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及复习要点(哲学部分) 2014-3-1 内容 主题 知识内容及 认知要求 核心知识 前言 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 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 践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 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两者是统一的。 4、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 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 的规律。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关键词:正确地;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1) 认识 世界 尊重 实际 识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 标准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 的起源和本质 分析说明: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 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也是它们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的特性。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3、意识就其起源来说,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 4、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 前提下,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6、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方法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7、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求真务实。 (2) 探索 规律 实事 求是 识记:实践的含义 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 的概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基本特征和基本形 式 分析说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3、认为事物是绝对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5 6、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2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设计方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本质和现象是紧密联系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7、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8、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 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9、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 验标准、目的。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 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实事求是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各组成部分的科学精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 把握 联系 促进 发展 识记: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 理解:联系的概念;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分析说明: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辩 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评价: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 2、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横向联系是指空间方面的联系;纵向联系是指时间方面的联系。 3、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的界线,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两者功能不同。 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办事情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 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有一 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 在曲折中向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8、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P8889 (4) 分析 矛盾 辩证 思维 理解:矛盾的含义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科学思维方 法的含义 分析说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 证关系;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评价:矛盾的观点。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两者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联结,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 5、矛盾的观点包括: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6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7 科学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指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 8 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扬弃”即“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通过扬弃使事物发展到新阶段。 树立创新意识,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9 矛盾的观点:我们要以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5) 改造 世界 追求 真理 识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 真理的概念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分析说明:实践和 理论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评价:在实践中坚持真理、追求真理,弘扬科学精神 1、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任务是改造自然界和改造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4、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理论。 5、实践和理论的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科学预见、科学方法、解放思想。 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即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于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随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 9、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 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实践中坚持真理、追求真理,要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概括地说,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民族精神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6) 创造 价值 承担 使命 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 取向;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人生的社会价 值和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评价: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1、价值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价值取向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受 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正确地判断利弊,促使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2、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根本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 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 4、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 人的尊重和满足。两者密切联系,相比较而言,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5、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6、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奋斗、实践。 常用方法论及哲学依据 世界观(哲学依据)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 联系的观 点 整体和部分既有严格的界线,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 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 问题。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 量变质变互相渗透,呈现出阶段性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7 明朝的灭亡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 2025光纤光缆购销合同
- 2025建筑材料采购分包合同
-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沪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苏教版2019
- 福建省16次年会教学设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案
- 印刷厂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 厦门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合同样本-实习生合同范本
- 旧楼拆除防尘降噪专项措施
- 2025年中国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矿山开采运输管理制度
- 律师行业税务问题课件
- 2025年中医适宜技术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DB63T 1599-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
- 横向合同终止协议
- 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 3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医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 特殊教育《学习剪指甲》
- 投资担保合同范本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