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_第1页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_第2页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_第3页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_第4页
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济南村庄布点规划 13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2 6.1 镇村等级结构. 21 6.2 镇村规模结构. 23 6.3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23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7 7.1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7 7.2 村庄迁并与整合. 27 7.3 村庄布点规划. 29 7.4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35 7.5 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35 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6 8.1 规划原则与标准. 36 8.2 行政办公设施. 37 8.3 商业服务设施. 37 8.4 教育设施. 37 8.5 医疗设施. 37 8.6 文化体育设施. 38 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1 9.1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1 9.2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 41 9.3 排水工程规划. 42 9.4 电力工程规划. 42 9.5 通信工程规划. 42 9.6 燃气工程规划. 42 9.7 供热工程规划. 43 9.8 防洪规划. 43 9.9 消防规划. 43 9.10 环境卫生规划 . 43 9.11 防灾规划 . 44 9.12 环境保护规划 . 44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6 10.1 近期建设重点 . 46 10.2 政策措施 . 47 仲宫镇位居南部山区显要位置,与济南市主城区联系紧密,山区村庄农民具有强烈的 发展愿望,诸多村庄正在寻求各种发展途径,努力改善原有生活状况,提高生产、生活水 平,为仲宫的长远发展储备足够的能量。 (4)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示范效应 作为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镇之一,仲宫镇具有诸多先发优势和内在潜力。在发 挥试点带动作用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仲宫镇域村庄的健康发展。 1.2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 ; (2) 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3) 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1997年) (4) 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2005年) (5) 济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试行) (6)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7)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8)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东片区) (9)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2006年) (10) 仲宫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 (11) 仲宫镇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12)仲宫镇有关领导、行政部门对有关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要求和计划 (13)国家、省、市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 1.3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 镇区现状人口约17000 人,现状建设用地2.69平方公里。居住用地1.47平方公里, 占54.93%,人均129.12 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 0.66平方公里,占24.6%,人均57.8平方米; 工业用地0.17平方公里,占 6.4%,人均15.8 平方米。受地形限制,现状建设比较分散,主 要沿路发展,居住、商贸用地比例较大,房地产建设项目质量较好。镇区商贸格局初步形 成,已形成镇区宏福路、龙山路、西郭综合集贸市场、国际风情街四个大型商贸区。教育、 医疗卫生、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基本齐全。 2.2.2 村庄建设现状 (1)现状 农村发展状况 仲宫镇镇域总人口10.6 万人,其中村庄人口89906人。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低 于全省555 人/平方公里的平均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 。全镇住宅电话普及率75%, 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99%。单位耕地面积承载人口0.65人 /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 据调查,仲宫镇农村各产业产值在全镇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农民的主要经 济来源还是外出务工经商收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级经济缺乏主导产业。农家乐旅游 方兴未艾,目前,全镇农家乐业户达到168家。 村庄布局 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村庄主要沿道路、山谷、河流分布。大部分村庄布局散乱,用 地粗放,土地浪费,人均用地指标偏高,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都达200平方米每人以上, 建筑质量较差。部分沿风景旅游区周边地段村庄自发开发,缺少规划引导,建设水平较低。 山上村庄与河边路边村庄布局和建设差异较大,大部分村庄呈带形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 镇域现有小学20所,中学3所,其中,小学分别由6年制、4年制、2年制等。中学分别 位于仲宫镇驻地和高而、锦绣川办事处,除自然村外大部分村庄都设有幼儿园。三分之一 村庄设有卫生所,辖区内历城一中、历城区医院、历城区博物馆等区直单位大力发展,使 镇驻地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但公共服务设施总体供给不足,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 集贸市场缺乏。镇域范围缺少相应的文化、文娱活动、体育设施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医院、 卫生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低。 道路交通 仲宫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 103线、327线、518线贯穿其中,省城绕城高 速公路穿境而过,成为南部山区名符其实的交通枢纽。先后三年投资近7800万元,整修新 建了全镇58条、186公里通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网络格局;投资200万元完成了 103线8 公里的亮灯工程;投资 220万元,整修了镇驻地龙山路;投资1300万元用于“三化 一建”;24个创建村公硬化村内水泥、柏油路面21万余平方米;现状基本实现村村通。道 路以水泥硬化路面为主。 市政公用设施 村民均使用自备井,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该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 到100%;在建成 11万伏变电站基础上,积极进行了电网改造,初步完成了“双电源”工程; 2005年我镇投资道路广场建设资金就达3700万元,路灯安装投资128 万元、环卫设施投 资10 万余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在103线两侧安装路灯270 余盏,与镇驻地内已安装的路灯 交相辉映,各文明生态创建村也积极亮化村庄,在主要街巷路口安装路灯几十盏不等,使 每个山村都亮起来。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各村在硬化路面之前,完善了本村的排水设施。 镇驻地排水管网逐步完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逐年提高。 建筑质量和村容村貌 随着“打工经济” 的不断深入,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他们在河 边、路边、山边建起了一栋栋楼房, “一建五改”工作在这些农户中率先实行,使各地的村容 村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村庄卫生状况有所好转。新建垃圾点49个,公厕6 个,对道路两 侧、交接点进行绿化美化,粉刷面积3.6万平方米,种植 36类绿化苗木24 万余株。全面改 善该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村庄环境总体水平较差,家庭卫生间以自家旱厕为主,农田垃 圾以作为生活燃料为主,生活污水排放以直接倒入户外水沟为主。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分别由2000年的月人均208元、60元提高到230元、70元。2005年成立了劳动保障所,累 计转移劳动力达12400人。 (2)主要特征 镇域北部、省道327沿线密集,南部、东部地区松散 从村庄总体布局看,镇域北部以及省道327沿线村庄数量较多,空间距离较近,部分 村庄人口规模偏小。在镇域南部、东部地势较陡地段,村庄分布密度较低,相互之间空间 距离较远,联系松散。 沿主干道、山谷、河流分布发展 镇域范围现有三分之二村庄位于省道103、省道327、省道518沿线,其余村庄大多沿 水库、河流周边以及山谷分布。 村庄用地多呈带状发展 受具体地形条件限制,大部分村庄用地沿山峪、道路呈带状发展蔓延,不利于土地的 集约利用,也不便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等规模村庄数量较多 镇域村庄人口规模相对接近,人均村庄人口规模为约700人,大部分村庄界于600- 1000人之间,规模适度。 行政村所辖自然村较少 相对于其它乡镇而言,仲宫镇自然村数量较少,行政村与村庄位置基本一一对应,自 然村数量仅为30个。 2.2.3 存在问题 村庄公共设施不完善,村庄环境普遍较差 仲宫镇域村庄建设较分散,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防灾减灾。村庄环境普遍较 差,村庄面貌缺乏特色和活力,直接影响了城镇的投资环境和村庄的综合实力。 村庄生产、生活污染严重,破环环境 南部山区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仲宫镇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项目以及生产生活设 施都缺少环境影响评估,不同程度地污染周边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南部山区的旅游品质, 尤其是2大水库周边的影响更为严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村庄分区松散、村庄间的协作和联系不紧密 村镇体系中除了镇驻地、基层村之间的竖向联系外,基层村与周边村庄之间,以及村 庄之间的横向协作却很少,没有围绕中心镇驻地形成联系密切、分工协作明确、整体优势 突出的镇村体系。 村庄同位竞争严重,缺乏有序引导 目前村庄自发开发较多,缺少区域统筹,形成村庄同位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体优势的 发挥,需要从镇域全局的层面,协调好村庄之间的关系和定位。 村庄发展粗放,个体开发水平低下 以农家乐旅游、林果种植为代表的村庄发展模式,大多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阶段,缺 少市场竞争力,会导致整个仲宫发展定位的降低。 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严重 包括乡镇合并后遗留的隐形障碍在内,部分干群对于行政建制的合并持消极态度,一 定程度影响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建设。 2.3 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1) 人口资源 全镇农业人口89906人中劳动力为43767人,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但劳动力素质不 高。 (2) 土地资源 全镇土地总面积25600公顷(384000亩) ,其中林地和耕地分别为58.6%和17.9%,其 次为园地,占11.9%,建设用地占7.3%,未利用土地占1.7%。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3) 旅游资源 仲宫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常青”的美 誉。该镇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建成了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红山生态园、 红叶谷、锦云川乐园、锦阳川门牙景区、波罗峪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旅游资 源丰富。 (4)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有矿泉水,装饰雕刻用的竹叶状灰岩、汉白玉大理 石、木鱼石、珍珠绿花岗岩和铁矿石等,目前已在积极开发利用之中。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5) 水资源 境内有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八大岭水库等济南市重要水源地,水资源丰富。 (6) 林业资源 境内有多种林木种类,林业资源丰富。 (7) 环境发展条件 现状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已遭遇浅度破坏。 2.4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625.5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 支配收入723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2005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2527元,二产 总产值45858 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346元,实现固定资产总投资93216元。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22527元, 增长16%;第二产业45858元,增长20%;第三产业43446元,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 突破4625.5元,增长 23%。人均收入达4550元。2005 年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216 元,投资额增长18%。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着重引进了一批大型商贸和旅游休闲项目, 主要有卧虎山白鹤生态旅游度假湾、日升旅游度假区、木槿花度假村、刘家三川旅游度假 区、裕民燃气公司等大型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镇实际利用内资达3.9亿元,增长 26.1%,市外资金 2.3亿元,增长100% ,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增长25% ,出口创汇 350万美元,增长54%。 2.5 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仲宫镇全镇共有村庄129个,镇域人口10.6万人,其中村庄人口 8.9万人,平均每村 689人。村庄密度0.5个/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 分析仲宫镇城镇人口的变化,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城 镇化进程将会加快,村庄人口流向主要包括济南市区、仲宫镇区2个地区,同时,仲宫镇 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 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 2.6 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采用多因子评价法对镇域范围所有村庄进行综合评价。即先选取对村镇发展影响较大 的发展条件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包括人口规模、经济状况、旅游资源、林地资源、区 位及交通条件、设施条件等。并按影响程度排列,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根据评价模型得 出村镇的综合评价值,然后进行村庄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对村镇发展条件的潜力与优劣 作出总体评价与判断,以作为村庄迁并和确定中心村的依据。 经多因子综合评价,确定不同类别村庄,一类村庄为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好村庄, 二类村庄为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一般村庄,三类村庄为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差村庄。 一类村庄有东泉泸、东崖、井北、朱家、刘家、锦绣川、门牙、邢家、南高等。 二类村庄有张家、马家、贾家、稻池等。 三类村庄有许家坡、太平庄、槐家峪等。 村庄现状情况统计表 村名 总 人口数 耕地 总量(亩) 人均 耕地 经济总 收入 人均 纯收入 劳动力 (人) (亩/ 人) (万元) (元) 仲南 村 222 1 435 020 26229 5800 1375 仲北 村 201 7 150 007 27267 5800 1206 西郭 176 8 480 027 20104 5800 995 西崖 487 75 015 1973 5200 207 郑家 635 75 012 3453 5200 382 东许 949 105 011 3288 5200 480 西许 792 75 009 3256 5200 414 东刘 693 232 5 034 1095 5583 320 南刘 401 2215 006 707 5583 262 北刘 485 195 040 724 5583 267 韩家 359 172 5 048 362 5583 238 泉子 峪 495 450 091 739 5200 200 太平 庄 64 120 188 43 3550 23 门牙 312 3 1365 044 9081 8 4635 1600 小并 渡口 514 255 050 3588 4635 320 并西 743 405 055 2018 9 4635 425 并东 463 270 058 1413 1 4635 265 东罗 园 488 375 077 1345 5 4635 315 西罗 园 619 345 056 2063 1 4635 420 张家 935 795 085 1861 6 4635 523 尹家 店 631 600 095 1816 1 4635 400 北道 沟 773 750 097 1632 8 4635 420 贾家 229 270 118 5291 4635 156 南道 沟 288 105 036 6734 4635 165 马家 477 225 053 1023 1 4635 212 刘家 211 2 1002 047 11619 5232 1056 稻池 107 8 453 042 4329 5209 534 东路 742 208 5 028 6221 5242 370 西路 620 288 046 4727 5242 310 邱家 846 348 041 6055 5213 420 南杨 家 540 228 042 5573 5240 270 于家 洼 868 298 5 034 4246 5230 430 东郭 155 4 492 032 7878 5220 780 钱家 737 352 5 048 3684 4400 480 李家 391 318 081 587 4400 240 东董 家 224 111 050 800 4400 150 北杨 家 401 219 055 3800 4400 260 双井 685 426 062 1800 4400 450 天井 220 88 004 300 4400 160 王南 626 258 041 1300 4400 380 王北 358 210 059 1060 4800 260 凤凰 岭 112 9 573 051 5090 4800 700 凤凰 村 478 309 065 3556 4800 300 许家 坡 113 735 065 300 4800 80 东泉 泸 282 5 1905 067 17188 5267 1600 西泉 泸 125 8 600 048 7227 5048 785 河圈 116 0 660 057 7060 5216 955 北井 860 405 047 3182 5200 560 上坡 104 8 495 047 8847 5200 750 黄路 线 149 3 810 054 9050 5200 975 付上 728 315 043 2557 5200 455 付下 487 255 052 1695 5100 255 土屋 797 541 5 068 5391 5144 415 南庄 608 484 5 080 4207 5148 336 二仙 306 9 1093 5 036 18042 5138 1610 店子 807 159 020 6096 5155 435 北侯 111 0 633 057 8103 5144 630 南侯 101 6 517 5 051 7163 5157 465 支家 岭 540 336 062 4931 5148 272 朱家 215 1 1545 072 11940 4855 1210 左而 209 7 1320 063 11501 4855 1122 杨而 761 180 024 4677 4855 413 西董 家 773 210 027 4512 4855 432 崔家 999 405 041 5747 4855 603 穆家 106 0 1095 103 5562 4983 1054 先锋 590 645 109 2018 4761 588 东老 泉 660 705 107 2083 4300 658 西平 坊 123 45 037 371 4188 122 东平 坊 190 90 047 860 3801 189 王府 241 300 124 819 4220 240 营而 856 405 047 10164 5305 855 北草 沟 237 180 076 1094 4160 236 西老 泉 335 600 179 1184 5065 334 南草 沟 225 150 067 962 2571 224 东商 850 537 0.63 605 3665 680 西商 813 367 0.45 625 4111 645 廒而 665 396 0.6 581 3547 574 大泉 856 624 0.73 486 3237 599 艾家 334 75 0.22 310 3973 268 付泉 峪 104 76 0.73 94 3603 78 牛泉 村 496 270 0.54 330 3541 346 团瓢 487 223 0.46 345 3327 320 后沟 405 198 0.49 310 3397 259 黄崖 696 243 0.35 524 3657 488 杨家 洼 775 375 0.48 485 3336 516 大佛 527 165 0.31 360 3450 354 道沟 257 176 0.68 230 3264 178 北崖 236 147 0.62 130 3348 150 东崖 523 361 0.69 186 3309 327 老庄 306 135 0.44 256 3334 221 九曲 607 291 0.48 320 3383 431 云河 781 561 0.72 425 3383 521 白云 558 255 0.46 535 3413 400 槐家 峪 93 40 0.43 220 3523 63 西南 峪 916 570 0.62 498 3478 662 车川 280 210 0.75 162 3523 196 北坡 582 340 0.58 340 3473 320 毛家 峪 252 180 0.71 130 3348 181 黄钱 峪 669 330 0.49 520 3625 492 凉水 泉 216 139 0.64 127 3409 160 石门 278 300 1.08 256 3527 230 金刚 475 388 0.82 230 3363 337 潘家 670 683 1.02 255 3363 516 井南 988 750 0.76 508 3307 700 井北 887 675 0.76 516 3249 684 仁里 249 300 1.20 197 3153 160 北峪 359 285 0.79 203 3252 295 槲瞳 721 510 0.71 460 3254 548 十八 盘 691 615 0.89 390 3172 556 小佛 521 335.9 0.6 184 3375 210 北高 村 138 6 1617. 1 1.17 19.02 2309 1160 孙家 崖村 962 542.6 0.57 5.93 2204 710 南高 村 215 4 1637. 8 0.76 66.87 2015 1050 东邱 村 303 242.8 0.81 36.44 2376 180 南邱 村 380 305.0 0.81 9.30 2158 220 西邱 村 319 276.3 0.87 7.4 1975 198 北邱 村 836 784.6 0.94 0.8 2057 560 高家 庄村 205 180.8 0.89 1.52 2146 190 出泉 沟村 194 0 1803. 7 0.93 30.98 2113 1270 核桃 园村 135 6 1028. 0 0.76 40.78 2212 810 石灰 沟村 305 203.7 0.67 10.61 1836 180 花坦 村 364 111.8 0.31 1.00 2033 200 陈家 村 198 110.6 0.56 10.72 1919 120 菜峪 沟村 104 58.9 0.57 10.83 2019 69 十八 盘村 107 46.1 0.43 2.9 2336 45 汤家 村 124 0 1067. 3 0.86 2613 992 西沟 村 730 664.4 0.91 0.3 2510 570 东沟 773 561 0.73 13.95 2360 580 村 邢家 村 686 673.7 0.99 3.61 2507 280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3.1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 2020年) (1)关于南部山区 南部山区是济南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地下水补给区、地表水水源地,地区良好 的山林植被调节和改善着城市的大气环境;同时南部山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资 源和名胜古迹,为风景旅游区和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保护的重点区域,是济南市的“后花园”、 城市的绿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与发展南部山区是市区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图3 1 因此,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确定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为以生态功能 为主导、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从而达到兼顾经济社会发 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维持区域整体生态平衡、为城市持续性发展提供生态支持、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强化和完善城市特色和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总体目标。 加强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搬迁区内污染设施、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治理 水土流失和流域污染;控制区内城镇合理的发展规模和开发建设强度,建设生态型市镇, 并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整合;积极调整区内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 力水平;整合风景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统筹管理;完善区内交通与基础设施配套,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于南部山区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的定位依据。 (2) 关于仲宫镇 仲宫位于省道103沿线,距离主城区较近,与中心城有较好的交通联系。 济南市城市 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将仲宫镇定位为现代化商贸型综合市镇,以发展商贸物流、 农家乐特色旅游和林果、蔬菜、水产等生态观光农业为主。 图3 2 市镇建设用地避开卧虎山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向北扩展为主。南部依托现状驻地建设完善 商贸、旅游服务设施,北部建设以办公、文化、教育为主的公共服务区和科技研发区,中 部和东部为生活居住区。规划市镇人口约8万人,建设用地约8.5平方公里。 关于仲宫镇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镇村统筹发展依据。 (3)关于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确定重点生态保护防治区包括地下水水源 涵养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黄河防洪行洪区及河流水域。地下水水源涵养 保护区范围为济南泉域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和白泉泉域地下水直接补给区的一部分,位于南 部山区北半部;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饮用水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等的直接汇 水区域。 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 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 动和其他活动。 关于空间资源分区管制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水源地保护发展 与周边村庄迁并的依据。 (4)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南部山区农 村人口逐步向中心城和市镇转移,控制其人口总量。 对现有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 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基层村转移,引导人口合理 集聚。对位于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行洪区、滞洪区、或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受地形 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 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其它村庄以整治、改造为主,改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关于农村居民点建设的上位规划应体现为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迁村并点和村庄建 设的依据。 3.2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1)仲宫镇发展功能定位 仲宫镇是南部山区(东片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以发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 旅游休闲为主的现代化商贸型综合市镇。 (2)仲宫镇人口与用地规模 仲宫镇城镇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40000人左右,2020年达80000人。 仲宫镇镇区城镇建设用地2020年达到866.84公顷,人均建设用地 108.3平方米。 (3)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的直接汇水区域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 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 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4)仲宫镇镇区用地规划 城镇建设用地避开卧虎山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向北扩展为主。南部依托现状驻地建设 完善商贸、旅游服务设施,北部建设以办公、文化、教育为主的公共服务区和科技研发区, 中部和东部为生活居住区。 (5)仲宫镇农村居民点建设 对现有的300 人以下的规模小、发展条件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 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积聚。 对水源保护区、行洪区、滞洪区和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 的村庄,进行搬迁、合并。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 村居民点。 (6)仲宫镇村镇体系规划 规模体系:镇区 8万人。大于等于2000人:东泉泸、锦绣川水库居民安置点等18 个村庄、居民点;1000-2000人:丘村、张家庄、稻池、西泉泸、上坡、西南峪等11个村 庄;500-1000人:东崖、邢家庄、陈家等30个村庄;小于 500人:贾家庄、天井峪、高家 庄等16 个村庄。 职能体系:仲宫镇区是仲宫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镇人口的主要居住地, 重点发展商业、文化娱乐、社会服务设施等为城镇居民生活服务和为旅游服务的产业和设 施;重点村庄:朱家庄、左而庄、邢家庄、丘村、门牙庄、刘家庄、锦绣川、凤凰岭、陈 家庄、东泉泸、井北、南高12个村庄;一般村庄:分为旅游服务型和农林生产型两类,共 63个村庄。 (7)仲宫镇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城市主干道间距为1000米左右, 次干道间距为400米-600米左右。 3.3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1)村庄迁并与空间布点 分析现状各村发展条件,依据村庄迁并整合原则,对不同区位、不同规模、不同设施 配置的村庄进行迁并整合。总计撤并水源地保护迁并行政村型20个、规模弱小迁并行政村 型2个、规模弱小迁并自然村型5个、多村整合行政村型30 个、迁并人口总计10549人,迁 并行政村总计22个,村庄迁并率为17.0%。 其中,水源地保护迁并型20个行政村合并迁移人口10373人,卧虎山水库周边村庄人 口为7407 人,村庄迁移去向为仲宫镇驻地,另锦绣川水库周边人口为2966人,村庄迁移去 向为锦绣川办事处所在地;规模弱小迁并2个行政村型,合并迁移人口176人,村庄迁移去 向为毗邻泉子峪村。 (2)村庄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按照镇驻地 中心村 基层村三级体系,统筹考虑中心村数量与布局,发挥中心 村带动作用;同时结合原有村庄规模基础,科学预测规划期内村庄人口规模,形成合理等 级结构。其中,中心村12个,基层村71个,共计83个(迁并整合村庄46 个) 。1级村庄6个, 2级村庄22个, 3级村庄35个, 4级村庄20个。 4 城乡统筹发展 4.1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4.1.1发展目标 (1) 镇域目标 结合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为中心:强化农业立 镇,突出三产强镇,抓住市场兴镇。2010年经济社会达到全省上游水平,2020年达到全省 一流水平。把仲宫镇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社会进步、产业结构合理、人 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镇。 (2) 镇区目标 充分利用镇域资源,把仲宫镇建成三产结构合理,城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服务功 能完善,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 4.1.2 镇村统筹发展策略 (1)生态发展战略 重点发展农业与旅游业,严格控制工业和房地产业发展。 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任何经济社会活动的 环境效应纳入成本,以实现生态经济复合效益为目标,优化城镇功能和发展方式。居民点 建立在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的居民点规模与居民点体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筑与环境相 结合,乡土文化与绿色节能相结合。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污水资源化、污水达标排放 与零污染排放,生态恢复与重建。 (2)区位提升战略 依据中心地理论,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一个区域中心隆起。仲宫镇的区位条 件优越,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具备成为区域中心的充分条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不 断挖掘仲宫区位优势潜力,承接济南市产业转移,构建南部山区中心市镇; (3)城镇牵动战略 城镇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功能越强大, 积聚辐射经济要素的空间地域越宽广,区域经济越发展对城镇规模扩大的支撑力越强。因 此,仲宫要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仲宫要以镇区为中 心,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努力 使镇区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区域中心城镇。抓好小城镇建设, 充分发挥集镇的积聚和辐射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中心村 为支撑的城镇化体系和星罗棋布的城镇网络。 (4)农业优化战略 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仲宫特殊的地形地貌, 造就了多样的生态条件,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农业资源、农副产品,实施“特色农业战略”,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向现代化农业迈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市场 需求的经济作物,使粮经比达到适度比例。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和食用菌生产。三是引导鼓励农民走出土地,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从特色手工业、家庭 手工业中逐步培育未来的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 入。五是在有效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企业化发展,走新型 产业化道路,以产品深加工促进增收,以效益和质量提升巩固仲宫传统优势,为仲宫争取 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5)科教兴镇战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 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正视严重收缩型人口的长远影响和生源数量 的急剧减少,围绕并校工作核心,积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整合教育教学 资源,重点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小学、初中名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济、 社会发展要依托科教振兴;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周 边地区的极化作用,仲宫大量的人才、科技流失,面对此尴尬局面,仲宫要积极推进科技 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抓好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企业技术改造与新产 品开发。加大科技进步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工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要有选 择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循环经济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 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寻求经济增长模式 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 发展“循环经济 ”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 用为核心,以“ 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 模式的根本变革。 4.2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4.2.1 重要资源分布 仲宫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享有“一城山色,两湖荡漾,三川锦绣,四季常青”的美 誉。现有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红山生态园、红叶谷、锦云川乐园、锦阳川 门牙景区、波罗峪休闲度假区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座落在北道沟等村庄。同时,卧虎山白 鹤度假湾、大泉山水庄园、锦云生态园等一批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正在建设,门牙景区正在 努力建设精品景区。此外仲宫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终军请缨报国而扬名,也是秦琼 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兴的旅游景区以及连续举办了15届的历城区春季赏花会,使仲 宫生态旅游日渐厚重。 4.2.2 限制建设分区管制 (1)禁止建设区 分为基本农田区、水源涵养保护区,重要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严禁进行村镇建设、采矿、挖土挖沙等一切非农活动,严格禁止与水源保护无关的任 何建设活动。 主要包括坡度大于25度区域、水域、有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地下水重点渗漏带等。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 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的直接汇水区域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 级保护区为禁止建设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退耕还林,加强生态绿化。禁止所有与 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禁止建设用地94.2 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36.8% 。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200 人/ 平方 公里,禁止除科学研究和森林防火需要外的一切建设活动。 (2)限制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在15度至25度区域、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耕地、疏林地等。 限制建设地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 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 具体建设限制要求,做出相应的生态影响评价并提出生态补偿措施。 限制建设用地141.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55.2%。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300 人/ 平方 公里。 分为沟谷居民点分布区、自然保护区的控制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保 护区、一般农田用地区、山林果园绿化区、重要生态廊道区。 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优化现状用地;允许小规模建设项目;旅游项目及设施的建设, 应当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建设,防止对旅游资源的 破坏与影响;鼓励各种农业设施的建设,促进各类中、低产田及其它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 转化,提高其产出、产量和农业经营水平;加强山林保护和植树绿化,扩大森林郁闭度, 改善大气环境,保持水土,禁止在该区进行破坏山林绿化的建设活动;以生态绿化和发展 生态农业为主,应保护植被,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地形地貌;禁止建设污染水质的 工业生产设施,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对区内生态旅游场所,严格控制旅游容量 (3)适宜建设区 主要包括坡度小于15度区域、建成区和未利用土地等。 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 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适宜建设区15.53平方公里,占总用地比例6.1%。规划人口密度不高于 1000人/ 平方公 里,为镇村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市规划和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各级城镇的规划 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之内,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4.3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4.3.1 商贸服务产业区 含镇驻地和左而、刘家峪、韩家、付上等行政村。 以镇驻地为核心,利用靠近103国 道、基础较好的优势,发挥仲宫镇作为南部山区(东片区)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以发 展商贸物流、科研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为主,加速第三产业的升级提高,加大环境治理力 度,配套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农、工、贸、牧、旅游服务五业并举。 4.3.2 生态农业产业区 含北井、上井、钱家等行政村,该片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突出中心村作用,加快农 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片区发展。 4.3.3 旅游休闲产业区 以红叶谷风景区、锦绣川水库风景区为核心,积极发展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加大环境 整治力度,以旅游发展为带动,形成生态旅游开发区。 4.3.4 林果种植产业区 含仁里、十八盘等行政村,该片区以特色林果种植为核心,以林果加工为发展重点, 突出中心村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片区发展。 4.3.5 旅游度假产业区 含北道沟、门牙行政村,以门牙风景区、卧虎山滑雪场等资源景点为依托,以旅游业 与生态观光农业为重点,建立休闲旅游区与农业观光区。 4.3.6 观光农业产业区 含孙家崖、出泉沟、花坦等17个行政村。以油桃、肥桃、苹果鲜果带和果品加工为主 体,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以南高、核桃园、邢家等为增长点,增加科技含量引进 新品种,建成特色水果生产基地。 4.4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4.4.1 济南市区城镇化战略 规划期内济南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人口规模的发展预测和城镇规模的确定, 应与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相适应,从资源承载力出发,统筹人口与资源、环 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及不确定因素,采取多种预测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地预测人口规模。 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趋势,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形成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 2020年济南市区户籍人口将由2005年的348万人增至45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将由 2005年的 302万人增至380 万人左右。 2020年济南市区暂住半年以上人口将由2005年的52万人增至 100万人左右,计入城镇 总人口规模。 2020年济南市区总人口将达到550万人左右,城镇总人口为480 万人左右。 4.4.2 镇域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村庄是最不稳定的人居点类型。因受外界城市的强大影响,其人口总体上外流应属必 然,这也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致富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农村实际人口容量主要为 常驻农村地区的、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及其家属、子女等。村庄人口流向主要 包括济南市区、仲宫镇区2个地区,同时,仲宫镇区也必定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人员流入, 预计近期村庄人口流入济南市区和镇区人口相对较少,远期将有大量的村庄人口流入城镇。 对镇驻地及每村人口现状、近年变动情况和城乡进一步的划分进行分析,预测镇村人 口空间转移。分析结论为:现状乡村人口中将有60%左右 “留”在农村,有10% 左右被动纳 入镇区,有20-30%主动转移仲宫镇区。同时,仲宫作为南部山区中心镇,必将吸纳周边的 人口流入,近期年均流入人口将达到1000左右,远期年均流入人口将达到2000-3000人。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5.1 发展定位 仲宫镇处于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的中部,是南部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