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3文言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 乐全矣!” (1)是: (2)固: (3)全: (1)这 (2)本来 (3)确定是(完全,肯定的) (每个 1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611 题。 (一)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6曲中写了哪些秋景?(2 分) 7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3 分) 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 1421 题。 (一)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4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 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一)14.婺江(双溪) 八咏楼 15. 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三) (五)诗词鉴赏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 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 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26这首诗写法上由 入 ,抒发了作者 之情。(2 分) 27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2 分) 26.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 27.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 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的移动。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 69 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8. (1)中间四句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2 分)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10 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 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 佚,节义颓 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蜂虿不远 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 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 于小恶, 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跂圣:向圣人看齐。蟊螣、蜂虿:害虫、毒虫。恤:担心、忧虑。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A B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戒于小恶,终无大庚 C D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2 分) 8. (1)前两句描绘出了水天一色、广阔渺远的山水远景,后两句描绘出了水势浩大、波 澜起伏的眼前景象。(2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2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 对即可得分) 三、(10 分) 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2 分。每词 1 分) 10.C(2 分。A副词,表反问;代词,他。B连词,表因果,就;连词,表转折, 却。C 均为连词,因为。D介词,指明对象;介词,比) 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 样远离它。(2 分。“或”“远”各 0.5 分;状语后置 1 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 (2 分,“虽”“乎”“安”“毒”各 0.5 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 分。每句 1 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 1522 小题。 (一)(4 分)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 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5.诗中 (1) 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 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 分) 16.“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 分) (三)(7 分)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 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 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 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终不扬其过也。 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 分) 15.(1)斜阳 (2)半日(2 分,每空 1 分) 16“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 分,意对即可) (二)(9 分) (三)(7 分) 20.(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 分,每词 1 分) 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2 分,意对即可) 22示例 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 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 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2 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 分)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4、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 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4 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 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 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 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 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 分) 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 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 在?(3 分) 4、 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 精神。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 怀。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 望报国的热情。 (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 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 (老马 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4 分)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各 1 分) 生岁直子 ( 通“值” ,正当 ) 室无完器 (家具 ) 假五六猫 ( 借 ) 购僮罗捕之 ( 悬赏,奖励 )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 分,每处 0.5 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 (1) 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仓廪,庖厨,恣) (2) 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以,恒) (各 2 分) 8、 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 (1 分) ,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 (2 分) 。 (三 (四 ) 如 梦 令 (6 分 ) 李 清 照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 浓 夜 不 消 残 酒 。 试 问 卷 帘 人 , 却 道 “海 棠 依 旧 ”。 “知 否 ? 知 否 ?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 22.首 句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描 绘 了 怎 样 一 幅 画 面 ? (3 分 ) 23.作 者 运 用 了 什 么 抒 情 方 式 , 抒 发 了 怎 样 的 感 情 ? (3 分 ) 三 、 综 合 性 学 习 (10 分 ) 毕业前夕,班上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 报,作为毕业时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24.为手抄报设计报名和栏目。仿照下面示例,写出报名和四个栏目名称。(6 分) 例:报名 园丁颂 栏目 课堂内外 报名 栏目 A. B. C. D. 25.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为手抄报的主题。(4 分) (四 ) 如 梦 令 22. (3 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 分) ,雨点疏落(1 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 分)(要点:时间 和“风”“雨”的情态。) 23. (3 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 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 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三 、 综 合 性 学 习 (10 分 ) 24.(2 分) 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4 分) 示例:园丁之歌、老师的一天、悄悄话、校 园内外、爱心故事等(每个栏目 1 分。要求:符合主题,简明扼要,内容不重复) 25.(4 分) (说明主题,语言通顺即可。)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 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 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 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 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君将哀而生之乎( ) 而乡邻之生日蹙( ) 又安敢毒耶(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1.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 ,并说明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 分,每小题 2 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 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 分,每词 1 分) 20 (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共 3 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 句意酌情扣分) 21C(3 分) 22共 3 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 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 然而卧” 、 “熙熙而乐”形成对比;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 2 分) 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 不幸之甚也” 。 (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 1 分) 。 (二) (4 分)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2 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 24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 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 (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 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 、 “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 分,如 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 1 分。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7 分) (1)河曲智叟亡以应 (2)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7(1)通“无” ,没有 (2)去,往 (3)像北斗星那样 (4)小孩儿 (5)它的果实(6) 比 (7)因为(评分:7 分。每小题 1 分) 8 (1)第 一 次 击 鼓 能 够 振 作 土 气 , 第 二 次 击 鼓 土 气 减 弱 , 到 第 三 次 击 鼓 时 士 气 已 经 枯 竭 了 。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3)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 会背叛他。(评分:6 分。每小题 2 分。重点词语要落实,主要意思对即可) (四)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 2428 题(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7 分) 甲 陈康肃公尧(y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n)。尝射于家圃(p),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 (f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sh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 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 公亦以此自矜 矜:_ 康肃笑而遣之 遣_ 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 见舟而畏之 畏_ 10、翻译下面句子。(4 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 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 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 分) _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 分,每处一分) (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 分,每小题 2 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1、(6 分,每空 2 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2、(3 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7-10 题。(15 分) 年羹尧 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 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 子沟 ,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 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 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 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 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塌子沟:淤泥深坑。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 族的统称。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 分) (1)军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绝 (3)此去西南十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分) 7.(1)原因;缘故 (2)断绝;消失 (3)距;距离(或:相距) 8.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 9.C 10.答案要点: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善于正确判断敌情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耐可:哪可,怎么能够。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2 分)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 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 晏子谏景公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 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 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 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4)乃令出裘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 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 分) (一)(5 分) 雨过山村唐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 分) 1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 分) (二)(8 分) (三)(12 分) 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唐 韩愈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 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 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出,即牵头,将斩 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 “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 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贺兰: 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 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浮图:佛塔。愈:韩愈自称。相语:告诉我。南八:即 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3 分)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 虽食,且不下咽(即使) C 贼以刃胁降巡(投降) D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意思: 此矢所以志也。 意思: 18、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 、箭射浮图、 。(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 分) (一)10、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11、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 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三)15、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6、C 17、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这去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18、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 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 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 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 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 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 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 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 【注释】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下迨 (di)蔀(pu)屋下至小户人家。交衢间指路边。雷辊(n)电霍雷鸣电闪。 布席安设筵席。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妍媸(ch)美和丑。 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属(zh)而和(h)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 群人。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髻鬟之始掠也(梳掠) B风力虽尚劲(猛,强有力) C得数十人而已(得到) D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大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于时冰皮始解 告之于帝 B罍而歌者 一人缓拍而歌 C竟以歌喉相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郊田之外 齐国之美丽者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3文段理解。(5 分) (1)甲文写_景,以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 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3 分)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 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2 分) 10C(2 分) 11B(2 分) 12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 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 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2 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3(1)春(初春之、早春之) 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若只扣住“聚饮” 或“赛歌”一个元素不得分)(3 分。每空 1 分) (2)答案示例: 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 纷错如织。” 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 栉比如鳞,无得而状。” 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一:“分曹部置,才 三四辈。” 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 (2 分。答出其中一种点面结合的方式即可) (二)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 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 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 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 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三)小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时人:指普通的人。 凌云:直冲云霄。 始道:才说。 27“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的精神。 28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识 。 (一) (二) 24买 于是、就 25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26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1 分)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1 分) (三) 27顽强不屈或自强不息等。 28人才。 阅读文言文,完成 912 题。(13 分) (二)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 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8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 (成语)的道理。 (1 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康肃笑而遣之 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 B尝射于家圃 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 D睨之,久而不去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 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4 分) 8熟能生巧(1 分) 9D (2 分) 10 (1) (老汉)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 (补出所成分 0.5 分,关键词 “矢、但、颔”各 0.5 分) (2)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关键词“尔、安、射”翻译准确, 句式正确各 0.5 分) 11评分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 (4 分) 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 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2 分)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 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2 分) (三)(分)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 富人之园,见其所蓄 ,自绝徼 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 ,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 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 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 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 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 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侯家:王侯之家。蓄:蓄养,收藏。绝徼:极远的边地。其为园:他 们建造园子。芟(shn):割。槁:干桔。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然( )有竹据其间 或芟而去( )焉 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分)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2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分) 20.得到 但是、然而 除掉、去除 这(或“它”),代指竹子 (4 分,每小题 1 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21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2 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2“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 贱是相对的”(2 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