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国际志愿者日_第1页
12.5国际志愿者日_第2页
12.5国际志愿者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月 5 日国际志愿者日 1971 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 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1985 年,第 40 届联大确定从 1986 年起,每年 12 月 5 日为“国际志愿 人员日”。1994 年 12 月 5 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志愿者 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12 月 5 日国际志愿者日社会呼唤更多志愿者 12 月 5 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全国数百万志愿者近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在全 社会倡导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自己的节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在中国传诵了几千年的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友 爱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但目前,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中国志愿者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相 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缺乏。 目前中国志愿者有 8000 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 7,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 动的人较少。在美国,这一比例为 3040。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比例,且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许多志愿者终 身从事志愿服务。 目前,多数在中国开展项目的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从国外招募志愿者参与他们在中国的活动。 据清华大学 NGO 研究所调查统计,中国约有 80 多万家县以上的 NGO 团体,开展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 于国外基金会的资助和志愿者自酬资金两种途径。目前,中国企业家对环保等志愿活动的捐款较少,全社 会对公益团体的实际资金支持不足,许多 NGO 的公益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流产。中国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 高社会公益意识,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中国的志愿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很多志愿活动不够规范。目前,仅广东、山东等很少省市 有相关的地方法规。广东省人大通过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已实施了三年,保障了青年志愿服务 事业的有序发展,完善了机制。 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对 志愿服务有完善的法规。日本政府给派往国外的志愿者一定的生活津贴、医疗费、保险费等。美国、新加 坡等都有针对志愿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韩国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被计入学分,占高中成绩的 20 多 分。 我国现有志愿者八千万 青年占大多数,中老年人渐多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统计,目前中国志愿者 约有 8 千万人,其中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占了大多数。全国已建成 2.4 万个服务站,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 者协会、30 多个省级协会、众多市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 十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参加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已达 1 亿多人次,累计服 务 45 亿多小时。1996 年以来,已有 1 万多名青年参与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以定期轮换方式到 207 个贫困县开展服务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志愿服务。每年暑假有近百万大中 学生深入贫困、受灾地区进行短期服务。全国有 250 多万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得到志愿者的经常性服 务。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一些老教授、老学者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 会,进行科普等志愿活动。而“一阵风 ”式的短期志愿服务方式,也日渐被相对固定的长期结对所代替。很 多志愿者长期在红十字会、特殊教育学校、公益基金会、公益热线、图书馆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 机构任职。 = 再转发下在今年的国际志愿者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官样文章 呵 联合国秘书长在国际志愿者日致词 当今世界的挑战数不胜数,错综复杂:从消除冲突到建设和平,从减贫到实现其他千年发展目标。我们大 家,也就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最广泛意义上的民间社会,要齐心协力方能应对这些挑战。 志愿人员在这些努力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世界各地的志愿行动做出的重大贡献并没有充分得到 承认。 每一种文化和每一个社会都推崇志愿无偿效力。志愿无偿效力是社区力量、活力、团结和社会凝聚力的一 个重要来源。它可以通过推动建立多元、平等和人人参与的包容社会,促成积极的社会变革。联合国的三 大工作促进和平与安全、促进发展和保护人权和人的尊严,离不开这种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每个联合 国机构都借助志愿无偿效力的精神,包括通过联合国志愿人员方案,来扩大它们的活动。 气候变化严重危及我们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能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同样离不开志愿行动。今天, 世界各国政府都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来参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它们希望通过谈判寻 找途径,让地球免受受全球升温的影响。但是,光靠它们自己是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的。我们需要世界各地 人民志愿无偿效力,以应对这一挑战,帮助社区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寻找国内解决办法以实现可 持续经济增长,建立防备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离不开志愿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