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 120, 时间 120 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跻 (j)身 粗 犷 (gung) 呜 咽 (yn) 坦荡如 砥 (d) B隔 阂 (h) 贮 (zh)蓄 伎 俩 (ling) 咬文 嚼 (jio)字 C取 缔 (d) 纤 (xin)细 赃(zng)物 沤 (u)心沥血 D 提 (t)防 骄 奢 (sh) 蹒 (pn)跚 浮想联 翩 (pio)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都去哪儿了在唱响我们心灵深处温存记忆的同时,也让我们思索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B学校对面三、四百米处一家网吧,有的学生考完试就来到这里“减压”,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C中国有句古话:“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这是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人的痛切之言。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 的灿烂春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乌克兰 暴发 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暴力冲突,基辅市中心宛如“战场”,这次冲突致使 200 多人受伤。 B压岁钱,对孩子来说本是一种关爱,但现在有些孩子,不仅不存感恩之心, 而且 滋生挥霍之念。 C这本书能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批判建设同在,真知灼见频现,令人 耳目一新 。 D央视蛇年春晚上,蔡明将一个退休老人的形象演得 绘声绘色 ,博得大家一致好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长篇小说小时代,讲述了一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的四位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 情。 C睡姿不当有损眼睛健康,特别是趴着睡觉会造成眼压过高,不仅可能诱发青光眼,严重的还会影响视 力。 D“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促进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完善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将产生深远 的影响。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说“屏” 陈从周 “屏” ,我 们一般都称“屏风”, 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 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 亲总要背诵 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 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 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 间中起着神秘 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 “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 还都齐声称道。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 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 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 ,而且可以 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 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 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 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牡丹亭“游园” 一出中有“锦屏 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 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 饰的华丽程度,分 为金屏、银 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 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 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 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 中用得很普遍,可是 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 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 俗, 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 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 板来用的缘故。其 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 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 够吸引人的,“ 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 ,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 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 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 为徒劳了。 5.根据第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屏是放在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 B屏是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 C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D屏是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 6.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限地向往与喜 爱之情。 B第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中不能领略自 然风光。 C第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 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 彩。 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象。 B第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作用。 C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大同小异的。 D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银行、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艺术品位。 三、(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 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而令诸侯,此 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 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 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 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 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迎将军者乎?诚 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 伟, 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 于 野,不求 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乃 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 雄姿杰出,遂解 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 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 ,而 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 身 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 破 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 以 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 为丞相,录尚书事。 (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 【注释】魏武帝:曹操。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吴会:吴国。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 尽 南海,东连吴会 尽:完全 B信义 著 于四海 著:闻名 C 身 使孙权,求援吴会 身:亲自 D大 破 其军,乘胜克捷 破:打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曹操比 于 袁绍 躬耕 于 野,不求闻达 B高祖因之 以 成帝业 益州既定, 以 亮为军师将军 C此可以为援 而 不可图也 刘琮举州委质, 而 备失势众寡 D 乃 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陈涉 乃 立为王, 号为张楚 10.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 B甲文中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外,还特别强调要爱民和用贤。 C乙文中写诸葛亮“乃建奇策“,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结好孙权,内此伏彼起政理”。 D乙文中孙权因为一向心服刘备,又敬重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帮助刘备。 第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共 19 分) (一)阅读第卷中的文言文,完成 11-12 题。 11.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12.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2 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3-14 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 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 分)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 分) (三)古诗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弓如霹雷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6)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五、(共 8 分) 16.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 使用键盘书写,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 年,央视强势推出了汉字 听写大会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相继热播。汉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 (1) 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请仿照实例,说说“舒”字的意蕴。(2 分) 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舒: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中的 外,还有 。 (2 分) (3)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 少于 10 个字。(2 分) 六、(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菊事 丁立梅 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 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 长蒲公 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 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 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 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 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 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 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 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 丛 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 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风一 场,雨一场,秋季翻过 ,已是冬了,它 还没开够, 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 李商隐诗里的“ 融融冶冶黄” ,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 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 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 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一瓣, 还 是金黄。如 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 让 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 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 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 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 长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 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 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 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 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 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 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 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 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 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 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 脸上僵硬的 线条, 渐渐 柔 软 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 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 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 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 扬子晚报) 17.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19.文章第段写层旁巴牚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20.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4 分) 七、(50 分) 21.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受挫,第一次帮助他人,第一次独自远行, 第一次登台讲话 你亲身经历的“第一次”,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深刻的感悟。请经“第一次 ”为题,写 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14 年山东省日照市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二、三(共 30 分) 1.B 2.D 3.C 4.A 5.C 6.B 7.D 8.A 9.D 10.C 评分,共 30 分,每小题 3 分 第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共 19 分) (一)(8 分)11.(1)老百姓谁尖摇头晃脑和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呢? (2)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容貌非常英俊,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奇特。评分:(1)“孰“,谁;” 箪食壶浆“,用箪直盛饭用壶盛汤;”敢不乎“,反问语气。每点 1 分,共 3 分。(2)“逸群”,超群;“伟”,英 俊,高大;“异”,以为异,感到奇特。每点 1 分,共 3 分。 12.相同点: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不同点:乙文还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和容貌伟岸 的气质。评分:相同点、不同点各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二)(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评分:每空 1 分,共 2 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 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评分:本题共 3 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 1 分。 (三)(6 分)15.(1)温故而知新(2)心远地自偏(3)苔痕上阶绿(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马作的卢飞快 (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评分:本题共 6 分,每句 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五、(共 6 分) 16.(1)不便:舒:“舍”得给“予”,得到的是愉快;告诉人们懂得舍弃和给予,才能过得舒服。 (2)示例:第一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 第二空: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训练不够” 或“对汉字的内涵认识不足”等) (3)示例:书写汉字魅力,传播民族文化评分:(1)本小題分。分析字形、揭示意蕴各 1 分,意思对即可。(2) 本小題分,每空 1 分,第二空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本小题 2 分,主题鲜明 1 分,修辞恰当 1 分。 六、(共 15 分)17.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 带来温情。评分:本题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8.(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劝地写出了菊的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