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_第1页
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_第2页
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_第3页
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_第4页
2011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积极贯彻 “帮教社会化、就 业 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 的 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刑释 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环环相扣,多方联手,相互配合的工作局 面,有效避免了重新犯罪。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安置帮 教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促进经济 发展做贡献。截止 2011 年 11 月共接收刑释人员 43 人,衔 接 26 人,未回原籍 9 人,正在衔接中的 8 人。其中自返人员 24 人,接领 2 人。现将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做如下总结。 1、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帮教安置工作基础扎实 我们始终围绕“构建和 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的工作思 路,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 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 作来抓。从基础工作入手,一是落实机构。在县刑释解教人 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各 项工作稳步开展的同时,在各村成立了帮教小组,形成了横 向贯通、纵向联合的三级帮教安置工作网络,落实了专兼职 工作人员,奠定了坚实的帮教安置工作基础。二是落实责任。 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对司法所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通过层 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促进安置帮教各项内容、措施落实, 2 形成良好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 (二)落实制度,做好衔接,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不脱管不 漏管 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督促的作 用,重点抓好衔接登记、工作例会、档案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帮教安置工作。 一是坚持衔接登记制度。县安置帮教办公室收到刑满 释放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教人员通知书后,及时登记并 下发给各乡镇工作站,由他们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家 属,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帮教安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是坚持排查制度。对所有帮教对象进行摸底和调查, 对回归的人员建立“ 一人一档” 工作台帐 ,分类列入、统一管 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于因种种原因未到公安机关 落户的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站坚持做好排查工作,做到掌握 情况、了解去向,以敦促他们尽快落实。对于排查到的遗漏 人员,帮教工作迅速跟上,基本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使帮 教衔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对重点帮教对象实行走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地上门 走访重点帮教对象,了解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关心。 四是建立重新犯罪备案预警机制。始终与相关部门保持 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全县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数据,做 3 到不瞒报、不漏报;对有重新犯罪苗头的主动采取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犯罪。根据跟踪档案管理的记载,符合 解除帮教条件的解除帮教,达到了不失控,不漏帮的工作要 求。 (三)集中排查,认真清理,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底数清 为了全面掌握了解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按照省、市 要求,对全县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排查摸 底,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分阶段、 分批次开展排查。各司法所以人为本,迅速行动,认真摸排。 查实的,司法所登记造册,并及时落实帮教措施;不能查实的, 报当地公安派出所负责查找;派出所确实查不到的,另外登 记造册;遇有刑释解教人员出生年月不符的,现已改名的,人 户分离的,司法所也都一一做了登记。 (四)因人施教,分级管理,真正将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地做好帮教安置工作,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 出更大的作用,我们采用分级管理方法,根据刑释解教人员 的犯罪情节、狱中表现、家庭状况等,综合分析刑释解教人 员的社会危害性和重新违法犯罪可能性,确定帮教等级。特 别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实行个性化帮教措施,增强了 帮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回归人员分别由其家庭、村社、派出所和基层司法所负 责,分级帮教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帮教措施: 4 一是开展谈心活动。对回归人员由所在的帮教工作站对 其开展一次谈心,提出要求和希望,同时根据此人在谈话中 的性格、情绪、爱好等表现,确定帮教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 帮教措施。 二是建立帮教小组。各司法所对每个回归人员认真查询、 核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详细地址,然后与村社联系,建立帮教 关系。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和刑释解教人员家属组 成的“ 三帮一 ”帮教小 组,采取“四定”即定人 员、定对象、定任 务、定措施,由公安派出所、村社、帮教对象家属、帮教对象 签订“ 四位一体 ”的帮教 协议,明确帮教 责任,把帮教工作落 到实处。 三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县安置帮教办公室认真做好回归 人员的登记工作,做好帮教记录,建立软件档案,准确及时 签写网络报表。 四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个人档案。各乡镇安置帮教工作 站按照“一人一档 ”的要求,及 时建立回 归人员的档案工作, 同时,报县安置帮教办公室备案。 (五)贴心帮教,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 为了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工 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争取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多措并举,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自食其力创造条件。 一是更新观念。刑释人员往往个人思想包袱较重,加上 5 社会上一部分人“老眼光 ”看问题,很难 使他们树立起生活工 作的决心和勇气。对此,在安置帮教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重 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工作安置,另一方面重视全社会 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宣传,做到“三不” 、“四个一样 ”(即不嫌弃、不歧 视、不纠缠 旧罪过;政治上一样 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 等一系列的措施,努力转变社会各界对刑释人员的看法,增 强了释解人员重新走上社会、重新就业自信心。 二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安置途径。对符合条件 的刑释解教人员,坚决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对丧失劳动力又 无亲属的适当落实“ 低保” 和临时“救济” ;鼓励刑释解教人员 通过自谋职业、家庭就业、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等灵活的 方式实现就业和引导刑释解教人员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六)落实帮教政策,进一步加强无缝衔接 按照甘肃省出狱所人员接送及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和 甘肃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补助经费管理办法 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出狱所人员的接送,我县将出 台相应的工作办法接送出狱所人员,目前接送出狱所人员 2 人。建立了 3 个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帮教对象 10 人, 在促进安置帮教的规范化的同时,积极协调配合相关企业申 报安置帮教补助经费,已落实补助经费 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6 (一)衔接、管理难度大,造成脱管漏管 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部门涉及监狱、劳教所与刑释 解教人员原籍乡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环节较多,必须 做到环环紧扣。而目前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仍处在逐 步磨合和完善的阶段,加上刑释解教人员外出务工经商增多, 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等原因,造成衔接脱节,产生脱管、漏管 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监所没有严格按相关工作要求, 将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函告知该区安置帮教办公室,有的 监所通知单书写不够规范或者通知单发送不及时,致使联 系脱节。二是有的刑释解教人员不到司法所报到,如部分无 亲可投无家可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刑释解教后直接到他乡务 工等,造成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无从帮教安置。三是对重 点人员的监控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对刑释解教重点人员的安 置帮教工作认识不到位,排摸工作不认真、不细致,缺乏切 实的帮教措施,甚至有的帮教工作仅反映在登记表上。 (二)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大气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视角往往只盯在经 济工作上,对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 在:一是与己无关论,认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 司法行政和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二是出力不讨好, 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是工作的政绩,而抓刑释解教人 员工作要投入人、财、物的,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放松了这项 7 工作;三是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工作上支持不力,对安置帮教 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四是有 的部门认为帮教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就由司法行政部门 去管,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职能和政治责任,形成了一个部门 唱独角戏的局面,不能形成合力。 (三)安置帮教工作缺乏过硬的措施 安置帮教工作涉及思想教育、就业安置、生活保障等方 方面面,甚至包括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宅基地、住房问题、 家庭问题等。而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比较单一,解决这些问 题需要协调众多的部门和单位。一些单位和个人都知道刑释 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促进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大好 事,是“安民工程 ”、“新生工程”,但一旦需要有关部 门参与, 要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帮教工作,则过分强调自己的困 难,不能积极支持和配合,难以形成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 局面,没有过硬的措施。 (四)缺乏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已成为安置帮教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直接影 响着帮教安置工作。目前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着无办公经 费,制约了我县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 (五)城镇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难 城镇刑释解教人员一般都是青少年,他们犯罪时多数是 待业或无业人员。当前企业改制、下岗待业职工增多,其本 8 身再就业也存在困难,而作为原来就是待业或无业人员的刑 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就更困难了。另一方面,社会对刑释 解教人员就业的安置心理承受有限。一是始终怀疑这类人员 是否改造好了,安置他们会不会成为包袱;二是认为下岗待 业的人员尚未安置,优先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岂不是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