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城-安徽省桐城市(省直管试点市) 清代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民国时三十八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007 年度公众心目中的和谐之城 2005、2006 年度安徽省教育强县(市、区)(全省 7 个县市区) 2009 年荣获“温商最具投资潜力地区”称号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 200 强 2010 年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称号 桐城又称 “七省通衢”,有“江淮第一城“之美誉。她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地处长江经 济协作区腹地,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 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城,设有国家星火密 集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十里工业园,市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正积极申请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日益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热土。境内绵延百余里的龙 眠山,峰峦叠翠,风光旖旎。历史胜迹,瑰丽多姿。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是人 们旅游观光的胜地。交通便利,合(肥)九(江)铁路,206 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 境,水运直接通江达海,离安庆、合肥机场仅一小时车程。 自然状况 全市总人口 75 万,市区常住人口 12 万。土地面积 157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2.3 万亩, 其中水田 47 万亩,旱地 5.3 万亩,湖泊水面 16.7 万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 平原依次呈阶梯分布,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宜林、宜农、 宜牧、宜渔。境内矿藏丰富,初步探明的有石墨、矾、花岗石、大理石、铜、铁等 10 余种, 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金钱豹、穿山甲、水灵猫、水獭、江豚、白鹤、巨蜥等,珍稀植 物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等,药用植物多达 200 余种。 人文历史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 公元 757 年正式建县,公元 1996 年撤县设市,历时 1200 余年。其间人文勃兴, 代有英才。 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 240 余人。其中, 明末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特别是 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 200 余年,拥有作家 1200 余 人,创作传世作品 2000 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 散文流派。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 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 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 2000 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 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也因 此而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交通区位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地处合肥、安庆中间,东邻庐江、 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桐城交通便捷,陆路方面, 206 国道、合九铁路和沪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航空方面距安庆、合肥机场较近,水路通 过菜子湖直通长江。全市已实现乡乡通油路,从市区到主要乡镇都有干道相连,邮电通讯 方便快捷。 旅游资源 桐城文庙是国家级 3A 景点,六尺巷,文和园等名胜景点,拥有后乐园、天天假日等五家国 内旅行社! 现代桐城 桐城 1996 年撤县设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桐城经 济社会发展迅速,已连续五年县级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200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 总值 55.5 亿元,财政收入 3.32 亿元。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印刷包装、机械加工、 羽绒制品等行业优势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青草香“大米、“桐城小花“茶、桐 城水芹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科技、文化、体育、 民政等社会事业均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桐城之最 桐城最早得名于唐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禄山叛唐改当时的同安县为桐城县。 桐城最高山峰为华崖山,海拔 1065 米。 桐城最大河是大沙河。境内长 74.79 公里。 桐城最大湖泊是与枞阳共有的菜子湖,东西长 22 公里,南北平均宽约 8 公里。 桐城最大水库是牯牛背水库,建于 1965 年 4 月,总库容 8180 万立方米。 桐城最早的户口记载是明洪武十六年1383,当时居民 10427 户,58562 人。 桐城最早记载的地震发生在明建文元年1399三月。 桐城最早的水电站是 1958 年 3 月建成发电的麻山嘴儿冲水电站。 桐城最早的小学是光绪三十年春1904在县城建成的崇实学堂。 桐城最早创办的报纸是民国元年的投子晓钟报 桐城最早进入中国文学史册的是唐著名诗人曹松,著有曹梦征诗集 清乾隆年间桐城人方观承绘制的御题棉花图是我国最早的棉作学图谱。 桐城派称雄清代文坛 200 多年。拥有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作家群体。“天下文章,归于桐 城”。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桐城派,从中学到大学,都要讲述桐城派。 北宋桐城画家李公麟被誉为宋画第一。 1958 年 9 月,桐城气候站开始进行气象预报,这是境内最早的天气预报。 桐城最久远的古遗址是鲁王墩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桐城拥有安徽省最多的院士(8 人) 桐城拥有安徽省最多的大学生(16%) 桐城拥有安徽省最多的硕士/博士,最多的教授/博导 桐城的院士/博导/教授/大学生/出国留学的占全市人口的比例在全国近 2000 个县级区域是 最高的之一,不但过去,即使是今天,也无愧于“文都“的称号 桐城拥有全国最年轻的博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段路明教授,28 岁时当博导,当时全 国最年轻的,桐城唐湾人,14 岁毕业于桐城中学,保送科大,他和导师在量子领域的一个成果 被国际称为段-郭界限,其导师郭光灿为中科院士。 桐城为全国第三大包装印刷基地 桐城同丽江、凤凰等一起被称为中国最值得去的十个小城 桐城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市 桐城八景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 雁、荻埠归帆 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 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桐城文庙桐城文化的象征 桐城名人 方以智 姚范 (清代著名文学家) 戴名世(桐城派) 刘大櫆(桐城派) 方苞 (桐城派) 姚鼐 (桐城派) 曾国藩(非桐城人,但自称师从上面两位,并公开亮出“桐城派”的招牌) 张英 (父子宰相-父) 张廷玉(父子宰相-子) 左光斗 姚莹 吴樾 (“投向清廷第一弹”) 朱光潜(美学大师) 吴汝纶(著名教育家,创办桐城学堂-桐城中学前身) 方维仪 李公麟(宋画第一)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女侠) 黄镇 (外交家) 艾雯 (著名作家) 陈所巨(1947.6.19-2005.9.24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舒芜 (当代文学评论家) 金庸 (有争议,有说祖籍桐城,有说江西婺源,不过他学习的是桐城文化,中央电视台上 已经说明了。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翻译员) 储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让内蒙古成为中国经济增加最快的人) 费玉清(本名张彦亭,祖籍安徽桐城,出生在台北。) 张菲 (综艺大哥大) 胡一虎(凤凰卫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 徐南平 江苏省省长助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镇街道介绍 新渡镇 电话0556-6810046 新渡镇位于桐城市的最南端,交通便利,区位优越。206 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 穿境面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曾荣获“全国创建文 明工作先进村镇”和“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荣誉称号。是远近闻名的“塑料之乡”,镇 域面积 116.8 平方公里,总人口 7.1 万人,有 19 个行政村,2 个居委会。631 个村民组, 城镇人口 1.4 万人,2005 年度乡镇实现工业总产值 13.2 亿元,财政收入实现 1794.8 万元, 工业用电量达 4517 万度,农民人均纯收入 4230 元,城镇居民收入 8767 元。 该镇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基础雄厚,是桐城市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始于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塑料产业,现如今已发展至拥有大小塑料企业 700 余家,同时,油墨 化工等配套产业,纸质包装,医药产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呈现出多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成面积 4.2 平方公里,拥有日产 1.2 万吨自来水厂一座,110 千伏 变电所一座,宽达 14 米的柏油路面主干道纵横交错,总里程 28KM,整个集镇区域均已实 现六通一平,小城镇建设高潮迭起,曾获“宜城杯”竞赛一等奖。 随着桐城市区域规划的调整,老梅镇并入新渡,使新渡镇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由经济学 家、原全国政协主席王文之亲笔题名的华东塑料城,被誉为“省级示范乡镇工业园区”, 规划面积 3500 亩,极大地提高了新渡知名度,吴汝纶公学已成为民办教育中的一匹黑马, 为桐城的教育事业再添新的篇章,华东塑料城品牌叫响和吴汝纶公学创办成功,为新渡镇 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日前仅华东塑料城入园企业就超过 41 家,新增产值 2.6 亿元, 年纳税额达 200 万元。 近几年来,新渡镇“擎塑业大旗,走内涵发展之路”,树立新理念,实施新政策,开辟新 财源。总投资 5000 万元的塑料工业园,入园企业达 100 家,将新增产值 6.6 亿元,新增税 收超 600 万元,今年镇政府又提出了以工业翻番为目标,创新机制,加大技改投入,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提升城镇品味为核心,拓宽投、融资渠道,夯实 城镇基础设施,同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上台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手、推 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以全民创业为动力,拓展民营经 济发展空间,努力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力争财政收入增长 26%,全镇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20%。 新渡镇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刷新着桐城市南部乡镇的形象,成为合安路上一颗璀璨 的明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奠定了新渡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为财政增收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双港镇 电话双港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北邻挂车河,南以人形河与怀宁县交界,东接安庆市宜秀区, 西与新渡镇接壤,沪容高速、 杨新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素有“鱼米之乡” 、“教育之乡”、“工业重镇”之称。全镇国土面积 102 平方公里,辖 20 个行政村,人口 6.2 万人,镇区已建成面积 3.8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 2.04 万人。 青草镇 电话青草镇旧称青草塥,建镇历史四百余年,位于桐城市西南,与怀宁、潜山两县毗邻,一直 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6 年与陶冲镇合并,全镇总面积 170 平方公里,辖 个居委会,0 个行政村,总人口 7.4 万余人。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和安徽省中心 建制镇。全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素有“山水青草,梦中江南”之称誉。大沙河、三湾 河、陶冲河、牛栏河纵贯全境,钟灵毓秀,三道岩风景区内的屋脊岭、铜锣尖风光旖旎, 是集生存拓展、野外探险和风情人文游为一体的新兴旅游基地,目前已有南京、安庆等户 外活动爱好者纷至沓来。元末明初刘伯温行军留下的拴马树,红四方面军和红十二军曾战 斗于此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烈士纪念塔;全镇经济繁荣,物产丰饶。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 和发展,青草已是全国卫生劳保制品之乡,华东最大的槽楔生产基地,全国启辉器行业最 大的生产加工基地,并拥有一批以针织内衣、各类制刷、覆膜砂、医药包装和化工、纺织 和建筑建材为代表的优势行业。矿产资源主要有已在开发的黄砂、花岗石、铁砂,尚未开 发的铜、金等,还有矿物质含量丰富、由原火山口形成的矿泉水资源;全镇农产品资源丰富, 是华东杂交稻制种技术攻关基地。“青草香”大米品牌响亮、畅销全国,主要名特优新产 品有“青草香菜”、干沙泥鳅、麻丰糕、“树人”牌葛粉、系列野菜、古山寿桃、精品茶 叶、香菇等;拥有近百平方公里的森林资源,蕴藏着菊花、兰白草、桔梗、何首乌等名贵 中药材。 孔城镇-千年古镇,2006 年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电话孔城镇位于桐城市东部,与庐江县、枞阳县接壤。全镇区域面积 167.22 平方公里,辖 24 个村,2 个居委会,人口 9.1 万人,是桐城市的东部重镇、经济强镇和人口第一大镇。 1999 年列为安徽省省级中心镇,荣获省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安庆市文明乡镇、安庆市发展 乡镇企业十强乡镇、安庆市小康乡镇。 孔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人脉资源极其丰富。宋元丰九域志载:“淮南 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镇内明清古迹比比皆是,“桐城八景”中“孔城暮雪”、 “荻埠归帆”、“桐梓晴岚”三景出自孔城;镇北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著名佛教胜地 藻青山,山顶建筑风格迥异,山色秀美妙趣玲珑;镇区内孔城老街,全长 2 公里,临 街铺面保存完好,是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原汁原味的一条老街。著名的桐 乡书院、朝阳楼坐落其中,沿街建筑风格古朴苍劲,木制阁楼、青石板街面更是江北奇观; 老街三面环水,富有灵气,是理想的旅游综合开发之所。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代表人 物之戴名世,于康熙五十二年卒后,葬于南山岗砚庄之南(现本镇清水塘村),其 墓俗称“榜眼坟”,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关镇 电话大关镇是桐城市的北大门,是全国著名的“制盖之乡”、“蛋鸭第一镇”。自三国时有古 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始称“北峡镇”,清乾隆年间改称“大 关镇”。1992 年 3 月撤区并乡时,分属大关、卅铺两镇。2006 年 9 月区划调整,成建制合 并成大关镇。地理位置处于东径 116 度,北纬 31 度,北接舒城,东邻庐江,206 国道纵穿 南北,桐(城)、庐(江)省道横贯东西,卅(铺)、孔(城)公路连通东南,直通枞阳 县,合九铁路跨越东部。全境三面环山,中部为丘岗,大关河、界河、兴店河、木桥河、 大沙河源流其间。大关镇处在安徽省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 1988.6 小时,太阳辐射总量 113.8 千伏/平 方米,年平均温度 15.9 摄氏度,大于 0 摄氏度积温 5842.5 摄氏度,大于 10 摄氏积温 5202.6 摄氏度,无霜期 234.5 天,适宜工、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济的生产与发展。 全镇总面积 169 平方公里,人口 7.1 万余人,辖 15 个村,644 个村民组,其中镇区面积 5 平方公里,集镇居民 2 万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工业立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 文明建镇”为战略出发点,立足镇情,扬长避短,着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已形成制盖、 彩印包装、铸造、工程建筑、蛋鸭、茶叶、绿色食品、优质粮油加工八大特色产业为支柱 的“工农互补共进”型经济格局。2005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9 亿元,财政收入 600 万 元,各项贷款余额 9000 万元,社会投资总额 1.3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700 元,15 个村 全面迈进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的发展。 大关镇区位优越,位于合肥、安庆两个省辖市的正中,全程高速,车程均为一小时,属 “江淮一小时经济圈”。镇区建设日新月异,350KV 的电力、日供水万吨的自来水、 100MBPS 的宽带网、省内五星级的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以卅铺大 道为龙骨,经华大道、卅兴路、206 国道为侧翼的“丰”字型街道网络,将镇区打造成集 工作、休闲、购物、康居、美食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位的乡村都市。依托省级桐城民营 经济开发区,卅铺工业园一期工程已建成面积 1200 亩,入园企业 38 家,其中省级骨干企 业 1 家,安庆市骨干企业 3 家,共完成投资 1.8 亿元。以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的工业园二 期工程规划面积 1500 亩,“一平五通”基础建设即将完工,正在迎接八方客商的到来。投 资 2000 余万元、占地 500 余亩的蛋鸭交易大市场生意火爆,享誉大江南北。立足镇区,连 接 15 个村的通村公路,全部实现“柏油化”。新农村建设生机凸显,大关街、龙头街、王 集街、甑山街为支架,10 余个中心村庄为扩展,与镇区建设相得益彰。桐城小花茶、大关 水碗、大关松花蛋、好运板鸭、卅铺珍珠米、大关茶干、胡埠香糕、歧岭粉丝等特色品牌, 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农家乐”、“乡村一日游”的开发,“红色” 的欧家岭、奇妙的古洞崖、典雅的寄母山、美丽的五岭湖等知名景点,吸引越来越多的游 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 金神镇 电话:05566665000 金神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东南部、美丽富饶的嬉子湖畔。面积 132 平方公里,人口 6.2 万, 辖 18 个村。镇北紧邻桐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毗连长江水运,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穿境而 过,206 国道依傍而走。在 07 年的全市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获全市第二的殊荣,获得发展 工业经济铜牌奖,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前列。金神镇工业基础雄厚,“丹凤”玻纤、“金光” 凸轮轴、“攀登、盛运”输送机械是全国名牌产品,全镇共有大小企业 888 家,其中 500 万元以上规模企业 14 家,亿元企业 4 家,业已形成玻璃纤维、汽车配件、输送机械、建筑 建材、缫丝轻纺、塑料包装等六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完善。2006 年被评为安徽“五个好” 乡镇。 范岗镇 电话范岗镇位于市区南 9 公里处,206 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桐潜公路贯穿其境, 区划调整后全镇总面积 133.4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946 公顷,辖 18 个行政村,1 个居委 会,总人口 6.7 万人。目前,范岗镇共有民营企业 800 多家,规模工业企业 9 家,纳税百万 以上企业 2 家,纳税超 10 万元企业近 20 家。全镇已形成制刷、橡胶、注塑、烟机配件、 铁路配件、机械、家具等为主要产品的工业结构。 嬉子湖镇 电话态家园 梦里水乡 地处桐城东南的嬉子湖镇,拥有全省最大的湿地资源。境内水域广阔,山清水秀,悠久深厚 的历史文化、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风景秀美的田园风光、丰饶富足的水陆物产,构成了 魅力无限、声名远播的生态家园。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 134.7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 76 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 56%,耕地面积 1080 公顷,林地面积 1154 公顷。共辖 9 个行政 村、266 个村民组,总农户 6394 户,上年年末总人口 24322 人。嬉子湖农业基础历史悠久, 盛产水稻、油菜、瓜果等农作物,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明星乡镇” 称号。嬉子湖水域辽阔,水质优良,无污染,湖汊众多,水产业发达,为桐城市水产大镇, 盛产螃蟹、青虾、甲鱼、淡水白鲳等“嬉子湖”牌淡水鱼类,是省市久负盛名的“鱼米之 乡”。 吕亭镇 电话吕亭镇地处桐城市区东北部 5 公里,面积 124 平方公里,15 个村,6.3 万人,山川秀美, 人文荟萃。年财政收入近 4000 万元。区位优势明显。吕亭镇地处合肥安庆两市中心地段、 桐城市的黄金地区,与舒城、庐江二县交接。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206 国道贯穿全 境,镇内公路网络健全,交通十分便捷。是优质大米、板栗、蚕茧、“桐城小花”茶的重 要生产基地。吕亭镇山川秀美,人文荟萃。鲁肃读书亭、左公(光斗)墓、半天山居、洞宾 泉、谷林寺等名胜古迹遍布境内,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现已形成以彩印包装、农药化 工、农用机械、缫丝、塑胶、制盖等为支柱的优势产业。 唐湾镇 电话唐湾镇由原唐湾镇和大塘乡合并组建,位于桐城市西部边陲,距市区 32 公里,平均海拔 680 米。全镇国土总面积 123 平方公里,山场总面积 7.4 万亩,是本市主要林区,耕地面 积 4871 亩,分布于北冲河、南冲河河谷。全镇辖 8 个行政村,147 个村民组,2007 年末总 人口 14000 余人。 2007 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7800 万元,完成财政收入 725.8 万元,其中地税完成 174.8 万元,国税完成 551 万元。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 18000 万元,农业总产值 3500 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 2269 元。2007 年,全镇共组织劳动力培训达 7200 人次,外出务工人员达 3800 人,创劳务收入 1800 万元,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村级集体纯 收入比往年均有所增长。全镇完成招商引资项目 6 个,实现到位资金 1414 万元,超额完成 年度 1000 万元任务。目前,新引进的项目天森烟机配件有限公司落户市民营经济开发区。 黄甲镇 电话黄甲镇地处桐城西部,距市中心 10 公里,全镇国土面积 107 平方公里,辖 8 个村,人口 1.4 万。镇内资源丰富,山场面积 12.8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90%,是“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区 和中药材生产基地。盛产优质食用菌、名贵淡水鱼,它们与以石灰石粉、油漆鬃刷、烟机 配件、金属复合、黄铁砂矿开发等待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构成了我镇的支柱产业。全境山 青水秀、环境优美有高山古刹、名人墓群,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场所。 鲟鱼镇 电话鲟鱼镇,座落于桐城市东南隅,地处长江之滨,位于菜子湖出口处,通江之咽喉。周边与 安庆市迎江区、枞阳县和池州市接壤,为桐城市之飞地。面积 2.81 平方公里,人口 1100 人。辖桐川、外江、内江三个居委会。 鲟鱼镇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境内产业主要有江海航运、船舶修造、水产养殖、绳网织 造、成品油销售,煤炭沙石销售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共中长江和近海航运是鲟鱼镇的 主导产业。 文昌街道 办事处电话05566121966 文昌街道位处桐城市主城区,2006 年 9 月由原文昌街道和碧峰街道合并而成,是市委、市 政府所在地,桐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国土面积 55.0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0647 亩,辖 7 个行政村、4 个社区、2 个居委会,总人口 6.1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3213 人。 街道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沪蓉高速公路毗邻而过,合九铁路、206 国道、桐潜公路、桐 黄公路贯穿全境。区域内各种机构齐全,桐城中学、桐城师范等重点学校、二甲医院的桐 城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等座落其中,道路、给排水、绿化、供电、通讯、 环卫、物流等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境内文庙、六尺巷、披雪瀑、左忠毅公祠、桐城派陈列 馆等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工业具有雄厚基础,是街道经济的支柱。目前,拥有大小工业企 业近 200 家,其中全市 30 强企业中就有 5 家,基本形成了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化工油墨、 电脑制版、建筑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规划面积达 1000 亩的“桐城市经济开发区文 昌工业园”一期园区已建成投产,二期园区已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街道企业发展 和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大型市场 8 处,商业网点 3000 多 个。政务新区、仙龙湖旅游开发、山水龙城、近郊公园、北大街老城区改造等重点工程的 实施,将使街道成为一流的行政服务区和商贸旅游区。茶叶、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 已初步形成规模。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婚育 新风先进单位”、“安庆市小康乡镇”、“安庆市卫生创建先进单位”、“安庆市发展乡 镇企业明星街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省中医院招聘劳务派遣人员4人(三十五)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山东能源集团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技能操作岗位招聘2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长沙市口腔医院招聘1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职业院校实习岗位管理细则
- 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方案范例
- 2025吉林市化工医院招聘各层次医疗人才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招聘6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延安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2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遴选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1人(北京)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河北衡水市恒丰小学招聘教师若干名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秋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2025年新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考核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第8课 西溪湿地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1)人·自然·社会
- 江淮十校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网络货运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人体十二经络系统解析
- 1.8《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教科版三上科学(新教材)
- 消防系统信号传输方案
- T-WHCIA 1008-2025 城市道路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DB15∕T 3644-2024 国有企业阳光采购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