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 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 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 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 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 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 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 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 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 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 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 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 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 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 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 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 “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 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 2 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 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 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 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 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逐渐由一种地域概念而 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 B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 “天下”就是“百姓”或“民众”的意思。 C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就可强烈 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 D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 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 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 B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 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C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它是对其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拓展表现, 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D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 来,这就是“亡国”的具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天 下”,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 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 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 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 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3 (1)文言文阅读(19 分)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 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 名之曰“快哉” 。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 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 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 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 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 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 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 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 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 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 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命名 B王披襟当之曰: 挡住 C庶人安得共之? 共同享受 D将何往而非病? 忧愁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B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C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揖西山之白云穷 /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D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4 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 快哉亭” 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亦有自慰 之意。来源:学+ 科+网 Z+X+X+K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 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而无往不快的 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 ”,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 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5 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 分) (2) 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3)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狗吠深巷中,_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5 _ ,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 _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蓝宝石戒指 潋滟 12 年前,当劳尔和邦妮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时,他们曾双双对着神父发誓白头偕老相携一生。可 时间的流转却渐渐磨钝了当初的爱情诺言。一年前,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夫妻俩最终决定平静地 结束婚姻。 夫妻俩早早起草离婚协议书,但棘手的是怎样让 11 岁的儿子哈利平静地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并 自主选择最终和谁生活在一起。 周末的时候,劳尔和邦妮决定一起带哈利去郊外玩,顺便跟儿子好好谈谈。一家人走在铺满金 黄叶子的乡间大道上,劳尔跟儿子说:“哈利,如果让你选择跟父亲或者母亲单独生活的话,你会 选择谁呢?”听到父亲的话,哈利突然停下脚步回答:“没有如果,因为我们三个人永远都在一起。 ” 一旁的邦妮听到儿子的回答,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这个细微动作没能逃过哈利的眼睛, 他边帮母亲擦眼泪,边问父亲:“你们是不是不再相爱了? ” 面对儿子迎面的追问,劳尔和邦妮将他们准备离婚的打算告诉了哈利。哈利沉默了很久,然后 问妈妈:“你们离婚后,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邦妮轻轻地告诉他:“除了你是我们共同的珍宝外, 其他一切将被分离。 ” 这时,哈利突然看到母亲左手无名指上戴的那枚蓝宝石戒指,妈妈曾说,这枚戒指是她最珍贵 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打哈利懂事起,他就没见过母亲褪下这枚戒指。想到这里,哈利 突然问父亲:“你们离婚后,妈妈的蓝宝石戒指就不能戴了吗? ” 听到儿子天真的问题,邦妮打算将戒指还给劳尔,但戒指似乎已经长进骨髓,无论怎么用力都 不能褪下。看着母亲忍着泪水使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哈利对父亲说:“您的戒指已经长到母 亲的手里去了,求求您别拿回去好吗?”劳尔哽咽着拍拍哈利的肩膀说: “我不会的。 ” 父亲的话让哈利喜形于色,他继续问道:“没有这枚蓝宝石戒指,你是不是不能娶别的女人呢? ”儿子单纯的想法让劳尔无地自容。 但是心如死灰的邦妮不打算挽救这段婚姻。那天晚上,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往 6 左手无名指上涂肥皂,将戒指取了下来,邦妮躲在卫生间嚎啕大哭,她不知道儿子一直跟在后面, 小小年纪的他瞬间明白:离婚对母亲来说是噩耗,不是喜讯。 父亲不是说过,没有母亲手上的那枚戒指,他就不能再婚了吗?第二天早上,邦妮准备将戒指 还给丈夫时,哈利突然一把将戒指夺过去:“戒指在我手上,你们不能离婚啦! ”儿子的举动让邦妮 既伤心又感动,她搂着儿子轻轻哭泣起来。劳尔缓缓走到儿子身边,将儿子和妻子紧紧搂在怀着说 了声“ 对不起 ”。 晚上,邦妮告诉儿子,既然已经褪下了戒指,就表明她已经下定了离婚的决心。哈利紧张地问: “不戴戒指就表明要跟爸爸离婚吗?”邦妮抚摸着儿子的头说,你看妈妈现在两手空空,她已经丢了 爱情。 那天晚上,11 岁的哈利第一次陷入了深思:他左思右想,然后从柜子里找出一瓶万能胶水, 打着手电,蹑手蹑脚来到了母亲的卧室。 母亲的左手刚好放在被子外面,哈利将涂了胶水的戒指往母亲的无名指上套,刚套到母亲手指 上就被粘住了,哈利担心它再滑落,咬咬牙使劲将戒指往下推。睡梦中的邦妮感到一阵剧痛,她大 声喊叫起来。睡在客厅的劳尔闻声赶进来,拉开灯,只见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他 的双手还捉着邦妮的左手无名指,因为戒指还没有套好 房间里安静极了,劳尔沉默片刻后,将妻子手上的戒指轻轻褪下来转身进了卫生间。3 分钟过 后,这个泪流满面的男人将洗净的蓝宝石戒指重新套在了妻子的手指上。一旁的哈利笑着蹭到父母 身边,现在他可以开心了,因为父亲正在深情地亲吻母亲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哈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真挚的爱着父亲和母亲,尤其不忍心看到母亲成为失败婚姻的牺牲 品,极力地挽救一场岌岌可危的婚姻,他的拳拳之心最终打动了劳尔,也渐渐改变了邦妮的决定。 B当邦妮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褪下戒指时,劳尔面对哈利不要拿回戒指的恳求,哽咽着拍拍哈利 的肩膀答应了,这表明劳尔已经决定挽救这段婚姻。 C蓝宝石戒指在邦妮心中是最珍贵的礼物,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贞,在小说中又是情节发展的主 要线索,自始至终贯穿全文。 D小说最感人之处是劳尔拉开灯时发现满脸泪痕的儿子呆呆地站在母亲床边并为没有帮母亲套好 戒指感到无奈,劳尔这一单纯幼稚的举动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小说开头交代夫妻俩决定离婚的原因是劳尔爱上了别的女子,主要目的是说明劳尔是个薄情寡 义的人。 (2 )小说第一段和第二段交代了夫妻俩的离婚打算,第三段却描写劳尔与哈利谈话的优美环境以 7 及哈利不假思索地回答,前后是否矛盾?谈这样写有何作用? (3 )小说四次写邦妮的哭,每次哭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邦妮前三次哭的心理。 (4 )小说在塑造哈利这一人物形象时充分发挥了细节描写的作用,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小说 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哈利什么形象。 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 的深情;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偶然看到一家银匠铺,银项圈、银手镯、长命锁、银铃、银生肖等,瓷实的质感,且洗练明亮, 这些散发着古朴味道的银饰让我 地靠近。 汽车在蜿蜒崎岖、坑坑洼洼的山路上盘旋,颠簸得厉害,乘客都 地摇晃着身子,有人时不 时因惊吓而发出尖利之声。 A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C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D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 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被我牵进我的屋子里来,让它伸长到我的 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C北京地铁新版手机客户端将更新上线,新版手机客户端将为乘客提供线路换乘及票价查询、 周边地标查询、运营故障信息推送等功能。 8 D我们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为的是换起不能忘却的记忆,为的是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 为的是祈盼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 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 般骚动起来。 B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 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C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 就叫楹联。 D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 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分别的。 ,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商、周三代, 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 。夏商周三代,天子给有功劳的贵族一 块封地,受封的贵族一般就以封地的名称当作自己的氏。所以春秋时代,同一个贵族,在古书中有 不同的称呼,可能就因为这贵族换了封地,所以也相应的换了“氏” 。 那时候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只能通过姓来区分不同的部族 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姓的偏旁是“女” ,可能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ABC D 16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完成题目。 (4 分) 西藏首个古人类遗址公园卡若遗址公园日前在西藏昌都市开工建设,工程将模拟复原西藏 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为公众认知青藏高原史前文明、探寻藏民族起源之谜提供直观窗口。昌都市 文物局局长永忠达瓦介绍,2007 年自治区文物局委托北京古建筑研究院对卡若遗址进行了整体规 划,将其定性为遗址公园,总投资 12 亿元。根据规划,工程包括卡若遗址展示区、藏家民俗体 验区、文化遗产博览园等项目。 “遗址公园建成后,将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古人类迁徙及其与黄河 流域文明的联系,探寻藏民族起源之谜提供重要的平台。 ” 永忠达瓦说。 卡若遗址公园建成后有两个重要意义,请简要概况。 (字数不超过 60 字) 9 五、作文:共 1 题 每题 60 分 共 60 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 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 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围绕“令人难忘的细节” ,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 10 语文答案: 1、CDA 二、4B 当:对着 5 D 6 D“楚王宋玉说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 7 ( 1)让自己在山水之中放纵情怀,他的内心应该有一种自得之乐的见识远远超过一般人。 (采分 点:“自放” 、 “ 过人”各分。 ) (2 )这样的话,那么将军的仇就能报了,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可以消除了。 (“然则” 、 “见”各 分。 ) (3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所以” 、 “学者”各分。 ) 8表现了一位不以小我为念,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2 分)。因为所管辖地区久旱遇雨,故 诗人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即使没有田地,也因大雨的到来而欢欣鼓舞。(3 分)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学生赏析诗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能力, 要能知人论世。诗人时为浙西提刑,久晴不雨,秋禾枯焦。现在“且喜溪流岸岸深”,“无田似我 犹欣舞”。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9特点:雨大,及时。(2 分) 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 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 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每点 2 分,两点即可。)(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 技巧的能力。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至 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 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 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鸡鸣桑树颠 还顾望旧乡 周公吐哺 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11、 (1 ) DA (2 )前后并不矛盾夫妻俩打算平静的离婚,同时也不想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在轻松的环境 11 中与儿子沟通;描写劳尔一家人走在“铺满金黄叶子的乡间大道上 ”,暗示着一家人最终能够保持 团圆,生活幸福;描写哈利的回答“我们三个人永远在一起 ”为下文哈利采取一系列挽救家庭危机 的行动埋下伏笔 (3 ) 小说写邦妮第一次哭泣, “听到儿子的回答,转身悄悄擦拭眼角的泪水” ,表现由于自己的离 婚打算对孩子单纯美好的心灵即将造成伤害的无奈与心酸;小说写邦妮第二次哭泣, “忍着泪水使 劲从红肿的手指上褪戒指”,表现她在褪戒指时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过去丈夫将 “代表永恒的爱情和忠 贞”的戒指送给自己时的信誓旦旦,现实又不得不放弃危机中的婚姻的极度痛苦的心理,同时肢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