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_第1页
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_第2页
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_第3页
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_第4页
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 以 吉林油田为例 一 、 概述 二 、 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三 、 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四 、 取得的成果 五 、 存在问题 六 、 认识和体会 七 、 下步工作设想 主要内容 吉林油田扶余地区有部分由于地面条件限制采用浅层定向井钻井技术无法开发的浅油藏:油藏埋深为 300 受限位移 190 吉林油田利用常规钻机 、 使用水基钻井液 、 采取降摩减阻技术进行了浅层水平井的研究与推广 。 继 2004年扶平 1井和扶平 2井取得良好的工程和地质目的后 , 2005年又完成了 15口水平井和 6口大斜度井的钻井施工 。 一、概 述 井号 完钻井深 ( m) 造斜点( m) 最大井斜角 ( ) 水平位移 ( m) 水平段长 ( m) 固井质量 扶平 1 扶平 2 916 238 格 扶平 3 89 优 扶平 4 扶平 5 888 234 91 519 240 优 扶平 6 扶平 9 930 168 扶平 10 888 扶平 15 5 扶平 17 76 扶平 18 928 160 一、概 述 井号 完钻井深 ( m) 造斜点( m) 最大井斜角 ( ) 水平位移 ( m) 水平段长 ( m) 固井质量 扶平 19 1083 扶平 20 扶平 24 1141 73 172 41 92 78 850 89 扶平 25 1220 扶大 10 扶大 4 优 扶大 6 优 扶大 9 优 扶大 11 优 扶大 8 855 184 优 扶大 21 1207 优 一、概 述 吉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公司 : 钻井工艺研究院 油田 : 扶余 井场 : 0 参考井 : 0 日期 : 2005 07 28投影方位: 2 0 3 . 5 8 度设计线实钻线300400500600400 500 600垂直投影图视平移 (米) (1 :1954)垂深 (米)a (10 * 2)b (10 * 2)c (10 * 2)d (15 * 2)垂深 435米 垂深 438米 阶梯水平井 扶 10 吉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公司 : 钻井工艺研究院 油田 : 扶余 井场 : 4 参考井 : 4 日期 : 投影方位: 设计线实钻线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垂直投影图视平移 (米) (1: 6331 )垂深 (米)a (10 * 5)b (10 * 5)水 平 段 轨 迹 图 位移 层大位移 、概 述 吉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公司 : 钻井工艺研究院 油田 : 扶余 井场 : 0 参考井 : 0 日期 : 2005 07 28投影方位: 2 0 3 . 5 8 度设计线实钻线00 200 300 400 500 600垂直投影图视平移 (米) (1 :5152)垂深 (米)a (10 * 2)b (10 * 2) c (10 * 2)d (15 * 2)扶平 26井 扶大 10井 吉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公司 : 钻井工艺研究院 油田 : 扶余 井场 : 6 参考井 : 6 日期 : 投影方位: 1 2 9 . 8 9 度设计线实钻线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垂直投影图视平移 (米) (1 :4877)垂深 (米)a (10 * 2)b (10 * 2)c (10 * 2)d (10 * 2)大斜度 +水平 / 水平 +大斜度井 一、概 述 形成的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 : 一、概 述 浅层水平井井身结构和井身剖面优化设计技术 浅层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和地质导向技术 浅层水平井水基低固相油层保护钻井液技术 浅层水平井完井技术 降摩减阻技术 K A D R 1 B 二、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对策: ( 1) 采用单圆弧井身剖面 , 尽可能降低造斜点 , 增加直井段长度; 1、 直井段钻柱重量轻 , 大斜度段和水平段施加钻压困难 、 油层套管下入困难; 对策: ( 2) 试验初期技术套管下至 45 减少滑动钻进和完井下套管的阻力; ( 3) 引进先进的国外软件 ( , 进行浅层水平井井眼摩阻分析 。 二、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1、 直井段钻柱重量轻 , 大斜度段和水平段施加钻压困难 、 油层套管下入困难; 探油顶段 对策: ( 1) 加长稳斜探顶段长度 , 以满足油层可能提前的需要; ( 2) 采用略高于设计造斜率的螺杆钻具进行造斜 , 便于导向钻进破坏岩屑床 、 降低摩阻 , 并可在油层垂深提前的情况下 , 提高造斜率 。 二、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2、地层松软,工具实际造斜率难以确定,部分油层落实不够精确,要求井身剖面能够对垂深误差进行一定的调整,使井眼轨迹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大; 二、 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3、钻井液要综合考虑润滑、携岩、井壁稳定和油气层保护以及钻井成本等,给钻井液优选增加了难度; 对策: ( 1)研究低固相、低摩阻、低成本携岩能力强的水基钻井液,降低裸眼段摩阻; ( 2)控制钻井液固相含量,降低钻井液失水,实施近平衡钻井,同时采用非渗透油层保护技术进行油气层保护。 对策: ( 1) 优化大斜度段和水平段扶正器类型和数量 , 在斜井段安放刚性滚轮扶正器 , 降低下套管摩阻; ( 2) 完井下套管过程中 , 分段循环降低循环阻力 、 及时清除下套管过程中除下的泥饼 , 提高固井顶替效率 。 二、 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4、直井段套管重量轻,水平位移段相对较大,完井套管不容易下至完钻井深; 对策: ( 1) 采用适合水平井固井要求的低失水 、 零自由水的水泥浆体系进行固井油气层保护; ( 2) 优化套管设计及附件加法 , 确保套管居中 、 提高顶替效率 、 确保碰压后能回住压 。 二、 浅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及对策 5、 为了满足采油压裂需要 , 水平段套管要求居中以及完井固井油气层保护等问题; (一)钻井工艺技术 (二)钻井液技术 (三)固井技术 (四)全过程科学管理 三、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一)钻井工艺技术 技术套管浅层水平井钻井初期的成功应用 扶平 1井和扶平 2井技术套管下至 60 其中扶平 1井选用了 固控设备不完善 , 正是由于技术套管的下入 , 确保了该井完井的最终成功 。 下技套井身结构示意图 表套 80头 44571m 钻头 31160度井段 60度井段 油套 头 215泥返至油层以上 200m 井斜 60 1、通过简化井身结构,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降低了钻井成本 技术套管降低摩阻的大小因各井井眼摩阻系数的不同而不同 , 以井深和剖面类型相似的扶平 3井和扶平 4井实钻为例 , 可减少套管下入阻力 井深 ( m ) 下放( N )上提 ( N )90 18373 18373120 24498 24498150 30622 30622180 36747 36747210 42869 42873240 48968 49021270 54920 55274300 60638 61542450 80959 89299600 79198 104498750 68796 113661900 56254 122586936 53546 125215扶平 3井摩阻分析及计算 (一)钻井工艺技术 (一)钻井工艺技术 技术套管在浅层水平井钻井初期的成功应用 扶平 4井摩阻分析及计算 井深 ( m ) 下放 ( N ) 静止 ( N ) 上提 ( N )120 25006 25025 25044150 31250 31281 31311300 62021 62524 63039450 82903 89004 95425600 79324 97913 115003750 62953 99483 129647780 58853 99542 132469810 54601 99561 135274840 50087 99486 137986870 45514 99397 140745900 41068 99375 143696930 36789 99432 146856960 32765 99623 150372965 32139 99675 151021(一)钻井工艺技术 1、简化井身结构,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降低了钻井成本 简化井身结构,降低钻井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钻井成本 , 提高开发效益 , 加快水平井开发步伐 , 在室内进行大量研究与实验 , 并通过扶平 3井现场实践验证和校正下 , 开展了浅层水平井 井不下技术套管的现场试验 , 试验取得了成功 , 简化井身结构后节省了技术套管和 197 钻井周期缩短了 3天以上 。 简化后的井身结构如下: (一)钻井工艺技术 深度(米) 岩性简述 故障提示三段 7 0 - 1 2 0 钙质砂岩、及灰、灰绿色泥岩组成反旋回。 防塌、漏防涌、防卡、喷、塌、斜三段 502- (未穿)棕红、紫红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杂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含钙,其顶部和中间风有油浸、油斑砂岩、粉砂岩,局部风有钙质薄层,含油性很差。泥岩膨胀四段 421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互层分布,中部为棕褐色含油砂岩、油浸砂岩、灰绿色油斑泥质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厚分布,局部夹棕红色泥岩、钙质砂岩、含油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分布,含油性较好,底部为钙质砂岩。地层第四系 017防塌、漏二段 120部为黑色由页岩,含有灰黑色灰白色形体很不的介形虫,含微量植物化石和鱼类碎片,含介足类和腹足类化石。防塌、漏顶部伏土层上面黑色下面黄色,中部流砂层,由粉砂、细砂、中砂和粗砂组成,底部为砂砾层。嫩江组综红色块状泥岩一段 277有灰白色形体较小的介形虫,含鱼类碎片,还含有粉砂、钙质和黄铁矿条带。底部裂缝涌水、防卡、斜防卡、斜姚家组灰绿色、棕红色、灰黑色泥岩互层。337 三段 防卡、斜一段 391有综褐色油页岩及菱铁矿薄层,含有大量鱼类碎片及介形虫化石,见有方解石脉,油页岩页理发育点火易燃。表套 2 7 3 m m 1 5 2 . 2 7 m 钻头 3 9 3 m m 1 5 4 . 8 5 m 水泥返高: 地面 油套 1 3 9 . 7 m m 931 m 钻头 2 1 5 m m 936 m (一)钻井工艺技术 2、优化剖面设计、合理施工解决防碰问题,确保开发方案的实施 扶平 3和扶平 4井地面定向井和直井比较多 , 钻井过程中容易相碰;通过优化设计和精心施工 , 解决了防碰 , 达到了准确入窗 。 ( 扶大 6、 10和扶平 6等井 ) (一)钻井工艺技术 3、及时跟踪、合理控制,确保油层钻遇率 水平井和大斜度定向井对垂深控制要求比较严格 , 轨迹控制精度要求比较高 。 ( 测量参数滞后 15米 ) 现场施工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 1) 轨迹控制过程中对每个单根进行精确控制 , 通过合理的预测 , 及时撑握定向和开转盘时间; ( 24小时值班 ) ( 2) 大斜度定向井主要严格按设计轨迹进行控制 , 水平井轨迹控制在 而在 及时调整设计 , 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设计进行轨迹控制 。 (一)钻井工艺技术 3、及时跟踪、合理控制,确保油层钻遇率 浅层水平井探顶段及着陆段的精确控制 浅层水平井探顶段和着陆段控制直接关系到水平段能否准确地钻达目的层 。 在该井段应与地质油藏部门密切联系 , 及时撑握垂深变化情况 , 以便调整造斜率 , 确保准确入靶 。 ( 例如扶平 6井窗口垂深提前 186A 0 . 760 2 2 1 . 32 6 0 . 5 0 . 5 24 2 7 . 5探油层段垂深 4 . 8 . . 2 井井眼轨迹示意图 油层为下倾方向,水平段井斜角小于 90 时,控制井眼轨迹在 0 50m,垂深达到设计油顶位置,井斜达到 82 84 ,进入油层。 浅层水平井探顶段及着陆段的精确控制 A B 3050m 82 油层为下倾方向 (一)钻井工艺技术 (一)钻井工艺技术 4、结合岩屑录井及随钻测井,进行导向钻井,实现窗体内井段的精确控制 油顶 油顶 采用 向钻具 , 利用 结合岩屑 、 气测 和荧光定量分析录井资料 , 及时发现地层变化 , 及时调整井眼轨迹 , 及时发现油层 , 准确顺利着陆 。 (一)钻井工艺技术 4、结合岩屑录井及随钻测井进行导向钻井,实现窗体内井段的精确控制 合理控制水平段井斜角,提高轨迹控制精度 通过合理控制实钻水平段起始井斜角 , 可减小水平段波动幅度 , 为油层套管的顺利下入创造条件 , 施工的 17口水平井都使窗体内波动幅度控制在 2米以内 ,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一)钻井工艺技术 4、结合岩屑录井及随钻测井进行导向钻井,实现窗体内井段的精确控制 合理控制水平段井斜角,提高轨迹控制精度 井深 深 斜 井深 深 斜 井深 深 斜 井深 726m 垂深 斜 90 (一)钻井工艺技术 4、结合岩屑录井及随钻测井进行导向钻井,实现窗体内井段的精确控制 结合录井和随钻测井,进行地质导向 水平段采用如上图的导向钻具组合进行控制 :控制时可采用开转盘和定向钻井两种方式 。 根据随钻录井和测井分析 , 及时发现油层变化 , 在未发现油层发生较大变化情况下 , 轨迹按稳平钻进 。 (一)钻井工艺技术 4、 结合 岩屑录井及随钻测井进行导向钻井,实现窗体内井段的精确控制 结合录井和随钻测井,进行地质导向 岩屑录井和气测时间相对滞后时间短 。在跟踪油层变化时 ,首先密切注意观察岩屑和气测录井 , 再根据随钻测井进行综合判断 , 及时调整井眼轨迹 , 实现地质导向钻井 , 提高油层钻遇率 。 ( 油层钻遇率95%以上 。 ) 泥岩岩屑增多 轨迹偏离井段 电阻下降 气异常 下降 录井发现轨迹偏离钻头位置 当钻头偏离油层轨迹8米时 ( 米 ) , 轨迹偏离信息滞后时间为 20分钟左右 。 扶余浅层水平井井下地质油气信息在一个迟到时间后就传达到井口( 8 11分钟 ) , 被综合 录 井 仪 捕 获 , 比米左右发现井下轨迹偏离情况 , 从而确定钻头是否偏离油层轨迹 , 效果明显 。 综合录井与 扶平 1井 (一)钻井工艺技术 在油层岩性发生变化时 , 及时分析提出轨迹控制措施 ,以继续追踪油层提高油层钻遇率 , 例如扶大 10井: 吉林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公司 : 钻井工艺研究院 油田 : 扶余 井场 : 0 参考井 : 0 日期 : 2005 07 28投影方位: 2 0 3 . 5 8 度设计线实钻线00 200 300 400 500 600垂直投影图视平移 (米) (1 :5152)垂深 (米)a (10 * 2)b (10 * 2)c (10 * 2) d (15 * 2)(二)钻井液技术总结 1、优化钻井液体系,确保施工安全 在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室内实验基础上,优化了水平井钻井液体系配方和性能,确保了浅层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井壁稳定。 抑制性研究 使用 2004年扶余油田检查井岩心做实验,与现场泥浆的抑制性对比试验结果如上 目数 实验钻井液回收率 % 井浆回收率 % 青山口 泉头组 青山口 泉头组 10目 72 67 0目 1 77 0目 4 84 二)钻井液技术 ( 1)将泥浆和 积量控制在约 10为清扫液直接泵入井筒,要求清扫液漏斗粘度大于 150s,按 1次 /50 ( 2)起钻前洗井一次; ( 3)操作方法:将提浆罐内留钻井液约 1 过漏斗加入,将钻井液转化为清扫液,通过泥浆泵泵入井筒,然后以钻井液替量洗井。 2、首次采取 低固相携岩理论和技术,保证井眼清洁 (二)钻井液技术 浅层水平井直井段较短 , 可能引起钻进过程中的加压不顺畅和油层套管难以下入问题; 取消技术套管 , 使上部嫩江组 、 姚家组泥岩地层裸露 , 裸眼段增长 , 钻具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增大 , 必然增大上提和下放的阻力 。 为满足水平井施工 , 在该技术的研究中 , 首次应用低固相润滑性理论和使用高效润滑剂 , 解决水平井润滑难题 。 低固相润滑性理论 水平井润滑问题 高效润滑剂 低固相润滑性理论 水 土 现场劣质固相含小于 8% 3、利用低固相润滑理论,优化润滑技术 (二)钻井液技术 4、以非渗透油层保护技术为主体的油层保护技术 主体的油层保护技术 ( 1) 降低钻井液密度 , 减小井底压差和钻井液滤液对油层的损害; ( 2) 采用复合暂堵技术 , 保护油气层 选用两种超细碳酸钙作为暂堵剂和加重剂 , 一种为灰质碳酸钙 , 可实现暂堵和降失水作用 , 另一种为颗粒碳酸钙 ,暂堵直径较大的孔隙; ( 3) 非渗透油层保护技术 采用无渗透油层保护新技术,使用零滤失井眼稳定剂控制钻井液滤液相进入油层。 (二)钻井液技术 井涌可能引起井壁的不稳定 , 钻井液密度和固相含量的升高 , 必然导致润滑能力下降 , 扶平 3井在压井正常后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A、 井壁稳定技术措施 ( 1) 保证合理的钻井液密度 , 用密度 g/ 正常后密度在 逐渐降低钻井液密度至 ( 2) 提高钻井液的抑制能力 , 有效地抑制了泥岩地层的水化膨胀; ( 3) 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 。 5、确保油层套管顺利下入的高密度、井涌处理技术 (二)钻井液技术 B 、 润滑技术措施 三开由于钻井液密度升高 , 导致固相含量急剧升高到 19%, 这时钻井液润滑能力很差 , 泥饼摩阻系数 10分钟 现场润滑剂加量小型实验 , 试验数据如下: 现场润滑剂加量小型实验数据 1分钟 10分钟 584米井浆 584米井浆 +3% 5、确保油层套管顺利下入的高密度、井涌处理技术 (二)钻井液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增大润滑剂的加量可以明显改善润滑效果 。现场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 1) 保持低的膨润土含量 , 在 2 3%之间 , 增大润滑剂加量; ( 2) 开动固控设备 ( 除泥器和离心机 ) 去除劣质土; ( 3) 逐渐降低钻井液密度和固相含量; ( 4) 增大润滑剂的加量 , 每种润滑剂含量不低于 3%。 采取措施后井浆泥饼摩阻系数 1分钟 通过前后比较 , 润滑效果十分明显 。 (二)钻井液技术 C 、 携岩技术措施 ( 1) 保持钻井液具有较低的粘度的同时提高钻井液的动切力 , 由 10利用钻井液紊流流态提高携屑能力; ( 2) 利用高粘切清扫液进行有效的洗井作业; ( 3) 斜井段中取适当的开动转盘进行复合钻进和短起下钻 , 破坏下井壁形成的岩屑床; ( 4) 起钻前循环钻井液 1 2周 , 至振动筛 、 除砂器无钻屑方可起钻 。 5、确保油层套管顺利下入的高密度、井涌处理技术 (二)钻井液技术 5、确保油层套管顺利下入、保护油气层 的井漏处理技术 井漏处理技术 , 扶余地区生产井存在漏失问题 , 处理大多使用堵漏剂 , 如桥塞和迪塞尔 , 但是在水平井钻井液中 ,这会影响 钻进加压和套管下入 , 必须采取新技术 。 为确保施工顺利 , 首次采用国内领先的非渗透堵漏技术 。措施:利用非渗透处理剂配制胶液补充钻井液液量 , 利用非渗透处理剂成链特性在砂岩表面形成桥连原理 , 配合其它堵漏技术 , 进行堵漏 。 (三)固井技术 1、认真分析浅层水平井固井难点 ( 1)采用不下技术套管、直接下入油层套管的水平井,具有裸眼段长、易形成岩屑床、套管居中困难以及下套管时摩阻大等问题; ( 2) 在大斜度井段又常常会形成键槽 , 造成套管外水泥石不均匀问题; ( 3) 水泥浆在大斜度及水平井段凝固时 , 由于水泥浆重力分离作用 , 易在井眼上侧形成游离液通道 , 引起油 、 气 、水窜问题; ( 4) 在调整井区的水平井 , 受邻井影响 , 易形成高压水窜和欠压漏失等复杂情况 , 固井质量难以保证 。 (三)固井技术 2、 采用低失水、零自由水的水泥浆体系 扶余油田浅层水平井水泥浆应满足如下要求: ( 1) 为防止水平段高边析水而引起窜槽 , 设计水泥浆的析水量为 0析水; ( 2) 为防止固井时水泥浆失水对油层的污染 , 控制水泥浆失水量在 50 ( 3) 为防止水泥浆顶替过程中蹩漏地层 , 造成油层污染 ,水泥浆流动性要好; ( 4) 水泥环强度应满足压裂要求 。 综合以上因素 , 设计水泥浆的性能如下: 流动度 : 220 ;析水率 :0 失水量 : 5001 ) 24 141 *24h*膨胀性能 : 24h*51 *(三)固井技术 3、 油层套管固井采用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结构: 上部领浆为 下部尾浆为常规密度低温低失水水泥浆 。 ( 1) 上部 下部常规密度低温低失水水泥浆在低温条件下具有高早强 、 零析水和低失水性能 , 能够防止水泥浆失水发生水窜; ( 2) 双凝结构避免水泥浆失重 , 防止层间窜流或高压地层水窜入井筒 , 保证油水层段封固良好; ( 3) 双密度结构减轻水泥浆液柱静压力和顶替动压力 , 防止水泥浆漏失 。 (三)固井技术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优化,优选了如下水泥浆配方性能如下: 流动度: 220 失水量: 28 51*30; 析水: 0 凝结时间:初凝 150凝 21 稠化时间: 1324小时抗压强度 : 224h*51* 短过渡时间的稠化性能:水泥浆强度增长快 , 在水泥浆失重的情况下气水窜发生的时间也很短 , 保证了二界面胶结质量 。 稠化曲线0204060801000 10 20 30 40 50 60 70时间稠度/0100嘉华 浆)稠化曲线图 山东 浆)稠化曲线图 稠化曲线0204060801000 20 40 60 80时间稠度(三)固井技术 扶平 4井固井前水泥性能检测 嘉华 项目 单位 实验条件 性能指标 密度 g/温 始稠度 1 20 稠化时间 1 61 流动度 温 220 初凝时间 1 105 终凝时间 1 15 析水 % 室温 0 失水量 1 300 抗压强度 1 24三)固井技术 针对扶平 6井的漏失情况 , 调整水泥浆方案 , 采取上部漂珠低密度和下部低失水水泥浆体系 , 上部低密度水泥浆能减小井底压力 , 防止在固井中发生漏失现象 , 下部常规密度低失水水泥浆具有高早强 、 零析水和低失水性能 , 能够防止水泥浆失水发生水窜 。 配方 G:漂珠:硅粉( 66: 24: 10) +W/C=目 单位 实验条件 性能指标 密度 g/温 始稠度 1 15 稠化时间 1 121 (三)固井技术 上部低密度水泥浆 (三)固井技术 配方 嘉华 项目 单位 实验条件 性能指标 密度 g/温 始稠度 1 15 稠化时间 1 98 流动度 温 220 初凝时间 1 105 终凝时间 1 15 析水 % 室温 0 失水量 1 16 抗压强度 1 24 部低失水水泥浆性能 (三)固井技术 4、优化套管设计及附件加法,确保套管居中和套管安全下入 为确保套管柱居中度 、 提高顶替效率 、 减小套管下入阻力 , 水平段和 斜井段弹性扶正器与刚性扶正器交叉使用 。 (三)固井技术 套管下入深度 当时的大钩悬重 井优化设计 (三)固井技术 5、制订严格的固井施工措施 水泥浆体系的优化 , 强调低失水零游离液性能防止高边窜槽 , 下部采用低失水零游离液微膨胀水泥浆 , 防止水泥石收缩形成微间隙 , 提高二界面胶结质量: 1) 把关套管附件质量 , 特别是浮箍浮鞋的质量 , 使用专用的浮箍浮鞋; 2) 要求井队提供井底循环温度 , 通过实验 , 确定合理的初终凝时间; 3) 调整固井前钻井液性能 , 减少固相含量 , 满足下套管和固井要求; 4) 套管串下至造斜点时开泵循环 , 在大斜度段严禁定点循环; 5) 对上井前水泥浆进行严格的检测工作 , 保证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6) 出现复杂情况后 , 及时进行方案的调整 。 (三)固井技术 (三)固井技术 6、压井措施 扶平 3井钻至 519米时发生了井涌现象 。 采用 正常后密度在 后降至 g/ (1)发现涌水现象后 , 马上进行邻井停注泄压; (2)完钻时将钻井液密度提高到 g/保证在固井前压稳地层; (3)采用 保证固井过程中压稳地层; (4)控制尾浆附加量 , 使其返至 400米 , 减少下部水泥浆在候凝过程中失重压力损失 , 加大 保证水泥浆候凝过程中压稳地层 , 即固井后压稳地层 。 (三)固井技术 7、漏失井采取措施: 扶平 6井在 629米开始漏失 , 至完钻时共漏失钻井液 120多方 , 钻井液密度降至 存在渗漏 分 , 漏失原因可能是地层亏空 , 也可能是断层次生裂隙渗漏 。 发现漏失后采取如下措施: ( 1) 调整完钻钻井液性能:减少固相含量 , 增加润滑剂用量 , 保证油层套管顺利下入; ( 2) 进行水泥浆方案的调整 , 首浆采用漂珠低密度水泥浆 , 减小固井施工泵压和环空液柱压力 , 防止压漏地层; (三)固井技术 ( 3) 现场施工采用二慢二减措施 , 即慢注慢替 , 减阻减压 , 注灰与替量按 分施工 , 以减小水泥浆流动阻力 , 防止压漏地层; ( 4) 进行前置液的调整 , 使用 ( 隔离液 +低密度水泥浆 )作为先导液 , 取消冲洗液 , 因其 防止诱发更大的井漏; ( 5) 加大低密度首浆和常规密度尾浆的附加量 , 保证油层水平段的固井质量 。 扶 平 3 井 声 幅 图 扶平 4井声幅图 扶平 4井声幅图 扶 平 6 井 声 幅 图 (三)固井技术 扶平 2井是扶余区块第二口浅层水平井,固井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优质,主要是以下原因: 1、 阻流环质量不过关 , 碰压后回不住压; 2、 施工前期准备中由于车辆不及时到位 , 等停 5小时之久 , 影响了固井作业环空泥浆性能 , 出现顶替效率不高的现象; 3、 由于冬季施工 , 温度低 , 等停时间长 ,造成水的温度降低 , 影响水泥浆性能 , 水泥浆凝固时间变长 , 造成固井后窜槽的发生 。 扶平 2井固井质量分析 扶平 2井固井声幅图 扶平 1井固井声幅图 1、 加强方案的前期论证 浅层水平井试验前组团到外油田考察学习 , 充分论证 、完善钻井完井方案 , 试验过程中认真总结水平井钻井完井经验教训 , 重点分析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 。 (四)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2、 现场试验精心施工 、 死看死守 钻井院承担浅层水平井的技术服务工作 , 工程技术人员 24小时跟班作业;钻井公司同志严格按指令施工 。 (四)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四)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3、 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 4、 及时召开研讨会和碰头会 每口井开钻前 ( 一开 , 二开 ) 、 固井前 , 或遇到特殊情况时都组织相关部门 , 及时召开研讨会 ,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钻进过程中每天坚持召开碰头会 。 (四)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四、取得的成果 1、 采用常规钻机完成浅层水平井的钻井施工 , 并形成了采用常规钻机进行浅油层开发的水平井钻井与完井配套技术: ( 1) 形成了具有吉林油田特色的浅层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和地质导向技术; ( 2) 开发研制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及其配套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浅层水平井的润滑 、 携岩 、 破坏岩屑床等技术难题 , 同时还大大地降低了钻井液成本; ( 3) 形成了浅层水平井的固井 、 完井工艺配套技术 , 为浅层水平井后期的压裂改造 , 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四、取得的成果 2、 简化井身结构后 ( 取消技术套管 ) 大大缩短了钻井和完井周期 , 降低了钻井成本 , 使浅层水平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吉林油田的水平井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顺利完成了一口不下技术套管的浅层水平井,特此表示祝贺!吉林油田采用新技术提高自我竞争力,思路非常好,值得推广和表扬!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局孙宁主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