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学_第1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_第2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护理学 1.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症状 恶寒 发热 流涕 出汗情况 口渴情况 咽痛 舌苔 脉象 风寒证 重 轻 清 无汗 不渴 咽痒 薄白 浮或 浮紧 风热证 轻 重 浊 有汗 渴 咽部红肿 疼痛 薄黄 浮数 2.暑湿感冒的护理: 1)病室要凉爽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以利于散热祛湿清暑;2)可用鲜藿香,鲜佩兰洗净后以开水泡之而代茶 饮,亦可用苡仁,绿豆煮汁饮用,以利于湿邪自小便排出;3)忌食油腻,甜食,生冷之物,以防损伤脾胃致暑湿 之邪缠绵难解,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品;4)头身疼痛较重者,可采用刮痧疗法 3.哮证发作的主因为宿痰内伏于肺,由于痰的成因不一,故有寒痰与热痰之分。 1)寒痰:屡感风寒失于表散,寒邪深入肺腧,或饮食生冷,肺气受伤,皆可使上焦津液不布,凝聚而为寒痰,内 伏于肺,遇诱因而触发,病后或素体阳虚者较易患此证,且病情更为深痼 2)热痰:饮食甘肥酸咸太过,伤及脾胃,内酿痰热,上干于肺,聚而不散,亦往往随感而发 ,或为寒痰内郁化 热,以致转为热痰,病后阴伤或素体阳盛者,每易变生此证 4.热哮症状:气喘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肋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 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或滑数 5.咳嗽风燥伤肺型表现及护理 症状表现:干咳频作,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痰中带血丝,口干, 初起可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护理:1)汤药宜少量多次服用,也可将汤雾化吸入;2)痰中带血者可用鲜小蓟或白茅根煎汤代茶,干咳无痰, 或痰少难出者,可用梨炖白蜜服用;3)可食用梨粥,玉竹粥,藕粥,荸荠等清凉润肺食品。忌辛辣温燥之品; 4)若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者,为风寒燥邪相兼为患,当以疏风散寒,润肺止咳为护治法则,以杏 苏散为代表方用药,饮食等皆宜温而不燥,润而不凉。 6.惊悸与怔忡 分类 惊悸 怔忡 病因 多因外受惊恐恼怒而发(平 素心虚胆怯) 多遇内因所成(平素脏腑亏 虚),久病遇劳即发 病情 病浅易治可自行缓解 病深难治,常持续发作 主症 心中卒动而不宁 心中躁动不安 病性 实中带虚(多痰火为患,心 虚胆怯)多功能性 多为虚证虚中夹实(多气血 不足,心血瘀阻)多器质性 治法 以慎惊为主 以补虚为主 7.心虚胆怯型心悸的临床特点: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8.真心痛表现及治疗原则: 表现: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寒凝 热结 气滞 痰阻 血瘀 治疗原则:补补不足,通通脉 温通 清热 疏利 化痰 导瘀 9.胸痹护理之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和心电监护,做到早发现,早护治,挽救生命,如有胸痛剧烈,冷汗出,气短唇紫,肢凉等阳气衰败证 候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给予中药宽胸气雾剂,或亚硝酸异戍脂0.3ml,将安剖打碎于手帕或纱布上用鼻吸入, 其挥发的气体半分钟即有效,以缓解疼痛 10.痰浊壅塞型胸痹临床表现: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 滑。 11.中风分类及护治:中经络:一般无神识昏蒙症状,护治以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 中脏腑:常有神识昏蒙表现,病情深重,护治以息风泻火豁痰开窍为主 12.中风的预防与调养: 1)加强中风先兆症状观察;2)对中风护治措施:对先兆症状的早期治疗,有先兆症状出现还应用针灸,按摩, 气功等方法治疗;3)中风预防应从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三方面进行 13.眩晕的主要症状:头晕,眼花,事物模糊,站立不稳 14.肝阳上亢表现及护理: 表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苔质 红,苔黄,脉弦 护理:1)情志护理:耐心劝慰患者,勿急勿燥,心情舒畅,肝气调达,以除风阳妄动之源;2)饮食宜清淡,低 盐素食为佳,多食蔬菜,水果,如芹菜,紫菜,淡菜,西瓜,梨,豆制品类等。食疗以平肝息风,滋阴潜阳为主, 饮食宜忌肥甘厚味,动物内脏,公鸡肉,猪头肉等动风之品,戒烟酒及辛辣助火刺激之物,以免引动风阳上扰清 空;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血压,加强巡视,如发现有唇舌发麻,肢体麻木,持物不稳,口眼歪斜,语 言不利等中风先兆,应立即让病人卧床休息,报告医生进行处理;4)针刺风池,太冲,合谷或肝腧,肾腧,三阴 交等穴,平肝潜阳,疏风通络 15.肺痨的临床表现: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 16.食滞胃痛症状: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 滑 17.呕吐肝气犯胃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肋闷痛,舌边红,苔白腻,脉弦 18.食滞呕吐证型:呕吐一证,病因各异,当辨明虚实;1)实证:外邪,饮食,七情犯胃所致;2)虚证:脾胃虚 弱或胃阴不足,失其和降而成 19.五更泻代表方剂:四神丸 脾虚泻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 20.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均在肠胃,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液者为 痢疾;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者为泄泻。泄泻亦有腹痛证,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 后即减;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泻痢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转痢者,亦有 先痢转泻者,故临床见证有同有异,当须详察 21.黄疸的诊断: 1)目黄,肤黄,尿黄,以目黄为主;2)初起有恶寒发热,纳呆厌油,恶心呕吐,神疲乏力,或大便颜色变淡, 黄疸严重者皮肤瘙痒;3)有饮食不节,肝炎接触或应用化学制品药物等病史;4)肝脏,脾脏或胆囊肿大,伴有 压痛或触痛;5)血清胆红素(直接或间接),尿三胆试验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r谷酰转酞酶,碱性 磷酸酶,以及B超,胆囊造影,X线胃肠造影等有助病因诊断;6)必要时作甲胎蛋白测定,胰,胆管造影,CT等检 查以排除肝,胆,胰等恶性病变。 22.黄疸分类及特征: 1)阳黄:湿热蕴结,色鲜明如橘皮,起病急,病程短,多属热证,实证 2)阴黄:寒湿阻滞,色晦暗如烟薰,起病缓,病程长,多属寒证,虚证 3)急黄:热毒内伏,色强烈如金,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属热毒炽盛,后期气阴耗伤,也会出现虚实夹杂证 23.黄疸病人的饮食护理: 1)阳黄:1)热重于湿,饮食宜偏凉,清淡,易消化之品。忌海腥,辛辣,醇酒等食物,可食西瓜,李子,梨, 藕,芹菜,番茄,赤小豆,薏米等;2)湿重于热,饮食偏温为佳 2)急黄:饮食予以流质,好转后再改为半流质,但增加速度宜缓慢慎重,防复发。呕吐频发者可暂禁食,给予补 液或鼻饲饮食。禁辛辣,肥腻,油炸枯香之品以防助热伤络,中药浓煎,小量频服。 3)阴黄:1)寒湿阻 :饮食汤药宜温热为好,忌生冷,甜腻碍胃之品,可食香蕉,西瓜,冬瓜等物利湿退黄,糖 汁不宜过多以免水湿停骤;2)脾虚血亏:饮食予补养之品,需温热,熟,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多食鱼,肉, 禽,蛋等血肉有情之物,养护正气,得以驱邪外出。忌油炸,坚硬,生冷之品。可予甘草或人身水煎服 24.鼓胀的病机重点及危重症:是由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血,水瘀积腹内,积渐而成。 危重症:昏迷,出血,抽搐,虚脱。 25.淋证分类: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 26.石淋的护理措施: 1)观察急性发作时绞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次数,有无发热,血尿,有无砂石排出,有无排尿突然中断等; 若见病人面白汗出,呕恶,辗转呻吟,及时报告医生,如发生虚脱,取平卧位或低位,并立即做好急救准备;2) 急性期宜安静卧床,一般情况下可多做跳跃运动利石排出;3)鼓励多饮水,尤磁化水,防尿浓缩;4)饮食宜少 食含钙磷高的食物,如牛奶,杨梅,红茶,巧克力,肥肉,蛋黄等;5)针灸止痛,取穴京门,肾腧,膀胱腧等。 必要时手术治疗。 27.癃闭与淋症鉴别: 淋症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尿频而痛,且每天排 出小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刺痛,每天排出小便总量则低于正常,甚至无尿可解。 28.血淋与尿血鉴别:两者均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或夹血块,或尿出纯血为主症。区别在于尿痛的有无,痛者 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29.癫狂病的主症病机: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状,气血凝滞。 30.痫证的临床特点:突然扑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牛羊叫声,移时苏醒, 醒后如常人 31.水肿治则:1)阳水祛湿发汗,利尿,逐水 2)阴水扶正健脾温肾利水 32.鉴别阳水与阴水: 1)阳水病程短,起病急,浮肿多在头面,皮肤光亮而薄,呈凹陷性水肿,按之易复。 2)阴水病程长,起病缓,浮肿以下肢为甚,皮肤萎黄无泽,亦呈凹陷性,按之难复。 33.消渴病的表现(特征):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 消渴病的主要病机:阴虚燥热 并发症:淤血证,痈疽,白内障,雀目,耳聋,泄泻,水肿,肢体麻木,虚脱。 预防与调养:1)注意节制饮食,中年以后,饮食偏多,形体肥胖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饮食,使体重在正常范围;2)生活要有规律,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情志过激;3)凡中年以上,反复发生疮 疖,或“三多”症状不典型而有消瘦乏力的,应考虑到本病,进行有关检查,早期诊断与治疗。 34.内伤发热的表现:低热 35.气虚发热的特点:发热或高或低,常在劳累后发生或加重,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 溏,舌苔薄白,舌边有齿印,脉细弱。 36.痹症分类及特点:1)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灼热疼痛;2)风寒湿痹:虽关节疼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其中又 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痛痹;肢体酸痛重者,肌肤不仁者为着痹 37.血证的护治原则为治火,治气,治血。一日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应滋阴降火;二日治气,实证应清气 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三日治血,血热者凉血止血,久出不止者收敛止血,血瘀者活血止血。 38.紫斑的病位:皮下 39.痰浊头痛的特点及护理: 特点:头痛蒙晕,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护理:1)伴眩晕较甚者,应注意休息,变动体位时动作宜缓慢。2)伴呕吐者,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内容和呕吐 的特点,测量血压,若见喷射样呕吐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