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1页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2页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3页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4页
2014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高考语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 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 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 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 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 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 武的讽刺)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 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 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六)咏物诗: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 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 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 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 的向往。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题型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考向探究】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 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 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典例分析】 (2008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题: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 (步骤一)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 (步骤二)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 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步骤三)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废的感慨。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 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 几句拟一个标题 二、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1、要知人论世 2、要结合时代特点 3、要利用暗示信 息 三、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 句(联) 写了 XXX”。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朝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郑板桥: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淮县县令。年伯: 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亲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包大中丞括,包括,曾 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大,表尊敬。 试题: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答案】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题型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典例分析】 (2007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 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试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步骤一)本诗借描写“青峰” “野水” “山雨”等意象, (步骤二)表达 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步骤一)并借梅花的意象,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 贞自励的情怀。 【备考锦囊】 一、这类试题的答题要领: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 感情基调。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 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 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 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 两类。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 主观情意。6、抓住注释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巩固练习】1、 (2012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 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5 分 ) _ _ 2、(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画图若为工。 云水暮, 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 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1)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3 分) _ _ 3、(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 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 分) _ _ 4、(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 分) _ _ 5、 (201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分) _ _ 题型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向探究】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 (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 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等,不仅仅指诗歌通 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 【典例分析】例 1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 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答:(示例一)同意。 (步骤一)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 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 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 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步骤二)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 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步骤三) (示例二)不同意。 (步骤一)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 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 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 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步 骤二)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步骤三) 例 2(2008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 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分) 参考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 桂。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 由驰骋吧! 【备考锦囊】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 XX 事件的评价客观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 XX 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二、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 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 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 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 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 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 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 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 三、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 句一句说。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 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巩固练习】 (2009 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 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 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 时。 试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 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_ _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案 答案 题型一: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参考答案】 (步骤一)这是一首忧国伤 时之作。 (步骤二) “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 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 指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对民 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题型二:1(2012 全国新课标卷):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 念情怀。 2(2012福建卷)【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 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 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 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3(2012辽宁卷)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 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 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铺面而 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 3 分;答出以铺垫来表现的,给 1 分;结合诗加以分析,每答 出一点给 1 分意思对即可 4(2012四川卷)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 子规子规啼 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 “远客”无不惆怅、 “断肠” ,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 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 ,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 、 “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 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思乡难归之情 5(2011广东卷) 【答案】上片描写“莺语” “草色” “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 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