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1页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2页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3页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4页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普通班) 第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 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 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 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 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 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 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 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 而无法“用心一” 。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 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 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 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 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 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 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 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 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 - 2 - 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 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 2016 年 4 月人民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 更多、更急切。 B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 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 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 ,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 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 ,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 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 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12 分)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 年 5 月 26 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 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 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 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 - 3 - 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 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 。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 60 年,丁聪 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 “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 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 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 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 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 、 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 化界的将军” 。 1949 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 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 。从 1958 年的“反右”到“文革” ,丁聪都在劫难 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 高潮中的罪状。1958 年的一天, “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 850 农场云山 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 “反右”的时候,有 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 “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 ,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 。丁 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 ”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 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 ”为此,他挨 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 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 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 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 赶出了 30 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 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 63 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 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 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 “封二漫画”几乎成 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 80 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 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 - 4 - 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 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选自文汇报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 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 (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 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 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 )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 ,一用就是 60 年, “丁”有“人”的意思, “小丁”就是小人物,而 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B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 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C从 1958 年的“反右”到“文革” ,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对象,但这 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成就了他任何处境下都乐观、旷达的性格。 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热切地关注着国 家与民族的命运,饱含一腔忧虑之情。 E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 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5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意蕴丰富,请分析它的含义及作用。 (3 分) 6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强大的艺术” 。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 大”的关系进行分析。 (4 分) (三)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对 手 明人敲门而入。老领导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明人,眸子里混杂着欣喜、探询、怜 爱,或者还有一丝担忧 老领导这些日子不太好受,仿佛自己又进入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说十字路口并不为过,远 比当年自己处于职场的抉择时刻更为严峻。当年自己在学院高薪聘请和机关留任两者之间,徘徊过、 矛盾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做官。在这个国度,做官似乎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和被社会认可的职业。 - 5 - 他从学院来机关挂职半年,就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决定又是迅速和果断的。他一干就 是二十年,最终成为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在行将退休之前,他迟疑良久最后向组织推荐了三位继 任的候选人,天天、小涂和明人。这三位都是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组织部门采纳了 他的意见,并通知他启动考察工作时,他还为之欣喜若狂,回家和老伴儿说了,还破天荒要老伴儿 陪她喝了一瓶茅台。 但没过三天,他就开始烦恼了,又过三天,心里已是烦恼不堪。 考察接近尾声时,他简直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了。他强烈自责,自己走了一步臭棋,三选一, 这是逼迫他们仨赤膊上阵,也是自找苦吃呀!组织部已向他透了口风:三个人测评不相上下,但天 天去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一个挺有威望的老前辈,小涂则无声无息,表现得镇定自若。 “那明人呢? ”老领导问。组织部告知:“有写他的举报信。从内容看,没什么东西,核查了,也不属实。 ” 老领导听罢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消息,又令他血压骤升了:“据分析,写匿名举报的, 多半是小涂。 ” 老领导脑袋嗡的一声,他真有些懵了,怎么在这当口,相煎何太急呢! “三个人平常关系都不 错,难道就为了这个职位,钩心斗角,明枪暗箭,由朋友变成对手?” 是的,对手! 他心里明白,是自己的推荐,让他们仨由原本热络友好的朋友关系,变成了残 酷竞争的对手! 他不无悲伤地叹了一口气。 今天周末,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来探望老领导了。他们应该都知道,老领导的一票至为重要, 此刻是最后的拼搏。 一早,天天就来了,还带来了老领导嗜爱的一套景德镇陶瓷,虽然并不值多少钱,但这是天天 的一片心意。天天的细腻、用情,是老领导所赞叹的。不过,在这节骨眼上,天天的作为,令老领 导并不畅快,他心里已把天天给否决了。 中午是小涂来了,小涂本来话就不多,问了问老领导的身体情况,向师母(老领导的太太)也 问候了几句,喝着师母泡的绿茶,小坐一会儿就告辞了,这与他平素的风格颇吻合,沉稳而又不啰 嗦。老领导向来偏爱这一点。倘若举报不是出自他的手,老领导一定会重点举荐他的。但这事情应 该是明摆着的,老领导心有疑虑。 一个下午,明人没来。老领导有些疑虑了,论人品与才能,明人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明人有些 孤傲,有些不近人情。你想这段时间,他都不找老领导,他难道不知道老领导也力荐了他吗? 他相 信明人一定会找自己的,这个位子有多少人觊觎呀! 老领导焦虑地等待着,他心里嘀咕,如果明人出现在他面前,他就只推荐他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明人敲响了他的门。 - 6 - 老领导站起身来,迎过去,握着他的手,想与他好好聊聊。 明人开口了,说:“老领导,我有一事相求。 ” “我知道,我知道,你别担心,你尽管说。 ”老领导想,你终于表述自己的愿望了。 明人笑着说:“谢谢老领导的抬举。我想说,就别提任我了。我与组织部也说了,我真不是什 么谦虚。 ” “你,这是真话?”老领导注视着明人,疑惑不已。 “是的,我是真话。 ”明人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么一个职位,你看不上?”老领导又问。 明人又笑了,说:“不是我看不上,只能说人各有志,老领导,你信任我,就支持我别干,有 的人只有不在这样是是非非的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多成绩来,我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 明人的口吻是诚挚的。当他转身离开,并消失在老领导的视野里时,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 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 年 6 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 A小说第一自然段叙述明人拜访老领导的场景,接下来却讲述老领导退休、推荐继任候选人的 情况,这是一种补叙的写作手法,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领导在退休前向组织推荐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三位候选人时“迟疑良久” ,说 明他当时也没有想好哪一个更优秀、更适合做自己的继任者。 C老领导的心情由“欣喜若狂”到“烦恼不堪” “苦不堪言”再到“悲伤地叹了一口气” ,源于 三个候选人为了职位变得不择手段,由朋友变成了对手。 D天天为了争到职位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他最早来拜访老领导,还带了老领导嗜爱的景德镇陶 瓷,为了竞选煞费苦心,他是三人中最有头脑的竞争对手。 E小说结尾写到“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 了” ,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又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8.小说以“对手”为题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4 分) 9.小说塑造明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文本和学过的作品探究这种写人手法的表 达效果。 (5 分) - 7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8 分) 懋,字之美,张子良子,涿州范阳人。未弱冠,已有父风。侍子良官京东,故懋领其众,从 丞相阿术军,立归德府,以其军镇之。移镇下邳,知归德府事。李璮叛济南,以其兵戍蔡州。中统 元年,宣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至元七年,擢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从破襄樊有功。十一年, 丞相伯颜南征,其行阵以铧车弩为先,而众军继之。懋以勇鸷,将弩前行,凡所过山川道路险狭, 通梁筏,平堑阱,安营设伏,出纳奇计,伯颜信用之,擢为省都镇抚,水陆并进,其任甚重。师压 临安,灭宋,以其主及母后群臣北还。驻瓜洲,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 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驰还报,伯颜大喜。复令行徇镇巢、 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等州郡,皆下。复使之遍谕列城军民,使知帝之德意。十三年,懋驰 驿至上都,伯颜上其功,宣授懋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改安抚司为总管府,置 宣慰使以统之,拜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张懋,字之美,张子良的儿子,是涿州范阳人。(他)不到二十岁,就有其父亲的风度。陪从父 亲去京东做官,因些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朝廷设立归德府,张懋率其军 队镇守。后来转移镇守下邳,但仍掌管归德府事务。李璮在济南反叛时,张懋率领他的军队镇戍蔡 州。中统元年(1260),被授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至元七年(1270),张懋被提升为济南诸路新军 千户。九年,随大军攻破襄、樊,立了战功。十一年,丞相伯颜南征,其行军阵势是,以铧车、弓 箭手为先锋,其他军队继后。张懋勇敢,领弓箭手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平沟填阱,安营设 伏,出献奇计,伯颜很信任他,提升他为省都镇抚,水陆并进,任务重大。大军至临安,灭了宋朝, 収系宋朝投降的皇帝以及皇帝母后、群臣百官而回北部朝廷。蒙军驻瓜洲,伯颜命张懋去淮西劝降 夏贵。张懋带了两个副将,以及骑士,直奔合肥,夏贵出迎,以礼相待,张懋对夏贵讲明降与不降 的利害祸福,言辞很是威严,夏贵磕头下拜表示投降,奉上地图和降书。快马回来禀报,伯颜大喜。 又令张懋攻打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州等州郡,都攻下。遍告各城军民,使他们知道 皇帝的恩德。十三年,张懋驾乘驿马疾行到上都,因伯颜上报他的战功,被授为明威将军、泗州安 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朝廷改安抚司为总管府,置宣慰使来统领,授予张懋为同知淮西道宣慰司 事。十六年,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懋恶衣粝食,率之以俭,慎刑平政,处之以公,新府治,设义仓,虽能吏不过也。部使者刘宣 韪之,凡有所惩治,朝至夕报,豪强竦然。郡万户苏良,恃势为暴,为之翼者,有十虎之目,民甚 苦之。乃上其实于宪府,尽诛十虎者,夺良虎符而黜之,民大悦。群盗有率众将白昼劫城者,懋闻 - 8 - 之,率从骑捣其穴,缚其酋长以归。民之流亡,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相率为生祠以祀之。十七 年二月卒,年六十三。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宣敏。 张懋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以节俭作表率,用刑谨慎,修明政治,办事公道,新建府 治衙门,设立义仓,就是能干的官员也超不过他,朝廷派来督查的使者刘宣很认同支持张懋,凡是 张懋惩治的坏人坏事,早上汇报到他那里,晚上他就上报朝廷,那些趁势作恶的权贵都很害怕。郡 中万户苏良,恃势横暴,为他助虐的爪牙有“十虎” ,百姓苦不堪言。张懋将实情报告上级,诛杀 “十虎” ,夺了苏良的虎符,贬了他的官,人民大喜。有盗贼率领手下白天入城抢劫,张懋听说了, 亲自率兵捣毁他们的巢穴,逮捕了他们的首领回来。那些流亡在外(回来),以及从别的郡省来归附 的百姓,总共有几千家,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参与建造祠堂供奉张懋。张懋在至元十七年(1280)二 月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追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侯,谥号宣敏。 (节选自元史张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 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B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 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C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 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D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 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时候的人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男女此年岁称为“弱冠” 之年。 B “宾礼”指古代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后来也指接待尊贵宾 客的礼节。 C “虎符”是古代的虎形调兵凭证,分为两半,朝廷存右半,将帅执左半。调兵时需两半合对 才能生效。 D “生祠”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人为他立社,号栾公社,这是立 生祠的开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9 - A张懋年轻有为,不到二十岁就有父亲的风范。陪从父亲去京东做官,就由他管领父亲的部 属,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后来帅军镇守归德府。 B张懋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跟随丞相伯颜南征时,张懋勇敢地带领弓箭手作先锋部队,开 路搭桥,平沟填阱,并能出献奇计,深得伯颜信任和器重。 C张懋生活俭朴,修明政治。用刑很谨慎,办事也很公道。新建府治衙门,为百姓着想,设 立储粮备荒的义仓,政绩超过了很多官员。 D张懋为政严厉,不畏豪强。曾有个叫苏良的万户恃强凌弱,养了十只老虎,为害百姓。张 懋杀了十只老虎,并夺了苏良的兵权,贬了他的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部使者刘宣韪之,凡有所惩治,朝至夕报,豪强竦然。 译文:_ (2)民之流亡,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相率为生祠以祀之。 译文:_ (2)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10 分)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动:动辄。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 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 “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 ,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 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 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 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 10 -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 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7 分,每小题 1 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加高他的帽子,加长他的的佩带,表达他依然要坚守自己,抱洁守 正的句子是: , 。 (2)韩愈师说中“ , ”这句话与荀子 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观点相同。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_,_” 。 (4) 过秦论中,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5)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_,_”这个诗句上。 (6)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7)剑阁峥嵘而崔嵬, , 。 第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 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 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但两人 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 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 “微”字当选年度汉字, “莫言” “你 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美人鱼公映 12 天就收获了 2465 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 美人鱼票房超过 30 亿 指日可待。 - 11 -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 社会化网络尽管看似包罗万象,但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其中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 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B. 82 年前,伴随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人类壮举,出现的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 漫记为代表的一大批记叙描写长征的书籍。 C. 建设丝绸之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彼此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艺术作品, 才能在百年之后,让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后人。 D. 7 月 25 日,2016 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名单出炉,泸州、杭州等 39 个城市榜上有名,至 此,全国共评出 117 个“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19.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谈到小说的未来,我们 感到困惑。 ,信息革命使小说成为精英,创造了一种个人 署名、出版社出版的模式。 ,这种模式正受到极大的挑战。今后的小说是不是 像以前 那样个人署名, 由出版社提供版税或稿费?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延续下 去, 不是一个疑问。 A.难免; 虽然; 但是; ; 还是; 并非 B.不免; 显然; 然而; 还; 并; 并非 C.不免; 虽然; 但是; ; 还是; 当然 D.难免; 显然; 然而; 还;而且; 当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海岸侵蚀是由于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 虽然有很多,_。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 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 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 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_。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 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 2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 12 - 时间都去哪儿啦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 分) _ _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3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两个旅人在路上,其中一个发现一把斧头,他就说:“我捡到一把斧头。 ”另一个人不大满意, 纠正道:“我的朋友,不是我 ,而应该是我们捡到一把斧头。 ”没走多远,斧头的主人追了 上来,离他们越来越近。捡斧头的人很不安地说:“这下我们可糟了。 ”另一个又向他纠正: “还是改回以前的称谓吧,就像刚才那样,你应该说:我糟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3 - 语文参考答案 1A(“所有人”扩大范围, “几乎所有人” ) 2A(奢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是面对浮华世界之时产生的变化) 。 3D(也是常人能力所及 4.(1)E 3 分, D 2 分,A 1 分。 解析:A. “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用语绝对,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 亡漫画。B,主要是受到了张光宇、叶浅予的影响。C, “厄运”与“乐观、旷达的性格”间强加因 果。 5. 3 分 含义:丁聪一生都在以“以笔为刀,针砭时弊”的讽刺漫画大师形象与时代 “病灶”勇敢正直地抗争到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比喻为“牛虻” ,中国现实社会“庞大躯体”的“毛病” (当今社会上的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比喻为“病 灶”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一位像“牛虻”那样吮吸社会“脓疮”的勇士,在医治时代的“伤口” 。 这一句呼应了文章的标题“时代身上的牛虻” ,且用在第一段,开门见山。人物形象鲜明,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丁聪抗争到底品格的赞扬。 (答对 1 点得 1 分,答对 3 点以上得满分) 6. 4 分 “平淡”是说丁聪的人生普通平常, “强大”是说丁聪的漫画充满了批判社会的 力量。而强大的艺术往往是在平淡的人生中锤炼而来的。丁聪为人低调谦逊,一直以“小丁”为 笔名,甘于做最普通的小人物,放低自己反而让他更容易看到真实的百态人生,作品也就更贴近生 活,充满了真实的力量。丁聪创作宗旨简单,所想所画都体现百姓心声。这种源于社会现实的艺 术创作饱含生命力与战斗力,最终给社会乱象以有力抨击。丁聪生活简单,为人淡泊,不追求物 质享受,所以他能够专注作画,精益求精,也能够保持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使他的作品充满 了批判的力量。 (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 7.答 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C 不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 项, “补 叙”的说法错误,小说运用的是倒叙。C 项, “三个候选人为了职位变得不择手段”说法错误, “明 人”就不是这样。D 项, “他是三人中最有头脑的竞争对手”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赏析作 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考点分析】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 涉及到了对小说中语言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小说中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 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 文思想主旨。 (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 (4)细致咀嚼重要 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 14 - 8.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三个原本关系不错的朋友为了竞争一个职位变成了对手。设置悬 念,题目能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会成为对手? 他们用怎样的方式和对手竞争? (每点 2 分) 【考 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 含义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 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 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 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 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 答案。 9.表现手法:小说塑造明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侧面描写。 (2 分) 表达效果: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