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 27 百日维新 课标要求 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 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百日维新 1背景 (1)1897 年 11 月,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2)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终于引起 了光绪帝的重视。 (3)1898 年 1 月,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 ,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施政纲领。 2概况 (1)开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实行变法,史称 “戊戌变法” 。 (2)内容 政治方面: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军事方面: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 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校,创办各种 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3)措施:新政期间,光绪帝采取了猛进政策,严令各官署和地方督抚限期完成应办诸 事;裁撤冗官,严办阻挠变法的官员,启用维新派人士。 (4)结果:由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维新仅维持了 103 天便告失败, 因此人们又称“百日维新” 。 名师点拨 百日维新多项措施实质上是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二、戊戌政变 1新政危机 (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2)准备 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免去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沉重打击了光绪帝和维新 派。 胁迫光绪帝,规定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大力提拔亲信荣禄,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2戊戌政变 (1)囚禁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囚禁光绪帝。 (2)搜捕维新党人: 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流亡日本。 谭嗣同、刘光第等人被捕,慷慨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罢黜,或被放逐。 (3)变法失败:顽固派取缔学会,封闭报刊,新政措施中唯有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 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三、戊戌余音 1变法目的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历史意义 (1)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心态随之改变。 (2)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3)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 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名师点拨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迫使先进的 中国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运而生。 主题一 百日维新的特点有哪些 从维新变法的内容、性质、目的、作用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具体表现如下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 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 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材料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 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 肠扼杀了“进步” 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 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答案 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 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 主题二 对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理解 1从时代背景分析:戊戌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 在甲午战争中败给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绝非危言耸听。 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成为维新运动的开始。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 存是戊戌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戊戌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 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 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社团,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 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文化斗争,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所以说,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 财富。 材料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 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 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 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现代化史观。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 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进程的起点。 1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 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 步加深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要从光绪帝的阶级属性入手。光绪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进行变法 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封建统治,其根本出发点应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2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 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 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守旧迂谬之人”指的是封建顽固官僚,由于变法法令中改革旧制的部分 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会“阴谋与新政为敌”。因此,答案应该是涉及改革旧制的内 容。 3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 章皆数十。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答案 B 解析 百日维新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鼓舞欢蹈”是他们 备受鼓舞的体现。 4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 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 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答案 B 解析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 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 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 B 项正确。 5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发展 B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C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D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答案 D 解析 A 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B 不符合题意,C 是当时的积极影响,但不是最深远的历 史影响,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应是思想启蒙,故选 D。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 谭嗣同、刘光第、 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二 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 6 月 11 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 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 9 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 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侍 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 以上材料均选自 中国近代现代史 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光绪帝命令各省“将 6 月 11 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 ,你认为光绪 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 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 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 (1)破格提拔和重用维新人士;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宣传变法诏令;严厉打击阻挠 变法的封建官僚;对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打击者予以保护、提升和激励。 (2)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 政权。 (3)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维新人士来推行变法,力量有限;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使得变法诏令的贯彻受到阻挠和破坏。 基础巩固 1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 答案 A 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 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A 项为最佳答案。 2观察右图,图中的文件 ( ) A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B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端 C由维新派颁布并实施 D宣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解析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由此开始。 3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 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派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 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 科举当官之路。 4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D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答案 C 解析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之所以不敢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关键是由于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变法中,为了保证其他变法法令的通过和执行,他们对 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5如图漫画,反映的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的原因是 ( )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自身实力不足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斗争的经验和勇气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得到了 帝国主义的支持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由图片中人物的举动可知 符合史实,中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与史实不符。 能力提升 6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 ( ) 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 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爱国 性”及其“主要表现” 。上述四个选项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具有一定的爱国性。但其他三项 和 A 项比较起来,就显得间接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当务 之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爱国性,因此是“主要”表现,排 除 B、C、D,故选 A。 71898 年 9 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 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反映出( ) 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 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害怕 引起顽固势力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在华的利益。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扩大在华 的侵略权益,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8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 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 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 C 解析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 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 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 两个字的 失败。如由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 效果的。 ” 黄遵宪评 戊戌变法 材料二 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 废八股, “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 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位, 十数名巡抚丢失地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 的百万余众陷入绝境。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 计阻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从一 点一滴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 可的范围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 你认为后来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 答案 (1)认为维新派过于急躁、冒进,导致了变法失败。评价: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足以同封建 势力相抗衡。 (2)关系: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打击面过宽,使顽固派的力量壮大了, 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改革要审时度势,分清主次;要注意团结一切力量, 壮大改革派阵营;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等。 (3)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 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 变法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学习思考】 1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教材第 126 页) 提示 (1)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2) 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 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 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军事改革方面有哪些差异?(教材第 127 页) 提示 差异:重点不同,中国着力改革军队,没有从根本上去建立一支新的军队,而日 本却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队;结果不同,中国的军事改革基本上失败,军队战斗力没有 发生多大变化,日本却通过军事改革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近代化常备军;范围不同, 中国军事改革局限于军队人员、地方部队方面,日本则精心构建,从军事机构、人才培 养、军队装备、思想动员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3慈禧太后和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戊戌变法?(教材第 128 页) 提示 维新变法的一系列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这是他们所不能 容忍的。 4 “戊戌六君子” 的慷慨就义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教材第 128 页) 提示 主要从其甘愿牺牲、唤醒民众等角度分析。 5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教材第 129 页) 提示 (1)要有高水平的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8 study skills说课稿2025-2026学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国网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初级货币鉴定师职业技能精练考试题库及答案
- 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人口与人种同课异构说课稿1 (新版)新人教版
- Lesson 2 Days of the week说课稿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冀教版(一起)
- 2025购房合同预订书
- Unit 1 It smells delicious.(说课稿)-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2025年机械安全操作规范操作规程试题型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妇产科护理学专项)-妇产科护理学护理安全测试题库(高级)
- 工业机器人考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水中总氯的测定方法确认实验报告(HJ586)
- GB/T 15566.8-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8部分:宾馆和饭店
- 2022届东北三省四市暨沈阳市高考二模(解析版)
- 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汉语专题》章节自测参考答案
- 老舍《我的母亲》 中职课件
- 教科版二年级(上)科学1.5各种各样的天气(课件)
- 分段函数-完整版获奖课件
- 信访人的权利、义务和禁止行为告知书
- 2022年发展对象个人汇报材料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精编完整版)课件 第9课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