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_第1页
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_第2页
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_第3页
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_第4页
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部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8-17 18:02:11 在 2012 年 8 月 17 日举办的 2012 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办公 厅主任侯岩做了题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报告,介绍近十 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以下是报告全文。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 们: 下面,我向大家 简要介绍近十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卫生工作方针,努力探索 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卫生事业加快发 展,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一、基本卫生状况 一是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均期望寿命从 2000 年的 71.4 岁 提高到 2010 年的 74.8 岁。孕产妇死亡率从 2002 年的 51.3/10 万下降 到 2011 年的 26.1/10 万。婴儿死亡率从 2002 年的 29.2下降到 2011 年的 12.1,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 2002 年的 34.9下降到 2011 年 的 15.6,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顺利。 二是卫生资源持续增长。2011 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 95.4 万 个,其中:医院 2.2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1.8 万个。每千人口医疗 卫生机构床位数 3.81 张、执业(助理)医师 1.82 人、注册护士数 1.66 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 4.73 人。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明显增加。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 2002 年的 21.45 亿人次增加到 2011 年的 62.7 亿人次;住院人数由 2002 年 的 5991 万人增加到 2011 年的 1.5 亿人。2011 年,中国居民平均就诊 4.6 次,每百居民住院 11.3 人,病床使用率 88.5,平均住院日为 10.3 天。2011 年,15 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为 83.3%,其中农村 地区达到 80.8%。 四是城乡以及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2003 年,中国城乡 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分别为 55%和 21%,2011 年分别增至 89% 和 97%,发生了重要变化。城乡居民健康指 标差距逐步缩小,孕产妇 死亡率城乡之比由 2005 年的 1:2.15 缩小为 2010 年的 1:1.01;婴儿 死亡率城乡差距从 7.2 个千分点下降到 5.9 个千分点。农村住院分娩 率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 2003 年的 34 个百分点下降到 2010 年 的 2 个百分点。 五是卫生总费用发生结构性变化。2002 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中个 人卫生支出比重高达 57.7%,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 卫生支出分别 占 15.7%和 26.6%。2011 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 34.9%,政府 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 30.4%和 34.7%。政府卫生支 出由 2008 年的 3593.94 亿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7378.95 亿元,年均增 速为 21.68%,明显快于同期卫生总费用和财政支出的年均增速。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 年 3 月,中国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 期重点实施方案,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启动 深化医改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 制度框架。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实现“病有所医” 迈出了关键性 步伐。截至 2011 年, 职工医保、城 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 13 亿,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新农合从 2002 年建立,至 2011 年,参 合人数达 8.32 亿,参合率 97.5%,人均筹资标 准从 2003 年的 30 元提 高到 2011 年的 246 元,受益人次数从 2004 年的 0.76 亿人次提高到 2011 年的 13.15 亿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 70%以 上,补偿封顶线达 8 万元。2010 年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障,截至 2011 年底,已有近 30 万包括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终末期肾病等 8 种 重大疾病患者享受到补偿,实际补偿平均达 65%。2012 年,又将肺癌、 食道癌、胃癌等 12 种常见多发大病纳入农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 90%。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逐步形成。截至 2011 年,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全部政府办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有序向村卫 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延伸。目前,基本药物 价格平均下降了 30%。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财 政专项补助和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实施综合量化绩效考核和绩效工 资制度,逐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夯实,“强基层” 的医改目标初步 实现。2009 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 470 多亿元,支持近 3.6 万个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安排 3.6 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参加全 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 1 万多人。 四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明显提高。国家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 10 类 41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经费标准从 2009 年人均 15 元提高到 2011 年的 25 元,受益人群不断 扩大。针对特殊疾病、重点人群和特殊地区,国家实施了农村孕产妇 住院分娩补助、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 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 腺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人群近 2 亿人。 五是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2010 年起, 17 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 37 个省级试点地区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 点,在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 强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 探索。今年,全国 311 个县(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 破除“以药补 医” 机制为 关键环节, 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 事分配、价格机制、采购机制、 监管机制等方面改革。普遍推行临床路 径管理、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双休 日和节假日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 医,提高服务质量。 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社会办医政策,截止到 2011 年底,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数为 45.7 万所,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 47.9%,床位数占全国总数的 9.7%。 三、重大疾病防控 一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2010 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 76 万人,远低于 将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 150 万以内的目标;全国结核患病率降 至 66/10 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结核病控制指标; 血吸虫病病人约 32.6 万,较 2004 年减少了 61.3%,全国所有血吸虫 病流行县实现疫情控制目标。2004 年,启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2007 年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 6 种扩大到 14 种,预防的疾病 由 7 种增至 15 种,人群也从儿童扩展到成人,有效降低了传染病发 病率。国家层面上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大骨节病、克山病和氟 中毒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患者显著减少。 二是卫生应急能力全面提高。建立了国家、省、地市、 县四级应急 管理体制,形成了多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协调机制,健全了卫 生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了传染病控制、医疗救援、中毒处置、核放射处 置类 27 支国家级卫生应急队伍。有效处置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 型 H1N1 流感、鼠疫、人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开展了四 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紧 急医学救援,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健康。 三是慢性病防治工作逐步加强。中国现有慢性病患者 2.6 亿人,慢 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总死亡人数的 85%,疾病 负担已占总 疾病负担的 70%。2002 年以来,防控逐步由重治 疗向防治结合转变, 形成了由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和专业防治机构共同构 筑的防控工作网络。启动了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持续 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中国健康传播激励计划等,建立起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城乡居 民健康教育体系。 四、其他卫生工作 一是爱国卫生运动更加深入。爱国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 员群众广泛参与卫生的工作方式。目前,已创建 153 个“ 国家卫生城 市”、 32 个“国家卫生区” 和 456 个“国家卫生镇(县城)”,农村自来水 普及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 72.1%和 69.2%,为降低传染病危 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得到增强。审查通过 124 项、公布 21 项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 96 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强化食品安全风 险评估,建立了覆盖全国 244 个地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开展 了为期两年的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工作,妥善处置问题乳粉、台湾塑 化剂事件等事件,打击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发布 64 种非 食用物质和 22 种易滥用添加剂名单。制定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公 布施行 2010 年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进药品电子监管 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药品质量追溯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三是中医药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 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 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以及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积极 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 六位一体”协调发展。 四是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 五”规划,实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 重大新 药创制”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基层卫生人才、医学杰出人才、 紧缺 专门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人才工程。 五是卫生国际合作不断深化。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 事务,广泛开展卫生领域的政府间、民间的多边及双边合作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