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财政支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县位于*省西北部,湘西自治州中部,武陵山脉中 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又是集“老、 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到 XX 年底,有常耕地 11_3 万亩(其中稻田面积 84 万亩), 财政收入 333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742 元,辖 4 个镇、 8 个乡,140 个行政村,总人口 138 万人,其中以土家族、 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 853,农业人口 11-3 万人, 占 819;国土面积 12975 平方公里,有“茶叶之乡”、 “林业之乡”、“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的美誉。 一、*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县认真 实施“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在抓 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地理资源优势, 狠抓茶业、以椪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无公害蔬 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 近年来,财政先后投入 5330 多万元,修建小水电 19 处、集雨节水池(窖)1500 口、沼气池 5128 口,除险加固 1 座中型、4 座小 I 型、17 座小 II 型病险水库,修复各类水 毁水利设施 7000 多处;投放各类蔬菜大棚 220 个,高标准 钢架网箱 150 口。XX 年,在继 XX 年遭遇春夏连旱的情况下, 全县仍然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54 万亩,总产 284 万吨,较常年 35 万吨减少 066 万吨,减幅 189, 同比增产 060 万吨,增幅 269;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GDP)551 亿元,同比增长 104;农业增加值 125 亿元,占 GDP 的 227,同比增长 55;财税收入 3339 万元,同比增长 1925;农民人均纯收入 1742 元,同比增加 150 元,增长 94。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支柱产业建设 以专业村、户带动形式建设支柱产业,通过多年不懈 努力,到 XX 年,全县茶叶、以桠柑为主的林果业、草食畜 牧业、无公害蔬菜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 发展各类专业村 40 个,各类专业大户 3000 户。一是茶叶 种植面积 56 万亩,可采茶园面积 25 万亩,良种化率 25,年产茶叶 1300 余吨,年产值 4500 余万元;二是柑 桔种植面积 5-3 万亩,年产柑桔 24 万吨;三是草山草坡 160 万亩,居全省之首,全县山羊饲养量 16 万余只,牛 6 万余头,畜牧水产产值突破780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比 重的 34;四是蔬菜种植面积 51 万亩,年产蔬菜 8 万吨, 总产值 5000 万元。 (三)围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 多年来,特别是 XX 年以来,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茶多酚厂、 雅洁公司、泰森木材加工厂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得 到发展和壮大,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神宝 牧业、中顺牧业、群博公司、绿园茶场、小背篓茶苑等一 批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大户联农户” 等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规范运作,辐射带动各类专业户 80C10 多户。 二、XX 年以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利弊分析 XX 年来,中央连续 6 年出台了 1 号文件,安排部署农 业农村工作,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的 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为农业发展、农民 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财政支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财政扶贫成果显著。六年来各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 共计 10806 万元,帮助全县 1170 名绝对贫困者和 7632 名 低收入者脱贫,组织培训并安排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 4000 余人;新增和改造农田 240 公顷;新建和改建公路 1213 公里;解决了农村 42 万人、1678 万头牲畜饮水 困难。 2、农民减负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减免农业税、减免除 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和农资 综合补贴(简称“两减免、三补贴”),每年全县减少农民 负担 1171 万元,新增收入 432 万元。 3、特色产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 项目扶持专项资金 3000 万元,改良茶园 15 万亩,新增 茶叶开发面积 1 万亩、桠柑为主的林果业面积 21 万亩、 牛羊为主的节粮型草食牧畜 1 678 万头、大棚蔬菜为主 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1200 亩,全县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初具规 模,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4、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财政安排农村生态建设资金 270 万元,推广农村沼气能源建设,项目区农民以沼气代柴 火,既减少空气污染,又保护植被林木,目前已建设沼气 池 6735 口。据统计,节省柴草 18 万吨,相当于封山育 林 6 万余亩。实施生态公益林等项目建设,新增造林 185 万亩,恢复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环 境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支农政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因素分析 XX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现代农业引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财政部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 的实施,促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一定加强,农户种粮 积极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农村支柱产业 得到一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一定壮大,但是, 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措施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存在相当大的 差距。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支农投入仍然相对偏低,基础产业难以做大做 强。往年财政等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县的四大支柱产业 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各方面因素制约, 发展生产的前期投入成本相对其它经济发达的县市高。一 方面*县农业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产业没有规模和效益 优势,另一方面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强调规模,扶优扶强, 致使*县同其它发达县市相比,很难争取各级财政大力支 持,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县市的发展差距,如*县的茶叶 产业,有品牌优势,但无规模,只有 56 万亩,难以达到 财政支持 10 万亩以上的规模要求,财政支持力度小,难以 扭转*县茶叶有品牌无产业优势的局面。 2、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偏重农田水利硬件基础设 施建设,忽视其它软件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虽 然各级财政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支持只局限在加强农田水利、农村 清洁能等方面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 系、农业市场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检验检测体系 等方面建设支持不够,甚至没有。由于农业产业体系不健 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服务水平低,标准化生 产难以推广,品牌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难以加强,致使农 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如我县 茶叶产业,尽管茶叶加工实现了由手工制作向机械化制作 转变,茶叶生产逐渐向高、精、深产品转型。但是由于联 合协作生产经营机制、市场监控机制及网络营销机制仍停 留在较低效的状况,仍然改变不了“*毛尖”家庭式作坊 加工“有品牌、礼品茶,无市场”的局面,难以发挥联动 效益。 3、财政支农资金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 益。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分别掌握在发改委、扶贫办、 农办、财政、农业、畜牧、水务等多个部门,在缺少切实 可行的系统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导致财政支持政策紊乱, 资金统筹使用困难,项目实施范围和建设内容有相当程度 的交叉重复,难以发挥资金统筹效益。 4、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小,科技成果转化 率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脱节。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 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 的社会化农业,需要有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支持, 将现代农业科技项目转化为成果,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 生产,而*县在这些方面因财政困难等原因几乎没有投入, 依靠的是单位自筹资金引进数量有限的设备,从业人员在 推广过程中去逐步摸索,难以达到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 备农业、发展农业的要求。 5、财政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形式落后,难以为发展现代 农业培养高素质农民。近几年,我县在各级财政的大力支 持下,深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和新型农 民等培训。几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 675 万元,累计培 训农民 4000 余人次。由于培训形式单一落后,且大多数技 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慢,培训效果不太乐 观。 6、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地方配套“一刀切”,严重制约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县是一个财政穷县,XX 年财 税收入仅 3339 万元,每年需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维持运转。 相关部门下达*县的项目任务都要求县财政配套资金,但 是象*这样的穷县、小县根本无力配套,形同虚设。由于 实施项目单位没有工作经费来源,迫使部门冒险违规挪用 项目专项资金作为工作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既影响 了项目设计效益,又加重了部门压力和负担,也严重挫伤 了部门争取财政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三、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作为承担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政 策的设计和安排上,应按照现代农业的内涵要求,把思路 统一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突破固有体制的束 缚,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进行财政支农政策调整创新。 (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 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 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 过程。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但就产业而言, 它与其它非农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 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强大支持力度 和保护力度。就区域来讲,*县与其它发达县市相比,财 力更弱,发展更困难,更需要中央、省财政的优先支持, 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增长的政策充分落实到 位,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围绕现代农业特性,结合县域农业的实际,突出 财政支农重点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支农投入要突出以下 几个重点: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水、电、 路的建设及改造和耕地质量的提升,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 创新推广体系;三是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 提升农口部门社会化服务能力,以适应农业产业对社会化、 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四是突出优势农产品良种栽培、精深 加工、贮运技术研究推广投人,重点抓好茶叶、柑桔、草 食牧业的发展,推进*县的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五是突 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县生态 环境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与此同时,要进 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实 行项目申报公开透明管理,成立以各级政府为主的资金整 合协调领导小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针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同对象和环节,优化财政支 农政策 财政项目资金作为政府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手段, 要根据不同的支持对象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 能达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财政无偿投入,在产业化经营 中的纯公益部分,属于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范围,财政应 无偿地投人。如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机 耕道路等;二是创立财政有偿投入,对于产业化经营中属 于市场筹资部分,财政可采取有偿投入,支持企业扩大生 产规模;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贴息,鼓励企业使用银行贷款, 进行深加工技改、优良品种繁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 广、市场改建扩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财政可在一定 时期内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四是创立以奖代补制度,对 于龙头企业开发引进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 开展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 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 证、培育产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务,开展市场信息服 务、建立营销网络、举办产品宣传推广活动等,财政可采 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支持。 (四)落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优惠政策,取消贫困县地 方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