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_第1页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_第2页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_第3页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_第4页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卫生监督 于艳玲 第一部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第一章公共场所卫生概论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与种类 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是人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公众从事社会活动的各种场所。 公众是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或国籍、不同健康状况、不同人际关系的个 体组成的人群。 公共场所:是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 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和一定维护结构的公共设施,供公众进行学习、 工作、旅游、娱乐、购物、美容等活动的临时性生活环境。 二、公共场所环境特征与卫生管理 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 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内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在一定范围内, 人们在公共场所停留时间比较短,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 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别。所 以,公共场所的环境非常复杂,要接受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通过人群的活动,把 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各种因素带进公共场所,影响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公共场所的环境因素与致病因素: 1、物理性因素 包括气温、气湿、气流、辐射、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 影响人体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皮肤等系统的功能状态; 影响室内空气的清洁度,降低空气的卫生质量。 2、化学性因素 主要有颗粒物(尘、烟、雾)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甲醛、合成洗涤 剂、消毒剂等; 影响人体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产生急性作用(一氧化碳) ,慢性 作用(颗粒物、一氧化碳、合成洗涤剂) ,致癌作用(甲醛、香烟烟雾中的多环芳 烃) 。 3、生物性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病媒生物(苍蝇、蚊子、蟑螂、螨虫、老鼠等)等; 它们可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顾客以及从业人员中的传染病患者或病原携带 者) ,通过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等传播传染病。 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经营单位多,分布广,基本条件相差较大; 3、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玷污; 4、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5、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公共场所种类: 1、住宿与交际场所:有 8 种,分别为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 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与美容场所:有 3 种,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有 5 种,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室) 、游艺厅(室) 、舞 厅、音乐厅 4、体育与游乐场所:有 3 种,分别为体育场(馆) 、游泳场(馆) 、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有 4 种,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有 2 种,分别为商场(店) 、书店 7、就诊与交通场所:有 3 种,分别为候诊室、候车(船、机)室、公共交通 工具(指飞机、轮船、火车客运车厢)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内容 (一)卫生监督与卫生监测的概念与目的 1、卫生监督 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和卫生监督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和卫生防病工作 的需要,为消除或者减轻影响人体健康的污染负荷,强制推行保障人体健康的卫生 防护措施和卫生管理办法的手段。 目的:消除或者减轻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的危害,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 和增进人体健康。 方法:现场卫生检查、卫生调查、卫生监测、索取有关资料、查询有关人员、 现场记录(笔录、拍照、录象、录音等) 、行政处罚等方式加以实施。 职责:由有关卫生法规、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行政机关认定的卫生监督机构和 生监督员履行。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是指促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履行条例和细则规定 的职责,检查其履行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发现的卫生问题,责令其制定改进措 施,迅速贯彻落实。对违反条例和细则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2、卫生监测 是指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为履行卫生监督职责,在现场选择若干有代 表性的卫生监测点,收集样品,采用科学的方法,定量测定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实 际浓度,以阐明和揭示污染物的性质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的手段。 卫生监测是实施卫生监督、制定控制和消除污染危害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卫生改进措 施的科学根据,是评价上述措施实际效果的科学依据。 目的:确定污染物的浓度揭示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性质与程度,为预防控制 和消除污染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现场与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卫生监测指 标,设置卫生监测点;应按卫生监测指标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集样品;应采用先 进的检验方法,定量测定污染物的含量。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是依照条例和细则的规定,对公共场所的不同功 能部位,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先进方法,准确确定所测污染物的含量水 平,并按标准所规定的允许浓度(或者限值) ,进行卫生评价,提出实施卫生 监督的具体措施。 (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的内容 1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和微小气候、水质、采光和照明、噪声、公共用品和卫 生设施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和公共场所卫 生监测技术规范) ; 2管理和核发“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 3监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 4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包括取证、照相、录音、录像 等) ,进行核对、验证; 5监督公共场所中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处理和管理; 6监督公共场所卫生(消毒)设备、设施的使用和运转情况,以及卫生管理 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1)采暖系统的要求:保证室内气温恒定,昼夜温差适宜;分散采暖应有防 止一氧化碳中毒的设施。 (2)采光和照明的要求:自然采光应保证室内光线充足、柔和,防止过热; 人工照明应保证室内温度足够、稳定、舒适,防止眩目。 (3)供水系统的要求:贮水设备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清洗、消毒,每日 检测水质余氯;自建集中式供水水源应有净化和消毒设备,应有对水质进行卫生指 标测定的化验设备和设施,记录完整;末梢水质的余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浑 浊度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4)消毒设备与设施的要求:包括客房、理发(美容)店、歌舞厅、游泳池 等的公共用具和物品的消毒设备,如专用消毒间、消毒容器、消毒药剂、消毒器具 (箱、柜)等的配备情况和运转情况等。 (5)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包括不同岗位的卫生责任制,考核标准,奖惩制 度的执行情况。 7对场所内的空调系统卫生状况进行监督。 空调通风系统的要求:应能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改善室内微小气候,保证人 体健康、舒适;机械通风应保持有足够的新风量,空调系统无致病微生物、颗粒物 污染,过滤和净化设备及时清理和更换。 8对违反条例等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现状 自条例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各级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条例 、 细则和标准 , 经过近 20 多年的卫生监督、监 测和检查工作,全国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是好的。 主要表现在: 1、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指标合格率逐年提高,整体卫生状况不断改 善; 2、由于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公共场所经营单业和从业人员对遵守卫 生法规和卫生标准的意识有明显提高,认识到卫生质量的好坏与单位的经济效益有 密切关系,因此大多数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能够自觉执行公共场所卫生法规,从而 保证了公共场所整体卫生水平改善和提高。 2002 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全国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对中小 旅店、洗浴场所用品的消毒效果和客用化妆品的索证、产品标签情况及游泳场所水 质等进行重点检查。根据 29 个省市的报告,此次共抽查 25314 家公共场所,其中, 中小旅店 15597 户,洗浴场所 7621 户,游泳场所 2096 户;累计抽检各种公共用 品用具和客用化妆品 271550 件。 从抽检结果看出,随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加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绝大 多数公共场所都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相应的卫生消毒设备。中小旅店、游 泳场所、洗浴场所等公共场所整体卫生状况是较好的,其卫生管理措施和卫生消毒 设施基本上能保障广大群众在公共场所内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卫生行 政部门加大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使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不断改善。 从全国的抽检结果看出,目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共用品、用具的卫生消毒措施不完善。抽检中发现有的公共场所不按要 求配备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设施;已配备的消毒设施不按要求正确使用,甚至闲 置不用,使消毒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2客用化妆品的卫生管理有待加强。检查中发现部分管理人员的化妆品卫生 法律意识淡薄,购置产品时不重视产品质量和产品索证,有的旅店客用化妆品包装 上无批准文号,无保质期和无厂商名称等,违反化妆品卫生管理规定。 3游泳场所池水消毒不规范。为了减少成本,有的游泳场所的游泳池水循环 消毒系统未正常运转,造成水质下降;部分游泳场所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不规范,造 成游泳池水中游离性余氯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4预防性卫生监督未能有效实施。抽检中发现不少公共场所在新、改、扩建 项目时,事前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因而在其设计、施工、建成营业后导致许多 场所缺乏基本卫生设施或卫生设施设置不合理,无法满足卫生要求,如无消毒设施、 无机械通风设备、无专用吸烟场所等,影响公共场所的整体卫生质量。 5、部分商场(超市)空调系统清洗不全面,一般仅限于机组过滤网的清洗, 尚未涉及通风系统的表冷器、加湿器、新风机组、冷凝水盘等部件和风管; 6、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考虑卫生管理问题,新风口位 置设计不合理,送、回风口不能拆卸,送风主管道没有预留检修口,无法进行管道 积尘采样和日常的清洗消毒,导致送风质量较低,军团菌检出率高。 第二章 公共场所卫生法规 一、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8 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1987.4 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991.3 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2006 年 3 月 1 日实施 5、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2007.6.21 6、住宿业卫生规范 2007.6.25 7、沐浴场所卫生规范 2007.6.25 8、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 2007.6.25 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1、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GB9663-9673-1996、GB16153-1996 2、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 17220-1998 3、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1-18204.30-2000 4、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 WS/T205-2001, 5、 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行业标准 WS/T199-2001, 6、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 14934-1994 , 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分 5 章 19 条。章节有总则、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罚则和附则。 (一) 条例的适用范围为 7 类 28 种公共场所,是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许可 和监管的范围。 (二) 条例规定了公共场所的 5 个方面即:1、空气质量和微小气候(温 度、湿度、风速) ;2、水质(生活饮用水、游泳水、二次供水、洗浴用水等) ;3、采光和照明、噪声;4、顾客用具;5、卫生设施(盥洗、消毒、通风换气、 供水、供暖、供冷设备等)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三)实施条例的责任主体为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其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 生管理制度,并进行经常性检查。 公共场所管理和经营单位在卫生管理中的职责: 1、公共场所及其主管部门,应由专职和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 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岗位责任制,列入服务质量考核内容。 2、公共场所的各主要卫生项目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经卫生监督 机构检查、验收合格,办理卫生许可证后方可营业;营业后的单位按时进行卫生许 可证的复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 3、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新参加工作人员须经卫生知识考核合格才 能上岗。 4、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 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下同) 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他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型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友 碍公共卫生疾病者,至于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5、防止发生污染事故和传播传染病。一旦发生,要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卫 生监督机构。 报告范围: (1)因为小气候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虚脱、休克。 (2)空气质量恶化,造成呼吸道传染病暴发。 (3)强烈噪声,造成短暂听力损害。 (4)强烈眩光刺激,造成短暂性视力损害。 (5)饮用水污染(活饮用水不卫生) ,造成的介水传染病流行和中毒。 (6)共公用具和卫生设施污染,造成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皮肤病、性病等 传染性疾病。 (7)因游泳用水污染,造成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皮肤病、肠道传染病等爆发。 (8)因意外事故,造成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中毒。 (9)造成较严重和较大范围的环境恶化,污染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等。 (10)虽未造成明显的危害健康事故,但存在潜在性危害因素的。 公共场所管理和经营单位在卫生管理中的义务: 1、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的设计和选址,主管部门必须向卫生部门申请 进行卫生审查,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2、已竣工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3、经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向卫生部门申请复核卫生许可证 。 4、经营单位必须接受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卫生监督与卫生监测, 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手段,妨碍或拖延卫生执法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履行职责。 5、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关资料,包括取证、 照相、录音、录像等,金营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 6、公共场所发生传染病或危害健康事故,经营单位必须妥善处理,并及时向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7、经营单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未获得“健康合格 证”的从业人员,不得安排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8、经营单位接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 9、经营单位接收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情况进行监督审 查和抽检。 10、对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质量控制决定,经营单位必须执行。对造成严 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故和中毒,应向受害人赔偿损失。 (四) 条例规定了对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的体制。 各级卫生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民航、铁路、交通及工矿企业负责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监督,并接受卫生部 门的业务指导。 (五) 条例规定了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 一是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二是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指导卫生知识培训; 三是对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进行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六) 条例规定了违反条例的处罚措施。 第三章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一、卫生许可证的发放程序 (一)经营单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 1从事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场所选址和设计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应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 2申请人到卫生行政部门咨询、领取或从网上下载卫生许可证申请书和 办理须知。 3申请人应提交以下材料: (1)行政许可申请表,一式三份; (2)开办娱乐场所的应提供文化和公安部门的“企业预先审核证明材料” ; (3)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平面图(比例 1:100) ; (4)生产经营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图; (5)法人或负责人资质证明; (6)房产证明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7)申报许可项目:应按申报服务功能分项:如“美容、理发” 、 “游泳馆” 或“商场”等功能填写; (8)卫生管理制度; (9) “卫生设施”应填写为保证公共场所卫生采用的各种设施设备,如消毒、 清洗、更衣、通风、照明、空气净化、防尘、防鼠、防蝇等内容填写; (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证明; (11)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卫生检验结果和评价报告; (12)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应提供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认可书 ; (13)主管部门意见:如有上级单位应加盖上级单位公章。 4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 的法律后果。 (二)受理 申请材料齐全,规范,有效。受理人员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合 法性、规范性进行审核,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卫生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出具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决定书; 2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法定职权范围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出具行政 许可不予受理决定书; 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出具一次性 告知书,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发出行政许可申请材 料接收凭证之日起即为受理; 5申请事项属于法定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或者申请人 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在 1 个工作日内出具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三)审核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章第 6 条及相关卫生标准, 申请人申请 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 要求,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设计审查取得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设项目设计 卫生审查认可书 ,并按要求进行施工,工程结束后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工程验收, 向验收合格者制发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 45 条规定,申请人取得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前(施工阶段)的时限和检 验、检测时限不计算在行政许可期限内。 按标准审核全部书面材料,并经现场监督检查符合标准的,由监督员当场出具 “现场监督笔录” 、 “监督意见书” ,并于材料受理后次日起,10 个工作日内作出许 可意见,并在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上签署“同意” ,填写“行政许可事项呈批表” , 交由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 (四)复审 同意审核人员意见的,在审批流程表上填写复审意见后转审定人员。 不同意审核人员意见的,应与审核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 提出复审意 见及理由,与审核人员的意见一并转审定人员,并填写审批流程表。 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工作。 (五)审定 同意复审意见的,在审批流程表上填写审定意见,退受理人员。 不同意复审意见的,应与复审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提出审定意见和理 由,填写在审批流程表上,退受理人员。 在 4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定工作。 (共计 20 个工作日) (六)许可内容变更程序要求 提交材料: 1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1)行政许可申请表(变更) ; (2)主管部门的任职证明或文件; (3)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或证明复印件。 2变更地址 凡变更生产经营场所地址的,需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 3变更许可项目 原则上需重新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但原生产经营条件可满足新项目要求的除 外,需以书面形式提出变更理由并提交原卫生许可 证副本或正本复印件。 程序: 经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移交审核人员。 由审核人员进行现场审核,出具卫生监督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如原生产经 营条件可满足变更的许可项目,监督员可依据情况不去现场审核,但必须提交卫生 监督意见书,表明拟同意的卫生许可项目,填写核准变更后卫生许可证项目并签署 意见,并交由复审人员签署意见。 (七)核发 及时、准确告知申请人许可结果,制发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留存归档的 许可文书材料齐全、规范。 按照工作标准进行告知核发。对符合标准的,制作、登记、核发卫生许可证 。对不符合标准的,将行政审批项目不予批准通知书登记后通知申办人。审批 工作结束后,将审批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进行归档。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是指在公共场所经营过程中,卫生监督机构及卫生 监督员对其卫生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卫生监测、卫生检查、卫生技术指导、卫 生行政处罚等工作的总称。其中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是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 督的重要内容。 (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关键环节 1室内空气质量:强排式机械排风、空调系统; 2消毒效果:公共用品用具、泳(浴)池水; 3从业人员:体检、培训; 4强化管理相对人的自律行为。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1、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基本方法 1)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是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检查方法。公共场所基本卫生状况 可通过现场观察获得大体印象。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现场环境卫 生状况;卫生设备、设施的完好状况与使用状况;“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 证明有效状况等。 2)询问调查 询问调查是在现场察看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经营者、从业人员及顾客进行询 问,对发现的卫生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验证, 是现场卫生监督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手段。如询问卫生制度执行状况;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相关卫生知识掌握 状况;卫生事故发生的过程。询问顾客对卫生条件、卫生状况的印象和体验等。 3)卫生监测 卫生监测是通过科学仪器和检测方法作出对公共场所卫生学指标进行定量的科 学测定。卫生检测的项目、地点、频次均须执行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检测检查规范。 卫生监测应严密组织和准备,以保证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卫生监测的布点数量和监 测频率,应遵循抽样调查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工作量满足监测目的,避免 卫生资源的浪费或增加经营单位的负担。 4)现场记录 在现场对观察、询问、监测等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采用文字的形式准确 记录,以便作为档案管理、科学研究和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的证物。监督文书的制 作是经常性卫生监督记录的最常用方法,应正确使用卫生部统一的现场监督笔录。 照相、录像取证时, 要注意在画面上同时存在被监督单位的标志或陪检人员和工 作人员,以增强政务的特指性和关联性。 5)监督指导 对不符合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规定所存在的卫生问题,给予卫生技术指导,提 出改进意见,限期改进。对存在违法行为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在卫生监督指导 中卫生监督员要注意把相关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非原则性的问题和可改可不改的问题,不要坚持按自己的意愿去改进。要利用 “卫生许可证”换证和复核的时机,对经营单位提出相对从严的改进意见,以利逐 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 (三)经常性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 1、卫生许可证 卫生许可证是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获得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许可的凭证。在卫生监 督过程中,要注意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是否获得“卫生许可证”以及“许可的内容” 。 还应检查经营单位的“卫生许可证” 是否在有效期内,经营场所和经营内容是否 更改和增减。在经营过程中,经营单位可能扩大了经营场所,增加了新的经营项目, 而没有主动申报接受预防性卫生监督,更改“卫生许可证”上的相关项目;或者更 换了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没有及时申报更改等。通过监督检查, 可以强化预防性 卫生监督及加强“卫生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2、卫生管理制度 具备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制度上墙,并有专人负责,注意卫生制度落实情况。 3、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个人卫生知识和卫生知识培训监督 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1)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上岗。注意健康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 被涂改等。 (2)检查从业人员中禁忌疾病患者,是否已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1)检查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卫生知识合格证明。注意卫生知识合格证明是否 在有效期内,是否被涂改等; (2)监督从业人员两年一次的卫生知识复训工作; (3)在现场监督检查中,抽查从业人员对所在岗位基本卫生知识掌握状况, 包括口头提问及现场操作过程的考察,其中包括工作时穿工作服,工作服不在下班 后继续穿着;个人物品不与工具混放; 清洗消毒公共用品,操作规范应合理,避 免交叉污染等; (4)个人卫生行为的监督: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做到不随地 吐痰和吸烟;作业过程中不掏耳朵、抠鼻孔、擤鼻涕、搔头、抓痒;不向他人及食 品打喷嚏、咳嗽;不在工作岗位吃东西等 4、营业场所、消毒间、公共用品储存间、卫生间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营业场所、消毒间、公共用品储存间、卫生间是各类公共场所必备的功能用房, 必须对其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保证公共场所卫生和公共用品的卫生。 (1)营业场所的经常性卫生监督:营业场所是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重要环节, 其中需要重点监督的公共场所包括 1)低星级宾馆饭店和普通招待所:数量大,硬件设施较差, 人流量大,人员 卫生素质不高; 2)公共浴池:易造成性疾病传播; 3)理发美容:无证的黑户最多,用具消毒不规范; 4)大型超市:节假日人流量过大,超出设计容量; 5)游泳场(馆):易造成红眼病的传播流行,氯气泄漏中毒事故; 6)地下人防工事及普通地下室:必须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或其他有害气体中毒。 (2)消毒间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1)清洗、消毒茶具、拖鞋等公共用品用具的设备应分别专用; 2)消毒方式多样,有紫外线、红外线、臭氧、氯制剂、热力等等。针对消毒 的物品需正确选用消毒方法,同时保证消毒方式的简便、有效、可靠、无残留、无 污染; 饮具洗刷消毒后的要求: 必须存放在专用的保洁柜中,已消毒的和未消毒的饮具应分开存并在保洁柜上 有明显的标识。保洁柜以也要定期擦洗、消毒。 3)使用合格、有效的消毒剂或合格、运转正常的物理消毒设备; 4)严格监督消毒药物的配比和消毒程序,保证先清洗后消毒的程序,保证足 够的消毒时间和消毒强度(消毒剂的浓度或热消毒的温度) ; 5)公共用品用具备品数量要充足,经清洗消毒后的物品分类存放保洁,具有防 止二次污染的措施,茶具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 6)清洗消毒间应保持环境整洁,不积水积污,防止交叉污染; 7)通风换气良好,降低逸散在空气中水蒸气和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废气应通 过管道或直接排到室外,不作回风。 (3)公共用品储存间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1)储存间应保持干爽、清洁,防止物品发霉; 2)公共物品应分类、分架、隔地、离墙储存; 3)床上用品、理发美容用棉织品等应入柜储存,保证防止污染; 4)物品应按“先入后出”的原则分配使用,以保证新鲜;变质的物品应及时 处理,不得使用;存放时间久的棉织品应重新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 (4)卫生间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1)卫生间墙壁、地板、器具应清洁无污迹、无积粪积泥,无臭味; 2)通风换气状况良好,使用直接排风的卫生间,排气设备正常运转,维持负 气压,废气应通过管道或直接排到室外,不作回风; 3)卫生间应备有水龙头; 4)坐便器、浴缸、洗脸台应定期按规程清洗消毒; 5)坐便器与浴缸、洗脸台的清洁工具应区分使用,有区分标志。 6)公共卫生间宜采用蹲便,若采用坐便器必须备有一次性坐便垫。 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经常性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管理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条例及其细则、 公共场所集中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的主要部位为:空调风系 统、空调水系统、自身卫生管理情况三个部分。主要内容为:机房空气质量(可吸 入颗粒(PM10/PM2.5) 、细菌、真菌、病毒等) ,空调机组或新风机组的新风量、积 尘中细菌、霉菌、致病菌、冷凝水中的军团菌, 送、回风管道中新风量、管道积 尘量、管道积尘中的微生物,盘管、冷凝水盘的微生物(细菌、菌) 、冷凝水中的 微生物(细菌、霉菌) 、散流器(风口)送风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PM10/PM2.5) 、 细菌、真菌、病毒等) 。主要监测方法为:肉眼观察、无纺布称重、采集积尘后培 养、管道机器人摄像。 (四)各类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的要点 1、三至五星级宾馆饭店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室内环境整洁、安静,室内空气质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新风量等) ; (4)具备公共用具专用消毒间,消毒间内应没有杂物,消毒柜机运转情况, 消毒池状况,消毒程序及操情况,消毒药品类型,有消毒药物配比容器,保洁柜应 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类码放、不交叉使用; 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卧具更换、清洗、消毒情况及效果,客用毛毯、棉(羽绒) 被、枕芯不超过 3 个月清洗消毒一次,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杯具应无污迹,清洗消毒 后的客用棉织品上应无毛发、污迹,公共用品用具备品需充足(3:1) ; (5)客用卫生间使用的清洁布区分应明显、不交叉使用,卫生间清洗、消毒 效果,清洗消毒后的洗漱池、浴盆、恭桶应无污迹; (6)空调系统通风换气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过 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卫生间有独立的通风,吸烟区域独立排风; (7)二次供水设施设备; (8)客用化妆品标签标识应符合要求,索证手续齐全,客用化妆品不得自行 灌装; (9)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营业区无蚊、蝇、蟑螂、老鼠; (10)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2、一至二星级宾馆饭店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室内环境整洁、安静,室内空气质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新风量等) ; (4)具备公共用具专用消毒间,消毒间内应没有杂物,消毒柜机运转情况, 消毒池状况,消毒程序及操作情况,消毒药品类型,有消毒药物配比容器,保洁柜 应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类码放、不交叉使用; 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卧具更换、清洗、消毒情况及效果,客用毛毯、棉(羽绒) 被、枕芯不超过 3 个月清洗消毒一次, 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杯具应无污迹,清洗消 毒后的客用棉织品上应无毛发、污迹,公共用品用具备品需充足(3:1) ; (5)客用卫生间使用的清洁布区分应明显、不交叉使用,卫生间清洗、消毒 效果,清洗消毒后的洗漱池、浴盆、恭桶应无污迹; (6)空调系统通风换气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过 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卫生间有独立的通风; (7)二次供水设施设备; (8)客用化妆品标签标识应符合要求,索证手续齐全,客用化妆品不得自行 灌装; (9)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营业区无蚊、蝇、蟑螂、老鼠; (10)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3、地下旅店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室内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等) ,床位面积等; (4)具备公共用具专用消毒间,消毒间内应没有杂物,消毒柜机运转情况, 消毒池状况,消毒程序及操作情况,消毒药品类型,有消毒药物配比容器,保洁柜 应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顾客用具清洗消毒效果,卧具、棉制品更换 情况,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棉织品上应无毛发、污迹,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杯具应无污 迹,公共用品用具备品需充足(2:1) ; 有机械通风系统或空气调节装置,能正常运转,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 没有积尘,禁止吸烟或设有独立排风装置的吸烟室; (5)脸盆、脚盆的配备(客房内设立单独卫浴设施的判定为合格) ; (6)客用卫生间清洗、消毒效果,清洗消毒后的洗漱池、浴盆、恭桶应无污 迹,排风情况; (7)客用化妆品标签标识应符合要求,索证手续齐全,客用化妆品不得自行 灌装; (8)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 (9)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4、旅店、招待所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室内环境整洁,室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等) ,床位面积每人不得小于 4 平方米; (4)具备公共用具专用消毒间,消毒间内应没有杂物,消毒柜机运转情况, 消毒池状况,消毒程序及操作情况,消毒药品类型,有消毒药物配比容器,保洁柜 应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 (5)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卧具更换、清洗、消毒情况及效果,清洗消毒 后的客用棉织品上应无毛发、污迹,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杯具应无污迹,公共用品用 具备品需充足(2:1) ; (6)客用卫生间清洗、消毒效果,清洗消毒后的洗漱池、浴盆、恭桶应无污 迹; (7)空调系统通风换气情况,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 (8)二次供水设施设备; (9)顾客用具清洗消毒效果,卧具、棉制品更换情况,床位面积,脸盆、脚 盆的配备(客房内设立单独卫浴设施的判定为合格) ,公共卫生间的保洁、排风情 况; (10)客用化妆品标签标识应符合要求,索证手续齐全,客用化妆品不得自行 灌装; (11)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 (12)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5、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实情况; (3)地面保洁,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照度,禁止吸烟标识及落实情况; (4)有公共用品用具的需设立消毒间; (5)场次间隔时间,空场时间; (6)立体影院眼镜消毒; (7)公共卫生间数量应与营业面积所能承接的顾客人数相匹配,公共卫生间 保洁、排气的情况;必须设有机械通风及运行情况; (8)禁止使用有害观众健康的烟雾剂; (9)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6、歌舞厅、游艺厅、茶座、酒吧、咖啡厅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实情况; (3)地面保洁,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照度; (4)如供应水果,必须设立果盘制作间,有公共用品用具的必须设立消毒间, 茶具、话筒、面巾清洁消毒效果; (5)场次间隔时间,空场时间; (6)立体影院眼镜消毒; (7)室内空气质量(新风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噪声) ; (8)有机械通风装置且能正常运转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 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 (9)公共卫生间数量应与营业面积所能承接的顾客人数相匹配,公共卫生间 保洁、排气的情况;必须设有机械通风及运行情况; (10)禁止使用有害观众健康的烟雾剂,歌舞厅在营业时间不使用杀菌波长的 紫外线灯和滑石粉,观众厅吊顶不使用含有玻璃纤维的建筑材料; (11)灯光频闪的控制,动态噪声的控制; (12)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7、理发店、美容店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营业面积不得低于 10 平方米; (3)美容室设立单独的工作间,面积不小于 30 平方米; (4)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5)必须具备消毒间或消毒设施,美容场所和面积大于 50 平方米的美发场所 必须设专用消毒间。公共用具消毒要做到一客一消毒,消毒间内应没有杂物,消毒 柜机运转情况,消毒池状况,消毒程序及操作情况,消毒药品类型,有消毒药物配 比容器,保洁柜应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理发美容工具及棉织品的消 毒效果,消毒后的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6)不做创伤性美容; (7)地面保洁情况,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工作服,修面、美容时应戴口罩, 染发、烫发间机械通风情况,经营烫发的场所氨不得超过 0.5mg/m3; (8)必须具备皮肤病人专用工具; (9)客用化妆品标签标识应符合要求,索证手续齐全,客用化妆品不得自行 灌装; (10)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8、公共浴室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女宾部不宜设池浴;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 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实情况; (3)浴池水应具备补充净化消毒设施,池水循环过滤设备必须能正常运转, 浴池水卫生状况(余氯、浊度) ,设有水质自测记录; (4)室内环境整洁、安静,室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等) ; (5)具备公共用具专用消毒间,消毒间内应没有杂物,消毒柜机运转情况, 消毒池状况,设立拖鞋专用消毒桶,消毒程序及操作情况,消毒药品类型,有消毒 药物配比容器,保洁柜应保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 分类码放、不交叉使用,公共用品用具备品需充足(3:1) ; (6)公共用品用具做到一客一换,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卧具、拖鞋更换、 清洗、消毒情况及效果,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杯具应无污迹,清洗消毒后的客用棉织 品上应无毛发、污迹; (7)禁止性病、皮肤病人入浴标识; (8)有机械通风装置,机械通风装置能运转正常,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 洗,卫生间有独立的通风; (9)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营业区无蚊、蝇、蟑螂、老鼠; (10)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9、游泳场(馆)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儿童涉水池不与成人池相连; (3)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4)游泳池采光系数不低于 1/4,水面照度不低于 80lx; (5)游泳池具有池水循环过滤设备并且运转正常,不得人工泼洒消毒药,应 有水质监测记录(余氯) ;池水净化消毒效果,水质状况(是否严重恶化(藻类孳 生、极度浑浊、大量漂浮物) 、池水细菌总数、池水大肠菌群、池水浑浊度、池水 余氯、水温、pH 值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有强制淋浴设施和通过式浸脚消毒池, 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大于 2m,宽度与走道相同,深度大于 20cm,池水 4 小 时更换一次,余氯含量保持 5 10mg/L; (6)皮肤病性病禁泳标志明显,夏季游泳高峰设红眼病检查岗; (7)室内游泳馆观众坐席在 1000 个以上的,须有机械通风设备,机械通风 运转正常,机械通风装置过滤口及送回风口无积尘,室内空气状况(二氧化碳、新 风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 (8)泳池及其附属设施应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男女更衣室、浴淋室、厕所 等应清洁卫生,公共卫生间有独立的通风; (9)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换一消毒,公共用品用具存放间不得有杂物,正确 使用拖鞋消毒桶消毒程序正确; (10)止出租游泳衣裤; (11)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11、体育馆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馆内环境整洁状况,必须具备机械通风装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 洗、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 (4)室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新风量) ,室内禁止吸烟的标识及落实情况; (5)公共卫生间保洁情况、有独立的通风; (6)公共用具要消毒彻底; (7)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11、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室内环境整洁,布局合理; (4)具备机械通风或自然换气情况(使用面积超过 300 平方米的要有机械通 风装置)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 室内卫生指标(台面照度、室内二氧化碳、噪声) ,阅览室内不得印刷和复印,室 内禁止吸烟标识及落实情况; (5)公共卫生间保洁、排气情况,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无异味; (6)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营业区无蚊、蝇、蟑螂、老鼠; (7)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12、商场、书店、大型超市 (1)卫生许可证有效; (2)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 实情况; (3)室内环境整洁,布局合理; (4)具备机械通风或自然换气情况,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定期清洗机械通风装 置过滤网及送、回风口没有积尘; (5)室内卫生指标(台面照度、室内二氧化碳、新风量) ,室内禁止吸烟标识 及落实情况;公共卫生间保洁、排气情况,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无异味; (6)具备防蚊、防蝇、防蟑螂、防鼠措施,营业区无蚊、蝇、蟑螂、老鼠; (7)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 个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13、候车(机、船)室 1 卫生许可证有效; 2 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有专人负责,同时监督卫生制度的执行或落实情 况; 3 室内环境整洁,布局合理; 4 开水的供应情况; 5 室内禁止吸烟标识及落实情况,通风换气等卫生状况,肠道门诊脚垫、门把 手的消毒措施; 6 公共卫生间保洁与消毒; 7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及其有效期、卫生知识培训情况、清洗消毒程序知识、个 人卫生状况及从业人员患病调离情况等。 第四章 公共场所行政处罚 一、 行政处罚法的下述内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必须严格遵守 (一)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程序进行处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在 对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程 序,进行行政处罚,不得违背。 (二)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行为行政处罚法第 33 条规定,对 于违法事实清楚,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的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当事人有听证权利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 42 条规定,在作出责令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或较 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 证的,应当组织听证。 (四)罚款的管理 行政处罚法第 46 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 机构分离;当事人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 15 日内,应当到指定的银行缴纳 罚款;罚款一律上缴国库。 二、处罚依据: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