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猪疫病流行状况与防控 对策(同德)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 长春市130062) 目前,我国猪群中发生的疫病,由于存在多种病原(病毒、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加之 病原发生变异,毒力增强;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造成霉菌毒素中毒; 滥用抗生素,诱发病原体抗药性的增高;不合理不科学的乱打疫苗,造成免疫失败;以及饲 养环境的污染与病死猪只的流动等,致使猪病的疫情越来越严重,病症越来越复杂,发病率 与死亡率至高不下,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的威胁。如何做好目前的猪 疫病的防控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技术措施,是 可以防治目前猪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的。 1、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状 况 1.1 兰耳病(PRRS) 当前兰耳病病毒(PRRSV)的流行毒株呈现多样化趋势,变异加剧,不同毒株之间出现重组, 活疫菌毒株与流行毒株重组,一个猪群中同时存在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加重了我国兰 耳病发生的复杂性与控制的难度。杨汉春教授 2009 年对 PRRSV 监测发现,猪群中高致病性 兰耳病病毒株占 86%(37/43),等已出现一些变异。发现高致病性兰耳病病毒的氨基酸出现 缺失或者插入,这是否会导致其毒力增强或减弱,需要进一步观察。 由于生产母猪和后备种猪存在隐性带毒,持续性感染并长期向外排毒(2-3 年) ,致使兰耳 病在猪群中长期存在。加之免疫抑制的出现,疫苗质量的不稳定,病毒免疫产生的滞缓性 (28 天后产生抗体),病毒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体液抗体存在时,细胞上复制病 毒能力反而增强)。以及其他诱发因素(如管理失误,气候变化,饲养环境恶劣,霉菌毒素的 存在与各种应激因素等)的存在,导致兰耳病常年在猪群中发生与流行。当前猪群中发生高 热综合征时其原发病因仍以兰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 2 型为主,多数呈现散发性流行,个别地 区和猪场有时呈现局部暴发流行。并表现为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使病原 体呈现为多元化,临床症状出现复杂化,增大了防控的难度。 1.2 猪瘟(CSF) 2009 年检测猪群中猪瘟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为 15.3%,猪瘟抗体合格率为 77.8%。当前全国各 地均有猪瘟发生,疫情呈全国性分布,散发病例常年不断,典型猪瘟常有爆发,并有上升的 态势。其表现在临床上典型病例增多(在发生猪瘟的病例中典型猪瘟占 50%),感染强度增强, 发病率与病死率增高。 种猪带毒(妊娠母猪带毒率为 43%)现象非常普遍,成为猪场猪瘟传播的主要传染源,常造成 仔猪先天性感染,引起哺乳仔猪与保育猪发病死亡。后备种猪隐性感染或者带毒,通过种猪 流通与交易而造成猪瘟病毒的传播,成为其他猪场猪瘟的传染来源。由于猪群中病毒持续性 感染的普遍存在,造成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同时存在于一个猪舍或一个猪群内反复与交替的 进行传播,在猪场形成了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链。当前,猪瘟的持续性感染是种猪发生猪瘟 的一种主要形式,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引发母猪流产,产死胎与弱仔,并导致仔猪长 期带毒。 猪瘟牛睾丸细胞活疫苗出现了严重的粘膜病病毒(BVDV)污染,脾淋疫苗也有掺假导致疫苗污 染 BVDV 事件的发生。用这些被污染的猪瘟疫苗给猪只免疫接种,BVDV 不仅会干扰猪瘟的免 疫效果,抗体产量低,造成免疫失败,诱发非典型猪瘟的发生,而且 BVDV 还可以引起猪只 发病,24 周龄的仔猪发病表现为贫血,被毛粗乱,生长缓慢,消瘦,结膜炎、关节炎、 腹泻等,发病猪只多数发生死亡。剖检可见扣状肿,类似慢性猪瘟的病变。仔猪的发病率可 达 50%。BVDB 也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发生流产,产死胎与木乃伊胎等。 1.3 圆环病毒2型感染(PCV2) 圆环病毒在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亚临床感染与隐性感染非常严重。2009 年检测圆环病毒 2 型感染的阳性猪场为 60%,感染猪群阳性率为 53.3%。圆环病毒 2 型也存在持续性感染与 免疫抑制,常引起猪只发生 PMWS、PDNS、先天性震颤、繁殖障碍、肠炎、肺炎等多种疾病, 危害严重。PCV2 是猪高热综合征与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 的原发病原之一,并常与兰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呈现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并继发 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肺疫、喘气病、附红细胞体病、大肠杆菌病、传胸等细 菌性疾病,PCV2 在其中扮演重要的帮凶的角色。 当前我国 PCV2 呈现多基因型的态势,包括 PCV2a、PCV2b、PCV2d、PCV2e,其中 PCV2b 是流行的优势基因型,毒力很强,远远大于 PCV2a,加剧了本病的复杂性,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1.4 猪口蹄疫(FMD) 猪群中发生的口蹄疫仍以 O 型口蹄疫为主,但 O 型口蹄疫也发生了变异,称之为 O 型口蹄疫 变异中国株,使用当前生产的 O 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对变异中国株保护力较低。除 O 型 口蹄疫外,个别地区在猪群中存在亚洲 I 型和 A 型口蹄疫感染,O 性缅甸 98 谱系传入我国, 毒力很强,使疫情更为严峻,应高度关注,严防严控。 1.5 猪伪狂犬病(PR) 本病常年在猪群中呈散发性的发生,免疫不好的猪群,常见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达 100%。成年猪隐性感染、母猪持续性感染,猪只感染病毒后可终生带毒,出现免疫抑制,与 其他病毒和细菌发生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复杂化,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严 重后果。 1.6 猪流感(S1) 我国猪群中主要存在甲型流感 H1N1 、H3N2、H9N2 的感染,其中 H1 的阳性率占 47%,H3 阳性率 占 28%。由于 H1N1 流感 病毒是由猪、鸟、人类的病毒基因,在猪体内杂交而成的,禽流感病毒是产生新的人流感病 毒变异毒株的基因库,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又可通过不同的受体进入猪体细胞内,在猪 体内复制病毒,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流感病毒,猪成为“混合器” 。因此,防控好猪流 感公共卫生意义重大。2010 年日本专家发现 H5N1 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与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基因非常容易杂交,而且毒力增强, 提示有可能在猪体内杂交成增殖能力很强的新流感病毒,应高度重视。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流行,但多数病例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应激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发病快,传播迅速,23 天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达 100%,死亡率很低。由于本病能产生 免疫抑制,常见与兰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及伪狂犬病毒混合感染,并继发多种经呼吸 道感染的细菌,可使病情加重,并增大其死亡率,应引起重视。 1.7 细菌性疫病在猪群 中普遍存在 当前猪只发病突出的特点是多重感染,单一感染的病例临床上非常少见。当猪群中发生多种 病毒混合感染时,随即出现细菌继发感染,使临床症状复杂化,病情严重,发病率与死亡率 增高。临床上常见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支原体、高致 病性大肠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弓形虫等已成为多发病原,危害性越 来越大,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增大了防控的难度。细菌主要来源于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二个方面,猪场科学管理水平低,消毒不严,滥用抗生素,饲养环境污染严重,疫苗质量不 佳等,是造成细菌性疫病泛滥的主要原因。 2、防控对策 2.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全 面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1.1 搞好“三管”:管理好 饲养人员:饲养员进出生产区要淋浴,要更换工作服;定向流动,不准串舍、不准随意带入 非生产物品进入猪舍;搞好饲养与消毒和保健工作。管理好 猪群:猪群要实行分群隔离饲养(后备舍、配种妊娠舍、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种公猪舍、 隔离舍)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防制疫病交叉传播。当一批猪只全部出舍后, 要及时清扫猪舍,安装好饮水器与料槽,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保温箱、天棚、 墙壁、地面、通道及排污沟等。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2 次,干燥后用 1:800 卫康、1:800 消毒威、1:300 菌毒敌、1:1000 百毒杀或 0.2%过氧乙酸溶液等交叉反复消毒 3 次,空舍 3 天后再进入下一批猪只。管理好饲养环境:清除猪舍内外 的各种杂物、杂草、污物、污水、定期消毒,建筑沼气池,改变养猪的生态环境,确保猪只 健康的生长。外环境每月消毒一次,猪舍每周 1 次,发生疫情时每日 1 次。可选用卫康、消 毒威、菌毒敌、消灭威、强力消毒灵、百毒杀或火碱与过氧乙酸等进行交叉临换消毒。 2.1.2 猪舍要保证“三度” (保证猪舍内的正常温度、湿度与 饲养密度) 、保持“两干” (舍内要清洁干净与干燥) 、坚持“一通” (舍内四季通风,空气流 动) 。猪只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为 2226(仔猪出生时要求 30)、相对湿度为 60%70%。 天气炎热与寒冷要防止热应激与冷应激,避免高热综合征与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 2.1.3 做好“五定”: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定期灭鼠、定 期杀虫、定期对疫病进行检验与监控。 2.1.4 猪场只养猪,不要养犬、猫、牛、羊等动物,防止相 互传染各种疫病。犬与猫可传播猪流感与伪狂犬病等。 2.1.5 种猪的配种,母猪的分娩、转群、接产,仔猪出生后 断尾、剪牙、去势、断奶、免疫接种等环节,要注意降低各种应急反应,保持猪只的自体稳 定,可避免诱发猪只各种疫病的发生。 2.2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供给猪只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全价,科学搭配,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 种维生素,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这是保障猪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的物质基础, 只有把猪只饲养好, “养重于防” ,才能有效的防制各种疫病的发生。 目前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对猪只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据调查,动物饲 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率高达 30%40%,南方各地还更为严重。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 胞,使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毒素能损害抗原呈递细胞和噬菌细胞的功 能,减少抗体的产量;毒素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分解,影响核酸的复制,降 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致使猪只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下降。接种疫苗不产生抗体,诱发各种 疫病的发生。 饲料霉变严重者应废弃,轻度霉变者可用清水冲洗 3 次,再用 0.1%漂白粉水浸泡 3 小时,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3 次,可除去毒素的 60%90%。烘干或晒干后,粉碎并拌入除酶剂或脱 酶剂再喂猪。只能喂育肥猪,不准喂种猪和哺乳仔猪。除酶剂或脱酶剂要使用复合型的防霉 剂,不仅其吸附毒素的能力强,而且对猪无毒副作用,安全效果好。如大连三仪集团研发的 生物脱霉素(益生菌代谢产物、纳米级凸凹石等,第四代脱霉技术,实现霉菌的“双向”清 除,保育猪与育肥猪,每吨料中加入 400-500 克;种猪,每吨料中加 500-600 克,可长期使 用,还可使用霉毒脱SP(每吨料中加入 11.5 公斤)、霉卫宝(每吨料中加 11.5 公斤) , 脱霉100、克霉霸和古博士吸霉灵等。 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大连三仪集团研发的唯泰 C231(育肥猪和种猪用) 、唯 泰 C211(仔猪专用) 。200 克拌料 1 吨,可长期饲喂,能有效的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繁 殖,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对饲料的利用率与营养成分的吸收率,促生长,提前出栏; 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氨气与氮气以及硫化氢、吲哚、腐胺、组胺、 酚等有害气体的排出量、降低其浓度而除臭,优化养猪的生态环境。 2.3 针对疫病合理使用抗生素 药物 在猪病防控中要避免使用易造成机体免疫抑制于产生耐药性的各类抗生素药物,特别是不要 滥用或长期使用劣质的抗生素,如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地 塞米松、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糠皮质激素、泼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磺胺类 药物等。这些药物不仅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而且易产生耐药性 与药物残留,影响预防与治疗疫病的效果,威胁公共卫生的安全。因此,在猪病防控中,一 定要根据病情科学合理的选择安全、优质、高效的抗生素对症使用。首先要对疾病作出正确 的诊断,再对症的选择药物,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再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作用选用最敏感的 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或预防,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妊娠母猪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四环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多粘菌素、制酶菌素、古霉素及硝基咪唑类等药 物。 2.4坚持对猪群进行免疫检测 与疫病监控 猪场每季度进行免疫监测 1 次,每半年对疫病监控 1 次。以了解猪群的免疫状况与抗体水平, 找出隐性感染的带毒猪只,净化猪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除传染源,确保猪群的健康。 2.5 搞好免疫预防,提 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2.5.1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 序,不要盲目接种疫苗 免疫预防要根据疫病监测情况、疫病流行的规律,结合当地的动物疫情和疫苗的性质与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实施免疫接种。不要盲目的使用疫苗, 不要把疫苗接种看成是万能的。疫苗接种的种类过度、接种的次数频繁、超大剂量的长期使 用疫苗接种,都有可能造成猪体产生免疫麻痹或免疫不全,疫苗相互之间产生干扰,而导致 免疫失败。 2.5.2 疫苗接种参考程序 2.5.2.1 猪瘟的免疫 2.5.2.1.1 猪瘟脾淋活疫苗(兔源) 仔猪:2328 日龄首免,每头肌注 1 头份;6570 日龄 2 免,每头 2 头份。 后备种猪:发情配种前 10 天加强免疫 1 次,每头 2 头份。 生产母猪:产仔后 10 天加强免疫 1 次,每头 2 头份。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 1 次,每次每头肌注 2 头份。妊娠期间不接种猪瘟弱毒疫苗。 由于大耳白兔满足不了脾淋疫苗生产的需要,少数厂家在猪瘟脾淋苗中掺入污染粘膜病毒的 细胞苗,2009 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用 ELISA 方法检查 22 批猪瘟脾淋苗,发现其中有 5 批掺入 了污染的弱毒细胞苗。 2.5.2.1.2 猪瘟弱毒活疫苗(牛睾丸细胞苗) 免疫程序与猪瘟脾淋苗相同。 我国牛群感染粘膜病病毒(BVDV)几乎达 100%,很少检出阴性牛群。使用牛睾丸细胞生产 猪瘟疫苗,非常容易造成 BVDV 污染,用污染的细胞苗给猪接种,不仅能干扰猪瘟疫苗抗体 的产生,造成免疫失败;而且 BVDV 还可引起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病毒通过胎盘传给仔猪, 引起仔猪发病,发病率高达 5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瘟十分相似,鉴别检测非常困 难。2009 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用 PCR 方法对 23 个批次的猪瘟牛睾丸细胞苗进行了检测,发现 有 5 批疫苗污染有 BVDV,污染率为 21.74%。许多猪场使用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只后,仍然发 生猪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5.2.1.3 ST猪瘟传代细胞活疫苗 免疫程序与猪瘟脾淋苗相同,其特点是病毒滴度高,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易控制;批间差异 小;免疫效力高;安全、效果确切;无外源病毒污染,减少了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的干扰作用。 2.5.2.2 兰耳病的免疫 2.5.2.2.1 兰耳病弱毒活疫苗 仔猪:14 日龄首免,每头肌注 1 头份;2 周后 2 免,每头 1 头份。 后备种猪:第一次发情前 3 周加强免疫 1 次,每头肌注 2 头份。 生产种猪:每四个月免疫 1 次,每次于配种前 15 天免疫,每头肌注 2 头份。妊娠母猪不准 接种兰耳病弱毒活苗。 2.5.2.2.2 兰耳病灭活疫苗 保护力低、产生抗体时间长,免疫效果不佳,尽可能不使用。 免疫时注意:兰耳病弱毒活疫苗能干扰猪瘟疫苗产生抗体,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两个 活疫苗不能同时接种,应间隔 5-7 天分别接种,即可避免其干扰作用。同时兰耳病弱毒疫苗 又受圆环病毒的干扰,当猪群中存在隐性感染圆环病毒时,接种兰耳病弱毒疫苗,其免疫效 果也受到影响。 2.5.2.3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 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 仔猪:出生后 2 日龄滴鼻免疫,每个鼻孔滴 0.5 毫升。35 日龄加强免疫 1 次,每头肌注 1 头份。 后备种猪:第一次发情配种前 7 天免疫 1 次,每头 2 头份。 生产母猪:每 4 个月免疫 1 次,每次肌注 2 头份,可一刀切。妊娠初期 15 天,产前 15 天, 不免疫,其他时间都可接种,对母猪和胎儿无影响,安全。 种公猪:第一次配种前 10 天免疫 1 次,以后每四个月接种 1 次, ,每次每头肌注 2 头份。 发生本病时,可用本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小猪每头 2 头份,大猪每头 3 头份。 2.5.2.4 猪口蹄疫的免疫 2.5.2.4.1 口蹄疫O型高效灭活疫苗: 仔猪:40-45 日龄首免,每头肌注 1 毫升;100 日龄 2 免,每头肌注 2 毫升。 种猪:每 3 个月免疫 1 次,每次每头肌注 2 毫升。 2.5.2.4.2 猪口蹄疫O型与亚洲型双价灭活疫苗: 仔猪:30 日龄首免,间隔 28 天后 2 免,120 日龄 3 免,每次每头肌注 2 毫升。 O 型缅甸 98 谱系传入中国,毒力很强,南方某些地区已存在本病毒。 2.5.2.5 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 细小病毒活疫苗:后备种猪发情配种前 1 个月首免,12 天后 2 免,产第一胎仔猪后的 15 天 加强免疫 1 次,每次每头 1 头份。3 次免疫以后可不再接种疫苗,能获得终生免疫。 2.5.2.6 猪乙型脑炎的免疫 乙型脑炎弱毒活疫苗:种猪和后备母猪,每年 4 月份接种 1 次,每头肌注 2 毫升,免疫期为 9 个月。 2.5.2.7 猪喘气病的免疫 喘气病弱毒活疫苗:仔猪 8 日龄免疫 1 次,每头肌注 1 毫升(作肥猪用可不再免疫) ,如作 后备种猪用,应在 60 日龄加强免疫 1 次,每头肌注 1 毫升。 2.5.2.8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免疫 副猪嗜血杆菌多价血清灭活疫苗:仔猪 12 日龄首免,间隔 3 周后 2 免,每次每头肌注 2 毫 升。本菌含有 15 个血清型,我国当前常发的血清型有 1、2、4、5、7、10、13 型等。其中 1、5、10、12、13、14 型毒力最强,可引起猪只发病急性死亡;2、4、8、15 型为中等毒力, 引起猪只出现关节炎和浆膜炎症状。由于各个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力很低、耐药性很强,除 了注射疫苗外,还应进行药物保健,否则很难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2.5.2.9 猪链球菌病的免疫 猪链球菌病灭活菌苗(二联六价):仔猪 20 日龄首免,20 天后 2 免,每次每头肌注 2 毫升。 2.5.2.10 育肥猪的免疫 2.5.2.10.1 自繁自养的猪只, 从哺乳仔猪到保育期已免疫接种应该免疫的疫苗后,育肥期一般不再接种疫苗。只需加强饲 养管理,育肥初期与育肥中期各用药物保健 1 次,并驱虫 1 次,其他饲养阶段可在饲料中添 加微生态制剂(唯泰 C231) ,直至出栏上市。 2.5.2.10.2 外购仔猪 (育肥或作后备种猪用) ,可从引入仔猪的第一天开始,在饮水中添加药物保健 5 天(如多 维、黄芪多糖粉、板兰根粉、干扰肽、转移肽、排疫肽、抗菌肽、溶菌酶等) ,可有效地控 制应激,防止拉稀以及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观察仔猪无异常表现,于第六天开始补注疫苗: 猪瘟脾淋苗、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兰耳病弱毒活疫苗,口蹄疫 O 型高效灭活疫苗等。 每头每种疫苗均肌注 2 头份,每种疫苗相隔 4 天接种 1 种,直至补注完毕。 2.5.2.11 免疫接种应配合使 用基因工程免疫增强剂,其理由如下: 当前我国猪用疫苗有部分厂家生产质量不佳,稳定性差,甚至有外源性病原污染,影响疫 苗免疫效果,造成免疫失败。 猪群中存在很多免疫抑制因素和免疫抑制性疫病,造成猪体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影响抗 体的产生,造成免疫失败。 接种疫苗时有的出现过敏反应或发生应激,也可造成免疫失败。 接种疫苗时,配合使用大连三仪集团研发的细胞因子制剂,如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 。仔 猪每头每次 0.25 毫升,中猪每头 0.5 毫升,大猪每头 1 毫升,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 或疫苗稀释液稀释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如油剂苗等)则分开肌注,因 灭活疫苗(死苗)中有福尔马林溶液可凝固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 ,使其失去生物学特 性。免疫增强剂可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其抗原传递快,产生抗体快,抗体均匀度 好,抗体持续时间长;能有效的降低与减少免疫抑制所造成的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的发生; 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力等。 2.6、重视药物保健,增强猪 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平时要根据猪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用某些有效 药物通过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进行药物保健,可有效的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减 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防控技术措施。 2.6.1 选用保健药物的原则 (要求): 2.6.1.1 药物对动物没有毒副 作用,安全第一。 2.6.1.2 不产生药物残留。 2.6.1.3 不产生耐药性(抗药 性) 。 2.6.1.4 药物必须具有抗病毒、 抗细菌、抗应激以及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2.6.2 常用于动物的保健药物 2.6.2.1 细胞因子制剂:干扰 素(干扰肽) 、转移因子(转移肽) 、溶菌酶、细菌素、免疫核糖核酸、白细胞介素-4、抗菌 肽、排疫肽等。 2.6.2.2 中药制剂:黄芪多糖、 人参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红花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板兰根、柴胡、穿心莲、 鱼腥草、双黄连、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野菊花、射干等。 2.6.2.3 高效抗菌药物:头孢 类、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泰拉菌素、易速达(头孢噻呋晶体液) 、 施美芬、地米考星、支原净、强力霉素、沙星类药物等。 上述药物联合用药,特别是细胞因子制剂与中药制剂联合使用,可有效地发挥药物的协同作 用与促进作用,提高预防与治疗效果。 1、细胞因子制剂与中药制剂和抗菌药物共同组方的药则是: 首先要针对引发疾病的病原和病因选药; 第二是针对病原导致的病理变化(恢复其生理机能)选药; 其次是针对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选药。 2.6.3 药物保健方案 药物保健方案推荐如下: 2.6.3.1 哺乳仔猪的药物保健 方案1:仔猪出生后,1 日龄与 4 日龄各肌注倍健(免疫核糖核酸)0.25 毫升,1、2 日龄分 别口服止痢宝(嗜酸乳杆菌口服液) ,第 1 天 1 毫升,第 2 天 2 毫升,可有效的预防红、黄、 白痢和病毒性腹泻,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方案2: 3 日龄每头仔猪肌注牲血素 1 毫升、0.1亚硒酸钠VE 注射液 0.5 毫升,补铁、 补硒,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和拉稀。 2.6.3. 2 保育仔猪的药物保健 仔猪断奶时(2328 日龄断奶) ,断奶后母猪下产床,仔猪在产房停留 5 天后再转到保育舍 饲养。因此,仔猪断奶前后各 7 天应进行药物保健,以减少断奶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 温度应激及环境应激。因为应激易诱发保育仔猪腹泻、发生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兰耳 病、慢性猪瘟、水肿病、链球菌病及喘气病等。 方案1:氟康王(10氟本尼考、微囊包被的干扰素与转移因子,大连三仪公司研发)300 克,抗菌肽 160 克、黄芪多糖粉 800 克,板兰根粉 800 克,拌入 1 吨料中连续饲喂 712 天。 方案2:清开灵粉 2000 克、抗菌肽 200 克、排疫肽(口服球蛋白)400 克、倍康肽粉 200 克,拌入 1 吨料中连续饲喂 712 天。 方案3:颗粒料不好添加药物,可改为饮水。电解质多维(200 克兑水 1 吨) ,加葡萄糖粉 (200 克兑水 1 吨) ,加黄芪多糖粉(400 克兑水 1 吨) ,加板蓝根粉、加口服排疫肽(100 克兑水 300 升) ,连续饮水 12 天。 方案4:保育仔猪转入育肥舍之前 7 天驱虫 1 次,丙硫苯咪唑,每公斤体重 1020 毫克, 口服 1 次。 2.6.3.3育肥猪与后备种猪的药物保健 保育猪转群到育肥舍开始保健 1 次,育肥中期再保健 1 次、驱虫 1 次,直至出栏上市不再用 药;后备种猪配种前保健 7 天,并驱虫 1 次。 方案1:氟康王(10%氟苯尼考,干扰素)600 克,抗菌肽 200 克,黄芪多糖粉 1500 克,板 兰根粉 1500 克,拌入 1 吨料中连续饲喂 712 天。 方案2:呼舒佳(泰妙菌素、佐剂)1000 克、抗菌肽 200 克、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300 克、板蓝根粉 1500 克、甘草粉 200 克,拌入 1 吨料中连续饲喂 712 天。 方案3:每一吨水中加双黄连浸膏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400 克,口服排疫肽(100 克兑水 300 升) ,西尔康(多西环素、干扰素)100 克兑水 200 升,连续饮水 12 天。 2.6.3.4 生产母猪的药物保健 母猪妊娠中期与产仔前后各 7 天应进行药物保健,有利于母猪与胎儿的健康发育,以及产仔 安全,减少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及出生仔猪多种疾病的发生。 方案1:清开灵粉 2000 克,抗菌肽 200 克,口服排疫肽 400 克、倍康肽 400 克,拌入 1 吨 料中连续饲喂 14 天。 方案2:鱼腥草粉 4 公斤,抗菌肽 220 克,排疫肽(口服高免球蛋白)400 克,拌入 1 吨料 中连续饲喂 14 天。 方案3:5%爱乐新 800 克,抗菌肽 220 克,口服排疫肽 400 克,黄芪多糖粉 2000 克,拌入 1 吨料中连续饲喂 14 天。 2.7、 病猪的治疗 临床上治疗本病难度很大,如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药对路、方法科学、方案可行, 药量足,疗程够,是可以治愈的。由于疫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的,在 临床上多见因发生病毒血症和细菌性败血症而引起急性死亡,故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因此, 临床上治疗首先用药要侧重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采用细胞因子疗法(应用重组细胞因子 作为药物用于疾病的治疗的一种方法)与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 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2.7.1 高热病与呼吸道病的治疗 方案l :清开灵注射,小猪每次 1015 毫升,中猪 1520 毫升,大猪 2030 毫升,加倍 健(免疫核糖核酸,75 公斤体重 1 毫升,重症加量) ,加倍康肽(每 75 公斤体重 1 毫升, 重症加量) ,混合肌注,每日一次,连用 3 一 4 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5 毫克/公斤体 重)或头孢拉啶注射液,每日一次,连用 3 一 4 天。饮用电解多维(200 克兑水 1000 升) 加葡萄粉(200 克兑水 1 吨)加黄芪多糖粉(400 克兑水 1 吨)加口服排疫肽(100 克兑 水 300 升) ,连续饮水 7 天。下午肌注 1 次复合维生素 B 注射液( 0.1 毫升/公斤体重), 每日 l 次,连用 2 次。 方案2: 黄芪多糖注射液 0.2 毫升/公斤体重,加倍康肽(每 30 公斤体重 1 毫升,重症加 量)加倍健(每 75 公斤体重 1 毫升,重症加量) ,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 一 4 天 ;同时肌注 30 氟苯尼考注射液(0.1 毫升/公斤体重) ,每日 1 次,连用 3 一 4 次。饮用 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加板蓝根粉、加口服排疫肽,混合饮水 7 天;同时下午肌注复合维 生素 B 注射液,每日 1 次,连用 2 次。 2.7.2 猪高热不退(43) 、不食、精神沉郁,皮肤发紫、粪干等治疗。 方案l :柴胡注射液(0.2 毫升/公斤体重)加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 一 4 次;同时肌注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0 .05 毫升/公斤体重) ,每 2 天一次,连用 2 次。饮用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加板蓝根粉,加口服排疫肽,饮水 7 天;下午肌注复合维生 素 B,每日 1 次,连用 2 次;一般 3 天即可吃料。 方案2:银黄注射液(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 ,每公斤体重 0.2 毫升,加倍康肽加 倍健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4 次;同时肌注泰拉菌素,每 40 公斤体重 1 毫升,每 2 天一次,连用 2 次,或者肌注施美芬(第四代头孢类) ,每 25 公斤体重 2 毫升,每日 1 次, 连用 34 次。饮用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加西尔康(多西环素粉、干扰素)100 克兑水 200 升和口服排疫肽混合饮水 7 天,同时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 B 注射液,每日 1 次,连用 2 次。 2.7.3 猪高热不退、呼吸道症状严重、流鼻涕、咳嗽、喘气、腹式呼吸、不食等的治 疗 方案1:板蓝根注射液(0.1 毫升/公斤体重) ,加倍健、倍康肽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同时肌注泰乐菌素注射液或者头孢类药物,每日 1 次,连用 3-4 次。饮用电解多维 加葡萄糖、黄芪多糖、口服排疫肽,混合饮水 7 天;同时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 B 注射液,每 日 1 次,连用 2 次。 方案2:射干注射液(射干、茵陈、金银花、板蓝根、黄芪、蒲公英、灵芝多糖、党参等) , 每公斤体重 0.2 毫升,加倍康肽、倍健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同时肌注头孢类 药物,或林可霉素(每公斤体重 10 毫克) ,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饮水与调整胃肠机能用 药同方案 1。 2.7.4 发生病毒混合感染后继 发链球菌(有神经症状)和弓形虫病等的治疗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加倍健、倍康泰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同时肌注 30%磺 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0.1 毫升/公斤体重) ,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饮用电解多维加葡萄 糖粉、穿心莲粉、口服排疫肽混合饮水 7 天;有神经症状者,加注氯丙嗪注射液(1-3 毫克 /公斤体重) ,每日 1 次,连用 2 次。 方案2:穿心莲注射液(0.1 毫升/公斤体重) ,加倍康肽、倍健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4 天;同时肌注磺胺六甲氧嘧啶(0.05 克/公斤体重) ,每日 2 次,连用 3-4 次,饮用电解 多维加葡萄糖粉、板蓝根粉、口服排疫肽混合饮水 7 天;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注射液,每日 1 次,连用 2 次。 2.7.5 发生病毒混合感染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 疫、喘气病等治疗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加倍健、倍康肽混合肌注,每日 1 次,连用 3-4 次;同时肌注泰乐菌 素或 30%氟苯尼考(或林可霉素) ,每日 1 次,连用 3-4 次。饮水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方案设计中标公告范本
- 水库下穿隧道施工方案
- 泸州引流方案咨询
- 冠锦教育咨询方案
- 平安建设方案(初步定稿)
- 建筑总平面方案设计思路
- 造价咨询方案保障措施
- 航空运输行业工艺流程与规范
- 家具租赁合同示例
- 工程项目保修期专项工作方案(含工作安排与保障措施)
- 《大数据存储》教学大纲
- 人工搬运风险与控制培训课件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资助政策主题班会课件
- 土方运输安全环保措施
- 美世-职位说明书与任职资格管理
- 英语阅读-科幻A-Sound-of-Thunder
- 肺癌中医护理常规(整理)
-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