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周15商管高班级经济法基础教案.doc_第1页
17周15商管高班级经济法基础教案.doc_第2页
17周15商管高班级经济法基础教案.doc_第3页
17周15商管高班级经济法基础教案.doc_第4页
17周15商管高班级经济法基础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经济法基础 课题 劳动法律制度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5 商管高 授课时间 第 17 周 课时 4 教学目的 1.理解劳动法的产生 2.了解劳动法的概念 3.掌握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较 4.掌握劳动合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较 教学难点 劳动合同的特点 教学对象 分 析 学生的专业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基础良好,经济 法的学习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回顾 说明 注:有课时变动、教学内容调整等在此说明。 教 案 内 页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A.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讲解 课本上的案例 引导,由麦科 特做假案中想 到会计机构和 会计人员在其 中所扮演的角 色,让同学们 思考. (10 分钟) B.下达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 次课程内容, 让学生有目标 性地学习。 (10 分钟) C.分析任务 让学生对相关 的知识点进行 分析,从而经 济法的相关概 念进行理解学 习。 (10 分钟) 【新课导入】 劳动争议案件爆发增长 全国法院 2008 年一审劳动争议案件收案 29.55 万件,较 2007 年增长 95.3;2009 年收案 31.86 万件,同比增长 7.82;2010 年 1 月至 8 月新 收 20.74 万件。 如何实现劳资双方的诚实? 如何劳资双方避免彼此伤害? 如何分配劳动成果,才能体现其获得了应得的部分? 如何让政府诚实且全面履行职责? 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永恒的问题。 【下达任务】 通过提问以及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经济法,下达学生认识经济法的任务: 1.理解劳动法的产生 2.了解劳动法的概念 3.掌握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较 4.掌握劳动合同的特点 【分析任务】 教师通过例子分析以及内容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 1.劳动法的产生 2.劳动法的概念 3.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较 4.劳动合同的特点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D.任务讲解操 作 (在任务讲解 操作过程中引 导学生学习) (140 分钟) 教师通过 PPT 播放与课本结 合,引导学生 进行了解劳动 法的产生。 (25 分钟) 教师通过对劳 动法的概念是 什么?有什么 样的特点进行 讲解。让学生 进行思考。 (30 分钟) 【任务讲解操作】 一、劳动法的产生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适应生产工业和劳动社会化而产生的。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主体(所有者)是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工人运动的兴起则推动了劳动法的发展和完善。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及国 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也促进了国际劳工立法的发展。 (一)劳动关系及其不同的形态: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劳动;人类的劳动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形 态中有不同的表现: 主要有: 1不自由劳动时代(如奴隶社会) ; 2租赁劳动时代(罗马帝国时期的自由人劳动,以及封建时期的劳动) ; 3团体主义时代(日耳曼法所倡导的忠诚劳动) 4雇佣契约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 5劳动契约时代及当代资讯社会。 (二)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1圈地运动:雇主和雇员形成的前提 2身份解放:实质平等的需求 3工业革命:社会关系的转变 4工人运动的兴起:劳动法产生的重要推动力 (三)劳动法发展的过程 1 “劳工法规”调整阶段 2民法与“工厂立法”综合调整阶段 3劳动法的快速发展阶段 4劳动法的成熟阶段 二、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动法为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 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史尚宽 劳动法原论 (一)何谓“劳动”? 广义劳动:谓人间之有意识的一定目的之肉体的或精神的操作。 社会学上,从劳动对社会的关系及劳动者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将 其视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 经济学则从劳动的商品属性来研究劳动。 劳动法从雇佣关系来研究劳动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知识 点讲解与随堂 练习,加深学 生对知识点的 理解,课堂上 加强与学生的 互动。 劳动法中的“劳动”有其特点: 1.从属性。劳动法中劳动人格的从属性与 民法中平等主体的劳务给付相 区别。 2.契约性。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从而区别于公法上 的强制劳动(如公务人员和服刑人员) 3.职业性。具有长期、稳定、和持续,而非简单的商品交易的一次性。 4.有偿性。与公益性劳动相区别。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概念: 广义: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但并非所有在劳动过程中发生 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 狭义:是指在劳动力使用者(雇主)和劳动力所有者(雇员)之间为完成劳 动过程,实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经过 劳动法的调整,就成为了劳动法中的法律关系。 2.劳动法调整对象的特点 a. 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属于雇佣劳动关系。但雇佣关系由来已久,并非所 有的雇佣类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上雇佣关系相区别) 。 b. 劳动法调整的雇佣劳动关系是产业雇佣关系,具有持续、大量、同质 等性质(与农业雇佣相区别) 。 c. 劳动法调整的雇佣关系是公力干预后的私法关系。 (产业雇佣关系中 的公法主体一方同样不体现其公法主体身份) 3.我国劳动法现阶段的调整范围 (1)纳入调整范围的劳动关系 a.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等组织的劳动关系 b.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劳动合同关系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 企业化事业单位的非工勤人员 其他通过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体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随堂练习】 下列哪些关系属于劳动关系? (1)个体工商户与所请雇工 (2)乡镇企业与职工 (3)农民与其所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4)国家机关与公务员 (5)股东与公司 (6)作家与出版社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5 分钟) 教师通过 PPT 和黑板的板书 讲劳动合同法 与劳动法相比 较,让学生对 知识点了解更 加清楚。 (15 分钟) 教师进行引导 课本相关知识 点的讲述劳动 合同的特点, 让学生对知识 点理解更加熟 练。 (25 分钟) (2)排除在调整范围之外的劳动关系 a.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关系(国家公务员和依 法参照执行公务员制度的劳动者) b. 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 c. 现役军人 d. 家庭佣人、保姆 【随堂练习 2】 下列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哪些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A. 某私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 B. 某国家机关与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合同 C. 某公司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合同 D.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劳务合同 答案:AB 扩展: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较 1.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增加了新的主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以民间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本着民众为出发点的 企业单位; 2.另外还有一个 “等” ,指的是既不属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 企业单位也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如派出事务所等; 3.相比劳动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只要建立劳动 关系的就可以使用本法,而不是建立劳动合同关系才能依照本法执行。 三、劳动合同的特点 (一)劳动合同的特点 1. 国家干预下的意思自治 2. 当事人强弱对比悬殊 3. 合同具有人身性 4. 合同具有隶属性 (二)劳动立法的特点 1偏向保护劳动者,尤其低端劳动者 2加重企业违法成本 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1.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或 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的; 3.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劳动合同条款 1.必备条款: a. 双方身份; b. 劳动合同期限; c.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d.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e. 劳动报酬; f. 社会保险; g.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h.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约定条款 a. 试用期 b. 培训 c. 竞业限制 教学环节 及 时间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