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xx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xx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xx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xx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在高考扩招后,大学生激增,全民素质也随着逐步提 高。毫无疑问,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 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 效果。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 查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分享。 秉承学院团委“实践真知,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共 建和谐”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选择了社会调研活动作为我 的实践内容。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 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 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 具有专业知识的 21 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 是我对汕头大学留校过年的 50 名外地大学(非本科法学专 业)进行了调查。 一、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 XX 年年 2 月 10 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 助下,对汕大未返乡过年的 50 名非法学本科专业的外地大 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 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 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 调查情况如下: 、你生长在( ) a、农村 74% b、城市 26% 、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 纷吗?( ) a、有 18% 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 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政党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 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 、 “算自己倒霉”等等 之类的想法。而在生长在农村的大学生中这一现象较为明 显。 、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你认为你目前法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 )? a、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32% b、缺乏法律知识 40% c、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 28% 、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 a、经常 12% b、偶尔 74% c、从不 14%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 12%,即 6 个人(调查对 象为 50 人)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 14%,即 7 个人表示自己从不去关注,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 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 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你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是( )? a、三个月 22% b、六个月 48% c、一年 30%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最长期限不得超 过六个月,而在调查中发现,有 52%的大学生不知道,这一 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与自 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 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 32% b、 比较重要,有时试图用法律解决问题 42% c、 一般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运用法律 26% d、 不重要 0% 在高考扩招后,大学生激增,全民素质也随着逐步提 高。毫无疑问,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 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 效果。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表现形式,对 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 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 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 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 现,具有直观性。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政 策贯彻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加入 WTO 后, 掌握和应用法律日益重要。因此,为了客观地了解我校在 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了解我校在校学生对法律问题的 观点与态度,海大青年法学社、法律援助社组织了关于公 民宪法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海南大学 XX 级、XX 级法学、文学、农 学、理工、经管等五个学院的本科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 和填答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 者的思想,由法学院韩立收博士设计的问卷充分考虑了被 调查者的思维与文化水平,对各个方面问题打乱编排,对 相关法律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问卷也从分注 意到问题的中立性。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 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 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 题的回答外,还包括专业、年级、政治面貌、有无兼职经 历、是否学生干部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调 查问卷工发放 400 份,除了部分由于填写基本资料和回答 问题不符合要求的外,有效资料为 360 份。这些资料是比 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 90%。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专业:本次调查的 360 名学生当中 专业 人数 百分比 文科 145 403 理科 215 597 2:年级: 年级 人数 百分比 XX 197 547 XX 163 453 3:政治面貌: 政治面貌 人数 百分比 党员 18 5 非党员 342 95 4:有无兼职工作经历: 有无兼职工作经历 人数 百分比 有 91 253 无 269 747 5:是否学生干部: 是否学生干部 人数 百分比 是 63 175 否 297 825 三: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如前所说,法律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大学生较高法律 意识的形成的基础,虽然作为非法律工作者不必对法律理 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但一些法制的观念与法理 的原理需要我们加以了解,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 对一些法律观念与术语的理解 题 6:“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 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 ;d:法治的精神 题 5:关于“人治”的含义 a:一人之治,一把手说了算;b:专制,官员不听取 群众的意见;c:权力运行中,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太大;d 精英为民做主,精英的统治 题 7:“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 社会行为规范;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 由裁量权;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 也要遵守 题 9:对“以德治国”的看法 a:以“以德治国”为重;b:“以德治国”与“依法 治国”并重;c:以“依法治国”为主;d:只需实施“依 法治国” 题 10: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 上人人平等;c:官民平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政府 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平等 对以上题目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有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 部 03 级 01 级 题 6 高 D 444% 290% 330% 286% 350% 286% 249% 356% 较高 C 111 234 242 223 190 236 218 240 偏低 B 389 424 385 435 381 431 472 362 需加强 A 56 53 44 56 79 48 61 43 题 5 高 D 278 216 231 216 206 222 218 221 较高 B 167 136 99 149 143 135 122 153 偏低 A 222 140 242 112 159 141 147 141 需加强 C 333 509 429 524 498 502 513 485 题 7 高 D 56 105 44 133 79 108 132 67 较高 C 222 254 275 245 222 259 213 301 偏低 B 389 360 352 364 476 337 406 307 需加强 A 333 281 330 268 222 296 249 325 题 9 高 D 0 26 33 22 16 27 25 25 较高 C 111 149 264 108 127 151 122 178 偏低 B 667 781 648 818 778 774 812 730 需加强 A 22 2 44 55 52 79 47 41 67 题 10 高 D 56 82 88 78 32 91 81 80 较高 B 167 377 407 353 365 367 325 417 偏低 C 278 167 189 167 206 167 173 172 需加强 A 500 374 319 401 397 377 421 331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概 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 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 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 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 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比如题七,对 于“法律至上” ,生活中往往想到的就是任何人要守法,这 是法律权威的体现,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特别 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来,每个人没有特权的遵守法律可能 是他们的最大愿望。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是 普通人或者说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这样认识的。相对来 说, “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机关,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这个答案,既坚持了法律的权威性,又注意到了法律在实 际生活中是不能理想化的,可能会有些毛病,但这不影响 法律的施行,除非该法为恶法。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 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 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 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 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 以强化法律意识。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 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 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 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 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譬如题九,我们认为, “只 需依法治国 ”的法律意识最高,因为这个答案认识到, 只有依靠依法治国才能达到法制所要达到的目的,而选择 别的答案的可以看出对法律的功效还不能完全确信。 从统计中发现,对于法律相关术语的认识,各个类型 的的选择差别不太大,但其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差别。 XX 级的同学就比 03 级的同学在认识依法治国上更加深刻, 对法律至上的理解也更加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 要是由于高年级在大学里,接受的社会信息和对各种学科 知识接触面比 03 级同学广很多,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也自 然深刻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党员在后三道题中与非党员的回答相 比,让人大吃一惊,因为按照调查表显示来看,党员的在 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上明显低于非党员。应该说党员是先进 思想的代表,对党的政策、方针、思想了解更加透彻,事 实却相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党员之所以在对法律知 识的理解上与非党员有较大差距,问题也是出在太专心于 对政策的理解,而忽视了自己对法律知识的加强。在题九 中,选择“以以德治国为重”的占到 22。2%,是非党 员的五倍左右。这里表明党员对近年来以德治国提出 的重要性认识得比较深,舆论方向掌握较准,却忽视了法 律作为最后的决策机关所具有的作用。再如题十,党员选 择“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的占一半,但这又恰恰是我 们认为最表层的认识的,可能在一些报纸刊物上能看见这 样的说法,大家都能认识到的,所以不能认为法律意识较 强,虽然选项四只提到了平等的主体,但这个选项明显更 加具有现实意义。党员的这种差别提醒我们在对他们进行 思想教育时,也要注意法律知识的强化。建议党员在入党 前后写申请书、思想报告时,加入对法律意识的认识汇报, 作为是否批准入党的一项考核条件。 对法治社会的认识 题 12: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 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 影响大于法治 题 15: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a:完全正确;b:应是诚信经济;c:法治建设促进市 场经济发展;d:不正确,二者有交叉 题 19: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 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 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对以上题目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有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部 03 级 01 级 题 12 高 D 278% 246% % % % % % % 较高 C 偏低 B 需加强 A 题 15 高 D 较高 B 偏低 C 需加强 A 0 题 19 高 D 较高 B 偏低 C 需加强 A 我国正在致力于建立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尊重人 的自由与平等,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维护社会强势与 弱势的平衡发展基于法治社会的这样一些特征,我们 从上面几道题目中来寻找同学们对法治社会的认识情况。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 的水平,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比如题十 九,法治的关键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方针,当然这没有错,但 当认识到“法律必须是良法”的时候,已经在对法治的认 识上上了一个台阶,因为不仅仅前面所说的十六个字就能 完全形成法治社会的,那十六个字只是基本的要求,如果 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法治社会同样建立不起来。到最后 一个答案“大家都信仰法律” ,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 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 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 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 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 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 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 意识,特别是法律意识。 从统计中我们还可以发现,01 级同学的表现同样要好 于 03 级的同学。说明大学的学习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培养 有较大的帮助。 对于法律作用的认识 题 11: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 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 d:应坚持“德主刑辅”的原则。 对该题统计如下: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部 03 级 01 级 题 11 高 B 333% 436% 451% 424% 397% 438% 406% 460% 较高 C 167 150 154 149 159 148 137 166 偏低 A 111 108 99 112 111 108 127 86 需加强 D 389 307 297 316 333 306 330 288 法律的作用很多,如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对于法律 的作用的理解,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法的“无用论”和“万 能论的”谬误。这两个极端都是要尽量避免的。法律是有 局限性的,不能干涉个人事务,不调整思想内容。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在最法律意识的认识上,深 浅分明,法律意识高的与需加强的人数相当,且两者加起 来占了大部分。同时,年级的高低对于法律意识分界也很 鲜明,再次证明了高年级同学的法律意识高于低年级这一 结论。但在党员是否、有无兼职、干部与否上,法律意识 的高低划分依然不明显。 对法律知识点的具体认识 题 18:审判“四人帮”时,采用的是溯及既往的法律, 即用现行的法律来给过去的行为定罪,而非“四人帮”横 行时期的法律 a:正确,因为当时基本上没有法律;b:不正确;c 应 宣布以前的法为“恶法” ,予以废除;d:以某些政策作为 法律来使用 对该题统计结果如下: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部 03 级 01 级 题 18 高 C 111% 196% 176% 197% 222% 185% 218% 160% 较高 D 333 310 286 320 302 313 244 393 偏低 B 167 202 286 208 175 209 218 190 需加强 A 389 272 253 286 302 273 320 258 我们在法律知识点的这上面,选取了法律溯及力的这 一问题进行调查。在法律的使用过程中,在时间效力上只 能使用与该法律实施以后所发生的行为和事项,不溯及该 法律实施之前的行为和事项。法律不溯及既往,这是一个 基本的法律理念,因为任何法律的制定与施行都是基于现 存的或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定,它一般会对一些历史遗留的 既成事实给予法律确认,按照现行的法律补齐手续后加以 合法化。这一法律理念的意义在于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和经 济发展的连续性,也体现了公平原则。 从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点的理解上,高 低分布比较均匀,主要集中在“较高”和“需加强”两个 阶段上, “需加强”者偏多,但法律意识“高”和“偏低” 的也不在少数,这种比较均匀的结果其实说明,同学们在 认识这个法律点上,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或者说 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接受知识的过程,正好折射出, 在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存在对于法律教育的空缺。随 着法治社会的到来,让同学们了解认识法律,掌握法律这 个工具,是必须和急迫的。 四:大学生对法律热点问题的认识 1:对司法活动的认识 题 1:号称“世纪审判”的美国辛普森杀害前妻及其男 友案件,尽管多数民众认为他就是凶手,但因公诉方证据 不足,辛普森被判无罪,你有何看法? A:坚持了“正当程序”原则;b:可以接受;c:不可 以接受;d:完全是错案 题 2:对当前众说纷纭的司法腐败问题,你的观点是: a:司法腐败主要是法官品德太坏;b:关键是法官的 法律素质太低;c:主要是司法不独立造成的;d:司法的 压力太大了 题 8:对我国公安机关开展“严打”活动的看法: a:完全赞同,治乱世用重典;b:应与“严保“相结 合;c:不赞成这种运动式的活动;d:完全反对,轻视相 关人等的人权 题 16:对我国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a:坚决清楚“钉子户“,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及国家 重典工程的顺利进行;b:合理补偿,不能一刀切式以超低 价补偿拆迁户;c:政府应完全退出,有拆迁户与房产商或 国有公司自由协商;d:政府应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对以上题目统计结果如下: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部 03 级 01 级 题 1 高 A 278% 512% 495% 502% 508% 498% 538% 454% 较高 B 444 274 294 279 333 273 264 307 偏低 C 278 192 187 201 127 212 178 221 需加强 D 0 20 22 19 32 17 20 18 题 2 高 D 56 67 121 48 48 71 61 74 较高 C 556 620 538 420 587 623 650 577 偏低 B 167 204 220 200 175 209 183 227 需加强 A 222 108 121 112 190 98 107 123 题 8 高 D 0 38 33 37 32 37 30 43 较高 C 111 173 242 145 175 168 137 209 偏低 B 333 494 429 506 508 481 548 411 需加强 A 556 295 300 312 286 313 284 337 题 16 高 D 0 91 154 63 63 91 66 110 较高 C 0 105 110 97 63 111 91 110 偏低 B 100 734 681 770 794 737 782 706 需加强 A 0 70 55 71 79 64 107 74 “ 在社会有限资源的分配中,程序公正是获得社会广 泛认同的坚实基础。 ”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一般会对程序 规则的不合理不公正提出疑义,而只要程序公正合理,无 论产生的结果如何,都是可以被人接受认可的;司法的腐 败属于最危险的腐败,因为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 线,如果这道防线也被突破,那么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 当事人,而且还有我们司法机关的形象、法律的尊严和人 民对这个国家的信心;严打是我们在司法过程中针对一段 时期内某项领域的违法犯罪进行加大加重处罚而经常运用 的一个手段,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感召力,同时也对打击犯 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形式一直受到法学界的质疑; 房屋拆迁问题涉及到公民财产保护和公共福利改进的关系 问题,涉及到裁决人利益冲突的回避问题,涉及到合理补 偿的问题,还涉及到立法和司法救济的问题。这几个问题 在现实中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经常遇见的,虽然经常从 报刊杂志上看到这些问题的介绍、报道,但同学们这些问 题从法律意识的角度到底有多高呢?各种类型的同学又有 没有差别呢?至少可以从统计结果中得到一些答案。 从统计结果来看:整体上,同学们对程序公正这一问 题看法较好,多数能够接受因为程序公正而得到司法审判 结果;对司法腐败的认识较高;对严打斗争必要性认识较 好,但很少从法律稳定等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法律意识 偏低,需要加强;对房屋拆迁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的法律意 识偏低。 分开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几个特点,首先依然要 提到的是党员的法律意识依然没有非党员的法律意识活泼, 且平均低于非党员的水平。这也是最初让我们困惑的地方。 经过仔细的研究与对比,我们发现,党员的法律意识存在 于政治认识中,思想较为统一,这说明党员在思想是坚定 的、政治上是过硬的,但反过来,正是因为这种统一的思 想认识,切这种思想认识政治因素多一些,法律意识也就 被冲淡。我们党员在看待法律的问题时,往往与宣传是一 致的。当然这不是说所宣传是不正确的,关键是舆论方向 与司法有一定的差别,这其中舆论与司法有时候甚至有其 冲突的地方。因为我们这里讲的法律意识,很大程度上也 根源于一种理想的法律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党员总是表现 不如非党员法律意识满意的重要原因。党员在思想统一、 不够活跃的突出表现在 16 题上,全部选择了 B 项,我们结 合题目来看,这个答案是目前解决房屋拆迁问题一个迫切 切有效的方式合理补偿,但从长远来说,应该来约束 和中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这才是法律最理想的一种解决 模式。 以上几题的另一个特色是,除第一题不相上下外有, 兼职工作经历的同学比无兼职工作经历的同学表现要好。 我们在前面法律知识的调查时,并没有发现有兼职经历与 无兼职经历的同学在法律意识上的区别。但一到具体的法 律热点问题时,有过社会实践的同学就马上把从社会上吸 收到的成分表现了出来。学习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 的过程,可能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大家都在一个水平, 但在综合运用知识上,又实践与无实践经历的同学变处于 了不同的层次。特别是作为要求动手实践能力非常强的法 律这块,实践对同学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或多或少都有帮助, 这是我们从调查结果里找到的一个现象。 2:对生活中一些“寻常事情”的认识 题 3:你对父母打骂孩子的看法: a:正常;b:不大好,措施不当;c:很不好,违反道 德;d:是家庭暴力 题 4:在国家司法考试中,找人替考的行为: a:问题不大;b:品德问题;c:纪律问题;d:违法 问题 题 13:一元钱的官司要不要打: a:一定要打;b:不打,得不偿失;c:运用其它解决 纠纷的办法;d:通常不打,但特殊情况下可以打 题 17:穷人有流浪的权利吗? A:当然有,这是最基本的权利;b:没有,允许流浪 会造成社会动荡;c:应加以限制,不能随便流浪;d:应 重视人权,为他们提供救济 对以上题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部 03 级 01 级 题 3 高 D 167% 178% 143% 190% 222% 168% 178% 178% 较高 C 0 58 55 56 63 54 61 49 偏低 B 778 687 692 691 620 707 695 687 需加强 A 5 6 76 110 63 95 71 66 86 题 4 高 D 500 509 505 509 413 529 548 460 较高 C 444 222 176 253 222 236 228 239 偏低 B 56 260 297 234 317 236 213 294 需加强 A 0 09 22 04 48 0 10 06 题 13 高 D 222 491 429 494 540 465 523 423 较高 C 444 249 308 242 175 276 208 319 偏低 B 222 58 99 56 95 61 51 86 需加强 A 111 202 165 208 190 199 218 172 题 17 高 D 611 482 505 446 302 495 503 472 较高 A 111 237 253 223 222 232 198 270 偏低 C 222 216 154 238 333 192 244 184 需加强 B 5 6 64 88 56 111 54 56 74 对于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同学门经常耳目濡染,认 识更加深刻,这从统计结果中就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在对 身边的事情的法律意识普遍集中于“高” 、 “较高”和“偏 低”三个层面,特别是“高”与“较高”两个阶段。说明 大多数同学能够用法律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 关的一些事情,比如家长教育孩子问题等。这也是作为大 学生基本素质所在。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功底, 对事物的分辨也能比较理性与科学。所以对待自己身边的 事情也能比较理性的认识。各种类型的同学在这一问题上 所表现出来的法律意识差别不太明显,虽然有得题目中有 一些差距,但综合来看,比较平均。 3:对热点法律制度的认识 题 14:对律师制度的看法 a:不好,会造成谁有钱谁有理的现象;b:律师制度 是一把双刃剑;c:律师制度利大于弊;d:没有律师制度, 就不会有真正的法制与人权 题 20:死刑应该废除? A:坚持人道主义,废除死刑;b:不该废除死刑;c: 目前有保留的必要;d:严格限制死刑的使用范围,但决不 能废除 对以上题目的统计结果如下: 题号 意识 党员 非党员 兼职 无兼职 干部 非干部 03 级 01 级 题 14 高 D 56% 155% 165% 149% 143% 152% 137% 172% 较高 C 333 275 264 219 206 239 218 245 偏低 B 611 526 516 852 444 569 579 472 需加强 A 0 91 55 97 16 101 66 110 题 20 高 C 333 360 3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