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1.2 故都的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课 故都的秋 晨读案 心灵 点灯 预习案 聚沙 成塔 研读案 多维 探究 提示: 文眼是 “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 。 “ 故都 ” 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 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 秋 ” 字确定描写的 内容,与 “ 故都 ” 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 融合的一种境界。 2散文的特点是 “ 形散而神不散 ” ,本文围绕 “ 秋 ” 描 写了哪些 “ 形 ” (关于 “ 故都的秋 ” 的景物 )? 提示: 写秋院 “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 (这是景 的宁静 ); “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 静对着像喇叭似 的牵牛花 ” (这是心的宁静 ); “ 一椽破屋 ”“ 破壁腰 ” (景的悲 凉 )。 写秋槐 “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 出一点点极微 细 极柔 软 的触 觉 ” (这 是景的宁静,也是心的宁 静 ); “ 扫 街的在 树 影下一 阵扫 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 扫 帚的 丝纹 ,看起来既 觉 得 细腻 ,又 觉 得清 闲 ,潜意 识 下并且 还觉 得有点儿落寞 ” (这 里有景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 二、师生探究 1文中多次写到了扫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和人声 等,为什么作者还说故都的秋是 “ 静 ” 的? 参考答案: 故都的秋天,在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的啼 唱这样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楚,正反衬出故都的寂静。艺术 家们往往用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 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如看到扫帚的丝纹,也让我们仿佛听 到了那细微的声音;灰土上一条条的痕迹,使我们仿佛看到了 扫街的人在树影下清闲地挥动着扫帚,仿佛听到了灰土与落叶 发出的沙沙的轻微的声音。这正折射出故都的秋景的寂寞与衰 败。 2 故都北平有很多风景名胜,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 天的著名风景,而写这萧瑟的秋风秋雨、飘零的槐叶? 参考答案: 作者 对 北平秋天那些著名的 风 景,只是点到 为 止,而主要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 户户 街 头 巷尾的那些景象, 原因有三:其一, 这 是由作家的思想决定的,他追求 “ 清 ”“ 静 ” ,并 笼 罩着淡淡的 “ 悲凉 ” ,那些著名 风 景都是游人云集 、 热闹 非凡的地方,那里的景色 难 以表达作者的 这 种思想;其 二,那些著名的 风 景,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北平秋天常用 的 题 材, 虽 富于秋的特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来;其三, “ 不 识庐 山真面目,只 缘 身在此山中 ” , 对 那些普通的景象人 们 虽 然很熟悉,但却往往忽略了它 们 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 们 挖 掘出来,集中起来,使人 们 更加深刻地体味到北平的秋 “ 味 ” 。 3 文章最后作者说: “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 与白干, 黄犬之与骆驼。 ” 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比 喻 性的 对 比。具体来 说 , “ 黄酒之与白干 ” 比 喻 南国之秋秋味平淡,北国之秋秋味 浓 烈; “ 稀 饭 之与 馍 馍 ” 比 喻 南国之秋秋味稀薄,北国之秋秋味厚 实 ; “ 鲈鱼 之 与大蟹 ” 比 喻 南国之秋秋味柔 软 ,北国之秋秋味 刚 强 ; “ 黄犬 之与 骆驼 ” 比 喻 南国之秋范 围 狭小,北国之秋范 围 广大。通 过这 种比 喻 性的 对 比形象地 说 明南国之秋 “ 色彩不 浓 ,回味 不永 ” 的特点。 4作者在描绘了五幅秋景图之后,插入第十二段这样一 大段议论,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呢? 参考答案: “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 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的。 ” 从思想内容上看,作者意在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在自然 气息之外再添一种文化气息,给 “ 故都 ” 再添色彩,也更显示 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从行文章法看,作者把文笔由写景 转到议论,有起伏跌宕的效果,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 阔的思路。 5文章的倒数第二段要表现故都的秋的什么特点?请以 “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 驼 ” 为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多角度地表达了作者 对南北方秋天的具体差别的体验:一是味道薄厚的差别 (黄酒之 与白干 );二是充实程度的差别 (稀饭之与馍馍,实际是味觉 ); 三是肥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