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诗歌教案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雨霖铃是其中代表作, 下面是雨霖铃诗歌教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雨霖铃诗歌教案 1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 永的艺术风格。 2、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1、引导学生领悟该词的意境和情调。 2、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 鉴赏。 以朗读与联想为主,点拨启发。 由天涯思情导入 柳永的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 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 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 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这就是柳永。 2、明确三点: 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代表诗作。 柳氏三绝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 旨填词柳三变。 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 “变一代词风” 。 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整体感知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 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听范读录音,正 字音,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 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重点分析 方法:尤其注重与学生学习过的诗词结合,如琵琶 行诗句,和流行音乐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人生体验和想 像,动情地玩味此诗之情趣和意境。 1第 3 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 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简直使人柔肠寸断, 悲痛欲绝, “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 2难点讨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作者的名句, 它好在哪里?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 感受画面色调清、冷、凉。 联系特定情境。 3 【小结归纳】 欣赏雨霖铃歌曲。 背诵并现代文改写该诗。 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帐饮无绪 泪眼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别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下片:想象中的别后相思情景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相 杨柳 晓风 残月 酒醒伤情 思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 秋后知了的叫声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夜 色渐浓,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帐蓬里喝着酒饯行, 可又哪有好心绪呢,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 我出发了。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 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竞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 方,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 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 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住呢!谁知我今夜酒醒 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 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知识目标: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 清意境。 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 色。 2、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 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 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拔法。 导语 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 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琵琶行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一剪梅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 恋花 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江淹曾经写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写离 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 。 柳永简介 创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 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 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 38 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 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 轻轻一笑。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 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其中有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 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 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 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 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 之 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 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 “怪胆狂情”逐渐消退, 才改名为柳永,54 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 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 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 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 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 3.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描述诗意: 雨霖铃 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 雨刚刚停歇。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 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手拉着手泪眼 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 一程的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夜晚浓云笼 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辽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偏偏又在这冷落 凄清的深秋时节,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 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这 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 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4.整体把握: 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 ,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写离 别,抒“伤”情。 2)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 ,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 感,为全词“诗眼” 。而且本句由伤离别自古伤多 情更伤秋更伤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 “那堪” “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 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 “生离死别”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 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 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情 绪。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 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 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 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先秦的宋 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 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而曹雪 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 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这些诗句 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词人把 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 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3.围绕诗眼,体会全诗的基本结构: 上片:别时 晚 长亭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后 (虚写) 今宵 杨柳岸 经年 未卜 合作探究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析角度提示: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 离别的序曲: 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 柳寒蝉一片愁。 ” 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 蝉夜夜砧。 ”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 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五里一短亭。 李白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 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 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抒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 画面,奠定全诗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确:杨柳离, 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朗诵,总结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 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 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 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 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 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 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 冷落, 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今宵酒醒何 处” ,遥接上片“帐饮” ,足见虽然“无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兴化安全管理培训中心课件
- 【含听力7英RJ月考】安庆市太湖县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 创新安全培训观念课件
- 创客你我他课件
- 耐药机制阻断策略-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脑机接口与行为认知的虚拟现实研究-洞察及研究
- 化妆品安全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兆驰入职安全培训课件
- 软件无线电加密-洞察及研究
- 财务预算培训课件
- 高桩码头施工培训课件
- 砂石加工现场管理制度
- it部门考核方案(3篇)
- 山东C类人员安全考核模拟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中通规章管理制度
- 茶山管理协议书
- 代办土地证协议书
- 创意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 现代文献检索与利用3-文献检索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