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谈淮安市发展“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 乡村旅游 淮安地处江淮平原,四季分明, 水系纵横,原生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各 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使其具备发展 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然而,我们在对 淮安市多家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调研时发 现,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 相关问题的分析得出,我们应该立足淮 安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农家 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点,从“人与 自然高度融合” 这一个全新的高度和视 角探讨淮安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道路。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75192.htm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_局之年,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国家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城镇化建设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 发展乡村游、农业休闲游、农家乐旅游, 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对全 面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生态农村、创造 绿色 GDP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淮安 地处江淮平原,四季分明,水系纵横, 原生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乡 村民俗文化,使其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 优越条件。然而,我们在对淮安市多家 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存在资 金投入不足、经营模式单一、服务管理 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环保意识淡薄、 营销手段落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 应该立足淮安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 源,以农家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点, 从“人与自然高度融合 ”这一个全新的高 度和视角探讨淮安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道 路。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当今,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活 水平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时候,我们也 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的生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和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异常、生物多样 性破坏、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和大气污 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正威胁着当前社会 进一步发展和人类后代的生存繁衍。在 这样的大背景下, “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 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再一次成为研究的热 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两千多年前的 中国儒家就提出了“ 天人合一 ”的思想,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 理念之一。道家提出的“ 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将对 “人与自 然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恩 格斯指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 必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这证 明自然界有自己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运动方式、规律、价值和物质与能量 转换模式,其自身也需要生存和不断发 展,人类应尊重、服从自然规律,在认 识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和改造 自然,为人类服务。恩格斯说:我们对 自然界的统治,不像人类社会中征服者 统治被征服的民族一样,人类不能置身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于自然界以外,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 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是自然 界的一部分;我们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 界,仅仅是因为我们比其他一些动物强 一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认识自然规 律,进而正确地加以运用。 二、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 可见,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关系, 这与国家提出的和谐发展理念也是相契 合的。近年来日益兴起的乡村旅游是观 光旅游业向新农业延伸的重要形式,已 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径,各级地 方政府也认识并重视其发展,国家“十 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与旅游 休闲的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 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早在 1999 年,杜江、向萍从需求与供给、旅游主 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 研究,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 策。王琼英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内涵入手, 对乡村游的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市场 运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乡村旅游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王秀红 (2006)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自然 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讨论乡村旅游如 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 住农家屋、吃 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为主 要内容的“农家乐 ”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正引起众多学者的讨论和 研究。田喜洲(2010)在他的研究中首 先详细地论述了农家乐的概念,分析了 农家乐旅游经济的所具备优势和存在的 问题,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了相应 的发展对策。郭焕成等详细的对中国乡 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主要模式,并针 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 展对策。陈辉(2009)则从农家乐兴起 的原因,对当地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市场消费状况,农家乐市场的运行规范 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淮安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 乡村旅游农家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且在近年也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沈伟丽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提出发挥政 府积极引导产业融合的作用,注重乡村 旅游产品的分层开发,拉长产业链,以 及注重环境保护等策略;郁大同等从乡 村旅游文化的角度指出,淮安乡村旅游 文化的开发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垂钓、 吃饭、采摘等农家旅游休闲项目太单调, 文化内涵不够,旅游文化还没有产业化, 缺乏创新和深度加工,品味上不去,特 色不鲜明,无法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 求。 三、淮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目前,淮安的乡村旅游经过近几 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区 域和农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 足。如乡村旅游产品在数量上无法满足 市场需求,在质量上还处在一个粗放经 营的状态,项目单一、同质化严重、环 境破坏加剧、顾客重游率低、过夜率不 高、人均消费水平上不去等问题。究其 原因,由于乡村旅游从主体为农民,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农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在经营 理念方面更加偏重实用理性,看到别人 怎么做赚钱就一哄而上,环境保护意识 差。在笔者与相关旅游从业者交流后发 现,他们普遍认为,环境保护是必要的, 但是要发展乡村旅游就难免要以牺牲环 境为代价,旅游者的到来必然会产生大 量垃圾,自然植被必须让位于人造景观, 环保和发展的矛盾很难调和。由此可见, 当地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宣传、教 育、引导、监督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四、淮安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笔者认为,淮安要发展乡村旅游 业,不能走“ 人云亦云” 的老路,必须走 “人与自然高度融合 ”发展的新道路。首 先,政府要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的 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 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加快环境 保护监督机制的建立,增强对乡村旅游 活动从业者和旅游者环保意识的宣传教 育工作;第二,地方政府要引导农民根 据各村镇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打造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众不同的特色旅游产品和项目,避免同 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第三,深度开发 现有的旅游产品,比如,推出“游客土 地承包”项目,让游客在一段时间内拥 有自己的“专属牧场 ”,吃上自己种的食 品, “禽畜认养 ”项目,可以让游客看到 自己认养的动物一天天长大,享用自己 的劳动成果,这样既让游客感受到劳动 的乐趣,也很好解决了旅游客重游率和 过夜率低的问题;第四,鼓励旅游客低 碳出游,减少瓶装饮料品种的供给,免 费提供温开水,有偿提供购物袋,增加 公共卫生设施,如公厕、垃圾桶等;第 五,提倡使用有机肥料、拒绝剧毒农药, 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探索秸秆科学利用 方法,打造“ 人与自然高度融合 ”的农村 生态循环系统。 总之,依托独特的农业、人文和 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淮 安市十三五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胎早产护理查房
- 动物免疫细胞
- 油田招工作总结和计划
- 妇产科护理经验交流
- 蓝色商务个人工作总结
- 公路监理工作总结
- 走进高三-成就梦想课件
- 赞宇科技安全培训课件
- 文库发布:质量课件
- 2024-2025学年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物理》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GB 23466-2025听力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Places we live in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课时)
- 华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重庆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变更管理实施指南(试行)解读2025.7.25
- 煤改电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方案和措施
- 布病的护理教学课件
- (2025年标准)预售小麦协议书
- 2025年院感测试题及答案
- 公司培训防诈骗知识宣传课件
- 2025年全国《质量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