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感冒 (一)常人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 毒散加减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加减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二)虚体感冒: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 咳嗽 (一)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 止嗽散加减 2.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 减 3.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 减 (二)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 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 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 汤加减 6. 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 加减泻白散加减 7.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 汤加减 三、 哮病 (一)发作期 1.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 小青龙汤加减 2.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 加半夏汤加减 3.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 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加味 5.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 减 (二) 缓解期 6.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加减 7. 脾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 君煎加减 四、 喘证 (一)实喘 1.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2.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 汤加减 3.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加减 4.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 三子养亲汤加减 5.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6.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加减 7.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加减 8.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 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 肺痨 1. 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2. 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 甲散加减 3. 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加减 4. 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六、 心悸 1. 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 丸加减 2. 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 减 3. 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 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4. 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加减 5. 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 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6. 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 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 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 汤加减 七、 胸痹 1. 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 汤加减 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 减 2. 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萎薤白 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3. 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 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加减 4.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 人参养营汤 5. 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 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6. 心肾阳虚证:益气温阳,振奋心阳参附汤合 右归饮加减 八、 不寐 1. 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热,镇心安神龙胆泻肝 汤加减 2. 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 汤加减 3. 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 减 4. 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 丸合交泰丸加减 5. 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 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九、 痫病 1. 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2. 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 汤合涤痰汤加减 3. 瘀阻脑络证:活血通窍,息风通络通窍活血 汤加减 4. 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六君子汤合 归脾汤加减 5. 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和 天王补心丹加减 十、 胃痛 1. 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加 减 2. 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 减 3. 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 散加减 4. 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 减 5. 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 丹参饮加减 6. 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 芍药甘草汤加减 7.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 汤加减 十一、 呕吐 1. 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 散加减 2. 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 减 3. 痰饮内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 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 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 减 5. 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 子汤加减 6. 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 减 7. 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加减 十二、 腹痛 1. 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 正气天香散加减 2. 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加减 3. 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 丸加减 4. 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 散加减 5. 淤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 汤加减 6. 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加减 十三、 泄泻 1. 寒湿内停证: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 散加减 2. 湿热伤中证: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 汤加减 3. 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加 减 4. 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加减 5. 脾胃虚弱证: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参苓白术 散加减 6. 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 减 十四、 痢疾 1. 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减 2.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加减 3. 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加减 4. 阴虚痢:养阴合营,清肠化湿驻车丸加减 5. 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 养脏汤加减 6. 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减 十五、 便秘 1. 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 2. 气秘:顺气行滞六磨汤加减 3. 冷秘:温里散寒,通便之痛温脾汤加减 4. 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 5. 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 6. 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 十六、 胁痛 1. 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 2.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 3. 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 血汤加减 4. 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 十七、 黄疸 (一)阳黄 1. 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加减 2. 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 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 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黄柴胡 汤加减 4. 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千金犀角散加味 (二)阴黄 5. 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 汤加减 6. 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 汤加减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7. 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加减 8. 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 散合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9. 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 鳖甲煎丸 十八、 头痛 (一)外感 1. 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 2. 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 3. 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 (二)内伤 4. 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 5. 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加减 6. 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 麻汤加减 7. 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加 减 8. 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加减 9. 气虚头痛: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加减 十九、 眩晕 1. 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风熄火天麻钩藤 饮加减 2. 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 减 3. 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4. 痰浊中阻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天麻 白术汤加减 5. 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 汤加减 二十、 中风 (一)中经络 1. 风痰入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2. 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 汤加减 3. 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熄风 汤加减 (二)中脏腑 (1)闭证 1. 痰热腑实证:通腑泻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 汤加减 2. 痰火瘀闭证: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 汤加减,可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3. 痰浊瘀闭证: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加 减 (2 )脱证(阴竭阳亡) 4. 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 脉散加味。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霉注射液静脉 滴注 (三)恢复期 1. 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加减 2. 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 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二十一、 水肿 (一)阳水 1. 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 汤加减 2. 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 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 胃苓汤加减 4.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 (二)阴水 5.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 6. 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 丸合真武汤加减 7. 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桃红四物 汤合五苓散 二十二、 淋证 1.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2.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加减 3. 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子饮加减 4.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 5.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加减 6.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二十三、 阳痿 1. 命门火衰证:温肾壮阳赞育丸加减 2. 心脾亏虚证:补益心脾归脾汤加减 3. 肝郁不舒证:疏肝解郁逍遥散加减 4. 惊恐伤肾证: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加减 5. 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十四、 郁证 1.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 散加减 2. 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化火丹栀逍遥 丸加减 3. 痰气郁结证:化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 汤加减 4. 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 汤加减 5. 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 减 6. 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 黄丸加减 二十五、 血证 (一)鼻衄 1. 热邪犯肺证: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加 减 2.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加 减 3. 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 汤加减 4. 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二)齿衄 1. 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 散合泻心汤加减 2.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 丸合茜根散加减 (三)咳血 1. 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 减 2. 肝火犯肺证: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 黛蛤散加减 3. 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 丸加减 (四)吐血 1. 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 十灰散加减 2. 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 汤加减 3. 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五)便血 1. 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 槐角丸加减 2. 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3. 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加 减 (六)尿血 1. 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加减 2. 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 丸加减 3. 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 减 4. 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 丸加减 (七)紫斑 1. 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加 减 2. 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 减 3. 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 二十六、 消渴 (一)上消 1.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加 减 (二)中消: 2. 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 减 3. 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 散加减 (三)下消: 4. 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5. 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 丸加减 二十七、 内伤发热 1. 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加减 2. 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加减 3. 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 汤加减 4. 阳虚发热证:温补肾阳,引火归原金匮肾气 丸加减 5. 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 散加减 6. 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 汤合中和汤加减 7. 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十八、 虚劳 (一)气虚 1. 肺气虚证:补益肺气补肺汤加减 2. 心气虚证:(养心益气?)七福饮加减 3. 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4. 肾气虚证:益气补肾大补元煎加减 (二)血虚 1. 心血虚证:养血宁心养心汤加减 2. 肝血虚证:补血养肝四物汤加减 (三)阴虚 1. 肺阴虚证: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2. 心阴虚证: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加减 3. 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 4. 肝阴虚证:滋养肝阴补肝汤加减 5. 肾阴虚证:滋补肾阴左归丸加减 (四)阳虚 1. 心阳虚证:益气温阳保元汤加减 2. 脾阳虚证: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加减 3. 肾阳虚证: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减 二十九、 癌病 (一)脑瘤 1. 痰瘀阻窍证: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 汤加减 2. 风毒上扰证: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 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 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加减 (二)肺癌 1. 瘀阻肺络证:行气活血,痹阻于肺血府逐瘀 汤加减 2. 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 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3. 阴虚热毒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 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4.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 加减 (三)肝癌 1. 肝气郁结证:疏肝健脾,活血散瘀柴胡疏肝 散加减 2.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元活血 汤加减 3. 湿热聚毒证: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 加减 4. 肝阴亏虚证:养血柔肝,凉血解毒一贯煎加 减 (四)大肠癌 1. 湿热郁毒证: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加 减 2. 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 汤加减 3. 脾肾双亏证:温阳益精大补元煎加减 4. 肝肾阴虚证:滋肾养肝知柏地黄丸加减 (五)肾癌,膀胱癌 湿热蕴毒证: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合 龙胆泻肝汤加减 1. 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 汤加减 2. 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加减 3. 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 丸加减 三十、 痹证 (一)风寒湿痹 1. 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 2. 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 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 (二)风湿热痹 1. 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 汤或宣痹汤加减,前者以清热宣痹为主,用于偏 风热明显者,后者重在清热利湿,用于偏湿热盛 者 (三)痰瘀痹阻证 1. 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juan )痹通络双 合汤加减 2. 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 汤加减 三十一、 痉证 1. 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 汤加减 2. 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 汤加减 3. 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 增液承气汤加减 4. 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加 减 5. 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加 减 6. 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 大定风珠加减 三十二、 痿证 1. 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 汤加减 2. 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 散加减 3. 脾胃虚弱证:补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 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4. 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加 减 5. 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 补阳还五汤加减 三十三、 腰痛 1. 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 加减(又名肾着汤?) 2. 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减 3. 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加减 4. 肾虚腰痛: 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加减 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筋脉右归丸加减 三十四、 乳癖 (一)内治 1. 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 散加减 2. 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二)外治 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多为辅助疗法,如 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一生白附子 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 三十五、 湿疮 (一)内治 1. 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 薢渗湿汤加减 2. 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加减 3. 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 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二)外治 1. 急性湿疮: 1)初起:清热止痒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 荆芥等煎汤外敷,或 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收敛、消炎、促进表皮 恢复黄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煎汤,或 10%黄柏溶液、三黄剂湿敷,或 2%-3%硼酸水冷敷,再 用青黛散麻油调搽。 3)急性后期:保护皮损,促进新生,清除炎症 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 2. 亚急性湿疮:消炎、止痒、干燥、收敛 青黛膏、3%黑豆馏油、5%黑豆馏油软膏外搽。 3. 慢性湿疮: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 炎症吸收各种软膏剂、乳剂,如外搽 5%硫黄软膏、 5%-10%复方松馏油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 三十六、 痔疮 (一)内治 1. 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加减 2.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加减 3. 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 汤加减 4. 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 汤加减 (二)外治 1. 熏洗法:活血止痛,收敛消肿药物加水 煮沸,先熏后洗,或毛巾蘸药湿热敷,常用五倍子, 苦参汤等。 2. 外敷法: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去腐生肌 药敷于患处,消痔膏、五倍子散 3. 塞药法:消肿、止痛、止血栓剂,塞入 肛内,如痔疮栓 4. 枯痔法(少用):枯痔散、灰皂散敷于 2、3 期的内 痔 三十七、 脱疽 (一)内治 1. 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 减 2. 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 汤加减 3. 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 汤加减 4. 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加 减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加减 (二)外治 1. 未溃 1)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 2)当归 15g,独活 30g,桑枝 30g,威灵仙 30g, 煎水熏洗,每天一次; 3)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研末、蜜调,敷于涌 泉穴,每天换药 1 次; 4)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20min/次, bid 2. 已溃 溃疡较小,可选上述中药熏洗,外敷生肌玉红膏; 溃疡较大,坏死组织难退落,先用冰片锌氧油(冰片 2g,氧化锌油 98g)软化创面结痂皮,依次清除坏死痂 皮,软组织,腐骨。 三十八、 精癃 (一)内治 1. 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加 减 2. 脾肾气虚证: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 汤加减 3. 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加 减 4. 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 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 5. 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 丸加减 (二) 外治(多为急则治其标法) 1. 脐疗法 1)独头蒜 1 个,生栀子 3 枚,食盐少许,捣烂如 泥敷于脐部; 2)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麝香和匀,敷脐 部,外用胶布固定; 3)食盐 250g 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后再炒再 熨。 2. 灌肠法:大黄 15g,泽兰、白芷各 10g,肉桂 6g,煎汤 150ml,QD 三十九、 肠痈 (一)内治 1. 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 红藤煎剂加减 2. 湿热证: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 胡汤加减 3. 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 透脓散加减 (二)外治 无论脓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 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 黄酒或加醋调敷。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可先行脓肿 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 天抽脓一次) ,用金黄膏 或玉露膏外敷; 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之中药,如大黄牡丹汤、 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 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 入管插入肛门内 15cm 以上,药液 30min 左右滴完) , 使药物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泄热排 毒的目的。 四十、 崩漏 (一)出血期治疗 1. 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调经加减一阴煎合 生脉散加山茱萸、阿胶 2. 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加 减 3. 肾虚证: 1)肾阴虚证:滋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去 牛膝,合二至丸 2)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去 肉桂,加补骨脂、淫羊藿 4. 脾虚证:补气升阳,止血调经举元煎合安冲 汤加炮姜炭 5.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桃红四物汤加 三七粉、茜草炭、炒蒲黄 (二)血止后治疗(以复旧为主,结合澄源) 1. 辩证求因,治本调经 1)血止后,根据不同年龄调月经周期,促进卵泡 发育成熟并排卵,以调补肝肾、理气和血,方用大补 元煎合寿胎丸、二至丸加减; 2) B 超检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佐以活血通络 之品,如茺蔚子、红花、路路通、鸡血藤、丹参等, 同时酌加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等温补肾阳。 3)基础体温上升,说明已排卵,温肾暖宫,调肝 养血,方用加减苁蓉菟子丝丸化裁。 2. 中药周期疗法 1) 经后期重补肾调肝养血,促卵泡发育成熟; 2) 经间期重助阳活血,诱发排卵;经前期重补 助肾阳养肝,维持黄体功能; 3) 经行之际,重活血调经,随证用药。连续 3-6 周期,建立正常周期,恢复排卵。 四十一、 闭经 1. 肝肾不足证: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或加减苁 蓉菟丝子丸或滋肾补冲丸 2. 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营汤或圣 愈汤或八珍汤加减 3. 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或补 肾地黄丸加减 4. 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 汤加减 5. 痰湿阻滞证:豁痰除湿,调气活血调经苍附 导痰丸或丹溪痰湿方 四十二、 痛经 1. 气滞血瘀证:理气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 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温经暖宫止痛温经汤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少腹 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3. 湿热下注: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 4. 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圣愈汤去生地加白 芍、香附、延胡索 5. 肝肾虚损:益肾养肝止痛调肝汤 四十三、 绝经前后诸证 1. 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饮加制首 乌、龟板 2. 肾阳虚: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右归丸合 理中丸 3. 肾阴阳俱虚:补肾扶阳,滋肾养血二仙汤加 生龟板、女贞子、补骨脂 四十四、 带下病 (一)带下过多 1. 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 肾虚 1)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2)肾阴虚: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丸 加芡实、金樱子 3. 湿热(毒) 1)湿热:清利湿热 止带方 2)热毒: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 椿根白皮、白术 (二)带下过少 1. 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 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 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 参、桃仁、牛膝 四十五、 胎漏、胎动不安 1. 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 2. 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去当 归加黄芪、阿胶 3. 血热: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加苎麻根 4. 跌仆伤胎:补气和血,安胎圣愈汤加菟丝子、 桑寄生、续断 5. 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 加续断、杜仲 四十六、 产后发热 1. 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加银花、益母草 2. 血瘀:活血化瘀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 草 3. 外感:养血祛风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4. 血虚:补益气血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 四十七、 不孕症 1. 肾虚 1) 肾阳虚: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毓麟珠 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2) 肾阴虚:滋阴养血,调冲益精 养精种玉 汤加女贞子、旱莲草 2. 肝郁: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 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加石菖蒲 4. 血瘀:活血化瘀调经少腹逐瘀汤 四十八、 徵瘕 1. 气滞:行气导滞,活血消癥香楞丸加减 2. 血瘀:活血散结,破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加减 3. 痰湿:理气化痰,破瘀消癥开郁二陈汤加减 四十九、 肺炎喘嗽 (一)常证 1. 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三拗汤加 味 2. 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银翘散合 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宣肺降逆麻杏石甘 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4. 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 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5. 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 汤加减 6. 肺脾气虚证: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 子汤加减 (二)变证 1. 心阳虚衰证: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 救逆汤加减 2. 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 牛黄清心丸加减 五十、 小儿泄泻 (一)常证 1. 风寒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 加减 2. 湿热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 连汤加减 3. 伤食泻证:消食化滞,和胃止泻保和丸加减 4. 脾虚泻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 加减 5. 脾肾阳虚泻证:温补脾阳,固涩止泻附子理 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 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 阴竭阳脱证: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三)其他疗法 1. 敷贴疗法:丁香 3g,吴茱萸 6g,干姜 10g, 共研末,每次 2-3g,加酒调成糊状,敷贴神阙穴, QD,用于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2. 推拿疗法 1)推三关,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用于风 寒泻。 2)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用于 湿热泻。 3)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推上七节骨, 用于伤食泻。 4)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 捏脊。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3. 针灸疗法 1)针法: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呕吐加内 关,上脘,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实证泻法, 虚证补法。 2)灸法: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灸。 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五十一、 厌食症 (一) 1. 脾失健运证: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2. 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异功散加减 3. 脾胃阴虚证:养阴和胃益胃汤加减 (二)其他疗法 1. 推拿疗法: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摩 腹,揉足三里,捏脊。用于厌食各证型。 2. 贴敷疗法:丁香、吴茱萸各 20g,肉桂,木香 各 10g,白术 30g,共研细末,3-5g/次,加酒调糊,敷 贴神阙穴,QD,7 天一疗程。用于脾失健运,脾胃气 虚证。 五十二、 水痘 (一)常证 1. 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加减 2. 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 加减 (二)变证 1.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镇惊息风清瘟败毒饮 加减 2. 邪毒闭肺证: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 汤加减 五十三、 痄腮 (一)常证 1. 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 加减 2. 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 饮加减 (二)变证 1. 邪陷心肝: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 加减 2. 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 加减 (三)其他治疗 涂敷法 1)鲜仙人掌、鲜马齿苋任选其一,捣烂外 敷腮部 1-2 次/天。 2)如意金黄散、紫金锭、青黛散任选其一,以水 或醋调匀后外敷腮部,1-2 次/ 天。 1. 针刺法 翳风、合谷穴,用泻法,强刺激。发热加大椎、 曲池;睾丸小腹疼加血海、三阴交。QD。 五十四、 挠骨下端骨折 (一)手法整复 1. 整复体位:坐位或卧位,肩外展 90,肘屈 曲 90,前臂中立位。 2. 伸直型骨折: 3. 屈曲型骨折: (二)固定方法 1. 伸直型骨折: 2. 屈曲型骨折: (三)药物治疗 1. 儿童骨折:初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中后 期内服药物可减免。 2. 中年人骨折:按三期辩证用药 3. 老年人骨折:中后期养气血、壮筋骨、补肝 肾 4. 解除固定后:应用中药熏洗以舒筋活络,通 利关节 (四)练功活动 固定期间,积极做指间、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及 肩肘部活动,做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锻炼。 五十五、 肩关节脱位 (一)手法复位 1. 手牵足蹬法: 2. 牵引回旋法: 3. 拔伸托入法: 4. 倚背复位法: 5. 悬吊复位法: (二)固定方法 常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将患者上臂保持内收内 旋位,肘关节屈曲 60-90,腋窝部衬以软垫,前臂 依附胸前,用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前臂用颈腕带 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一般固定 2-3 周。 (三)药物治疗 1. 新鲜脱位 1)初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舒筋活血汤、 活血止痛汤等;外敷活血散,消肿止痛膏。 2)中期:肿痛减轻,服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之剂, 可服壮筋养血汤、补肾壮筋汤;外敷舒筋活络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皮合同和预售合同(标准版)
- 海外出口合同(标准版)
- 烟草湖北公司真题2025
- 鸡西市鸡冠区招聘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考试真题2024
- 数智基础会计 课件 第4、5章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工业企业主要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及其智能化
- 安防监控售后服务方案
- 2025年度勘察设计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复习题及答案
-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大气污染防治专业案例)全真模拟题库及答案(2025年赣州)
- 2025年安徽省邮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快递员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建筑施工企业安管人员考试(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照明技术与照明设计 课件 绪论
- PCI术后护理课件
- JG/T 347-2012聚碳酸酯(PC)实心板
- 博弈论视角下的水资源配置优化策略与实践探索
- 耳石症教学课件
- 鱼油产品营销策略-深度研究
- 2025年陕西延安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餐饮酒水购销合同书
- 人教版初中全三年英语单词带音标
-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教学课件
- 德育与班级管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西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