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第二季度玉米市场分析报告 今年第二季度,受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逐渐 结束、顺价销售政策尚未出台以及市场粮源不断减 少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平稳, 局部涨跌互现,并与国际市场走势发生背离。其中 东北产区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较明显,整体经历了 稳中有降的过程;关内产区则稳步上涨,并带动南 方销区玉米市场价格维持在较高价位上,甚至略有 上涨。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则持续上涨,一度涨至 去年10月份以来的高点,最近有所回落。现对2009 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分析报告如下: 一、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4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大部分保持平稳,局部 地区涨跌互现。截止4月末,我省部分县(市)玉 米(水分14%)收购价(单位:元 /公斤,下同)为 1.46-1.50,其中榆树为1.46,吉林为 1.50,四平为 1.55,分别较3月末上涨0.06、0.02、0.05;我省二 等玉米出库价(单位:元/吨,下同)为 1600、黑龙 江为1580、辽宁为1640,分别较3月末下跌20;销 区广东为1680,较3月末下跌40;上海为1710,较3 月末上涨30;福建为1740,较3月末上涨20。5月上 旬,东北农户忙于玉米春播,出售余粮数量减少, 同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结束,而顺价销售政策尚 未出台,市场观望心态较为浓厚。不过,由于关内 产区农户手中玉米存量减少,玉米价格出现一波上 涨行情,涨幅约在20-40元之间。 5月中下旬至6月 初,东北农户春播大多结束,有的开始出售手中余粮, 加上临储玉米销售计划仍未出台,东北多数大型玉 米深加工企业为节约成本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格; 关内产区农户忙于小麦收割,玉米上市量继续减少, 有效支撑当地玉米价格上涨,进而导致两大主产区 玉米市场走势略显差异。6月中旬以后,受国家可 能向东北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抛售临储玉米传闻的 影响,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始纷纷下调收购价格, 其中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降至 1480,较5月份高点时1550降至70。同时,关内玉 米市场开始滞涨,局部地区甚至小幅回落。但随着 时间推移,市场传言并未得到有关部门证实,到6 月下旬国储抛售传闻对玉米市场的影响逐步减退, 市场渐趋平稳,玉米价格趋于平稳,只是局部略有 上涨。截止6月末,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1560,黑 龙江为1540,辽宁为1620,均与5月末持平;销区 广东为1730,上海为1740,福建为1760,均较5月 末上涨40、20、20。总的来看,2009年第二季度国 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平稳,而局部涨跌互现的 态势,与一季度整体稳步上涨态势相比迥然不同。 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主导市场价格相对平稳 1、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结束。到4月底,国家在 东北产区实施的4000万吨临时储备玉米收购就已结 束,市场购销活动逐渐趋于平淡,市场关注热点已 转向顺价销售政策上来。同时,市场对该项政策的 种种猜测和低价抛售传闻也随之而来,并对国内玉 米期货市场造成明显打压。对现货市场而言,除东 北部分深加工企业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格外,对其 它产销区玉米市场影响仅限于心理层面。而且随着 时间的推移,由于低价抛售传闻并未得到有关部门 证实,无论是对期现货玉米市场的影响均逐渐消退。 同时,在临时收储过程中,国家始终强调临储玉米 将以顺价销售的方式投入市场,加上国家掌控大量 粮源,对玉米价格有绝对的定价权,因此临储玉米 拍卖将成为整个市场走势的风向标。 2、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为妥善解决东北 地区仓容不足的问题,缓解东北地区收储压力。5 月13日,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通知下达2009年第二 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305万吨,全部 为2008年东北地区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加上 第一批玉米移库计划,总计数量已达468万吨,此 举也相应增加销区库存,有利于市场变化应急快速 反映。 3、提高玉米淀粉、酒精出口退税率,取消玉 米出口暂定关税。为扶持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鼓 励出口创汇,扩大玉米市场的需求,国家决定从今年 6月1日开始将玉米淀粉和酒精出口退税率上调至 5%,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玉米淀粉和 酒精的出口竞争力,扭转企业持续大幅亏损的现状, 使得玉米深加工企业迎来复苏的希望。同时,从 2009年7月1日起,国家还将对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 进行调整,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等粮食产品出口 暂定关税,这为实施玉米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上述国家政策因素均对国内玉米价格底部形成 粮食政策与信息2009.7.13 本周推 荐 2 支撑,并促使其保持相对平稳。 (二)库存较为充裕,需求增长缓慢 1、农户手中余粮不断减少,但收购库存粮源 较多。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玉米主产区农户手中 余粮不断减少,市场粮源供给能力有所下降。其中 随着国储托市收购的结束,近八成贸易粮源被国家 所掌握,东北产区农户手中余粮水平已十分有限。 华北、中原一带市场粮源也大幅减少,据有关资料 报道,截止6月末,山东及河北部分地区农户手中 余粮已不足两成,部分地区甚至不足一成。临时收 储玉米虽然有一部分移库,但还没有投放市场。 2、饲用及工业需求短期增长缓慢,长期前景 较为乐观。一方面,饲养业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 今年4月份以来,在“猪流感”疫情未更名为“甲 型H1N1”流感疫情前,其对国内生猪养殖业及局部 地区饲料行业产生较大冲击,国内猪价曾一度下跌, 且跌幅高达40%。针对这一状况,国家有关部门于 5 月上旬和6月中旬相继启动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调控 预案冻猪肉收储工作,使得猪市受到明显提振,大 部产区猪价继续上扬,整体养殖效益明显改观。不 过,由于二季度处于季节性的肉品消费淡季,加上 母猪存栏量仍处较高水平,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 因此短期来看饲料玉米需求恢复增长仍较缓慢;但 从长期来看,上述政策对于后期养殖业整体饲用需 求前景改善仍极为有利。另一方面,深加工企业利 润空间大幅缩水,开工率明显不足。自去年以来,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玉米深加工行业消费状 况表现一直不佳。同时,自国家在东北连续执行托 市收购后,国内玉米价格整体水平有所提升,相比 之下,作为终端产品的饲料、淀粉、酒精等消费持 续低迷,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不振,使 得深加工企业原料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利润空间大 幅缩水,开工率明显不足。不过,从长远考虑,虽 然深加工行业还处在困境中,但是出口退税的上调 除了可能加速出口回暖外,也增加了整个行业的信 心,进而带动玉米工业需求的增长。因此,无论是 饲用还是工业玉米需求短期来看恢复增长虽较缓慢, 但长期来看,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撑下,其前 景依然较为乐观。 (三)国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与国内市场走 势相对背离 今年二季度以来,受部分主产国玉米产量减少、 消费增加及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因素影响,国际 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而国内玉米价格则停滞不前, 除关内部分产区略有上涨外,其它产销区均保持相 对平稳。截止6月23日,美国芝加哥期货商品交易 所(CBOT )玉米价格由去年 12月份低点2.94美元/ 蒲式耳(折合人民币791元/吨)涨至 4.06美元/ 蒲式 耳(折合人民币1092元/吨) ,涨幅达 38%;6月美国 墨西哥湾港口3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由去年12月份 低点162美元/吨(折合人民币 1110元)涨至高点197 美元/ 吨(折合人民币1346元) ,到中国口岸完税后 成本约为1775元,涨幅达21% 。国际玉米价格持续 上涨,一方面在心理层面提振国内市场;另一方面, 随着美国、南美玉米出口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 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海运费上涨) ,中国玉米出口逐 渐成为可能。 三、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国内玉米市场仍是多空因素并存。 一方面,国家已掌握大量玉米粮源,市场流通玉米 数量大幅减少,临储玉米拍卖将成为后期市场粮源 供应主要渠道,并且拍卖价格将成为国内玉米市场 走势风向标;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供给增加,而国 内玉米市场有效需求仍较疲弱,因此其价格上行仍 将面临一定阻力。但由于全球玉米库存下滑、国际 原油价格坚挺、美国玉米出口有望恢复性增长以及 乙醇行业的玉米需求可能增加等因素都对后期国际 玉米价格形成利好,国内玉米市场也将因此受到一 定支撑。 (一)玉米供给增加,消费增长不明显。我国 玉米连续五年丰收,2008年国内玉米产量达到 16550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产1320万吨, 增幅8.7% 。而且由于近两年来国家取消出口、饲料 价格上涨、中原及南方地区稻谷、小麦替代消费增 加,相当于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国内供给,国家临储 玉米4000万吨还没有投放市场,再加上加工业不景 气及养殖业饲料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等原因,致使国 内玉米市场库存有所增加。预计2008/09 年度国内玉 米饲料用粮将达到9050万吨,比上年增加50万吨; 玉米工业消费可能为负增长,预计比上年减少200 本周推荐 粮食政策与信息 2009.7.13 3 万吨到3880万吨。 (二)托市收购结束,市场观望等待。目前, 国家在东北临储玉米托市收购已经结束,国内玉米 市场购销活动相对清淡,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 大多等待销售政策出台及关注临储玉米抛售时机及 价格。而国储具体抛售价格将成为后期市场走势的 关键,其具体影响效果与国家库存释放的时机、数 量、频率以及价格有密切关系。 (三)种植面积增加,干旱及低温天气对市场 影响有限。据有关部门预测,2009我国玉米播种面 积为2900万公顷,较上年的2880万公顷增长20万公 顷,增幅0.7%。同时,前一时期,黑龙江、吉林部 分地区出现干旱虽然使玉米价格略有波动,但随着 5月底至6月初的连续降雨及各地积极采取的抗旱措 施,目前旱情已基本解除,不足以对市场产生根本 性影响。另外,从玉米生长情况来看,目前东北大 部分地区玉米长势良好。其中我省虽然6月以来, 受冷涡天气影响曾出现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过程, 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放缓,但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据省农委农情调度显示, 目前,全省玉米苗情长势喜人,好于历年同期,也 好于去年同期。根据各地调查,全省玉米平均保苗 率达到96.3%,高于上年同期 1.9个百分点。 (五)全球玉米产量减少,消费需求增加。一 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产国减产,原因是产区 天气干旱,导致玉米单产受损。据有关部门预计, 2008/09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 7.86亿吨,比上年减少 636万吨;玉米消费量预计为7.90亿吨,比上年增加 1659万吨。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24亿吨,比上年 减少397万吨。其中美国产量为3.05亿吨,比上年减 少2677万吨;巴西产量为5350万吨,比上年减少 510万吨;阿根廷产量预计为1300万吨,比上年减 少750万吨,这将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二是消费 需求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燃料乙醇消费 玉米增加以及美国玉米出口势头强劲,导致美国 09/10年度库存下降至2908万吨,受其影响国际玉米 价格持续上涨。 综上所述,今年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走势除 受国家政策因素影响以外,市场供求关系及国际市 场价格变化均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后期国内玉米市 场关注的焦点仍集中在政策与需求两方面。其中政 策因素仍将占据主导,需求方面,在国家相关政策 扶持下,市场前景仍较乐观。由于今年国内玉米播 种面积增加,若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其产量 仍有望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增长,由此产生的巨大供 给压力将直接影响玉米后市价格。预计在临时存储 玉米购销政策未出台前,国内玉米价格短期仍将保 持相对平稳态势。从长期看,若临储玉米实现顺价 销售将对玉米市场价格有所支撑,否则,价格下行, 实施玉米出口同样对市场价格产生推动作用。后市 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国内政策调控导向、下 游行业需求变化等情况及主产区新季玉米生长等情 况值得密切关注。 (梅立红) 后期小麦价格仍然看涨但空间有限 上周(6 月 29 日-7 月 3 日) ,国内小麦市场整体 保持平稳。新麦市场价格继续小幅走高,各地收购 进度有快有慢。山东、江苏、河北比去年收购进度 稍快,河南、湖北收购进度较去年下降。陈麦价格 仍基本保持稳定,市场购销清淡,部分地区新、陈 麦价已基本趋于一致。就目前的小麦市场来看,当 前市场人士仍普遍持看涨预期,但多数表示未来小 麦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一、新麦价格小幅平稳上涨,市场购销行情波 动不大 夏收以来,新麦收购虽受到天气灾害、农户惜 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运行态势基本保持正常。 新粮上市初期,部分地区小麦市场价格低于国家规 定的最低收购价水平,随着各市场收购主体的纷纷 入市及国家托市收购的陆续展开,收购价格不断小 幅上行,目前价格大多以高于国家托市价格。 近日的市场监测显示,河南登封新麦面粉厂二 等新白麦收购价1840元/吨,粮库收购价 18401850 元/吨,上涨4050元/吨。南阳新麦贸易商和面粉 厂二等白麦收购价1760元/吨,上涨 40元;粮库1800 元/吨,上涨20元/吨。周口新麦二等混麦贸易商收 购价1800元/吨,面粉厂1820 元/ 吨,粮库收购价 1840元/吨,上涨20元/吨。 山东济南周边地区新小麦个体收购价格均在 1820-1840元/吨,上涨20元/吨;国储库入库价格为 粮食政策与信息2009.7.13 本周推 荐 4 1860元/吨左右,面粉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为 1840元/ 吨-1850元/吨,上涨10元/吨。临沂新麦二等白麦贸 易商收购价1800元/吨,价格稳定;粮库收购价 1850 元/吨,上涨20元。山东德州新麦粮库轮换收购价 1880元/吨,面粉厂收购价1860 1870元/ 吨,贸易 商收购价1840元/吨,上涨20 30元/ 吨。由于收储 企业及各收购主体收购热情较高,局部市场有“抢 粮”现象出现。 河北石家庄新麦贸易商收购价1800元/吨,粮库 和面粉厂收购价1860元/吨,上涨 20元/ 吨。邢台新 麦二等白麦面粉厂收购价1880元/吨,上涨40元/ 吨; 粮库收购价1880元/吨,上涨 20元/ 吨。衡水新麦贸 易商收购价18101820元/吨,面粉厂收购价和粮库 收购价18501860元/吨,价格基本持平。由于农户 惜售增强,近日收购量较前期有所下滑。 江苏东海新麦贸易商收购价17401750元/吨, 粮库和面粉厂收购价17701780元/吨,上涨20元左 右/吨。安徽阜阳新麦新麦二等白麦贸易商收购价 1820元/吨,上涨20元/吨。因价格偏高,粮库和面 粉厂暂停收购。湖北宜城芽麦价格基本稳定,贸易 商含量4060芽麦收购价13601380元/吨,当 地车板价14401460元/吨。 二、陈麦需求减少销售不畅,新陈麦价基本趋 于一致 7月1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投放149.49 万吨,实际成交31.69万吨,周比增加5.33万吨;成 交率21.2% ,周比上升3.5个百分点;成交均价 1805 元/吨,周比上升1元/吨。从近期的国家最低收购价 小麦销售状况来看,由于市场消费处于淡季,加之 新粮上市面粉厂采购成本较低的新麦较积极,陈麦 需求数量减少,销售不畅。同时由于主产区新麦收 购价格不断上涨,新麦与2008年产小麦价差在逐步 缩小,大部分地区新陈麦价已基本趋于一致。目前 河南面粉厂三等白麦收购价为1840元/吨,周口面粉 厂三等白麦收购价为1820元/ 吨;河北石家庄白麦收 购价均为1860元/吨,邢台二等白麦面粉厂收购价均 为1880元/吨;新陈小麦收购价格一致。山东淄博陈 麦面粉厂收购价18401850元/ 吨,新麦收购价为 1840元/吨;山东德州陈麦白麦面粉厂收购价 18801890元/吨,新麦面粉厂收购价 18601870元 /吨;价格已相差无几。目前市场对新麦价格仍有小 幅看涨预期,估计后期新陈小麦价格将会逐步趋于 接轨。 三、新麦收购进展基本顺利,各地收购进度快 慢不一 目前,产区新小麦收购工作已经进行了近一个 月时间,收购工作基本保持顺利,但收购进度总体 慢于上年。据统计,截至到6月30日,2009年最低 收购价小麦已累计收购2167.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 少200万吨。山东、江苏、河北比去年收购进度稍 快,河南、湖北收购进度较去年下降。主要原因, 一个是农民惜售,持粮等价;二是芽麦的出现;三 是粮库加大审查,对质量验收和收购资金控制较严。 从往年情况看,7月份正处于收购的高峰期。但从 今年的情况看,预计各主产省的收购进度会有快有 慢。河北、山东因为小麦品质较好,收购主体仍会 继续保持较高的收购积极性,不排除局部地区继续 贴价收购;而河南、湖北等芽麦情况较为严重,市 场收购行为谨慎,收购进度估计不会有太大改观。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出通知,同意将不完善 粒20%以内的等内小麦列入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 做好受灾地区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工作。有关市场 业内人士预计,后期新麦收购将有望加快,但其整 体收购进度将会相比2008年有所延缓。 四、目前市场多持看涨预期,但续涨空间已相 对有限 就目前国内小麦市场来看,市场人士仍普遍持 看涨预期,但多表示未来小麦价格进一步上涨空间 也十分有限。其原因:一是我国小麦已连续实现 6 年增产,基本面压力较大,市场供过于求的供需状 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二是国家收储和抛售政策, 使得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政府意愿范围之内,小麦 价格波动空间有限。三是夏收以来新小麦收购价格 不断上涨,目前符合收购质量的新小麦价格大多已 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水平,部分收储企业虽贴补部 分收储费用进行收购,但限于市场风险,不可能贴 进全部收储费用进行收购,收购行为趋于谨慎。四 是目前国内小麦价格已处相对高位,新陈小麦价格 已基本趋于一致,加工企业收购新麦积极性较高, 主要的原因是采购新麦的成本较低,如果后期新麦 本周推荐 粮食政策与信息 2009.7.13 5 价格继续不断走高,加工企业的采购行为就可能发 生转变。五是目前农民售粮存有惜售心理,但并不 意味着农民不想售粮,而是对粮价有更高的心理期 待。随着后期农民惜售心理会逐渐缓解,市场的上 市量将会增加,小麦价格难有很大上涨空间。目前 有关业市场人士甚至预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 期新麦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回调。 五、市场供需层面持续偏空,美麦期货价格跌 幅扩大 据私人分析机构 Informa 发布的最新报告称, 2009 年美国所有小麦产量预计为 21.34 亿蒲式耳, 比上年减少 14.6%,但这一数据高于美国农业部六 月份预测的 20.16 亿蒲式耳。截止 2009 年 6 月 25 日的一周,美国小麦净销售量为 241,900 吨,比上 周低了 34%。受市场基本面持续利空的影响,上周 美国小麦期货价格继续下跌,而且跌幅扩大。7 月 2 日 CBOT9 月小麦合约收低 6 1/2 美分,报收每蒲 式耳 5.29 美元,本周累计下跌 34 美分;KCBT9 月 合约收低 9 1/4 美分,报收每蒲式耳 5.64 1/4 美元, 本周累计下挫 35 3/4 美分; MGE9 月小麦合约收低 11 美分,报收每蒲式耳 6.22 1/2 美元,本周累计下 跌 44 3/4 美分。交易商表示,由于美国和全球年末 库存充足,小麦期货的供应面继续偏空;CBOT 玉 米期货和大豆期货的疲软、美元的走强也给小麦期 货市场带来了看跌情绪。 (张荣胜) 后期东北地区稻米市场形势分析 一、第二季度东北稻米市场行情回顾 4月份,东北地区稻米价格在粮源紧张、国家 政策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再次走高,也是年内出 现的第三次上涨行情。首先,由于东北产区市场流 通稻源偏紧,农民手中基本无稻可售,水稻市场基 本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其次,随着“北粮南运”运 输补贴政策截止期限日益临近,南方销区部分企业 积极采购,加快备货速度,带动东北大米价格走高; 三是国家托市粳稻每周15-20 万吨的投放数量明显不 能满足市场需要,而部分企业购粮心情迫切,盲目 追高,使得东北地区粳稻拍卖成交价格不断走高, 成交率也近百分之百。4月28日成交率高达 99.95%,成交均价2167元/吨,较3月31日成交均价 1927元/吨高出240元/吨,涨幅12.45%。竞价拍卖成 交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东北稻米价格上扬,并 不断创新高,这也是4月份东北稻米价格出现上涨 行情的最主要因素。4月末,吉林省内大米出厂均 价1.61(单位:元/斤,下同) ,较月初上涨0.04,涨 幅2.55%。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达 1.70,较月初上 涨0.03,涨幅1.80%;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由月初 的1.47涨至月末的1.52,涨0.05,涨幅3.4%。 5月份,东北稻米价格承接上月涨势继续走强。 尽管东北地区2007年最低收购价粳稻竞拍投放量继 续增加,由4月末的20万吨增加至5月末的40万吨, 但竞价销售继续保持高度活跃态势,成交率仍高达 到99%以上,成交均价创下2174 元/吨的最高纪录, 稻谷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供给依然紧张。5月末,吉 林省内大米出厂均价已达1.68,较上月末涨0.07, 涨幅4.35% 。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达 1.78,较上月 末涨0.08,涨幅4.70%;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 1.58,较上月末涨0.06,涨幅3.95%。 6月份,随着08年临时存储粳稻持续投放,且 数量逐渐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终于显现,市场 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东北粳稻竞拍成交率 和成交均价出现明显回落,东北部分地区水稻价格 也出现回调。稻米加工企业采购心态逐渐趋于理智, 已涨至历史最高水平的东北大米价格自下旬开始出 现小幅回落,并趋于稳定。6月末,吉林省内大米 出厂均价1.74,稳定。全省大米市场零售均价 1.81,较月中高点降0.01,降幅0.55%;龙江佳木斯 大米出厂价1.53,较上月末跌0.05,跌幅3.16%。 二、影响二季度东北稻谷及大米市场的因素 (一)政策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导国内稻米市场。我国稻 谷已连续五年丰收增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由年度供求偏紧转向平衡略有盈余,国家储备稻谷 明显增加,市场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进入4 月份,在东北市场可供稻源紧张的情况下,长期面 临“无米之炊”窘境的稻米加工企业把希望寄托在 东北临储粳稻的竞拍上,因此,参拍企业热情持续 不减,成交率不断提高,成交均价持续上涨。考虑 到稻谷市场强劲需求,国家连续多次增加稻谷竞拍 投放数量,但此举几乎没有对成交价格构成压力。 粮食政策与信息2009.7.13 本周推 荐 6 5月5日,竞拍成交均价创下2174元/吨的新高。如此 之高的成交价显露出东北地区粮源紧张局面并未得 到根本缓解。拍卖价格高涨对稻谷现货价格形成有 力支撑。5月12日,粳稻拍卖市场投放数量增加到 30.11万吨,虽然拍卖稻谷成交率高达99.99% ,但成 交均价却较上期略有下降,说明企业追涨心态有所 谨慎。随后,国家再度加大临时存储稻谷投放量至 40万吨,成交均价出现回落,但拍卖成交价仍略高 于起拍价,均在2080元/吨以上,稻谷市场继续保持 坚挺走势。截止6月30日,国家已连续15次拍卖东 北地区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储存稻谷,累计销售东北 最低价收购和临时存储粳稻366.28万吨(如图5所示) ,东北市场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国家临 储稻谷拍卖数量和价格对东北稻谷市场举足轻重, “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 (二)供求因素 东北稻米市场需求偏淡抑制价格上涨。在国家 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今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上涨 速度加快,特别是粳米价格涨幅较大,是国内粮食 市场的一大亮点。虽然国家对玉米、大豆都实行了 临时存储收购计划,但其价格走势远不如稻谷。随 着稻谷价格上涨,稻谷与其它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 已逐步拉开,稻米需求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一是 在东北稻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其与苏皖地区粳稻、 南方籼稻的价差进一步拉大,替代效应使得南方市 场减少东北稻米的用量,制约其需求;二是稻谷与 小麦的差价拉大,大米的口粮消费受到一定程度挤 压;三是大米季节性消费淡季,加工企业对稻谷的 需求减弱;四是南方地区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稻米 保管难度增大,经销商季节性备货量减少以降低经 营风险,对大米的采购积极性下降,导致市场对东 北稻米需求减弱,需求减少对稻米市场走势造成不 利影响。 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全面展开,销区稻米市场购 销平淡。每年3月份以后,国内粮食市场逐渐进入 传统的“青黄不接”期,市场上可流通稻谷数量不 断减少,单纯依靠农民售粮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需要政府动用储备稻谷才能保障供应,而各级储备 也大都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稻谷轮出,这样既能比 较顺利的实现出库,又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但今年4月份国内储备稻谷的轮换因全国清仓查库 而延迟。虽然东北地区临储粳稻拍卖井然有序,但 销区储备稻谷轮出的延迟一方面减少市场稻谷供应, 另一方面大米市场需求渐显疲软。大米加工企业在 后市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购销积极性下降, 市场呈现购销平淡的局面,对东北稻米的需求有限。 另外,随着4月末“北粮南运”运费补贴政策 结束,东北粮源减少以及采购成本的增加,销区企 业入关采购明显减少,东北稻米市场需求随之降低。 三、后期东北稻米市场形势展望 3月份以来,国家通过市场竞拍来控制国内稻 谷市场供给,并且实现了顺价销售,使稻谷价格得 到有力支撑,特别是大米市场走出了一轮强有力的 上涨行情,其中东北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二季 度吉林省大米出厂均价上涨0.17元/斤,涨幅 10.83%。全省大米零售均价上涨 0.14元/斤,涨幅 8.92%;黑龙江佳木斯大米出厂价上涨0.06元/斤, 涨幅4.08% ) 。由此可见,国内稻米市场 “政策市” 特征显现。由于国家政策支持,水稻种植效益明显 提高,东北地区水稻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生产形势 较好,稻谷继续丰产可能性较大,稻米市场后期供 应压力不容忽视。 (一)国内稻米市场“政策市”特征将日益明 显。自去年我国实施稻谷临储收购政策以来,国内 稻谷市场逐渐向政策市转变,尤其在东北地区表现 更加明显。5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稳 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国务院强调储 备粮的轮出特别是托市稻谷的轮出不是为了打压市 场价格,而只是为了保证市场供应,将储备稻谷的 轮出政策提升至重要位置。由于在2007、2008两年 国家在东北收购大量临时存储粳稻,因此对市场的 掌控更加有力,国内稻米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将 日益明显。 另外,我国政府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了包括稻 米在内的部分粮食品种出口关税,以此刺激国内粮 食出口,缓解库存压力,改善国内供需。但由于我 国大米出口市场较为固定,而且在国际市场中所占 份额有限,这次关税调整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上, 本周推荐 粮食政策与信息 2009.7.13 7 对东北稻米市场实质影响有限。 (二)我国稻谷生产形势较好,产量有望继续 增加。今年国家对稻谷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稻米 价格又处于历史高点,稻谷种植预期收益提高,农 民种稻积极性继续增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 的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 为2975万公顷,较上年的2940万公顷增35万公顷, 增幅1.2% 。其中,东北产区黑龙江省水稻面积 3800 万亩,比去年增加130万亩,增幅3.54%;吉林省水 稻实播面积1144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幅 4%。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为今年丰产打下较好基础。 在天气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预计我国稻谷总产量为 19318万吨,较上年增加18万吨。稻谷产量持续增 加,市场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三)早籼稻上市价格对粳稻市场的引导作用 不容忽视。我国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 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我国稻谷消 费量约1.83亿吨。由于粳米口感较好,用作口粮消 费的比例较高。而早籼稻作为口粮的消费比例则相 对较低,2007年早籼米口粮消费仅占我国稻谷口粮 消费量的15%,占全国粮食口粮消费总量的 8%。但 早籼稻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用粮,是南方地区储备粮 轮换的主要稻谷品种。此外,由于早籼稻是我国首 个上市的稻谷品种,其产量及价格对后期粳稻市场 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2006-2008 年,在国家最低收 购价政策支持下,早籼稻价格连续3年保持高开, 提高了市场对后期粳稻价格走势的预期,而且这三 年粳稻开秤价格同样保持了高开势头。虽然最终影 响粳稻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还是市场供需变化,但 早籼稻价格对粳稻开局行情的参考作用同样值得我 们关注。 (四)全球大米产量将创纪录,国际大米价格 回调压力仍在。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测数据显示, 由于稻米主产国政策扶植导致稻谷种植面积增加, 以及天气因素配合,全球大米生产趋势向好,预计 全球2009/10年度大米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 4.485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61万吨,增幅1%;消 费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43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 870万吨,增幅2%;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 9499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8万吨,增幅5.65%。2009/10 年度大米库存消费比为21.4% ,高于上年度的 20.7%,是自2002/03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大 米市场供给充足,国际大米价格面临着进一步回落 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东北稻米市场受国家竞价销售 政策的影响较大,其价格继续上涨难度增大,后期 将以平稳为主。一是粳稻供应形势不断好转。据统 计,国内共收购2008年临时存储粳稻523万多吨, 截止6月23日,我国已在东北地区竞价销售成交 2007年最低收购价及2008年临时存储粳341.78万吨。 目前临时存储粳稻的周投放量达到40万吨,东北粳 稻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从国内供需基本面 来看,在距离东北地区新粮上市还有个月的时间 里,东北粳稻供应充足,而需求处于淡季。二是稻 谷预期丰收压力将逐渐显现。由于种植效益提高, 今年东北稻谷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产量再度丰收的 可能性较大,对于稻谷市场应有一个逐步消化的过 程。但是有国家顺价销售政策底价支撑,稻谷继续 下降空间有限。预计后期东北稻米市场将以稳中略 有波动为主。 (王兰) 2009年 二 季 度 大 豆 、 豆 油 及 豆 粕 市 场 分 析 报 告 一、二季度市场行情回顾 总的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大豆市场整体呈现先 抑后扬的走势,价格由4月初的3200-3300 (单位: 元/吨,下同)涨至3600-3660;豆油市场则经历了 平稳快速上涨小幅回落的过程,由4月初的 6600曾涨至7750,涨幅达17% ,并创下年内新高。 不过在持续一个月左右时间上涨后,由于沿海地区 油厂开工率较高,国内豆油供应压力较大,加上处 于夏季消费淡季, 6月末,其价格则由7750降至 7200,跌幅为7%;豆粕市场呈现上扬 下跌回升 的态势,6月末价格与4月初价格基本持平,为3200- 3300。具体分析如下: 大豆:4月份,虽然在东北产区大豆收储政策 将收购时间延长至6月末的政策出台以后,国内大 豆价格逐渐止跌企稳,不过春播临近多数农民仍需 兑现,销售意愿较强,加上进口大豆供应仍较充足, 因此国内大豆价格整体弱势基调仍未改变。截止4 月末,我省大豆收购价格(单位:元/吨,下同)为 粮食政策与信息2009.7.13 本周推 荐 8 3380,黑龙江为3200,辽宁为3400,分别较3月末 下跌40、100、100。5月份以后,受国家增储政策 支持、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提高以及国际大豆市场库 存偏低等因素拉动,国内大豆价格终于扭转了春节 以后的跌势开始触底反弹;特别是进入6月份之后, 产区农户手中余粮不断减少,同时,国际大豆价格 持续上涨,导致进口大豆成本大幅提高,进而促使 国内大豆价格涨势更为明显。6月中旬,我省大豆 收购价格由5月初的3320上涨至3660,涨幅为10.24% ; 黑龙江大豆价格由5月初的3200上涨至3600,涨幅 为12.5%。辽宁省由5月初的3400 上涨至3760,涨幅 为10.6%;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由 5月初的3550上 涨至3850,涨幅为8.5%。美国芝加哥期货商品交易 所(CBOT)大豆价格涨至12.30 美元/ 蒲式耳(折合 人民币3089元/吨) ,较年初上涨 45%。进入6月下旬 以后,随着收储进度逐渐接近尾声,加上多数产区 普降大雨,因而造成市场整体交投低迷,大豆价格 止涨企稳,局部出现回调,但幅度相对有限。 豆油:4月份,国内豆油市场价格相对稳定;5 月份,国内豆油市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价格 低迷期,二是月末的快速上涨期。从年初开始,我 国食用油市场一直较为萧条,价格虽时有上涨趋势, 但幅度有限,因此5月初价格的低迷应在情理之中。 对于月末的快速上涨,则是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原 料成本提高、进口毛豆油到港成本持续上升等诸多 因素带动。特别是6月份以后,国内豆油价格更是 创出年内新高。截止6月10日,我省四平豆油出厂 价由2月份低点6650涨至7700,涨幅达15.8%;黑龙 江集贤油厂豆油价格由6400涨至7550,涨幅为 20%;辽宁大连油厂由6600涨至 7700,涨幅为 16.7%。不过,由于我国豆油库存数量总体较大, 沿海地区油厂开工率较高,国内豆油供应压力一直 存在,贸易商采购心理趋于谨慎,因此价格回调压 力也随着价格走高而增强,因此6月下旬以后,国 内豆油价格一改上涨势头出现小幅回落。截止6月 末,我省四平豆油出厂价为7250,较5月末下跌 350,跌幅为5%;黑龙江集贤为 7200,下跌200,跌 幅为3% ;辽宁大连为7250,下跌 400,跌幅为5% 。 豆粕:4月份,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先扬后抑, 来自供需基本面的压力仍在制约豆粕价格上行空间。 同时,4月份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 豆粕市场行情也产生一定利空影响。截止4月末, 我省四平油厂豆粕出厂价为为3050,黑龙江集贤为 2850,辽宁大连为3020,分别较3月末下跌 220、200、280,降幅分别为6.7%、6.6% 、8.5%。5 月中上旬,国内豆粕价格基本平稳。尽管甲型H1N1 流感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但其对国际农产品 市场的负面影响已有所减弱,部分地区豆粕价格也 一度跟随期货市场行情走高;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国内豆粕市场进入夏季传统消费旺季,加之近几个 月豆粕出口量增加以及进口大豆成本居高不下,促 使国内豆粕价格稳步上涨。截止6月10日,我省四 平油厂豆粕出厂价为3420,黑龙江集贤为3180,辽 宁大连为3450,分别较4月末上涨330、370、430, 涨幅分别为10.7%、13.2%、14.2%。6月中下旬以后, 受原料大豆进口数量再创新高及国内压榨企业豆粕 库存继续增加,而需求依旧疲弱等因素影响,豆粕 市场承压转势下行。截止6月末,我省四平油厂豆 粕出厂价为3300,黑龙江集贤为3180,辽宁大连为 3320,分别较6月初下跌50、60、100,分别与4月 初基本持平。 二、影响市场因素分析 (一)临时收储政策继续作用市场,提振大豆 价格触底反弹。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内大豆价格自历史高位大幅下跌。为了稳定市场 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先后下达了三批共 计600万吨临时大豆收储计划,原定收购执行期在 今年4月底结束。但出于解决农民卖粮难以及保护 种粮积极性考虑,4月22日,国家又在东北地区增 加了125万吨的临时收储,这批国家临时存储大豆 的收购执行期截止到2009年6月底。同时,将前两 批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计划执行截止期一并延长。 至此国家对08/09年度国产大豆已累计下达收购计划 725万吨,是历史上收储量最大的一年,占到了国 内大豆产量40以上,其中主产省黑龙江省计划收 储553万吨,占该省大豆产量75%以上。由于国家政 策保持连续性,极大缓解了产区国产大豆的销售压 力,并对春节以来持续走低的豆价带来提振。 (二)农户惜售心理有所抬头,助推大豆价格 不断上涨。6月份以来,受国家托市收购政策影响, 本周推荐 粮食政策与信息 2009.7.13 9 产区农户大豆销售已近尾声,大部分农户手中余粮 基本售罄。其中:截止6月23日,黑龙江省全省政 策性大豆已收购入库50.8亿公斤,占计划指标的 91.86%。据调查,农民手中还有余豆 2.5亿公斤左右。 由于市场收购价格走高,一些手中仍持有少量大豆 余粮的豆农惜售心理依然较重,因此待价而沽的现 象比较普遍,加上油脂企业对于大豆余粮的争夺趋 于激烈,这也成为产区大豆价格不断上涨主要推动 力。 (三)大豆进口数量依然较大,抑价大豆价格 上涨空间。据了解,近几个月以来,我国大豆进口 数量一直都在300万吨以上,据海关统计, 2009年 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371万吨,同比增长 55.2%; 2009年5月份进口352 万吨,同比增长 1.2%。今年1-5月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为1738万吨,同 比增长27.32%。商务部预估6 月大豆进口量为462万 吨,再创新高。连续几个月的超量进口,使得国内 进口大豆库存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同时,中国 强劲的购买需求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显示中国需求仍属强势,利于国际大豆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也将会对国产大豆市场形成冲击。 (四)养殖业对豆粕需求增长仍较缓慢,豆油 市场处于消费淡季。就生猪养殖市场来说,今年4 月份以来,国内猪肉价格已经持续下跌了较长时间, 养殖行业已经进入亏损阶段,加上甲型H1N1流感疫 情所引发的恐慌心理再次对养殖行业带来压力,因 而极大地影响到了国内豆粕消费需求。虽然,自6 月13日,国家正式启动首批冻猪肉收储工作以后, 国内猪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扬,养殖效益明显改观, 但猪价上扬导致部分养殖户出现惜售心态,促使母 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水平,加上二季度正处于肉品 消费淡季,因此养殖业需求恢复增长仍较缓慢。而 禽类市场,随着气温的升高,我国肉鸡消费进入传 统淡季,肉鸡销售形势低迷,养殖户亏损情况较多, 补栏热情难受提振。国内豆粕消费需求不容乐观, 这间接影响到近月国内大豆消费形势。另外,随着 夏季的临近,国内豆油市场因棕榈油掺兑比例的上 升,也逐渐进入消费淡季,豆油需求水平逐渐下降。 (五)国际原油及海运费上涨,我国进口大豆 成本提高。二季度以来,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 际海运费价格持续回升等因素影响,我国进口大豆 成本大幅提高。截止6月24日,美国原油价格为每 桶70美元,比5月初涨幅达31%,比年初上涨75% ; 美国墨西哥湾至中国大豆海运费从4月初的35美元 上涨到56美元。涨幅达60%,较年初上涨 2倍。受此 影响,今年6月之后船期的进口美洲大豆,到国内 港口完税价格将达4200元左右,已高于国内的3670 元/吨(平均价) ,比主产区黑龙江每吨高出 600元, 远高于5月份的3800 -3900元 /吨水平。而随着进口大 豆成本的高企,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倒挂的局面也 有所缓解。 (六)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大豆市场 受到提振。自去年新粮上市以来,我国启动收储计 划,导致进口需求激增,进而刺激美豆出口。同时, 南美大豆减产以及美国大平库存下降,均奠定其价 格持续上涨基调。截止6月24日,美国芝加哥期货 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价格涨至 10.05美元/ 蒲式 耳(折合人民币2522元/吨) ,较年初上涨 37%。 三、后期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除了受其自身基本面因素影响以外, 国际大豆市场走势仍对国内市场走势起到决定性作 用。同时,国内外市场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一方 面,种植面积的减少,产量预期下降将使得国内市 场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受国际大豆市场 的影响加大。另一方面,饲料养殖需求在进入传统 消费旺季之后能否如期恢复,国家临储大豆何时抛 售,国际市场供需形势、国际原油市场走势以及天 气变化又将如何等等,都将是影响后期国内大豆市 场走势的关键因素。 (一)国内市场供需形势喜忧参半 1、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预期下降。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9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20 万公顷,比上年的955万公顷减少35万公顷,降幅 3.7%。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将减至5500万亩, 同比减少7.69%。主要原因就是东北地区大豆种植 收益明显低于玉米和稻谷,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 由于大豆播种面积下降, 2009年大豆产量同比下 降的可能性增加。据有关部门预计2009年中国大豆 的产量为1500万吨,较上年1550万吨减少50万吨, 减幅3.2% 。 2、国家调控政策继续影响市场走势。一是临 粮食政策与信息2009.7.13 本周推 荐 10 储大豆何时抛售成关注焦点。随着收储执行日期的 结束,市场流通大豆逐渐减少,国储大豆何时抛售 问题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其投放时机、投放数 量及价格仍继续影响市场走势;二是取消大豆出口 关税,对市场产生利好。为扩大市场需求,自2009 年7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 产品的出口暂定关税。该项政策不但可以保护农民 利益,帮助农民消化大豆库存,还可以打开出口市场, 为国产大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对于国内的大豆市 场有一定利好作用,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是大豆净 进口国,出口大豆数量很少,其利好的作用有多大 还有待观察。 3、国内大豆进口数量增速有望放缓。虽然今 年年初至今,中国大豆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不过据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当月进口大豆352万吨, 较3月份的 386万吨和4月份的371万吨水平出现小 幅回落。尽管商务部进口预报显示,7月份我国大 豆单月进口量有望继续增加,但结合目前国内大豆 港口库存和国储库存分析,下半年国内大豆进口很 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4、畜禽养殖需求进入传统旺季,下半年或将 走出低谷。按惯例,每年7-9 月份是养殖业需求旺季。 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猪价已接近成本线,部分养殖 户已经亏本。但后期进入传统需求旺季以后,在国 家扶持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预计今后的供需矛盾将 朝缓和的方向发展,虽然产业链的传导比较缓慢, 但随着整个大环境的逐渐回暖,生猪供应或将从 “过饱和”状态过渡到供需平衡,估计在今年下半 年有望出现。同时,据了解,现阶段大部分饲料企 业尚未建立长期库存,因而在后期市场流通豆源减 少,豆粕供应预期偏紧的情况下,饲料企业仍需补 库,这将会利于豆粕市场价格上行,间接影响大豆 市场走势。 (二)国际市场供需形势相对紧张 1、全球大豆产量减少,美国大豆库存紧张。 一是南美遭遇干旱,大豆产量减少。据有关部门预 测数据显示,2008/09年度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黑龙江-黑龙江政务服务办事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重庆市一中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琼山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贵州-贵州信号工-机车信号设备维修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福建-福建行政岗位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6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二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讲义
- 清明节主题模板211
- 新解读《GB-T 879.1-2018弹性圆柱销 直槽 重型》
- 往年萧县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烘干香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宜宾2024年四川宜宾市社会福利院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风电吊装劳务分包合同
- 2.石化厂15万吨常减压及30万吨催化装置拆除
- 2025重庆市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盐城公证处招聘公证人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交分包商培训参考答案
- 检察院书记员笔试试题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呼吸科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合格率
- 固定式桩基海上光伏结构设计荷载标准化研究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