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中考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中考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中考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中考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阅读教学设计 一、中考阅读教学设计:现代文 使学生初步掌握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 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12 课时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 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 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 可;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 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 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 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 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揣 摩分析。 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 字中找答案。 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一从结构上,常起 A 承上启下过渡、B 总领下文或 C 总 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 A 开篇点题,B 设伏笔、C 作铺垫、 D 深化中心、E 点明主旨等作用。 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 层进式;并列式。 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写了“谁干什么” 。 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 确、通顺。 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 立意等角度考虑。 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 意言之有理。 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悟 (1)中村家住在一幢在山腰里的商品小住宅里。家里四 个人生活,父亲,母亲,还有念大学一年级的儿子贵之君 和中学一年级的女儿和佳子。父亲已经 44 岁,是一家小公 司的科长。 (2)父亲近来心事重重。因为儿子贵之君变得很奇怪, 他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要钱,虽然有时觉得他 在撒谎,但也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就把钱给他了。因为 住房的贷款等,所以家庭经济拮据。贵之君的讲话却一天 天更粗野起来。 (3)可是,父亲知道贵之君是个很有感情的孩子,很喜 欢妹妹,所以他仍然非常信赖着儿子。 (4)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那长年使用的饭盒出现了 一个洞。虽然饭盒太深,用起来极不舒服,可一旦坏了父 亲仍非常沮丧。 (5)孩子他妈在附近的超级市场买回了两个饭盒,给贵 之君和父亲。贵之君以前是带钱去学校买饭的,现在想尽 量让他用饭盒带饭。 (6)可是,父亲不喜欢这饭盒,因为装饭和装菜的夹层 是分开的。 (7)父亲带的饭菜每天都是大马哈鱼,这在公司里也出 名了。炒鱼块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父亲吃饭时,把盖 翻过来横在边上,接着把饭上的鱼块移到盖上,于是压着 鱼块的那部分饭呈浅黄色。那是父亲最爱吃的。不过,时 间一长,他也有点吃腻了。 (8)那时已是五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9)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习惯地从包 里取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 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还有莴苣。A 父亲吃惊地张大嘴 愣了老半天。这时有同事在边上走过,他慌忙盖上盖。B 他 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10)C 接着打开装饭盒的夹层,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 眼睛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11)D“难道”父亲喃语着,用筷子抠着饭盒角。 “果真!”父亲在心中惊叹着,受宠若惊。 (12)这是两层的海苔便饭。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 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的海苔替他制作的海苔便饭。那 已经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13)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呼呼的,甚至有 些神思恍惚;在回家的路上,他还买了四只很贵的甜瓜当 作礼物,而且他归心似箭,真想一步跨回到家里。 (14)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父 亲的心情阴转睛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15)“那样的饭能吃吗!” (16)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好在责怪母亲。父亲不由 得心头火起。 “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定后 推开大门。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 “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18)父亲听见了。原来是这样。是孩子他妈搞错了父 子的饭菜,父亲顿感兴味索然。 (19)“我回来了。 ”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 脸。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定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 的脸。可是,贵之君不同,是一副带有愧意的表情,而且 显得柔和。父亲不由尴尬地把甜瓜放在那里,走上了二楼。 (20)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 他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是很粗野,但能够感 受到话音里饱含着的柔情。 (21)父亲几次想要对贵之君说:“大马哈鱼也很好吃 啊。 ”但他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父亲明白,贵之君转变 的原因,是那次与父亲换错了饭菜。 暖春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1、第段中加点的两个“小”字不能删去,因为它们突 出强调的是中村先生: _. 2、 第二段:贵之君变得很奇怪”是指 :“_” ; “_ ” 。 3、第(3)段话不能删去的原因是: _. 4、第段“都也”连用,意在突出,也为下文写 “父亲”吃到了与儿子换错的饭菜时而感到_和 _ 的心理埋下伏笔。 5、第-段对“父亲”感到意外这一点作者描述得十分 成功,请分别:写出四句各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A、_ B、_ C、_ D、_ 6、第(10)段“紧紧”的意思是 _,下文第(12)段 与这用法相似的词是“_ ”二者在写法上构成了鲜明 的_ , 突出了“父亲” “感动得热泪盈眶” 的原 因,也表现了“母亲”对贵之君的 _。 7、联系上文找出第(14)段中用错的一个词组(短语) , 请圈出后,改正为:_ 8、(20)段与上文第(2)段都写到“贵之君的变化” ,这 叫做_ 的手法。 9、第段是 _描写,烘托出中村先生 _ 的家庭氛围。 10、本文以_ 为记叙的顺序,叙述了 _ 的故事,全文正面塑造了“父亲”_ 的 形象,侧面突出了贵之君_ 的品质。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煦( ) 阑珊 尴尬 12解释第(2)(4)段中加横线词。 拮据:_ 沮丧:_ 尴 尬: _ 1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心里盘算的事桩接一桩。形容思虑很多。 形容不顾羞耻地胡搅蛮缠。 形容回家心切。 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 14本文以悟为题,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读完 后,你又悟到了什么呢?请联系自我实际,说说你的感受。 100 字左右 二、中考阅读教学设计:议论文 1.了解议论文的 基本知识,明确中考议论文的考察要点 2.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3.提高议论文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 归纳法、专项训练法 3 课时 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 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驳论:指反驳别人的主张,证明别人的主张是虚假的、 错误的,从而确立起自己正确的主张。 1.能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并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概括出论点。 2.能概括分析论据(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能分析论据 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能把握论证方法(包括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 喻论证),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能分析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 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5.能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6、体会议论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 7.能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常见位置寻找 通过主要论据来寻找论点。即作者对论据分析后,提 出论点。 通过“认为” 、 “必须” 、 “由此可见” 、 “要” 、 “是”等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 有的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中心论点。 论点必须是紧紧围绕论题、表达看法、主张的比较完 整的判断性语句。同属这一类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强 的。 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论点和结论。 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论点,可依据通读 整个文段,看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语句来写,与 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论点的语言形式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不 能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也不能用问句。常用“是 ”、 “不是”的句式。 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 用论据来验证,看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 是不是吻合。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解释、说明。 一般通过位置寻找,段首比较常见。 分论点有时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 分论点形式相对一致。 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算作是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 名人的话有时包含在事实论据中,只是事实论据的一部分, 而不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这时就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人物指 论据中的主要人物,事情指整个事件中最本质、最核心部 分。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 应概括在内。 (2)、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主要人物核心事件 事件结果。 (3)、注意点:概括事件要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概括要 时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对文章语言要提炼、加工;论 据的论证角度。 概括论据中心 注意论据前后的概括性语句 联系论点 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围绕论点补写。 事实论据补写的方法:恰当选择叙述角度、适当剪裁 突出重点、反复强化中心词句。 注意点:事实论据应当简洁;注意和上下文之间的衔 接和照应;论据要有代表性,说服力强。 首先看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 什么方法引出论点的;接着看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 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论证过程中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及相应的论据,以及论据使用的角度。弄明白各段落 层次间的内在联系。 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 过渡词语。 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要答出论据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用好连接词。 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先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分 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或者道理论据 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总分总 理解词句的一般含义; 推敲其在句中的语境义; 结合语境义分析其表达作用; 结合文章论点来理解。解析品味要遵循“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揣摩作用一定要结合句意 来回答 A、语言准确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 定语、状 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 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 确,爱憎分明。 D、语言生动表现为: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 E、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 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 结合关键性词语、修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