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3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4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一 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形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维 通史 融会 贯 通 构建体系特征 先秦 时 期中 华 文明的奠基 时 期。秦 汉时 期是中国 历 史上第一个 专 制主 义 中央集 权 的封建大一 统时 期,也是 中 华 文明的初步形成 时 期。 从分封制、宗法制的 贵 族政治到封建君主 专 制下的 官僚政治,中央 权 力日益走向高度集中,从而奠定了古 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 础 。 农 耕 经济 是中国古代 经济 的主体。 铁 犁牛耕代表了 社会生 产 力的 进 步,男耕女 织 的小 农经济 形成。土地制 度由井田制走向土地私有制。 思想上 经历 了从 “百家争 鸣 ”到儒学独尊的 变 化, 为 中国 传统 文化打下基 础 ; 诗经 离 骚 及 诸 子散 文和 汉赋 代表了文化的 时 代特色,古代科技的 实 用性特 点形成。 通史回 顾 重温教材 整合主干知 识 一、远古时期 1 早期政治 (1)王位世 袭 制代替禅 让 制: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 政 权 ,启 继 位,打破了以往的禅 让 制,开 创 了王位世 袭 制,从而使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 该 制度也成 为 中国 历 史上 实 行 时间 最 长 的政治制度。 (2)分封制和宗法制 制 度 项 目 分封制 宗法制 主要目 的 为 了 进 行有效 统 治 ,拱 卫 王室 解决 贵 族之 间 在 权 力、 财产 和 土地 继 承上的 矛盾 核心内 容 封邦建国,广建 诸 侯,以蕃屏周 规 定宗族内的嫡 庶系 统 权 利与 义务 诸 侯有在各自 领 地 设 置官 员 、建立 武装、征派 赋 役 等 权 力,但也有 为 周天子 镇 守疆 土、随从作 战 、 交 纳贡赋 和朝 觐 述 职 的 义务 诸 子可 获 土地、 庶民、奴隶等, 但 须 明确下 级 贵 族臣服于上 级贵 族、全体 贵 族服从于周 天子的政治隶属 关系 制度 项 目 分封制 宗法制 双方 关系 周王是 诸 侯 们 的共同主子 , 诸 侯是周王的臣属, 服从周王的命令 嫡 长 子与分封下去的 众子有双重关系, 在 亲缘 上是兄弟关 系,在政治是君臣 关系 历 史 作用 (1)加 强 了周天子 对 地方的 统 治 (2)形成 对 周王室众星捧月 般的政治格局 (3)西周开 发边远 地区, 扩 大 统 治区域 (4)西周成 为 一个延 续 数百 年的 强 国 (1)保 证 了 贵 族在政治 上的 垄 断和特 权 地 位 (2)有利于 统 治集 团 内 部的 稳 定和 团结 制度 项 目 分封制 宗法制 共性 (联 系 ) (1)两者互 为 表里 (2)都形成森 严 的等 级 制度 (3)分封的 诸 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部都享有世 袭 统 治 权 (4)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 组 成部分, 带 有 浓 厚的部族色彩 (5)都 对 中国社会 产 生了深 远 影响 (如宗法制 对 王位 继 承制、 权 力 财产 分配制、宗族制 、特 权 制等都 产 生了影响 ) 瓦解 由于王室衰微, 诸 侯争霸 战 争不断,分封、 宗法体系走向瓦解 (3)早期政治的特点 a以血 缘 关系 为纽带 。 b.神 权 与王 权 的 结 合。 c. 最高 权 力尚未达到高度集中。 2早期社会经济 (1)远 古 时 代 原始 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中国是世界 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先民 们 已 经 学会了养蚕和 缫丝 等技 术 。 (2)商周 时 期 农业 : 农业 工具以石器 为 主,出 现 少量青 铜农 具 ;土地制度:井田制。 手工 业 : “工商食官 ”制;商周 时 期青 铜铸 造工 艺 水 平高超;商代出 现 原始瓷器,西周生 产 斜 纹 提花 织 物。 商 业 :商朝 职业 商人 产 生;周朝商人由官府 统 一管 理。 3早期的文学艺术 (1)文字:商代 汉 字形成完整的体系,甲骨文是一种 比 较 成熟的文字。 (2)文学: 诗经 和 离 骚 分 别 开 创 了我国 现 实 主 义 文学和浪漫主 义 文学的先河。 (3)绘 画: 远 古彩陶画, 战 国帛画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 (1)分封制走向崩 溃 ;随着社会 经济 的 发 展以及王 室的衰微,各 诸 侯国的 势 力 强 大, 诸 侯与周王以及 诸 侯 国内部的分封等 级 秩序日益遭到破坏。 (2)中央集 权 体制形成: 战 国 时 期,各国通 过变 法 打 击 奴隶主 贵 族 势 力,在地方上形成郡 县 制的 雏 形。 2经济 (1)农业 :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 产 工具、水利 设 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 给 自足的小 农 经济 成 为 我国古代最基本的 经济 形 态 ;重 农 政策开始 出 现 。 (2)手工 业 :官 营 (主 导 )、民 营 和家庭手工 业 并存, 冶 铁 、 丝织业发 展 较 快。 (3)商 业 :官 营 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 现 。 3思想文化 百家争 鸣 :百家争 鸣 是中国 历 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 动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 发 展的基 础 。学 派 代表 人物 时 代 主要思想主 张 备 注 儒 家 孔子 春秋 政治: 强 调 “仁 ”(核心 ),重 视 “礼 ”;以德 治民;克己复礼。 教育:有教无 类 ;因 材施教 反映了春 秋 时 期 奴隶主 贵 族要 求 维护 旧秩序 的愿望 学 派 代表 人 物 时 代 主要思想主 张 备 注 儒 家 孟子 战 国 “仁政 ”; “民 贵 君 轻 ”; 性本善 反映了 战 国 时 期新 兴 地主 阶级试图 调 和社会矛 盾的愿望 荀子 战 国 施政用 “仁 义 ”和 “王道 ” ;以德服人; “君舟 民水 ”;性 恶论 ;天 行有常,人道有 为 道 家 老子 春秋 “道 ”是世界的本原; “ 无 为 ”而治;朴素 辩 证 法思想,各种事 物有互相矛盾的两个 对 立面 反映了春秋 时 期没落奴隶 主 贵 族面 对 社会 变 革无 能 为 力的消 极情 绪 学 派 代表 人物 时 代 主要思想主 张 备 注 道 家 庄子 战 国 (继 承和 发扬 老子学 说 )宣 传 天道与自然 无 为 ;主 张 “齐 物 ”(万物没有差 别 ); 倡 导 “逍遥 ” 墨 家 墨子 战 国 非攻、兼 爱 、 节 用、 尚 贤 反映了小生 产 者 要求社会安定 ,建立公平社 会的愿望 法 家 韩 非 子 战 国 “法治 ”; 强 化中央集 权 和君主 权 力; “ 法 ”、 “术 ”、 “势 ” 相 结 合 反映了 战 国 时 期 新 兴 地主 阶级 要求建立地主 阶级专 政的愿 望 三、秦汉时期 1 政治制度 朝代 制度 秦 汉 中 央 制 度 皇帝 制 度 (1)创 立:秦王嬴政首 创 (2)特点:皇 权 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 袭 三公 九 卿 制 (1)职 能:丞相, 协 助皇帝 处 理全国政事;太尉,管理 军 事;御史大夫, 执 掌群 臣奏章,下达皇帝 诏 令, 兼理国家 监 察事 务 。九卿 , 对 丞相 负责 ,按其 职 能 ,行使 权 力 (2)议 政方式:朝 议 (1)汉 承秦制, 保留三公九 卿制 (2)汉 武帝 创 立 中 (内 )外朝制 度,削弱相 权 (3)设 立刺史 监 督地方高官 朝代 制度 秦 汉 地方制度 推行郡 县 制,形成 对 地方的垂 直管理体 系 (1)推行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 问题 (2)汉 武帝 颁 行 “推恩令 ”,加 强 了 对 地方的控制 选 官制度 按 军 功授爵 察 举 制,以德、才 选 官 2.经济制度 (1)农业 a耕作技 术 :精耕 细 作技 术 日益成熟, 汉 代牛耕 普及,西 汉 出 现 二牛一人犁耕法、播种工具 耧车 。 b水利 兴 修: 汉 代关中水力有比 较 好的 发 展 (漕渠 、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 动 了 农业发 展 )。 (2)手工 业 : 汉 代冶 铁 开始用煤炭做燃料; 东汉 杜 诗发 明水力鼓 风 冶 铁 工具 水排; 东汉 晚期 烧 制出 成熟的青瓷。 (3)商 业 a秦 汉统 一 货币 , 严 格推行重 农 抑商政策。 b出 现 集中 贸 易的 场 所 “市 ”,但商人 经 商受到 时 间 、地点的 严 格限制,商 业 水平不高。 c开通 “丝绸 之路 ”, 丝绸远销 欧洲, 获 “丝 国 ”称 号。 3.思想文化 (1)思想:从秦始皇 “焚 书 坑儒 ”到 汉 武帝 “罢 黜百家 ,独尊儒 术 ”,儒家思想 经 受了打 击 并 实现 复 兴 ,开始 成 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 统 治思想。 (2)科技:出 现 了 许 多 领 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 ( 黄帝内 经 、 张 仲景 伤 寒 杂 病 论 )、造 纸术 (东汉 蔡 伦 )、地 动仪 (张 衡 )是主要 标 志。 (3)文学:表 现 出大一 统时 代恢弘的文化气度的 “汉 赋 ”成 为 主要文学体裁。 四、总结提升 1 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封建政治 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 继 承的嫡 长 子 继 承制原 则 。 影响了古代 对 列祖列宗的崇拜 形成了 “家国同治 ”的 统 治理念等。 (2)社会 习 俗 促 进 了后世的百家姓 丛书 、家庭家 谱 的修 订 及宗 祠家 庙 的建立。 民 间 的尊宗敬祖、 认 宗 归 祖、渴望 亲 情的 传统 观 念,祭祖 扫 墓等社会 风 俗受到影响。 (3)思想 观 念 使 “忠 ”“孝 ”观 念深入民心。 造就了重 视 家庭建 设 、尊老 爱 幼、夫妻相敬、兄 弟相 亲 、和睦相 处 等社会公德。 促使中 华 民族形成了 “国 ”“家 ”不可分的意 识 ,直 接造就了一批忠孝之士。 宗法制的 “道德 专 制 ”“男女不平等 ”“等 级观 念 ”等 思想,直接 导 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 级贵贱 、任人唯 亲 等 现 象,成 为 扼 杀 人性、阻碍民族 进 步和 发 展的重要 因素。 宗法意 识 使 “国人 ”形成了 “非我族 类 ,其心必异 ” 的盲目排外心理。 2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 小 农经济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 产经营 方式,延 续 了两千多年, 对 中国古代社会 产 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 (1)政治:分散的小 农经济 ,要求有一个 强 有力的中 央政 权维护 社会的安定和国家 统 一,以保 证 小 农经济 的 发 展。保 护 小 农经济 是中央集 权 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 。 (2)政策: 实 行 “重 农 抑商 ”和 “闭 关 锁 国 ”政策的根 源在于小 农经济 。小 农经济 的脆弱性,要求 统 治 阶级 抑制商 业 ,防止商 业 与 农业 争 夺劳动 力;小 农经济 自 给 自足的特点,是 统 治 阶级 能 够实 行 “闭 关 锁 国 ”政策 的根源。 (3)科技:小 农经济 的 发 展促 进 了与之相关的科技 发 展。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 农业 生 产 相关的 领 域,如 农 学、天文 历 法、数学、医学等,从而使古代 中国科技具有 实 用性、 实 践性的特点。同 时 ,小 农经济 发 展的 缓 慢性也决定了古代中国科技无法 实现 根本性突 破,无法 发 展 为 近代科技。 (4)文学:很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 农经济 条件下人 们 的理想和憧憬,如陶渊明的 桃花源 记 ,反映了当 时 人 们 希望 摆 脱 统 治者的残暴 统 治,渴望世外桃源的理 想和追求。 (5)民族心理:小 农经济 下的中国 农 民既有忠厚老 实 、吃苦耐 劳 、 艰 苦 奋 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 足。 (6)家庭 伦 理:小 农经济 条件下,从事 农业 生 产 的 主要是男子, 这 是 “重男 轻 女 ”思想的根源;同 时 也注重 孝道、重 视邻 里和睦、安土重迁、叶落 归 根等。 (7)经济 :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 产 方式,其主体是封 建国家主要的 赋 税、兵役、徭役承担者, 对 于社会 经济 的 发 展及社会 稳 定至关重要。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 春秋 战 国 时 期是中国从奴隶制 过 渡到封建制、由分 裂走向 统 一的社会 转 型 时 期, 这 一 时 期出 现 的政治制度 、 经济 形 态 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 华 文明的基 础 。其 主要表 现 : (1)政治上: 诸 侯争霸和各国 纷纷 推行的 变 法打破 了旧的 统 治秩序,分封制逐 渐 崩 溃 ;郡 县 制开始出 现 , 形成中央集 权 的 雏 形;封建国家走向 统 一的 趋势 加 强 。 (2)经济 上: 铁 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 动 了井 田制的瓦解,以小 农经济为 主体的、精耕 细 作的 农 耕 经济 开始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度确立。 (3)思想上: “百家争 鸣 ”是中国 历 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奠定了中 华 民族 传统 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 一 时 期的科技、文学、 艺术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 础 。 (4)概括起来就是社会大 转 型;政局大 动荡 , 经济 大 发 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分封制 郡 县 制 不 同 点 盛行 时 期 商周等早期社会 秦以后的各个 时 代 实 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 联 系 在国家大一 统 的条 件下 实 行 建立基 础 以血 缘 关系 为 基 础 按地域划分 传 承制度 世 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 调 迁,官位概不世 袭 官吏 权 利 拥 有封地和相 应 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 封地 分封制 郡 县 制 不 同 点 与中 央 的 关 系 诸 侯国有很 强 的地 方独立性 郡 县 是地方的行政机构 , 绝对 服从中央 官 员 职 责 范 围 封地内有行政 权 , 拥 有土地管理 权 辖 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 权 , 对 土地无管理 权 历 史 作 用 有利于 稳 定当 时 的 政治秩序,但也 容易 发 展 为 割据 势 力 有利于中央集 权 的加 强 和国家的 统 一 共 同 点 (1)都是 为 了巩固 统 治 阶级 的 统 治 (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3)都是 为 了 维护 国家的 统 一 5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 别 项 目 先秦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 主 题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 神学 问题 功能 是 对 “真理 ”的追求 为现实 政治服 务 内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 文主 义 色彩 外儒内法,兼采各 家思想 地位 只是 诸 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是封建正 统 思想 (2)联 系:先秦儒家宣 扬 的 “礼 ”“仁政 ”“民本 ”为 新儒 学所 继 承;根本目的是 维护 封建 统 治秩序,神化皇 权 。 因此被 历 代 统 治者推崇,成 为 封建正 统 思想和中国 传统 文化的主流。 高考回放 把脉高考 探 寻 命 题规 律 1 (2016江 苏 卷 )中国 传统 家族有 “长 兄如父 ”“小 儿不及 长孙 ”的 说 法。 这 些 说 法体 现 的是 ( ) A家庭和睦 B等 级 秩序 C 贵 族世 袭 D宗法 观 念 解析: 显 然要突出 “长 兄 ”“长孙 ”的地位, 这 源于宗法 制中嫡 长 子 继 承制的 传统 ,因此 D项 正确。 答案: D 考向 1|先秦 时 期的政治 2 (2015安徽卷 )据 史 记 载 :一日,魏太子下 车 , 向一位新 贵 宫 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 问 : “究竟富 贵 者 还 是 贫贱 者 应 当 骄 傲? ”田子方 答: “贫贱 者。 ”并解 释 ,他随 时 都能在 别 国 宫 廷被派上 用 场 。 这 反映了 ( ) A士人 为诸 侯国所重用 B士人 轻视 功名利禄 C 诸 侯国内部等 级 森 严 D忠君思想已 经 形成 解析: 材料涉及 战 国 时 期士人 阶层 的 变 化。 “士无常主 ”是当 时 人才流 动 的真 实 写照。因此 B、 C、 D三 项 表述 不符合当 时 史 实 ,只有 A项 体 现 了当 时 各国争 锋 、重 视 人才的状况。 答案: A 3 (2015重 庆 卷 )吴起在楚国 实 行 变 法,提出了 “使 私不害公, 馋 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 义 不 顾 毁 誉 ”的主 张 。此主 张 旨在 ( ) A 废 除世卿世禄制 B整 顿 官 场风 气 C削弱王室的特 权 D 废 除分封制度 解析: 吴起 为 春秋 时 期人士, 结 合 时间 可知 A、 D两 项 错误 。 变 法通 过 改革官 员 的言行来达到 维护 楚国 统 治 的目的, B项 正确, C项错误 。 答案: B 1 (2016全国卷 )孔子是儒家学派 创 始人, 汉 代崇尚 儒学,尊 尚 书 等五部 书为经 典, 记录 孔子言 论 的 论语 却不在 “五 经 ”之中。 对 此合理的解 释 是 ( ) A “五 经 ”为阐发 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 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 远 的 历 史 传统 D儒学 传统 由于秦始皇焚 书 而断 绝 考向 2|先秦 时 期的 经济 思想文化 解析: 结 合所学知 识 ,孔子是 “整理 ”文化古籍,而不 是 “创 作 ”,后世称之 为 “五 经 ”,因此 A项 是因果倒置, C项 属于正确表述。 B、 D两 项 表述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2 (2015山东卷 ) 尚 书 酒 诰 云: “人无于水 监 (照 镜 子 ),当于民 监 。 ”这 句 话 体 现 的思想是 ( ) A兼 爱 尚 贤 B主 权 在民 C以民 为 本 D道法自然 解析: 本 题 考 查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意在考 查 考生 解 读 史料的能力。材料大意 为 人 (主 )不要把水当 镜 子, 而 应该 把民当做 镜 子, 这 体 现 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 C项 正确。 A项 “兼 爱 尚 贤 ”为 墨家思想,体 现 了人 际 关系 处 理原 则 与 选 官用官原 则 ,与材料不符; B项 “主 权 在民 ”为 西方 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与材料 不符; D项 “道法自然 ”为 道家思想,体 现 了崇尚清静无 为 ,与材料不符。 答案: C 3 (2015全国卷 ) 吕 氏春秋 上 农 在描述 农 耕之 利 时 不无夸 张 地 说 :一个 农 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 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 国 时 期 农 业 收益的增加 ( ) A促 进 了个体小 农经济 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 业 和商 业 的 发 展 C 导 致畜力与 铁 制 农 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 长 解析: 本 题 考 查 中国古代 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制度,意在考 查 考生理解 历 史 现 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 ,一个 农 夫可以养活好几口人, 这说 明 农业 收益的增加 能 较 好地促 进 小 农经济 的形成,故 A项 正确。 农业 的 发 展有利于促 进 手工 业 与商 业 的 发 展,排除 B项 。畜力与 铁 制 农 具的使用是促 进农业 收益增加的原因,并非 结 果 ,排除 C项 。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的 问题 ,排除 D项 。 答案: A 1 (2016全国卷 )东汉 王充在 论 衡 中 说 : “萧 何 入秦,收拾文 书 (国家档案文献 ), 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 书 之力也。 ”其意在 说 明,西 汉 成功地 实现对 全国的 统 治,是因 为汉 初 ( ) A 实 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 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 发挥 文 书 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考向 3|秦 汉时 期政治制度 解析: 结 合所学知 识 ,西 汉 初年奉行黄老之 术 ,因此 A项错误 ;材料中 “文 书 之力也 ”表明 C项 表述不符合材 料主旨; 萧 何一人不能代表所有官吏都熟知,因此 D项 错误 ; 汉 承秦制,就是 讲汉 初 对 于秦朝制度的 继 承, 所以 B项 正确。 答案: B 2 (2015全国卷 )两 汉时 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 例封侯;若皇帝幼小, 执 政大臣也主要从他 们 之中 选择 。 这 被当 时 人 视为 “安宗 庙 ,重社稷 ”的 “汉 家之制 ”。 汉 代出 现 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 权 B “家天下 ”观 念根深蒂固 C母族 亲 属关系受到重 视 D刘氏同姓 诸 侯王 势 力 强 大 解析: 本 题 考 查汉 代外戚干政的背景,意在考 查 考生 准确描述和解 释历 史 现 象的能力。根据 题 干材料 “两 汉 时 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 ”可知,皇帝母族得 到重 视 ,故 C项 正确。 A项 是其目的之一,不是背景, 可排除。外戚干政 违 背了 “家天下 ”的 观 念,排除 B项 。 王国 问题 在 汉 武帝 时 期得到解决,排除 D项 。 答案: C 3 (2015全国卷 )汉 宣帝曾称: “与朕共治天下者, 其唯良二千石 (郡太守 )乎! ”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 观 念。 这 主要体 现 了 (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 权 与地方分 权 之 间 的矛盾 C 汉 代地方行政制度 为 后代所沿用 D 历 代帝王将 汉 宣帝作 为 治国榜 样 解析: 郡太守是地方行政官 员 ,材料中 汉 宣帝 强 调 地 方郡太守与皇帝共治天下,也就是 强 调 了地方吏治 对 国 家 稳 定的重要性, A项 正确;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地方吏 治的重要性,并没有 说 明中央与地方的集 权 与分 权 情况 , B项错误 ;据所学知 识 可知, 汉 代以后地方行政制度 多有 变 化, C项错误 ; D项 材料无从体 现 ,只是同 样 重 视 地方吏治的 问题 。 答案: A 1 (2016全国卷 )下 图为汉 代画像 砖 中的 农 事 图 。 此 图 可以用来 说 明当 时 ( ) A个体 农户 的生 产劳 作状 态 B精耕 细 作 农业 的不断 发 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 劳 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 产 情形 考向 4|秦 汉时 期的社会 经济 解析: 结 合 汉 代的 时间 ,可知 C项错误 。从画面的 劳 动场 景来看,不 应 是个体 农户 的 劳 作, A项错误 , D项 正确。 汉 代 时 期封建生 产 关系确立不久,因此 B项 不正 确。 答案: D 2 (2015天津卷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 其所 盛种粒,各下通足 窍 ,仍旁挟两 辕 ,可容一牛,用一人 牵 ,傍一人 执耧 ,且行且 摇 ,种乃自下。 ”这 段 话 描述 的 农 具是 ( ) 解析: 材料 讲 述播种的 耧车 。 A、 D两 项 是犁耕技 术 , C项 是翻 车 。 答案: B (2015全国卷 (节选 )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 历 史中,儒学一直在 发 展与 创 新。唐代 韩 愈 以周公、孔子的 继 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 汉 代以 来的儒学, 认为 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 经 断 绝 。 他在 原道 中 说 : “吾所 谓 道也,非向 (先前 )所 谓 老与 佛之道也。 尧 以是 传 之舜,舜以是 传 之禹,禹以是 传 之 汤 , 汤 以是 传 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 传 之孔子 ,孔子 传 之孟 轲 。 考向 5|汉 代儒学 轲 之死,不得其 传 焉。 ”他的 这 一主 张 被宋代儒者 接受并 发扬 。当代学者 认为韩 愈开了宋代 “新儒学 ”的先 河。 摘 编 自卞孝萱等 韩 愈 评传 结 合材料一及所学知 识 ,指出 汉 代儒学与孔孟儒学 的不同之 处 ,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 对 儒学有所 发 展。 解析: 本 题 需要从含 义 、内容、地位等方面分 别归纳 出孔孟的儒家思想和 汉 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及宋代理学 思想。 答案 : 不同之 处 :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 ,不受当 时统 治者重 视 ;而 汉 儒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 阳五行家学 说 , 强 调 天人感 应 、君 权 神授、三 纲 五常, 成 为 正 统 思想。 发 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更加重 视 论语 孟子 ,重 视 思辨, 强 调 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成 为 官 方哲学。 选 考 链 接 专题 拓展 实现 教材整合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当堂 检测 双基 验 收 模 拟 仿真演 练 1 (2016湖州一中月考 ) 吕 氏春秋 记载 : “诸 侯失位 , 则 天下乱;大夫无等, 则 朝廷乱;妻妾不分, 则 家室 乱;嫡庶无 别 , 则 宗族乱。 ”为 解决以上 问题 ,当 时规 定的制度是 ( ) A嫡 长 子 继 承制 B按年 龄继 承制 C按 军 功 继 承制 D按 遗 嘱 继 承制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 “嫡庶无 别 , 则 宗族乱 ”, 为 解 决 这 一 问题 , 规 定的制度是嫡 长 子 继 承制。 答案: A 2.(2016枣庄阶段性统考 )商朝的王位 继 承,自第二代以下 ,以兄 终 弟及 为 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 继 位的 资 格 ,至无弟可 传 ,然后 传 子。 这 一 继 承制度 ( ) A与分封制互 为 表里 B使政 权趋 向 严 密 C有利于社会 稳 定 D易 导 致 权 力 纷 争 解析: 题 干反映的是王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