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08年度建设总结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08年度建设总结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08年度建设总结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08年度建设总结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2008年度建设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 2008 年度建设总结 一、建设总体完成情况 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组在 2008 年度建设计划 中制定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在如下几方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其 一,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 种专业培训,提高学历,除 1 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1 人进入华 南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站。其二,深化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积极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注重将授课内容与学生考研相结合, 提高学生考研能力,2008 届毕业生中有 2 人考上古代文学专业的研 究生;同时,探讨并完善特色课程“商业文学研究”的教学,使之 真正成为全国商科类院校中文教育的一个品牌,该课程的教学有 1 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结题,并获得 1 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三, 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更新快,内容逐渐丰富,在线课堂从无到有。其 四,坚持以科研促教学,紧紧围绕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教研教改 等方面来开展科研工作,获得 1 个国家级课题、3 个省级课题立项, 出版 3 部著作,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其五,积极展开学术 交流活动,4 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6 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本课程组未能如期完成的计划的情况有二:一是申报校级优秀 团队未能取得成功,这与团队的影响力及联络交流的不足有关。二 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大部分多媒体课件未能得到完善,原因在于 本课程由四门主干课组成,学分多(共计 16 学分) ,任务重,而且 不擅长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老教授承担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课程。 二、课程建设成就 (一)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的师资队伍今年较去年略有变化,一名教师调离本课程 组。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是: 1、组成人员 专任教师 8 名:陈书良、周柳燕、郑宪春、刘晓林、唐朝晖、 周斌、胡军利、刘娟。 2、年龄结构 35 岁专任教师以下 2 人,占总数的 25%;45 岁以下专任教师 5 人,占总数的 63%;45 岁以上专任教师 4 人,占总数的 50%;45 岁 以下 2 人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 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0%; 3、职称结构 现有正高职称教师 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0%;副高 1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13%;高级职称共 5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3%; 中级 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8%。 4、学历结构 现有博士(含在读博士)2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5%;硕士 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50%;本科 2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5%。 5、学缘结构 本课程组无本校毕业的留校人员,外校毕业 8 人,占专任教师 总数的 100%。其中,有来自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博士(在读博士) 2 人、硕士 2 人,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的硕士 2 人,在武 汉大学做访问的学者 1 人。 2008 年,唐朝晖博士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 工作,周斌老师继续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2008 年,本课程组教师教学工作量饱满,承担“中国古代文学 史”主干课程 4 门,与此相关的“中国文学” 、 “商业文学研究” 、 “古典诗词欣赏 X”、 “中国文学欣赏 X”、 “楹联作法与欣赏” 、 “文献 目录学” 、 “中国笔记野史逸闻”等课程 7 门。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 革中的实绩表现在: 1、合理调整任课时段,安排课程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分为四大段(四门课程):“古代 文学史(一)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 “古代文学史(二) ” (隋唐五代文学) 、 “古代文学史(三) ”(宋元文学) 、 “古代文学史 (四) ”(明清文学) ,每一大段均由一位卓有建树的教授牵头,负责 讲授一定阶段的文学史,其他教师按研究方向分别进行协助。这样, 师资力量使用均衡,课程不再有薄弱环节,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和课堂效果。 2、注重反馈学生意见,改善教学方法 本课程组的教师特别注重学生听课反映,适时收集学生意见, 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对学生提出的意见 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然后采取措施应对。在教学方法上尽量满足 学生要求,可以修改的教学内容也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改。 3、逐步形成听课制度,提高教学水平 本课程组的教师相互听课,既可以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又能 够提高学术修养,形成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印象,方便 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同时,注意吸取国内同行的的教学经验,如集 体学习了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4、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门历史悠久、叙述方式相对成熟的课 程,为避免僵化而带来的边缘化,必须注入新的活力。本课程组教 师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之与课程内容得到完美契合,周 柳燕、胡军利、刘娟等老师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异,所任教课程的教学考评大都在 90 分以上。今年下半年的教学考评尚在进行中,今年上半年,我们 就有 3 门课被评为优秀课(见下表): 姓 名 课 程 授课学期 得 分 考评等级 刘晓林 中国古代文学(二) 2008-2009-1 95.65 优秀 周柳燕 中国古代文学(四) 2008-2009-1 94.43 优秀 陈书良 楹联作法与欣赏 2008-2009-1 94.06 优秀 在获奖方面,周柳燕教授主持的“基于商业文学研究的高 等商科院校创建特色课程之策略与路径的研究及实践”获得湖南商 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科研成果 2008 年,本课程组的科研可谓成绩斐然,具体表现在: 1、取得国家级课题的突破,获得省级重点课题立项 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组织本课程组成员申报国家级课题,共 有 4 位教授和博士主持申报,申报数量为历年之最。其中,唐朝晖 博士申报的“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 题立项,实现了本课程组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此外,陈书良教授的“湖南文学史”获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 立项课题;周柳燕教授的“王闿运与湖湘学术文化研究”和刘晓林 教授的一个课题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的资助立项课 题。 2、责任教授领衔展开集体科研项目攻关,成绩斐然 2008 年 11 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文学史 (修订本) ,约六十万字,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陈 书良教授主持修订,本课程组的周柳燕教授、唐朝晖博士、刘娟老 师成为湖南文学史 (修订本)的主要作者,他们勤奋钻研,努力 笔耕,改正了原著的一些错误,吸收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地下史料, 补充了十几万字的内容,增编了迄今最完善的湘人著述表,加入了 近一百幅生动图片,使湖南文学史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湖南六 千多万父老乡亲和全国广大读者面前,较大地提升了本团队在湖南 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3、出版著作 3 部 除上述湖南文学史外,陈书良教授还出版了两部著作,一 是幽梦影 ,2008 年 1 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一是六朝那 些人儿 ,2008 年 8 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4、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2 篇 刘晓林教授的古典诗歌创作“延宕”手法的美学意义于 2008 年 8 月 1 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周柳燕教授的唐代长沙 窑瓷诗的商品意识刍议于 2008 年 9 月 19 日发表在光明日报 上。 (四)学术交流 2008 年,本课程组成员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4 人次正式 出席国际性学术研讨会,6 人次参加省级学术研讨会: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参会人 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 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08.3 陈书良、郑宪 春、周柳燕 湖南省屈原学会成立 暨学术研讨会 湖南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08.5 陈书良、刘晓 林、周柳燕 第六届国际金瓶梅 学术讨论会 山东临清 2008.7 刘晓林 刘永济学术思想暨 刘永济全集修订 研讨会 湖南吉首 吉首大学 2008.12 陈书良、周柳 燕、周斌 这些会议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对于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调整 研究方向、学习研究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均大有裨益。 三、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一)校级教研教改课题:“中国商业文学特色课程创建研究” 周柳燕教授主持的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该课题既进行 “中国商业文学”的系统研究,又深入探讨“中国商业文学”的课 程教学。 该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开拓商业文学的研究空间,进一步深化商 业与文学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能够在 创新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设与其相关的诸门课程,较好地突出了 商科院校的特色,其创新科研成果设置特色课程培养商科 人才的清晰思路和实施路径,为其他高校打造特色科研品牌、创建 特色课程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及途径,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 值。 (二)校级教学成果奖:“基于商业文学研究的高等商科 院校创建特色课程之策略与路径的研究及实践” 周柳燕、杨虹教授申报,获得湖南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该成果努力探寻高等商科院校创建特色课程的策略和有效路径: 积极组织科研力量,推出中国商业文学科研品牌,力争使科学研究 成果形成特色并具有学术前沿性,在国内同领域研究中保持领先地 位;将创新科研成果整体转化为教学实践,开设特色课程,并在教 学理念的树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手段的改 革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通过学生的科研实践,检验本成果实施 的实际效果。 该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 义和现实意义,可为高等商科类院校创建特色课程提供可以借鉴的 策略和实施路径。 (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 唐朝晖博士主持,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 该课题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分析元 代文人群体的的社会文化背景、地域分布及成因、群体特征、诗歌 创作特征、历史地位等,并对各地文人的生平事迹及诗文成就、诗 文别集版本情况作全面完整地梳理。 该课题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四)省级重点立项课题:“湖南文学史” 陈书良教授主持,获得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重点课题立项。 该课题研究湖南文学的发展历史,其研究成果为著作湖南文 学史 ,研究的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辛亥革命,分古代湘楚文学、 湖湘经世文学、资产阶级文学三个时期五编二十章。 研究湖南文学史是一项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基础性课题和一件 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深刻认识湖南社会经济、政 治特别是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其规律,从而总结和借鉴历史的经 验教训,为湖南的建设两型社会服务,其影响超出了文学的范围, 是重要的“省情”典籍之一。同时,这部全国第一部省区文学通史, 还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丰富中国文学史,为整个中国和中华 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著作:六朝那些人儿 陈书良教授著,2008 年 8 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该著集中记录了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绵延于江南的三国吴、东 晋、宋、齐、梁、陈六个小朝廷的风流人物的才情风貌,在稽康、 阮籍、王导、陶渊明、桓温、陈霸先等六朝人物的人生,从人性的 角度,反映六朝社会的人文风貌,勾勒出一代士人的痛苦、欢乐、 追求和他们的心灵轨迹。 该著自 8 月出版后,十分畅销,两个月的时间内已再版两次, 得到相关专家的肯定和读者的追捧。 (六)权威刊物论文:唐代长沙窑瓷诗的商品意识刍议 周柳燕教授独撰,2008 年 9 月 19 日早光明日报上发表。 该文以 1956 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畔发现的一 批沉埋地底千余年的唐五代瓷器上的诗文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沙窑 瓷诗浓郁的商品意识。认为长沙窑工们力图通过增加产品的文化含 量达到促销目的,这是长沙窑瓷诗商品意识的主体反映;长沙窑瓷 诗不像文人诗那样讲论国制朝章、点染帝王功业、直面现实人生, 或寄托宏远志向、倾吐困苦心绪,而是极力迎合消费对象的欣赏习 惯,写作适合顾客口味的内容,这是长沙窑瓷诗商品意识的客观显 现。 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