:“0“,“td“:“line- 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size“:“12pt“,“margin-top“:“0“,“margin- 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 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 top“:“0“,“margin-bottom“:“0“,“li“:“line- 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size“:“12pt“,“margin-top“:“0“,“margin- bottom“:“0“-*/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文 摘: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建立干 旱监测系统、干旱预警系统,开展灌溉量预报的设想,并 提出 3项减灾措施。 干旱是因水分供求不平衡形成的一种水分短缺现象。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以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我国 地域辽阔,是一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降水量年际变动 大是造成我国旱涝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 国江南及西南地区降水变率最小,在 15%以下,云南西部不 到 10%;华南及华南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降水变率大于 15%。东北除大兴安岭东侧一狭窄地带受山地对天气系统活 动影响,降水变率在 20%以上外,其它地方均小于 15%。华 北是我国东部降水量最不稳定的地区,年变率高于 25%,XX、石家庄等地达 28%29%。西北、内蒙古高原年降 水变率超过 30%,南疆大于 40%。 我国因干旱每年平均受灾面积达 XX万公顷,损失粮食 占全国因灾减产粮食的 50%。受干旱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严重持续的干旱还直接影响工业生产、 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甚至引发土地荒漠化、地面沉降等 多种自然灾害。干旱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 素。为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危害,我们于 1995年开始利用地 面常规和遥感相结合的方法监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和玉米 地的旱情,1999 年监测了全国冬小麦主产区的旱情,其监 测结果均及时上报了农业部,并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通 过五年的旱情监测,我们深深感到:旱灾年年有,危害年 年存在,危害的地区、时间和严重程度都不同。为减少旱 灾对国民经济乃至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建立干旱监测系统 为了减轻旱灾的影响,必须建立一个能够适时进行旱 情信息采集、处理、传输的快速反应干旱监测系统。此系 统可由国家级系统及各省、市的分系统组成。 为了能在干旱发生过程中以及成灾后,及时地将干旱 发生、发展、持续、缓解、结束,以及严重程度等信息及 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传递,国家级除在水力部设有全国抗 旱总指挥部外,在农业部也应设立相应的旱情监测和相应 的抗旱机构,在农业部下属的各省、市也应设立相应的机 构。这些机构承担旱情监测、发布旱情和抗旱救灾等工作。 对农业部来说,可侧重对耕地、草地等监测。耕地中主要 侧重对冬小麦地、玉米地、高粱地以及稻、棉、油、经济 作物等进行旱情监测。 鉴于目前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干旱信息的采集主要通 过卫星遥感、气象站、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水文站的观测实 现。信息处理主要在计算机上通过各种软件、模型、方法 实现。信息传输通过 Internet网实现。 我们监测采用的方法,旱情监测是通过四大步骤实现 的,即: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旱情计算;输 出。 数据采集包括 NOAA气象卫星的数据采集和地面常规数 据的采集。 数据预处理包括:从 NOAA的 IA AVHRR数据生成 IB数 据;投影变换(采用阿尔伯斯投影方式);通过历史资料制 成标准年,即正常年份的晴空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制作当 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图;对于地面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插 值计算。 旱情计算包括:划分旱情等级,是给距平植被指数 以一定的阈值进行划分的;当缺乏晴空的 NOAA卫星资料时, 可用地面常规数据作为一种补充,按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 数划分:当田间持水量40%为重旱,40%50%为中旱, 50%60%为轻旱,60%80%正常,80%湿润;套国、省、 县界。 输出包括:输出旱情分布图,生成县、地区、省、全 国的不同旱情等级的面积及其所占的比例等统计表。 二、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建立干旱预警系统 由于干旱是一种缓慢的累加过程,所以,建立干旱预 警系统是完全可能的。干旱预警系统的核心是干旱的预测。 干旱预测是根据干旱成因和干旱规律,找出影响干旱的前 期因子,运用一定的方法,预测未来干旱发生的时间、范 围和强度。干旱预报的基本方法有经验法、统计学方法和 动力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目前有:多元回归分析、判别分 析、时间序列分析、正交分解、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系统 模型、聚类分析等。动力学方法有多种模式,主要是大气 环流模式、滤波模式、动力统计模式、集成预报等。 在干旱预警系统中,除收集上述各种方法和模式外; 还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建立各种基础数据库, 数据库包括:政区图,历史上的干旱,地面数字高程,地 表和地下水分布、埋深,地貌、土壤、经济统计等数据和 图件。经过计算、比较、分析等过程,预测出干旱分布的 范围和强度等,并最终发布干旱警报。 干旱预警系统可以按不同类型干旱区,建立各区的预 警分系统,以开展分区干旱预报。 三、开展灌溉量预报 在干旱预警与干旱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不 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可以开展灌溉量预报。 为开展灌溉量预报,必须建立不同干旱区、不同省份、不 同作物、不同生育期耗水量数据库。 灌溉量是建立在土壤水分预报或监测的基础之上的。 一般以田间持水量的 85%为灌水上限,土壤水分一般控制在 田间持水量的 55%85%之间,45%55%为灌溉指示指标。 我们在旱情监测时,监测到重旱和中旱就应考虑灌溉了。 实际上,我们能监测到重旱和中旱出现在哪些省、市、县, 以及重旱和中旱的面积,这对于确定灌溉时间和灌溉面积 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灌水计划层的深度应根据作物发育期而定。前期根系 浅,可取 50厘米,中期稍深,为 70厘米,后期为 100厘 米。用灌溉量计算公式就可得灌溉量预报值。 四、减灾措施 为减轻干旱影响,在不同干旱类型区,可采用适于各 区的防灾、减灾措施。 根据干旱规律,安排合理的农业结构 在我国北方气候干旱、半干旱年降水量少于 500毫米 的地区,要种草种树以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 态环境;在黄淮海地区,常发生春旱和初夏旱,在没有灌 溉条件的地方,应以种植秋收作物为主,夏收作物为辅; 在伏旱高发区,应调整播种日期,使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 躲过伏旱,以减轻旱害。在农业生产的安排上,应根据干 旱发生的情况,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尽可能减轻危害。 如嫩江平原西部以春旱最为严重,春旱轻时可种大豆,春 旱重时可种谷子、高粱。 因地制宜兴修水利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可发展井灌;在丘陵山区,要 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 泵考试题及答案
- 中日文化交流史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年度建材环保性能第三方检测与认证合同范本
- 2025版售楼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政府机关节能型电脑采购服务协议
- 2025版生猪养殖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管合同
- 2025年图书店铺股权转让及版权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标准教育项目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年商铺租赁合同范本涵盖租赁期限及租金调整机制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住院病人防止走失课件
- 2025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45767-2025氮化硅陶瓷基片
- 202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及答案
- 《化工安全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 主持人妆 男主持人上镜妆
- 安全伴我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2423.18-2021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医院总务设备科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