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斑子2006年以来工作总结_第1页
乡镇斑子2006年以来工作总结_第2页
乡镇斑子2006年以来工作总结_第3页
乡镇斑子2006年以来工作总结_第4页
乡镇斑子2006年以来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 年以来工作总结 中共三岔口朝鲜族镇委员会 ( 2011 年 7 月) 我镇党委自 2006 年换届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全会精神,紧扣发展第 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镇党委班子充满活力,务实 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以出色的工作向党 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10 年,全镇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 1500 万元,是 2006 年的 3.9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 17772 万元,是 2006 年的 27.3 倍。五年来累计招商引资 16240 万元,向国家 和省级争取专项资金 2868 万元,争取数额一直位列全县各镇之首,为 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后劲。通过五年的努力,三岔 口镇已进入国家级“ 兴边富民行动” 重点 镇、国家级生态镇、全省新农 村建设示范镇行列,还先后获得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省文明乡 镇标兵和环境优美乡镇等多个称号。 一、强核心,聚人心,始终把强化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放 在各项工作之首。 “干部力量决定着事业的成败” ,镇党委始 终把充分调动和发挥干 部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全镇工作开展的原动力。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 干部队伍建设,增强了凝聚力。成功稳妥推进镇党委、人大和村两委班 子换届选举。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推行差额选任、任前公示和党委 会票决制,以公推直选、公开选拔为主要方式,调整任命了党群办、政 府办、民政办、综治办、项目办、信访办和环保办等 7 个部门负责人和 镇中心校、朝小 2 个单位的党支部书记,干部队伍继续优化,得到整合。 二是强化基层党建,增强了战斗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扎 2 实推进,2006 年被评为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活动先进 党委。以“创新创业谋发 展,赶超跨越做先锋” 为主题,扎实推进“先锋 工程”,为 群众解难题办实 事 84 件,化解矛盾 16 起。有序开展创先争 优活动, “军 警民共建共育 ”工作作为“牡丹江市军警民共建共育工作 现场会”现场 ,接受省、市、 县领导观摩检查。镇党委打造的“ 劳务输出 红色通道”党建品牌在全 县镇级创新品牌中唯一荣获“ 市级党建品牌” 称号。纪检监察工作 3 年零信访、零案件的工作业绩得到上级纪检监 察部门充分肯定。积极开展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活动,在全镇各级领 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大力倡导“高效率、快节奏” 的工作作风,领导班 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 精神为主线,不 断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全镇党员干部学习,累 计举办培训会、报告会、学习会 100 多场,党员干部培训面达 95%,党 员干部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建立“两委” 班子 及主要领导绩效考评体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工作执行力,各村党支部、 村委会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上都有较大提高。 2007 年,我镇有 1 个 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镇 13 个村农民人均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农民 上访事件下降 40%。三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了向心力。强化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三岔口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工,乡村财政严格执行“收支两条 线” 的 规定,完善了预算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帐户管 理。同时,强化财务的监督管理,尤其是村级财务管理。实现关口前移, 从源头堵塞了村财管理中的漏洞,有效维护了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利益。 村级财务、政务、党务“三公开” 工作成效突出, 县纪委专门在我镇召开 现场会,相关工作经验引起省市纪检部门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省委 常委、纪检委书记李延芝给予充分肯定,省内外 20 多家媒体或网站均 对此做了密集报道和宣传。 二、紧扣中心,抓住关键,创新突破谋发展 3 1、以发挥和放大比较优势为切入,项目建设形势喜人。牢固树立 “功 坚 克难 ,只争朝夕 ”的意识,借助 2007 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兴边富 民行动”重点 镇,的有利契机,倒排工期、盯紧进度、超常推进,顺应国 家和省市开展“兴边 富民行动” 和全县上下大力推 进项目建设的大势, 全力打造立镇型项目。几年来,县委下达的由我镇牵头建设全县 100 个大项目中的高安优质米加工厂、朝鲜族饮食文化中心、小型农田水 利重点县衬砌建设等多个项目均已达到形象进度。目前,高安优质米 加工厂已投资 1400 万元,完成了厂房、库房、绿化美化等建设任务, 现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调试;朝鲜族饮食文化中心投资 1500 万元, 完成了建筑面积 3808 平方米的主体建筑,现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预计 年内可开张运营;新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水渠衬砌项目已经达到预期目 标,现已完成渠道衬砌 3500 米。此外,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公关、强力 推进,不断突破新的领域,在集中力量抓基础、谋长远、积后劲的过程 中谋划推进了嘉和米业、东星米厂、隆兴建材和天冀果菜深加工等项 目,实现了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成为历史上项目建设规模最大、效果最 好、亮点最多的五年。嘉和米业已完成投资 600 万元,正在进行厂房、 办公室、仓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 9 月中旬建成投入使用,投产后 日可加工优质大米 30 吨;东星米厂总投资 400 万元,现已开工运营; 隆兴建材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投资 400 万元,建设完成了厂房、库房、 展厅和绿化美化等内容;天冀果菜深加工项目现正在进行一期工程建 设,建在后将将实现东宁地产果菜和周边省区特别是辽宁大连等地果 菜过埠增值。2007 年,全省“兴边富民” 行动现场会在我镇召开,我镇 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边疆和谐稳定、百姓增收的经验得到推 广。 2、以改造扩张和提质增效为突破,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围绕争创 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两万元和打造全县“ 劳务经济第一镇” 的目标,不断 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打造优势富民产业,五年来,全镇 “以餐饮 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劳动力转移为主的劳务经济和以水稻种植加 4 工为主的优质米产业”,已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 三驾马车”。 一 是依托资源和人文优势,在加快建设龙江旅游大镇进程中大力发展第 三产业。将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 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重点扶持引导。借助良好的区位、人文优势 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立足口岸特色、边塞风情和民族特点,不断发 展壮大全镇的商贸流通业,汇聚商机、人气和财气。2006 年以来,完成 了两条以“民俗风情展示、 农民文化休闲、公益广告宣传” 为主要内容 的朝鲜民俗饮食街,相继完成了道路硬化、给排水设施和街路绿化、美 化和亮化等附属设施,建设完成两个民族文化广场、农民洗浴休闲中 心和民俗街景,目前已经成为弘扬朝鲜族饮食文化和展示民族风情的 窗口。全面启动“民俗餐 饮示范店” 建设 工程,加快了餐饮服务业提档升 级,镇内以雪岳山烤肉、贵祥饭店、沈家大院、木槿花狗肉和新三星狗 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特色饮食饭店,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餐饮 示范店。五来年,全镇新增餐饮服务业户 60 余户,第三产业业户已达 150 户,从业人员超过 2000 人,餐饮服务规模持续扩张、服务档次大 幅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三岔口已经成为来往客商和周边群众宴 请宾朋、休闲度假、品尝朝鲜族特色餐饮的聚集地。二是依托亲缘地缘 优势,在加快劳动力转移进程中扶强做大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境外农 业,积极开展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五年来培植全镇对俄农业技术合作 项目 18 项,派出劳务团体 15 个,输出劳动力 600 多人,租凭开发俄耕 地达 160 多公顷。2011 年上半年,累计输出劳动力 4294 人,五年增加 684 人,占劳动力资源的 55%。2008 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现场会在 我镇召开,我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经验在全县得到推广,三岔口已 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第一镇” 。三是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在 扩张总量提质增效进程中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将大力发展绿色优质水 稻生产做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优质米产业。狠 抓龙头培育、标准化基地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农村土地流 转和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投资 300 万元组建了东村星水稻种植农民专 5 业合作社。购买农机具 10 余台(套)、建设标准化育秧大棚 20 个,种植 优质水稻 106 公顷,其中有机水稻 50 公顷,开创了我县土地向大户集 中,产业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先河。2011 年,我县在东星村专门召开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推广了三岔 口的经验。相继建成的高安优质米加工厂、嘉禾米业等一批农业龙头 企业规模一再扩张,年生产优质米 1.6 万吨。我镇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大 米已成为省内外知名品牌,远销国内外。优质米产业专业化、标准化、 规模化和品牌化进程大大加快。此外,烤烟、食用菌产业也得到巩固发 展。发展优质烤烟 3300 亩,创税 153.8 万元;黑木耳发展至 2500 万袋, 新建摆放规模 820 万袋的黑木耳示范园区 1 处,黑木耳种植规模五年 翻了 3 番,全镇黑木耳产业实现纯收入 2500 万元。 三、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促和谐 深化人本理念,统筹兼顾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 的程度,加快构建和谐三岔口。一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五年来,我们 以推进侵蚀沟治理、插柳护岸、村屯绿化和通道绿化为重点,生态建设 是历史上投入最大、声势最响、建设里程最长、栽植树木品种最多、面 貌改善最明显、百姓认可程度最高的五年。五年累计投资 200 万元,治 理侵蚀沟 16 条,我镇创造的“分段深埋两排柳桩,中间客土,栽植柳树 苗” 的侵 蚀 沟治理最新工艺在全县得到推广。目前镇内所有侵蚀沟已基 本治理完毕。五年累计完成 15 个河段插柳护岸、河滩植树 13550 延长 米、384 亩。镇内三大主干河段绥芬河、小乌蛇沟河和瑚布图河已基本 插柳护岸完毕。在全镇 12 个行政村完成村屯绿化,绿化面积 68 亩,绿 化街道 41 条 15000 延长米,栽植绿化树 7300 株。着眼于延长战线和 提档升级,以要塞公路、庙岭公路和北庙线新立段三个通道为重点,组 织和发动镇村两级干部群众展开通道建设大会战。五年累计完成绿化 里程 21 公里,辐射串起了 9 个村,栽植银中杨 6000 株,建设完成了千 米绿色长廊,打造了边境景观大道。2007 年,我镇在全县各镇中唯一 6 获得了省级“环境优 美乡镇” 称号。二是大力提升城 镇品位。五年累计 投资 3000 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镇历史上基础设施 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成就最好、群众口碑最佳的五年。投资 1000 多万元修建通村巷道、公路 40 多公里,投资 476 万元,将全镇所辖 13 个行政村 17 个自然屯的巷道一次性硬化完毕,在全县六镇中率先实 现了所有村屯的所有巷道 100%完成硬化的目标。至此,全镇道路硬化 不仅达到“村村通” ,而且 实现了“户户通”。投资 132 万元完成镇内道路 绿化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 114 盏,亮化道路 4500 延长米,镇内 所有道路全部亮化。投资 300 万元完成镇内自来水改扩建工程,累计维 修和铺设自来水管线 8000 延长米。投资 100 万元完成镇内饮用水水 源地建设和保护工程。投资 40 万元完成全省标准较高的乡镇计生服 务中心。筹集资金 180 余万元,确保全镇小学危房改造和中学实验室 建设顺利完成;投资 30 万元完成镇卫生院二期改造工程。投资 600 万 元相继完成了隆兴公司办公楼建设、镇信用社改造扩建二期工程和镇 土地所建设工程。这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如期完工和开工建设, 大大提升了口岸镇的整体形象,提升了城镇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三是 加快建设“文化大镇”。为集中彰显边塞风情、口岸特色和民族民俗文 化魅力,五年累计投入资金 3000 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一系列以弘扬口 岸地域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和文化建设项目。顺应 加强社会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民群众享受“均等化服务” 的大势, 抢占先机,领先一步,投资 460 万元,建成泡子沿农村示范社区。改造 完成占地 3000 平方米,拥有先进健身器材、灯光球场、农民舞台和景 观灯的文化广场,新建了 1080 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在全县乃至全市 尚属首例的、以“泡子沿 踏歌而行” 为主题,以综合采取沙盘演示、 实物见证、宣传板展示为主要手段,以反映东宁农村改革 30 年沧桑巨 变和教育引导为目的的大型主题展厅也同时筹办完成;2006 年启动的 总投资 200 万元全省村级标准较高的集农民休闲、健身、娱乐、培训、 办公和开展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朝鲜族“文化大院” 建设工程已全面竣工 7 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口岸国门形象,2009 年以来启动了总投资 200 万 元,按照韩式和欧式两种风格推进的口岸路两侧民居改造工程已全面 竣工。相继完成 75 栋民居维修美化改造、两处文化广场建设、大型镇 标安装和美化亮化工程,镇内口岸两侧面貌焕然一新,展示了别具一 格的文化风情;五年内累计投入 50 万元,全力推进的镇内牌匾灯箱广 告标语朝文改造工程已初具成效。目前镇内所有灯箱广告牌匾全部按 中、朝两种文字进行更换和调整,朝鲜文化魅力得到彰显;投资 100 多 万元完成镇农民体育场改造工程。所有这些工程建设的建设和活动的 开展,都打造了独具特色、风情浓郁、环境优美的文化环境,促进民族 文化、口岸文化、边塞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贯通。四是加大扶贫解困力度, 构筑了农民生活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户 救济制度,全镇共纳入低保户 404 户 663 人;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试点工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11176 人,参合率 96.1%。五是维护 社会稳定,巩固了安定局面。成立调访一体化办公室,调访一体化工作 已走在全县前列,多次代表东宁县迎接省市检查。2008 年 5 月,省司 法厅厅长刘义昌来我镇调研时,高度评价了我镇以调访一体、维护稳 定为主线的司法工作,随即在黑龙江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刊物上推 广了我镇的经验。开展依法治理煤炭资源非法采运销行动,取缔非法 小煤窑 38 个。2007 年成功解决了泡子沿村 180 户农民 03 年以来因征 地引起的群访事件,维护了农村稳定。六是深化各项改革,各项事业蓬 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圆满完成。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全面 落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妥推进。精简乡镇全额拨款事业人员编制 2 名。民族工作省内知名。2008 年在哈市召开的全省朝鲜族学会经验 交流会上,省民委专门推广了我镇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边疆和谐 稳定的经验。农机工作全市领先。代表东宁县参加全市“平安农机镇” 考核验收。农村信息化工作全省挂号。被确定为省级农村信息化试点 镇。民政工作位次靠前。圆满完成第八届村民委员会定职位换届选举 试点镇工作任务,得到省民政厅副厅长顾乃荣同志的充分肯定。教育 8 工作全省先进。高标准通过省政府验收,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