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文献综述 摘 要:政府形象作为政府重要 的无形资产,决定着政府对公众的号召 力和凝聚力,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和政治 合法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政 府形象的塑造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政府面 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网络时代的背 景、政府形象的概念、网络时代下塑造 政府形象的重要性、政府形象塑造面临 的挑战以及积极塑造政府形象的对策与 建议等方面对近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研究的主 要方向。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99260.htm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府;形象 塑造;文献综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6)06- 004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 时期,政府形象作为政府影响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不仅是政府得以有效运行的 基本前提,也是政府赢得公众的必要条 件,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形成公众信 任的和谐社会氛围,同时达到深化政府 自身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以及提升 政府公信力的良好效果。司晓悦、王颖 通过统计分析 20022012 年间中国知 识资源总库(CNKI)中以“政府形象” 为主题词的 599 篇文献,得出其中排名 首位的是关于政府形象塑造的研究,论 文总数共计 144 篇,平均总量为 13.09 篇/年,占样本总数的 30.44%1。随着 网络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互联网和数字 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 日新月异,为政府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思路,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围绕现有的关于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的研究成果进行梳 理,以便为日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网络时代的背景研究 “网络时代 ”一词最早源于 1996 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发表的一篇文 章,其出现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来临。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不仅深刻 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信息传播形态,还悄 然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我国的信息高速路基本铺成, 实现了从骨干网到局域网,再到接入网 的宽带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 36 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68 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 48.8%,半年共计新增 网民 1894 万人2。政府部门及其各级 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发挥网络时代的鲜明 优势,重塑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政府形象的概念界定 国内对政府形象的研究始于 20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世纪 90 年代,目前学界对政府形象的 概念众说纷纭,不同学者从主观、客观 及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对政府形象进行 了界定,使得政府形象的概念呈现多样 化趋势。 学者刘小燕从主观角度认为政府 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 的总和,也是社会公众作为主体对政府 客体的认知、印象和态度的综合感觉3; 以胡宁生教授为代表主编的中国政府 形象战略一书则从客观角度提出政府 形象是政府在其自身行为与活动中所产 生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也是政府行 为在社会公众中的综合反映4;当政府 直面公众时,公众也在博弈政府,政府 与公众之间存在互动性,因此中国人民 大学唐钧教授结合主客观角度认为政府 形象是政府在社会的印象汇集,是公众 对政府的总体感知,是主客观相结合的 产物5。 三、网络时代下塑造政府形象的 重要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时 代下塑造政府形象具有传统社会不可替 代的重要性。学者左宏碧认为政府要善 于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打造 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公民对政府合法 性的认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是当代政府难 得的机遇6。 1.网络时代有利于塑造“民主法治” 的政府形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 展和广泛应用,网络逐渐承担起政府联 系人民的重要桥梁作用。冯敏、李芳芳 指出现在我国个别省份相继推出“网络 发言人”,不仅为打造 “网络民主 ”做了 注脚,还为表达民情、疏通民意提供了 平台,通过积极的介入和引导网络信息, 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塑造政府在人 民群众心中的民主形象7。法治的价值 就在于它是公意之治、权利之治。学者 谢金林在其网络时代政府形象管理: 目标、难题与对策一文中强调以互联 网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更加要求法治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府形象,网络时代不仅提高了公众自身 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还为公众提供 了监督政府、评判政府的平台8。 2.网络时代有利于塑造“高效公平” 的政府形象。以前我国政府的政务运作 主要依赖于纸质媒介的信息传递,并须 按层级进行传递,造成许多本来含金量 很高的信息在频繁的公文传递中价值逐 渐衰减。学者刘金蕊认为“网络问政” 的 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政府 结构和运作模式,塑造了高效的政府形 象9。 “人人心中有杆秤”,政府在促进 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做得如何,成为公 众衡量心中政府形象的首要条件,而网 络时代的发展恰好为公众提供了自我表 达的机会。如果政府不能切实履行好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那么公民的不 满情绪就有可能通过网络相互表达和强 化,形成网民共鸣,从而促使政府公平 意识的加强。 3.网络时代有利于塑造“以人为本” 的政府形象。 “以人为本” 是社会主义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建设服务型 政府的根本要求。首先,王立军、王苏 喜认为政府必须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要求,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因 为政府不是个体,不能简单代表个体 10。其次,徐鸣认为政府必须尽职尽 责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把以人为本、 公民本位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 点,真正实现权力的回归11。 四、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塑造面临 的挑战 目前,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逐渐认 识到政府管理工作中政府良好形象塑造 的重要性,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日新月异,网络时 代信息传播的独特规律给政府形象的塑 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网络多元化挑战政府形象认知。 “因特网络把所有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 人”12。学者华淑美认为网络时代公众 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信息所体现 的价值取向丰富多样,同时这种多元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特点也使得公众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 参与政府重大事务的讨论、发布信息和 表达观点13 。张勤、梁馨予指出多元 化的网络社会中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处于 媒体和网民的密切关注下,由于不同利 益诉求对政府有着不同的期望,政府及 其公职人员的任何一项不恰当的行政行 为,都有可能引发负面的社会舆论14。 近年来,政府官员“ 雷语”“雷行”层出不 穷, “官二代”炫富引发人肉搜索,官员 开房丑闻曝光等类似事件不断发生,短 时间和大范围内对政府声誉和形象造成 负面影响,政府形象对公众而言不再停 留于“父母官 ”“公仆” 等传统认知。 2.网络平等化挑战政府形象维护。网络 社会凭借互联网强大的载体,以各种符 号为传播媒介,由网站和网民共同对信 息进行处理和结构化而形成虚拟空间, 这并不是客观世界中的真正空间。学者 白然然认为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承担着党 和政府喉舌的角色,新闻报道要经过层 层把关,然而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政府不再是信息权力的唯一拥有者15。 由于网络具有平等化的特点,大家的发 言权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讨论交流涉 及政府的一切问题并自由发布信息。谢 金林教授提出网络时代中任何事情只要 引起网民的积极参与,那么真相最终将 会浮出水面8。如温州动车追尾、陕西 华南虎、三鹿毒奶粉等事件伊始政府总 想办法掩盖事实真相,但最后迫于网络 舆论的压力而不得不将事件真相公之于 众,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公信 力。 3.网络快捷化挑战政府形象修复。 学者王佳炜认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是以 几何级数的形式增长,不仅加快了信息 传播的扩散速度,还扩展了信息影响的 范围16。任何信息只需在网络上停留 片刻便会被众多网站转载,以各种形式 存于网络之间很难彻底拦截和封锁。因 而学者陈俊指出网络这种快捷化的特点 决定了政府形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其负 面效应也会迅速传播开来,对政府形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的损害是必然在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 17。此外,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的马元 海主任认为政府议程设置的迟缓与被动 容易使政府的负面舆论通过网络快速传 播呈现一边倒趋势,造成网络空间的政 府舆论危机,势必会给政府形象的塑造 带来极大挑战18 。 五、网络时代塑造政府形象的对 策和建议 1.政府官员树立形象意识。中山 大学廖为健教授认为在民意彰显的时代, 政府官员作为政府形象的缩影,是政府 形象的外在表现,其个人言行不仅代表 着他个人,更是代表着政府,将会直接 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支持 度19。因此李培林在其 网络媒体在 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政 府官员要学会“ 自我包装”,积极与网络 媒体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在 网络上“露露脸 ”,向公众及时传递关于 政府的有益信息20 。塔娜、康萌则认 为提高政府官员的道德素质,加强政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官员的自省自律,做到言必正,行必慎, 言行一致,也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举 措21。 2.建立健全网络问政机制。2010 年 1 月 25 日“ 网络问政” 首次被写进政 府工作报告22 。如今,网络问政已成 为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有效方式,是 直面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樊金 山认为网络问政相较于其他执政方式更 具优越性,不仅降低公众利益表达和监 督“门槛”,而且有效地提高政府工作效 率,为了避免网络问政流于形式,亟待 建立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23。朱锐勋 继而提出为确保网络问政的有效运行,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法规做 保障,真正实现网络问政的法制化、规 范化管理,为我国政府形象的塑造提供 一种新途径24 。 3.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学者刘 金蕊认为网络发言人制度是传统发言人 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扩展,不仅 是政府部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必需,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是塑造政府形象的必要手段9。相较于 传统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改变 了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政府部门能够 掌握话语主导权,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心 理距离,因此马玲认为政府部门要充分 运用网络平台并结合各地区实际工作, 通过明确网络发言人职责、加强网络发 言人学习培训以及突出重点信息等方法 大力推行并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25。 曹劲松、费爱华则认为提高网络发言人 的专业素养、知识及能力,通过良好的 个体形象来提升其代言的政府形象,也 是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途径26。 4.增强政府网络监管力度。由于 网络上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及内容繁杂, 网民道德责任意识淡薄,导致互联网易 滋生网络谣言、虚假新闻以及网络暴力 等。学者邢勇认为要想在普通公众的心 目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要认真履 行政府的监管职能,大力加强网民的素 质教育以及积极推动主流新闻网站的建 设等27。此外,中央为进一步增强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完善网络社会的监管力度,维护互联网 公平有序的竞争,2006 年以中宣部为代 表的十六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站管理 协调工作方案 ,强调政府各部门要充 分发挥其职能,贯彻落实对互联网网站 的监督和管理,加强部门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