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1页
2017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2页
2017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3页
2017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4页
2017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考点二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问题导思 知识梳理 1.传统文化有哪 些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的作 用是什么? (1)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 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如何正确对待 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4.文化继承与发 展的关系如何?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5.影响文化发展 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 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推动、教育活动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性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继承性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 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正确把握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 发展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做法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 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 2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 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 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 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不能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特点。 纠错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即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 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 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2认为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纠错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统一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传统文化的特点 例 1 (2016浙江 91 联盟考)“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这种忧患意识,一直影响 着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 A深厚民族性 B鲜明时代性 C特有包容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 D 解析 题中“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影响着国人的生 活方式,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 入选;A、B 在材料中都没有涉及;包容性不 是传统文化的特点,C 不选。 方法点拨 区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相 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即历史的角度来说的,强调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 史继承性;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强调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 化的不同之处。 变式训练 1 黄帝文化始终是华夏儿女认同亲近的民族标志,始终是炎黄子孙团结联合的 精神旗帜,始终是中华民族自强前行的力量源泉。这体现了( ) 3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必须全面继承 B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 ,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 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A 错 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对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 错误;C 说的是传统文化的含义,不符合题意。故选 D。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例 2 (2016浙江 10 月选考)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 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 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 300 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 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传统文化是民族 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表述错误,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有 精华,也有糟粕。 变式训练 2 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 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 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等等很多现代歌曲将几千年前的中国古诗成功融入歌词,深受人们喜 爱。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答案 C 解析 由“几千年前的中国古诗成功融入歌词” ,可以看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体 现了时代精神,故 C 正确;对传统文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古今整合问题,故 A 错误;题意未涉及东西文化交流问题,故 B 不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故 D 错误。答案选 C。 命题感悟 本考点常考的命题角度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 4 与发展的关系,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 T,错误的填写 F。) 1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提示 F。传统文化的发展要满足人们积极的文化需求。 2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提示 F。文化继承的核心在于发挥其社会价值。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提示 F。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但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的是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二、选择题 4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用餐工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 我国有史料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 3 000 多年。在中国人用筷子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 C传统习俗的继承 D传统建筑的继承 答案 C 解析 中国人用餐使用筷子,是一种传统习俗,C 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2016绍兴期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 ,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 ) A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D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答案 B 解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现在,社会倡 导“常回家看看”是对“孝”的继承,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 符合题意;文 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A 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并非都起促进作用,C 错 误;继承与发展无先后之分,D 错误。 6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 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 A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5 C对当今文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D具有两面性,有精华,也有糟粕 答案 C 解析 题中材料强调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天社会的积极意义,故 C 正确;我国优秀 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不是“被联合国赋予” ,故 A 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故 B 错误;优秀传统文化是精华,故 D 错误。 7有人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也有 人认为,儒家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这两种观点都( ) A看到了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传统文化已不符合时代的特点 C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违背了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文化是财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儒 家文化是包袱,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由此推断 A、B 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儒家文化 属于传统文化,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 今用,故 C 符合题意;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8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 然后再往前走。 ”从文化生活角度,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B要继承传统的文学艺术 C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传统文化应该全部抛弃,重新创造新文化 答案 C 解析 “吸收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 ,体现文化的继承;“然后再往前走” ,体现文化的发 展,故托尔斯泰的话表明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选 C。 9(2016东阳模拟)屠呦呦几十年来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 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 青蒿素。这表明( ) A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源泉 B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6 答案 C 解析 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成功地从中 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故 C 正确;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 A 错误; B、D 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 10某地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对丰富的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行 挖掘、整理和再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传统文化,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 或剔除 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 科学技 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对丰富的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体现了科 技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符合题意。 11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 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 B 解析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实践,故 A 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推广文化传统教育的 原因,故 B 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排除 C;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 的变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故排除 D。答案选 B。 三、综合题 12(2016金华调研)“红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 会秩序观念。过年“红包”透着浓浓的亲情,是凝聚家庭、家族的重要纽带。把钱塞进 “红包”里,大家彼此有“面子” ,其次叫“含蓄” ,再深入点说,叫做“潜规则” ,现在有 的腐败就是在“红包”里悄悄进行的。 2015 年春节流行“抢红包” 。与传统的过年“红包”相比,除了开心、喜庆的氛围相同外, 一个“抢” ,人人平等,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如果说传统红包代表了“礼文化” ,那么现在流行的“抢红包”则体现的是“利文化”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对待“红包”文化? 答案 (1)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 7 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继承是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