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_第1页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_第2页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_第3页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_第4页
大学迎新晚会新闻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星光熠熠 青春激昂 法学院迎新晚会圆满结束 2016 年 10 月 16 日晚 7 点,在学生活动中心,由法学院学生 会主办,各部门协助,我院举办了主题为“星光大道”的 2016 届法 学院迎新晚会。此次晚会旨在进一步推进学院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 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习氛围,给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和 勇气的舞台。参加晚会的嘉宾有团总支书记齐光宇老师和 16 级各班 班主任,以及校院二级团总支学生会代表。 随着动人而熟悉的清唱声响起,迎新晚会在我院学生会部分 干部婉转而激情的歌声中拉开了帷幕。随后强劲的背景响起,歌舞、 小品、乐器演奏等精彩的节目为台下观众呈现了丰盛的视听盛宴。 来自 15 级和 16 级法学院的同学表演的群舞弗朗明哥 烈焰红唇 动作优美热烈,每舞一个圆,每走一个圈都那样引人入胜。由 2016 级社工班同学表演的hey jude成功延续了上个节目的精彩,两位 男生的歌喉同样动人深情,引得台下观众尖叫连连。法学蒙班的 根在蒙古一曲承上启下,唱出了所有内蒙人的心声,把气氛推 向一个小高潮。同样来自法学蒙班的筷子舞萨布罕紧随其后, 在姑娘们的舞姿中,气氛再次走上一个高潮。接下来由 16 社工班和 16 法学蒙班自编、自导、自演的两部小品 二后生上迎新晚会和 应聘分别生动有趣的展现了内蒙地域广博,语言文化的差异及 人们溜须拍马, “只认钱不认理”的社会现实,这两个表演使台下观 众们开怀大笑,赢得阵阵掌声,声声震耳欲聋。之后歌唱节目悠然 的音符向观众传播着爱与宁静的福音,让火爆的气氛归于平静温暖。 最后由 16 届全体代班倾情表演的舞蹈串烧向全体师生表达着深切的 希望和祝福,让整个场面再次上升到一个火热的氛围之中。整场晚 会精彩不断,高潮迭起,赢得台下的衷心热爱,欢呼声一浪高过一 浪。其中更有微信墙,幸运抽奖活动,提高了台下观众的积极性与 参与度。随着代班们倾情表演的结束,我们的晚会也进入尾声。 由观众们票选,在一众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人气节目是 16 社工班的hey jude 。拔得头筹的是带给大家欢笑的小品 应聘 。16 社工班二后生上迎新晚会 及 15, 16 级同学联合表演的舞 蹈烈焰红唇获得二等奖。法学蒙班的蒙语歌曲根在蒙古 ,16 级知识产权班遥远的她 ,还有当你老了获得三等奖。通过此 次迎新评比大会,调动了新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显示了新一代大 学生的蓬勃朝气,显示了内蒙古财经大学新一代大学生独特的领导 能力与表演能力,锻炼了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为 今后崭新的大学生活描下绚烂的一笔。 在读少数民族研究生比例在“985”高校中排名第二,每年投入近 1000 余万元用于少数民族学生补助,连续 7 年参加甘肃省“同心光彩陇原行”大型系列活动近年来,我校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 维护民族团结为基础,以共同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组织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 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校园里美丽绽 放。 让民族团结的时代主旋律入耳入心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继续推向前进,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是关键。”学校党委把民族团结教育列入 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及 法制教育,切实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把创建活动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结合起来。 3.14 事件和 7.5 事件发生后,我校迅速采取措施,引导全校师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师生认清形势、坚定立场, 有效保证了校园和谐稳定。昆明 3.01 事件后,我校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安全稳定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并安排部署多 个检查组赴各个基层学院进行安全稳定督导工作,有效杜绝了片面将暴恐事件与特定民族联系起来的错误言行。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学校党校开办的处级干部 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课程表上,民族关系、民族理论教育都是重要的讲授内容之 一。学校还先后邀请了中央党校胡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朱伦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我校师生做 了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近三十年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检讨等民族理论、政策和法规的相关报告。 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了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我校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广大师生的原则,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 让爱国自强的正能量始终砥砺民族学生奋发进取。近年来,我校先后涌现出了从甘南草原走出的藏族特色材料 专家王育华教授,救助关爱城市少数民族农民工子女的百名全国优秀志愿者何乃柱博士,藏族学生、“兰州大 学感动校园十大学子”白吉等多名师生典型。他们的事迹在影响着周围师生的同时,也成为我校推进民族团结 进步创建工作的生动写照。 2012-2013 年,根据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委的统一安排,我校先后派出 13 名专家学者赴甘南、天水、武威、陇 南、张掖、酒泉等地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大宣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插上追梦的翅膀 “民族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而教育则是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据统计,近 5 年,我校共招收少数民族本科学生 2090 名,少数民族研究生 1086 人,在读研究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达到 6.28%,在“985”高校中排名第二。如此规模的高素质民族专业人才的不断输出,成为我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在招生入学的源头上,我校出台的一系列照顾政策解除了少数民族青年深造无门的后顾之忧。据介绍,在 研究生招生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时,我校分学科门类单独制定少数民族考生复试分数线,在对应学科门类复试 分数线基础上,总分降 50 分,单科各降 5 分。各学院在复试过程中,对少数民族上线考生进行统一复试,复试 结果单独排序,并在录取上给予倾斜。 与此同时,我校还努力完成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我校 共录取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招生计划少数民族学生 459 人(其中博士 142 人),为培养少数民族 高层次骨干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我校还通过建立加强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培养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学 生骨干、少数民族同学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目前在研究生中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党员 151 名,占少 数民族研究生总数的 44.28%。 在就业方面,我校为少数民族新生订阅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增强就业意识;开展本科少数民族毕 业生专项就业扶助计划,通过“一对一”谈话,“简历门诊”,外出求职“交通补贴”,求职技能技巧培训等 途径,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帮扶。学校还通过奖励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西部基层单位、少 数民族地区就业的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 5 年来,我校已累计奖励 964 人,少 数民族学生占到 55.6%,其中到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的学生占到近 60%。 每逢少数民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我校都要安排放假和开展慰问活动。对于少数民族贫困生,学校在在助学 贷款、学费减免、奖学金等方面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学校每年投入经费近 1000 余万元补助少数民族学生。学校 还形成了鼓励引导少数民族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少数民族学生参与 成立了锅庄舞协会、民族友好协会等学生社团,积极举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现 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民族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用科教资源助力民族地区建设发展 立足于高校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独特优势,我校积极响应甘肃省委、 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号召,着眼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瓶颈,将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的 服务半径不断延伸,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2007-2013 年,我校连续 7 年参加省委统战部组织的“同心光彩陇原行”大型系列活动,组织党外专家 200 余人先后赴庄浪、高台、会宁、广河、定西、临潭、礼县等地,开展扶贫帮困、科技培训、智力支持和送医 送药等活动,累计赠送价值 20 余万元的药品,义诊 5000 余人次,并举办 20 多场培训讲座。 “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我校迅速安排部署全校师生员工 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仅我校党外知识分子就向灾区捐款一百多万元。我校不仅为灾区转运来的伤员提供 最及时的治疗和后续的心理辅导,还组织党外医疗专家,多次数批奔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陈兴鹏教授、 马雪彬教授、王乃昂教授等民主党派专家更是就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方案和建议。 2012 年,根据甘肃省关于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的意见和“1414” 对口支援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 我校启动了对口支援广河县的工作。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 的“兰州大学对口支援广河县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研究生支教团,每年安排 5 名学生前往广河县一中和广 河中学支教。2013 年,研究生支教团争取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暖流计划等公益组织的捐助,让 22 名同学每 月得到了 60-100 元的助学金资助。兰州大学第一、第二医院分别与广河县人民医院、中西医医院签约成为“协 作医院”,并开展了医疗设施捐建和技术帮扶活动。 尤为可贵的是,数年来,我校瞄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民族问题与民族理论、少数民族发展与民族政 策、边疆安全与稳定等重大问题研究咨询上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产出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和 重大现实问题攻关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和甘肃省的高度重视,为新形势下确定民族地区 发展战略、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据统计,近 5 年来,仅民族学及相关专业学科,获 得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2 项,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8 项,教育部一般社科项目 10 项;发表论文 818 篇,其中 CSSCI 论文 4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