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 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以下是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 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这当然也是现实 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当下显然不是一 个读诗的时代。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 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比如, 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 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 放下手臂。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 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 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 之相融。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 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 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 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 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 们感动和嫉妒。我们期望“梦回唐朝” 。那么,怎么回去? 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 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 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 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 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 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 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 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 ,有了 真正的“盛、大” ,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 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 后的交响乐。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 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 “春、 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 离去。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蒋勋说,这首诗从“用 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华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 , 这其实不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 没有魏晋时期的清谈,没有“四六骈文”的练习,就不会 产生拥有这样胸怀与气度的诗人,也不会产生具有如此明 显宇宙意识的“孤篇”巨制。 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们凸显出来,因此唐诗展现出 宏大的格局。这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阳、 山川对话,他们的生命都被放大到巨大的空间中。也因此, 他们才会吟诵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空运, 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茫苍凉,发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 在蒋勋的唐诗讲解中,他多次提到“农业伦理” ,并不 断说唐代如何冲破农业伦理。什么是农业伦理?简单地说, 就是日常的生活规矩,应该怎么着,不该怎么着。唐代是 出走的露营,不怎么遵循这个伦理。与“农业伦理”对应 的,似乎是出走与清狂。在唐代,它显现为“贵游文学” , 继承着南朝王谢子弟的传统,显示出豪华、奢侈的风尚, 对青春、豪气、挥霍等等进行直接的歌颂。这也构成了唐 诗的主体精神。王维的洛阳女儿行 、李白的将进酒 都有对挥霍无度的歌颂。 #p#分页标题#e# 在讲到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时,蒋勋谈 到, “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 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 最高完成” ,两人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的诗歌高峰,李白是 诗仙,才气横溢,不遵守人间的规则;杜甫是诗圣,在群 体的生活中进行自我锤炼,承担起知识分子对家国的使命 与责任。蒋勋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两个部分:像李白一 样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因之放歌山林;像杜甫一样回 到尘世间,对最卑微的生命充满同情与悲悯。我们一千多 年来对两人优劣的讨论,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因为文 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之开阔。 唐朝的诗人除过具有宇宙意识,反抗农业伦理外,还 具有深沉的担当意识。这之间大概有一个过程,先是有宏 大的气象,指天问地,高歌豪饮;但等到“渔阳鼙鼓动地 来” ,平静的繁华生活被打破,更多的诗人开始记录社会底 层被政策体制压迫的苦难状态。杜甫在颠沛流离的逃亡流 浪中,放下长安水边的丽人,开始关注兵车,描绘官吏, 埋怨秋风。文学带来的压力,留着整个历史当中,变成一 种良心。 杜甫介入现实的巨大努力,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很好 地继承起来。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发起古文 运动,希望文学能够走向非常浅白的道路,与社会改革结 合起来。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对“文以载道”反感,觉得 里面是八股教条,但成年后,会逐渐觉得这种反省和批判 的动人。白居易认为文学的格律、形式、文字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不写出“生民病” ,是对不起自己的良 心的。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要面临巨大的压 力,但他们还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文字成为重要的社会批判 力量。所以,写了“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不再去写 琵琶行与长恨歌 ,而是努力关注新丰折臂翁、白头 宫女等等,去记录和揭开底层弱势群体的灾难、孤独与苦 寂。 对于李商隐的诗歌,蒋勋将之置入晚唐的整个氛围中 去分析。他说,到了晚唐,大唐盛世、李白的故事成了传 奇,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也都成了传奇,李商 隐时代只能是对唐代华丽的追忆,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充 满了幻灭与眷恋的纠缠。蒋勋将这类文学定之为“颓废文 学” ,反映出繁华后的反省与沉思。而读李商隐的诗,主要 是体味晚唐这种在繁华过后慢慢暗淡下去的气息,而不是 通过论文去分析其中的种种折射。 “画面本身只有一个内容, 任何人将自己投射进去,其实都可能是错的” 。 中文系白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