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临沂经济状况统计_第1页
2011年临沂经济状况统计_第2页
2011年临沂经济状况统计_第3页
2011年临沂经济状况统计_第4页
2011年临沂经济状况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 四三二一 ”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县域经济 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重点工作,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经济保持了平 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 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全年 实现生产总值2770.45亿元,增 长12% ;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01亿 元,增 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05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 增加值1109.39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0.1:49.9:40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 高1.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 继续提高,地方 财政收入占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 ,同比 提高0.3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8.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2011年1 2月20日临沂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国内城市综合类 评比的最高荣誉。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农业增加 值201.7亿元,比上年增 长 3.3%;林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1% ;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5.8%;渔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1亿元 ,增长5.3%。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粮食 连续八年增产, 总产量达到 477.4万吨,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夏 粮211.4万吨,秋粮266万吨;粮食 亩产419公斤。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花生 总产82.5万吨,增长2.1%;水果总产198.5万吨,增长8.5% ;蔬菜总产600.5万吨,增长4.1%;烤烟产 量3.6万吨,增长10.2%;棉花产量1.3万吨,与去年持平。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造林 43.6万亩,其中,用材林8.39万亩,经济林11.95万亩,防 护 林22.11万亩。 牧渔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91.1万头,家禽存栏7032.8万只,分别增长3.5%和15.6%。 全年生猪累计出栏572.3万头,增长4.3%;家禽出栏1.8亿只,增长11%。肉类总产量72.6万吨,增长 5.5%;禽蛋产量29.2万吨,增长2.3%;奶类产量10.5万吨,增长11.4%。水产品产量13.2万吨,增长 6.8%。畜牧养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区发展到3133个,其中,国家级 标准化示范场区15个,省级34 个,市 级728个。生态环保养殖覆盖面达63% 以上,占全省 总量的40 %左右。生态环保养猪场(户)1975处, 环保养禽场1665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395家,其中,国 家级3家,省级12家,市级106家。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807个。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年末 农用机械总动力891万千瓦,增长3.2% 。农用运输车9.84万辆, 拖拉机40万台。新增稻麦联合收 获机962台、玉米 联合收获 机245台,分别达到6988台和2275台。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78万亩,有效灌 溉面积达到564.92万 亩。全年新增 8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447家,其中国家 级 3家,省级54家。新认证绿色产品119 个、有机产品31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 三品”认证累计达到798个。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累 计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全年新建 优质农产品基地63.11 万亩,年末达到 483万亩。全年累计 发放良种补贴1.05亿元,粮食直 补和农资综合直补5.6亿元。全年农药使用量1.6万吨,化肥使用 量(折纯量)43.1万吨。 二、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结构不断 优化。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7亿元,增长16. 4%,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03.4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27.3亿元,分别增长10.5%和19.6%。 传统型优势产业持续扩张,主 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市七大 传统 型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完成增 加值891.8亿元,增长1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5%。“四新一高”产业完成增加值1 5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的12.5%,增长22.6% 。着力壮大骨干企业实力。重点扶持50户 骨干企业、50户创新成长型中小企 业加快发展。 “双50”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61.2亿元,占 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的29.4%,增长16.7%,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纳入统计范围的178种工业产品中, 有137种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 为77%。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完成产值1162.1亿元,占 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的20.6%,占比比年初提高1.1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717.2亿元、利税 491.5亿元、利润340. 3亿元,分别增长32.1%、32.7%和34.1%。941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增加215家,其中利税过 亿元企业45家,增加6家。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有 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48 家,完成建筑 业总产值351.4亿元,增 长23.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89.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43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扩张,结构进一步优 化。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6 亿元,增长23.9% 。新开工 项目完 成投资1008.9亿元,增长23.5%;续建项目完成投资599.7亿元,增长2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3亿元,下降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62.1亿元,增长33.6%,其中工业投资 832.3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6.2亿元,增长15.4%。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大幅增长。全 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41.5亿元,增 长133.7%,其中新开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169.9亿元,增长115.7%;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07亿元,增长32.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 。全年过亿元项目(不含房地产 开发项目)463个,同比增加170个,完成投资589.8亿元,增长52.1 %。其中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72个,同比增加116个,完成投资339.2亿元,增 长91.6%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0.7亿元,增 长20.5%。按投资用途分,全年住宅开发完成投资140亿元,增 长16.7%;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 资29.4亿元,增长51.6%;其它完成投 资21.3亿元,增长12.6%。全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40.4万平方米,增 长39.5%。 四、国内市场、物价和外经外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1亿元,增 长18.1%。其中,城镇零售额1048.4亿元,增长18.7 %;乡村市场零售额317.7亿元,增长16%。传统消费品持续增长,消费升级进一步显现,全年限额 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全市吃、穿、用类商品年均增长分别为37.7%、37.6%、32.4%,日用品类、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 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4.7%、26.4%、39.5%。汽车类实现零售 额288.5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 总额的比重为21.1%。全年销售轿车22.2万辆,实现销售额193.3 亿元。 商品交易市场形势良好。全市各 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721 个,其中消 费品市场686个,生产资料 市场24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 场58个, 总数比去年增加 4个,实现年交易额804.9亿元 ,比去年增加112.3亿元,增长1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累计上涨 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4.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0.5% ;物业管理 价格上涨3.3%。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8.39亿美元,增 长43.5%,其中出口额36.24亿美元,增长28.2%;进口额32.1 5亿美元,增长65.7%。外经企业新签承包劳务合同19份, 营业额 1.97亿美元,同比分 别增长11.7% 和33.2%。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6个,实际利用国外资金2.69亿美元,同比下降17.7%。 五、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在生产、消费、投资等方面均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 1044.5亿元,增长16.5%;民间投资1419.9亿元,增长32.9%;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3.26万家,个 体工商户24.23万户;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925.1亿元,增长21.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的7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78.3%。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市累 计引进在建市外3000万元以上招商 项目512个, 实际到位市外资 金250.5亿元,增长29.2%。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48个,实际到位197.2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 设投资14.8 亿元。年末全市公路通 车里程22621. 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6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2.2亿人次,同比下降12.3% ,旅客周 转量99.5亿 人公里,与去年基本持平;货物运 输量3.1亿吨, 货物周转量 894.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 和10.5 %。航空客运量66.6万人次,增长22.3% ;货邮量3194.6吨,增长51.5%。 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末A级旅游景区57家,其中,4A 级景区 1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工 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 旅游示范点26家;省级旅游 强县4个,省 级旅游强乡镇13个,省 级旅游特色村12个。旅行社92 家,其中全国百 强旅行社1家;星 级酒店59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 星级5家;星级餐馆29家,其中五星 级2家,四星 级3家。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364.37万人次,增长 20.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67万人次,增 长21.3% 。实现旅游总收入2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 3.1%。其中,入境旅游收入9057.1万美元,增 长17.3% ;国内旅游收入287亿元,增 长23.3% 。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141.3亿元,比上年增 长 22.3%。从组织收入看,国税部 门组织2 6.3亿元,增长18.6%;地税部门组织83.7亿元,增长22% ;财政部门组织31.3亿元,增长26.5%。地 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06.1 亿元,增 长20.6%,占地方 财 政收入的75.1%。地方财政支出284.9 亿元,增长20.5%。其中,医疗卫 生支出增长57.6% ,住房保障支出增长55.2% ,教育支出增 长39.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1%。 国地税收入完成246.6亿元,同比增 长29.7%。其中国税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20.2%;地税收 入104.3亿元,增长45.3%。全市纳税百强企业(集团)纳税100.93亿元,占国、地税收入的41%,其 中有27家企业(集团)纳税额过亿元。 金融业形势良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2497.8亿元,比年初增加 382.6亿元,其 中储蓄存款余额1625亿元,比年初增加 234.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96.6亿元,比 年初增加26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27.1亿元,比年初增加169.7亿元;中长期贷款583.3亿元, 比年初增加73亿元。截至2011 年12月,全市小 额贷款公司发 展到25家(已开业19家),注册资本金 28.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在12个县区和临沂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 功试点,试点覆盖面达到100%。累计发放贷款46.2亿元, 发 放贷款5858笔,支持 “三农”、中小企 业和个体工商户5059户,对引 导我市民间资本发展、 规范民 间融资、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 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新增 1家上市企业,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5家,其中境外上市19 家。全市企业首发上市融资、上市企业再融资、拟上市企业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累计达36.45亿 元,创历史新高。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达27家。注册资本总额27.4亿元,新增担保额102.5亿元, 在保余额75.1亿元,分别同比增 长68.1%、 34.9%和13.3%。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79.63亿元,增 长4.3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72亿元,增长1 6.15%;人身险保费收入51.91 亿元,下降0.99%。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17亿元,增长16.24%,其 中,财产险业务赔付11.83亿元,增长17.06%;人身险业务赔付2.34亿元,增长9.13%。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 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45项,争取国家级项目71项,省级141项。其中 ,争取“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 业创新基金项目7项,国家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资金项目2项,省自主创新成果 转化重大专项4项,省 级农业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目 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2家、省 级28家;国家 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8家;国家级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省 级1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 基地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1家;省 国际(港澳台)研究中心7家;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岗位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技术创新 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 220项, 获省科学技术奖 1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全年 申请专利3473件、授权专利2486 件。 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的全面战略合作;组织了由科技部、山 东省科技厅、 临沂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 会共同主办的“2011大使科技创新论坛”;推荐2个项目申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其中 临沂华盛中天的“新型非道路用四冲程汽油机关键技术合作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5.1万人,初中生12.5万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达到68%,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保持在100%,巩固率分别保持在99%和98%以上,高中 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招收高一新生6.2万人,普通 高等教育招生2.1万人,中等职业 学校招生3.9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5.9万人,65所中等 职业学校在校生9.8万人,高中段在校生 26.5万人, 301所初中学校在校生 39万人,1632所小学在 校生77.7万人。 文化艺术繁荣。市级“ 三馆”均达到了国家一级馆的建设标准。市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行,建筑面 积 2.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 万余册,中外文 报纸230种,中外期刊1000余种;市博物馆新馆开 馆运营,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是一座集历史、艺术、民俗为一体的大型 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举行落成典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文化惠民工程扎 实 推进。新建村级文化大院1575 个,累 计建成6051个;新建农 家书屋1262个,累计建成4730个。成 功举办了临沂市第十一届民间秧歌会和临沂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跟着共产党走”红歌系列演唱 活动暨临沂市第十一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新编红色柳琴戏沂蒙情作为迎接中国“十艺节”的重 点剧目推出;改造提升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先后三次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全市累 计举办文艺演出、文艺会演比 赛2000余场次,送 戏送书画下 乡450余场次。广播电视有线数字“户 户通”工程入户率达到76% ,开展了广电直播卫星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 达标率65%,完成了公共电子阅览室215个的试点任务, 为下一步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农村电 影放映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放映,保 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实现放映近8.6万场次。年末 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87% 和97.92%。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运动员 共取得省级以上金牌43枚,承办省级以上比赛4项。举办了2011 年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中国临沂站、 2011年世界杯滑水 赛中国临沂站和首届全国青年乒乓球 锦标赛。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了500个村居健身工程的安装,全市健身设施覆盖率大幅 提升。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 协会、俱 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新增社区 、农村活动站点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万人。体彩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销售实 现5.56亿元,体彩公益金近4000 万元。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突出做好 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划 定19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