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章  植物检疫原理(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律法规)_第1页
02 第二章  植物检疫原理(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律法规)_第2页
02 第二章  植物检疫原理(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律法规)_第3页
02 第二章  植物检疫原理(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律法规)_第4页
02 第二章  植物检疫原理(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律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 第二节 植物检疫法律法规 法规又称法律规范,由国家政府或权威组织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则。通常包 括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假定是指法律规范所要求的或应禁止的行为;处理是指该法规的具 体内容,即条例、细则等,要求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等; 制裁是指在违反法规时将要引起的法律 后果,是法规强制性的具体表现。 植物检疫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检疫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政府行为。检疫法规 (quarantine regulations)是指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林牧业的安全生产和 生态环境、维护对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际、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 定的(、对进出境和国内地区间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及其它应检物进行检疫的)有关植物检疫的各 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是开展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 一、植物检疫法规的类型及基本内容 1、类型 (1)按照内容和形式划分,植物检疫法可分为法规、条例、细则、办法和其它单项法规。 (2)按照制定它的权力机构和法规所起作用的地理范围,可将这些法规分为国际和地区性的 法规与公约、国家级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由于制定的国际或国家机关不同,这些法规的地位和效力 也有所不同。 此外,两个或多个国家签定的有关检疫的双边协定或国际条约也是实施检疫的法律依据。 2、内容 包括名称、立法宗旨、检疫范围与检疫程序、术语解释、检疫主管部门及执法机构、禁止或限 制进境物、法律责任、生效日期及其它说明。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本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其中有的是关于植物保护或动物健康的综合 性法规,列有专门的检疫条款;有的则为独立的检疫法规,或者针对具体事项的单项禁令,情况虽 较复杂,但其宗旨则是一致的。 二、我国植物检疫法规 (一)我国植物检疫法规的类型 1、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 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 2、行政法规:是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国内植物检疫 的法规植物检疫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 。 3、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权限内制 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农业部分)等其它同类文件都是由农业部审议通 过,以农业部令或农业部公告的形式发布的。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制定了本国动植物检疫法规,其中 有的是关于植物保护或动物健康的综合性法规,列有专门的检疫条款,有的则为独立的检疫法规, 或者针对具体事项的单项禁令,情况虽较复杂,但其宗旨则是一致的。两个或多个国家签定的有关 检疫的双边协定或国际条约也是实施检疫的法律依据,亦具有约束力。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 4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 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 检疫法规赋予动植物检疫机关以检疫管理权、检疫审批权、检疫检验权、检疫处理权和检疫处 罚权;也规定了检疫机关和检疫人员的责任;检疫法规是实施动植物检疫的根本依据,使检疫工作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其保护我国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10 (二)我国植物检疫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及条例 我国已先后颁布过许多植物检疫的规范性文件,目前主要依据的有以下几类: 1、出入境植物检疫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91 年 10 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1992 年 4 月 1 日实施)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 (1996 年 12 月 2 日国务院令第 206 号发 布,1997 年 1 月 1 日执行) 。 2、国内植物检疫法规: (1) 植物检疫条例 (1992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令第 98 号发布实施) 。 (2)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农业部分) (1995 年 2 月 25 日,农业部发布施行) 。 (3)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 (林业部分) (1994 年 7 月 26 日,林业部发布施行) 。 3、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和应施检疫植物及产品名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2007 年 5 月 29 日,农业部与国家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施行)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 (1992 年 9 月 25 日农业部发布,1997 年 7 月 29 日修订发布施行) 。 (3)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2009 年 6 月 4 日,农业部发布施行) 。 (4) 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名单 (2009 年 6 月 4 日,农业部发布施行) 。 (5)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2004 年 8 月 12 日,国家林业局发布,2005 年 3 月 1 日生 效) 。 (6) 全国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 (1996 年 1 月 5 日,林业部发布施行) 。 (7) 水果、花卉、中药材等植物检疫分工 (1997 年 3 月 10 日,国务院办公厅划定) 。 4、其它与植物检疫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办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 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法律。 此外,还有一些管理条例、办法和规定等都与植物检疫有关,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 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 ;进出口种子(苗)管理暂行办 法 、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 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 、罚 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等等。 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有关植物检疫的规定,如“河南省植物检疫实办法” 、 “浙江省 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1998 年 11 月 30 日省人民政府第 147 号令发布江苏省植物检疫管理办 法 ,即日实行,2009 年 12 月 22 日颁发了新的江苏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 。 (三)我国植物检疫法规简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该法是我国第一部由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全国人大颁布的以植物检疫为主题的法律。该法于 1991 年 10 月 30 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公布,于 1992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系统地规定了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目的、任务、检疫范围、检疫要求、 动植物检疫机关设置以及法律责任等。该法共 8 章 50 条,包括总则、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 检疫、携带与邮寄物检疫、运输工具检疫、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内容。 此外,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于 1996 年 12 月 2 日颁布了中 11 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并于 199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该条例共 10 章 68 条:包括总则、检疫审批、进境检疫、出境检疫、过境检疫、携带及邮寄物检疫、运输工具检 疫、检疫监督、法律责任及附则十个方面。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 条例的规定:(1)凡进境、出境、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 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铺垫材料,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进境拆解的 废旧船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者贸易合同约定应当实施动植物检疫的其它货物、 物品,均应接受动植物检疫;(2)输入植物种子、种苗及其它繁殖材料和检疫法第五条第一 款所列禁止进境物必须事先办理检疫审批。对向中国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的国外生产、加工、存放 单位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根据检疫需要,在征得输出国有关政府机构同意后,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可 派出检疫人员进行预检、监装或着疫情调查;(3)在植物、植物产品进境前,货主或者其代理人 应当事先向有关口岸动植物检疫局报检;经检疫合格的,准予进境;发现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在 口岸动植物检疫局的监督下,作除害、退货或销毁处理;经检疫处理合格后,准予进境;(4)输 出植物、植物产品的加工、生产、存放单位应办理注册登记。在植物、植物产品输出前,货主或者 代理人应事先向有关口岸动植物检疫局办理报检,经口岸动植物检疫局检疫合格或经检疫处理合格 后,口岸动植物检疫局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准予出境;经检疫不合格、又无有效的检疫处理方法的, 不准出境;(5)对过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需持有输出国政府的有效植物检疫证书 及货运单在进境口岸向当地动植物检疫局报检并接受检疫;(6)携带、邮寄物也应接受植物检疫, 经检疫合格的予以进境,经检疫不合格又无有效的检疫处理方法的作销毁、退货处理,口岸动植物 检疫局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 ;(7)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船舶、飞机、火车、及其它进境车辆抵达 口岸时,应接受口岸动植物检疫局的检疫。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作检疫处理;装载植物产品出境 的容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植物检疫的规定,发现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越过规定标准的一般有害生物 的应作除害处理;(8)对进出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口岸动植物检疫局应当进行检疫监管;(9) 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及禁止进境物名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10)违反本法规 定的,将依法予以罚款、吊销检疫单证、注销检疫注册登记或取消其从事检疫消毒、熏蒸资格;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1)植物检疫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伪造检疫结果,或者玩 忽职守,延误检疫出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费任;不构成犯罪的,予以行政处分。 2、 植物检疫条例 1983 年 1 月 5 日国务院颁布了植物检疫条例 ,1992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对其进行修改并发 布,是目前我国进行国内植物检疫的依据。该条例共 24 条,包括植物检疫的目的、任务、植 物检疫机构及其职责范围、检疫范围、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检疫放行与疫情 处理、检疫收费、奖惩制度等方面。 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植物检疫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县级以 上地方各级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植物检疫任务。为贯彻执 行全国植物检疫条例,农业部和林业部还分别颁布了各自的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和林业部分) ,同时 还颁布了农业和林业上的检疫对象名单和应施检疫物的名单。条例明确了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及疫 区、保护区的划分依据及程序;对发现的疫情,各地检疫部门应及时向上一级检疫机构汇报,并组 织力量予以扑灭;各类疫情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凡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及列人应施植物检疫名单的植物产品在调运前应向有关植物检疫机构申请,经检疫合格并取得植物 检疫证书后方可调运;发现有检疫对象的,经检疫处理合格后方可调运;无法消毒处理的,不能调 运。条例规定各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繁育单位应按照无检疫对象要求建立种苗基地,植物检 疫机构应实施产地检疫。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应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 检疫机构办理检疫审批,经口岸动植物检疫局检疫合格后引进,必要时应隔离种植,经试种确认不 12 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方可分散种植。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或个人,将按照有关法规及本条例予以惩 处。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及应检植物产品名录由各级植物检疫主管部门制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该法于 2000 年颁布实施,其中第 46 条至第 50 条是有关对种子进行检验检疫的内容,也是农 业行政执法中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例如第四十六条对种子质量有明确规定,下列种子为劣种子: (一) 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二) 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三) 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 用的;( 四) 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五) 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再如第四十 九条规定,进口种子和出口种子必须实施检疫,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 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4、其它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林木种苗的检疫对象, 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十款规定“依法应当 施行卫生检疫或者动植物检疫的邮件,由检疫部门负责拣出并进行检疫,未经检疫部门许可,邮政 企业不得运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五十六款规定“货物运输的检疫,按国家规定办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等也包含有植物检疫的内容。 三、国际性法规与公约 1、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国际间的植物保护合作、更有效的防治有害生物及 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是目前有 关植物保护领域中参加国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国际公约。该公约虽名曰“植物保护“ ,但中 心内容均为植物检疫。我国已于 2006 年加入该公约。 IPPC 包括:前言、条款、证书格式附录三个方面;其中条款有十五条,第一条为缔约宗 旨与缔约国的责任;第二条为公约应用范围,主要解释植物、植物产品、有害生物、检疫性有害生 物等;第三条为补充规定。涉及如何制定与本公约有关的补充规定如特定区域、特定植物与植物产 品、特定有害生物、特定的运输方式等并使这些规定生效;第四条主要阐述各缔约国应建立国家植 物保护机构,明确其职能。同时各缔约国应将各国植物保护组织工作范围及其变更情况上报 FAO;第五条为植物检疫证书,主要规定植物检疫证书包括的内容;第六条为进口检疫要求,涉及 缔约国对进口植物、植物产品的限制进口、禁止进口、检疫检查、检疫处理 (消毒除害处理、销毁 处理、退货处理)的约定。并要求各缔约国公布禁止及限制进境的有害生物名单,要求缔约国所采 取的措施应最低限度影响国际贸易;第七条国际合作,要求各缔约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密 切情报联系,建立并充分利用有关组织,报告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布、传播危害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的情况;第八条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该条款要求各缔约国加强合作,在适当地区范围内建立地区 植物保护组织,发挥它们的协调作用;第九条为争议的解决,着重阐述缔约国间对本公约的解释和 适用问题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第十条声明在本公约生效后,以前签订的相关协议失效,这 些协定包括 1881 年 11 月 3 日签订的国际葡萄根瘤蚜防治公约 、1889 年 4 月 15 日在瑞士伯尔 尼签订的国际葡萄根瘤蚜防治补充公约 ;1929 年 4 月 16 日在罗马签订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 第十一条适用的领土范围,主要指缔约国声明变更公约适应其领土范围的程序,公约规定在联合国 粮农组织总于事接受到中请 30 天后生效;第十二条批准与参加公约组织,主要规定了加入公约组 织及其批准的程序;第十三条涉及公约的修正,指缔约国要求修正公约议案的提出与修正并生效的 程序;第十四条生效,指公约对缔约国的生效条件;第十五条为任何缔约国退出公约组织的程序。 13 2、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 协定)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简称SPS 协定 (也有的翻译为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 。该协议隶属于 WTO 多边货物贸易协议项之下。 产生背景: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各国实行动植物检疫制度对贸易的影响已越来 越大,某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畜产品市场,多利用非关税壁垒措施来阻止国 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其中动植物检疫就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技术壁垒措施。 为了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1979 年 3 月在国际贸易和关税总协定(GATT)第 七轮多边谈判东京回合中通过了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草案 ,并于 1980 年 1 月生效。该草案 在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正式定名为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 。由于 GATT、TBT 对动植物 卫生检疫措施约束力不够,要求不具体;为此,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许多国家提议制定针对动植物 检疫的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该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在长达 8 年之久的乌拉 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一个重要的国际货物贸易多边协议。SPS 协议是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部必须遵 守的法律性文件。 该协定总的原则是:为促进国家间贸易的发展,保护各成员国家动植物健康、减少因动植物检 疫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协定包括 14 项条款及 3 个附件。 主要内容: 第一、采取“必需的检疫措施”的界定 1、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只能限于保护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范围;2、应以科学原理为根据(国际 标准、准则或建议) 。如缺少足够依据则不应实施这些检疫措施;3、不应对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缔约 国够成岐视;不应构成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第二、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是国际间检疫的协调基础。 第三、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简称 PRA):通过风险评估确定恰当的检疫保护水平,检疫措 施应考虑对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风险性。要获得生物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和经济因素。 第四、非疫区及低度流行区的概念。 第五、检疫措施的透明度。 第六、等同对待。 第七、双边磋商和签订协定。 第八、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或差别待遇:各成员国在制订检疫措施时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 别是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给予较长的适应期,并提供技术帮助等。 第九、磋商和争端解决:涉及科学或技术问题的争端中,由专家组、技术专家咨询组或向有关 国际组织咨询进行解决。 第十、管理:成立 SPS 委员会,负责执行和推动各缔约国执行 SPS 协议,发挥磋商和协调作 用。 SPS 协议要点: (1)SPS 规定了各缔约国的基本权力与相应的义务,明确缔约国有权采取保护人类、动植 物生命及健康所必须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不能对相同条件的国家之间构成不公正的歧视,或变相限 制或消极影响国际贸易。 (2)SPS 要求缔约国所采取的检疫措施应以国际标准、指南或建议为基础,要求缔约国尽 可能参加如 IPPC 等相关的国际组织。 14 (3)SPS 要求缔约国坚持非歧视原则,即出口缔约国已经表明其所采取的措施已达到检疫 保护水平,进口国应等同接受这些措施;即使这些措施与自己的不同,或不同于其它国家对同样商 品所采取的措施。 (4)SPS 要求各缔约国采取的检疫措施建立在风险性评估的基础之上;风险性评估考虑的 诸因素应包括科学依据、生产方法、检验程序、检测方法、有害生物所存在的非疫区相关生态条件、 检疫或其它治疗(扑灭)方法;在确定检疫措施的保护程度时,应考虑相关的经济因素,包括有害生 物的传入、传播对生产、销售的潜在危害和损失、进口国进行控制或扑灭的成本,以及以某种方式 降低风险的相对成本,此外应该考虑将不利于贸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5)在 SPS 中,原则明确了疫区与低度流行区的标准。非疫区应是符合检疫条件的产地 (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地区或几个国家组成) ;在评估某一产地的疫情时,要考虑有害生物的流 行程度,要考虑有无建立扑灭或控制疫情的措施;此外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或指南也是考虑的 因素之一。 (6)在 SPS 中特别强调各缔约国制定的检疫法规及标准应对外公布,并且要求在公布与生 效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要求各缔约国建立相应的法规、标准咨询点,便于回答其它缔约国提出 的问题或向其提供相应的文件。 总之,根据SPS 协议 ,WTO 成员制定和实施检疫措施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等效性原则、 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原则、透明度原则、SPS 措施的一致性原则、对贸易影响最小原则、动植物疫 情区域化原则等。因此,缺乏科学依据,不符合上述原则的 SPS 措施均构成贸易壁垒。 SPS 是看起来十分合理,但它实质上是一个上充满矛盾而又必须遵守的协议。如果没有一个国 际的行为准则,各国自行其是就无法统一,国际贸易就无法进行。如果各国没有主权范围内的法规, 植物有害生物的传播也就不可避免。因此,各成员国制订的植物检疫法、实施细则、应检有害生物 名单都应经过充分的科学分析,各项规定要符合国际法或国际惯例,即通常所说的“与国际接轨” 。 各国不能随意规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所列名单必须经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若末经科学分 析就制订的检疫法规等如科学论据不足,就被认为是“歧视”和“非关税的技术壁垒” ,并可能受 到“起诉” 、 “报复”直至“制裁” 。 3、检疫双边协定、协议及合同条款中的检疫规定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口岸检疫的需要,我国政府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双边植物检疫协定或协议。 例如,近年来先后与智利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植物检疫合作协定 ;与 美国签订了美国华盛顿州苹果输华的植物卫生条件 ;与蒙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 蒙古国政府关于植物检疫的协定 。此外我国还与荷兰、澳大利亚、朝鲜等国签订了植物检疫协定 或协议。 在植物、植物产品的贸易合同中经常有植物检疫的要求,这些要求也是贸易双方必须遵守的。 如我国与国外粮商签订的粮食贸易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植物检疫条款,合同第二条中规定进口小麦 “-基本不带活虫” 。 4、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 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est Measurements, ISPMs)是由联合国粮农组 织 (FAO)下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组织秘书处负责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在植物检疫方 面将其作为全球统一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使各国采取的检疫措施协调一致,并符合世界关贸总协 定 (GATT)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的要求,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避免由 于使用不合理的检疫措施而造成的对贸易的影响和阻碍。随着植物检疫国际标准的逐步建立,要求 各国在制定检疫措施时必须采用己有的国际标准,使制定的检疫措施具有相同的基础和科学依据, 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农产品国际自由贸易的发展。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est Measurements, ISPMs)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下属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PPC)秘书处编 15 纂,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检疫政策和技术援助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向粮农组织成员和其他有 关各方提供使植物检疫措施在国际上统一的准则,以促进贸易并避兔各国不恰当地使用贸易壁垒等 措施所造成的矛盾。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到 2002 年底己公布 17 个。己公布的 17 个“标准”如 下: (1)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植物检疫原则 与 国 际 贸 易 有 关 的 植 物 检 疫 原 则 是 1993 年 由 FAO 大 会 第 27 届 会 议 批 准 的 , 其 目 的 是 为 了 促 进 国 际 植 物 检 疫 标 准 的 制 定 , 从 而 减 少 或 消 除 使 用 构 成 贸 易 壁 垒 的 不 合 理 的 检 疫 措 施 。 其 内 容 包 括 八 条 具 体 原 则 分 别 是 主 权 、 必 要 性 、 最 小 影 响 、 修 改 、 透 明 度 、 协 调 、 同 样 对 待 、 争 议 解 决 的 原 则 和 合 作 、 技 术 主 管 部 门 、 风 险 分 析 、 风 险 管 理 、 非 疫 区 、 紧 急 行 动 、 通 知 违 约 行 为 及 不 歧 视 的 具 体 原 则 , 该 原 则 是 FAO 制 定 的 新 的 国 际 植 物 检 疫 措 施 标 准 的 参 考 标 准 。 它 是 由 于 各 国 出 于 检 疫 方 面 的 考 虑 , 为 防 止 危 险 性 病 虫 害 传 人 本 国 领 土 而 采 用 植 物 检 疫 措 施 来 管 理 植 物 和 植 物 产 品 以 及 其 他 可 能 携 带 病 虫 害 的 材 料 的 进 口 。 所 采 取 的 植 物 检 疫 措 施 应 当 与 涉 及 的 病 虫 害 风 险 相 对 应 , 使 其 对 国 际 贸 易 的 影 响 减 少 到 最 低 程 度 。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该标准是介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分三个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起点;有害生物风险评 估;有害生物风险治理。 (3)外来生物防治物的输入和释放行为准则 该准则是处理为研究或进行生物防治而释放到环境中的能够自我复制的外来生物防治物 (拟寄 生物。掠食物、寄生物和病原体等),包括生物防治制剂的输人间题。经各国政府授权的主管机构 (一般为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对外来生物防治物进行管理或控制,必要时为输人或释放。 (4)建立非疫区的要求 该标准介绍了建立非疫区的要求 (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est Free Areas,PFA)是 有害生物监查下的一个标准。该标准描述了建立和使用非疫区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作为一种从非 疫区出口的植物、植物产品和其它限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的风险管理措施;或为进口国保护其受 威胁的非疫区而采取的植物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所谓的非疫区(Pest free area)是指一个由科学证据证实没有发生某种有害生物,且这种情况由官 方维持的地区。如果特定的条件得到满足后,从出口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建立并应用的非疫区中出 口植物、植物产品至另一个国家时,无须采取附加的植物检疫措施。因此,某种有害生物在一个地 区是否存在可作为针对该种有害生物的植物检疫证书的依据。另一方面,非疫区也为一个地区是否 分布某种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这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因此。非疫区亦为进口国 保护其受威胁地区所采取的检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植保组织在经科学证据证明某地区不存在 特定有害生物并且这一状况得到官方的维持后,将这一地区划为非疫区,从而可以不需要执行额外 植检措施的情况下将植物、植物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非疫区的建立和保持需要一定的条件:确定 其无疫害的方法必须得到公认;必须采取保持无疫害的植检措施;对无疫害状况进行持续检查。 与非疫区相对应的就是“疫区”(Quarantine area),疫区是指由宫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 物存在并正由官方控制中的地区。 (5)植物检疫术语 经 2001 年重新审定后,统一了植物检疫术语和定义。 (6)监测准则 Guidelines for Survillance, 1997 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是建立一个信息收集系统来收集、证实或 汇编需要注意的有害生物的有关信息。监测准则使用的方法包括一般监测和特定调查,并且监测原 则应该保持一定的透明度,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应当根据一般性监测和专门调查结果公布有害生物的 16 发生、分布情况。 (7)出境认证系统 该标准介绍了国家植物保护机构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颁发植物检疫证书和转口植物检疫证书对 出口货物进行验证,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对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有权拒绝末达到检疫要求的货物进 口。国家植保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料、设备开展检查、检验、货物鉴定或植物检疫验证程序,并 定期审查验证制度和对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 (8)某一地区有害生物状况的确定 一般可以通过有害生物记录确定某一地区有害生物状况。有害生物记录是表明在某一地区,通 常是某一国家,在某一特定地区和某一时期是否存在某一有害生物的证据,基本应包括下述内容: 有害生物的名称,生活史,类别,鉴定方法以及记录时间地点等。此记录应按照来源确定其可靠性。 (9)有害生物根除计划准则 该准则是为制定一项有害生物根除计划和审查现有的根除计划提供相应的指导。首先根据有害 生物的影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根除,在进行必要的讨论、评估后着手执行根除计划。计划执行过程 主要包括三项活动:监测有害生物分布情况;封锁以防止有害生物扩散;一旦发现有害生物即予以 根除。最后还应对根除结果进行审查。 (10)建立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的要求 该准则介绍了建立和利用非疫区产地和非疫生产点的要求。输出国植物保护组织根据某一产地 或某一生产点的有害生物特性、产地和生产点的特性以及生产者的操作能力等因素建立和保持非疫 生产地和非疫生产点,并包括建立缓冲区,定期检查等程序。 (11)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分析 这 是 系 统 而 全 面 介 绍 对 列 为 检 疫 性 有 害 生 物 所 进 行 的 风 险 分 析 , 包 括 风 险 分 析 的 起 点 , 有 害 生 物 的 归 类 , 有 害 生 物 的 传 入 、 定 殖 和 适 生 能 力 以 及 一 旦 进 入 所 应 采 取 的 防 范 措 施 等 。 (12)植物检疫证书准则 Guidelines for Phylosanitary Certificates 该标准描述了准备和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及转口植物检 疫证书的指南和原则。 (13)违约通知和紧急处理准则 Guidelines on notification of non-compliance and emergency action 该标准描述了一个国家在采 取下列行动时应予以发布通告:(1) 在进口货物中发现明显证据与特定的植物检疫要求不符。包括 检测到特定的限定性有害生物;(2) 在进口货物中存在明显证据与植物检疫证书记录的要求不符; (3) 对末列出但与进口货物相关的限定性有害生物进行检测的紧急行动;(4) 对进口货物中具有潜 在检疫威胁的有害生物进行检测的紧急行动。 (14)有害生物管理体系中综合防治措施的利用(The Use of Integraded Measures in a systems Approuch for Pest Risk mana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