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_第1页
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_第2页
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_第3页
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_第4页
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浅谈羌族克西格拉舞 【摘 要】羌族,中国版图中上 古时期形成至今的民族之一。作为五胡 (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中的羌, 这个古老的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羌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 不仅表现形式独特,还承载着艺术的审 美价值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 试通过对羌族克西格拉舞的概况介绍, 探讨其文化价值。 中国论文网 /5/view-4007176.htm 【关键词】羌族;民族舞蹈;克 西格拉舞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新唐书中有记载,中国第一个王朝 夏,就是以羌族为主体,在黄河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域完成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羌人分 布极广,后一部分羌人开始向西南及西 北各地大迁徙,有的迁徙到岷江上游、 大渡河和安宁河流域,有的则迁往青藏 高原。前往中原地区的羌人大量内附定 居,逐渐被汉人同化。迁往岷江上游的 羌人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成为今天聚 居在岷江上游的羌民族。 羌族舞蹈与羌民族历史一样悠久。 羌族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而藏缅 语族中的藏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 哈尼族等民族的民间舞蹈,它们都和羌 族舞蹈有着文化源流的密切关系。歌舞 艺术在羌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占有 其重要的地位,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 一块光辉夺目的艺术瑰宝。 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三类: 自娱自乐的舞蹈、祭祀性的舞蹈和礼俗 性的舞蹈。原始民族早期所产生的舞蹈 大都是为了祭祀神灵、祈福保平安。羌 族人民不论是经历农耕、丰收、嫁娶、 生育,还是遭遇自然灾害、战乱、疾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不管是个人的生命历程,还是大型的集 会活动,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而各种祭 祀活动又无不以音乐歌舞贯穿其始终。 这些羌族民间舞蹈和日常生活有着十分 紧密的结合,在不同场合的礼俗活动中 都有与之对应的相对固定的舞蹈及歌曲。 多数舞蹈无乐器伴奏,跳舞者自唱自跳 或以统一的呼喊声和踏地声作为节奏来 使动作达到一致,且大多是集体表演的 形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根据俄国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普列汉诺夫 “艺术 起源于劳动” 的理论阐释,艺术的产生 是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 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 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 类的劳动实践。考察羌族的历史不难发 现,羌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不仅与羌族的 原始农牧、狩猎等生产劳动及其原始宗 教信仰有关,并且与古羌人为了生存领 地而进行的征战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羌族舞蹈中有不少都是在模拟羌族先民 的生产劳作、祭祀祈福以及战争场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今天流行与岷江上游北部羌区的民间祭 祀性舞蹈跳钾 、 跳盔甲和铠甲 舞 ,就是与古代战争有关的舞蹈。 羌族“ 克西格拉” 舞为丧葬仪式舞 蹈,在羌族北部的方言又称“赫苏德” , 汉语称其为“ 铠甲舞” 或“跳盔甲”,因跳 舞者身穿铠甲而得此名,是一种穿着铠 甲跳的祭祀性舞蹈。克西格拉舞是在为 民族英雄、战死者和德高望重的老人所 举行的大葬仪式中而跳的男子集体舞, 目前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 治州的藏族聚居地黑水河流域沙坝、赤 不苏地区及羌族聚居地理县。在克西格 拉舞中,男子主要以碎步颤膝和胴体轴 向转动为主,动作威武有力;女子主要 以摇臂转身和揉膝摆胯为主,动作灵巧 轻盈。男女之间的刚与柔形成鲜明的对 比。 一、羌族克西格拉舞的起源 关于克西格拉舞的起源, 中国 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 (下册)中 的羌族部分曾写到:“ 克西格拉起源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羌族英雄别姆支同妖魔的战争:为了战 争妖魔,别姆支带领羌人用几口大锅盛 满顺酒,锅旁摆一只大竹筛子,下面点 一盏油灯。在妖魔眼中,顺酒变成了大 湖泊,筛子孔变成了无数只眼睛,许多 戴盔披甲手持兵器的武士,正在跳打仗 的舞蹈。妖魔被这种庞大的阵势吓倒, 不敢再来骚扰。别姆支死后,人们为悼 念他,就用这种形式作为他的葬礼。从 此以后,祭奠羌族英雄,都要跳克西格 拉,成为大葬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由此推测,克西格拉舞最初极有可能 是古羌部落在游牧、狩猎的过程中所产 生的祭祀仪式。早期的古羌人习惯用歌 舞为战死的羌族英雄举行大型葬礼。这 种仪式性的舞蹈既同于丧葬又区别于丧 葬,虽然其形式与丧葬相似,但克西格 拉舞最初应该起源于战争。战争是人类 社会因发展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经 常发生掠夺性和血亲报复的战争。频繁 的战争生活,造就了习武、模拟战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庆祝胜利等反映战争生活的舞蹈(我们 习惯也称这类舞蹈为武舞 ) ,它们反 映在文献及传说中,也反映在遗存的古 崖画中,甚至反映在民间遗存的这类舞 蹈中,生动地展现了原始武舞的真实形 象。 ”唐代以前,由于战事连连,早先 的丧葬祭祀类舞蹈逐渐演变成为为出征 将士所举行的一种鼓舞士气、祈祷凯旋 的祈福活动。后来,凡有将士出征、村 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辞世、为战死的英 雄举行悼念仪式等场合都会举行这类歌 舞祭祀活动。在丧葬仪式中,羌人跳克 西格拉舞的目的是为亡灵超度,而享有 这种待遇的“ 亡灵” 必须是战死的将士或 民族英雄。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 不同仪式的仪轨以及目的也会随之发展, 产生变化。存留下来的 “铠甲舞” ,沿 于古羌的“大葬舞 ”。如今的克西格拉舞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仪式过程,从祭 奠、发丧,再到安葬每个环节都有安排, 不同环节中的不同程序又都讲究不同的 礼节,这当中有歌词的改变、动作的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化以及队形的变换。以现今流传于四川 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茂汶地区比较 完整的克西格拉舞为典型分析来看,克 西格拉舞是经历了长期的不间断的调整 和发展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保留形式。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着由简及 繁的规律,克西格拉舞也不例外。今天 的羌族地区在老人葬礼、年节庆典或农 历七月初十的羌族祭祖日等日常仪式中 也都会表演曾经只在祭祀活动中才会表 演的克西格拉舞。 二、羌族克西格拉舞的表演形式 1、表演中的服饰 克西格拉舞中表演者头戴插满雉 鸡翎和牦牛尾鬃毛的头盔,身披连衣裙 式无袖牛皮铠甲,肩上系一个铜铃,腰 间配以色彩鲜艳的布腰带,并挂一把银 鞘刀,手中握刀、矛、弓、剑等兵器。 2、表演的过程 在羌族的传统习俗中,举行任何 祭祀仪式以及欢庆歌舞之前,都要先饮 咂酒。在克西格拉舞开始前,人们首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将一只巨大的酒瓮摆在庆典活动的麦场 中央,随后便由羌族男子抬来盛满开水 的大木桶。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负责整 个“仪式”的司酒便手拿长柄木勺用羌语 以洪亮的声音向人们致一番词,全场静 聆。披挂牛皮铠甲、头戴插满雉鸡翎和 牦牛尾鬃毛头盔的老年武士们,则高举 火枪、刀戈,在麦场外成一列纵队静候 仪式的开始。麦场旁一排身着羌族传统 服饰,盛装打扮的老年妇女们,并肩而 立组成“仪式 ”歌队,在全场肃穆的气氛 中开始了悠扬而悲切的合唱。歌声婉转 诉说死者生前的贡献,同时表达生者的 怀念之情。随后严阵以待的武士们便从 场外踏着节拍步入场地,拉开克西格拉 舞“序幕”的表演。他们围绕场地边缘以 缓缓而行的蹉步前进,一边挥舞刀戈一 边向着天上鸣枪,最后驻步于歌队妇女 身边,等待司酒宣布饮用咂酒的号令。 按照羌族传统,饮用咂酒的顺序由年龄 最大、辈份最高的妇女开始,然后以辈 份高低依次进入麦场用酒杆吸饮。司酒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在每个饮酒者吸吮咂酒后,都要用水瓢 舀开水再次注满酒瓮,这是羌民们利用 咂酒比重大于开水的道理,在不影响咂 酒浓度下掌握瓮中酒量消耗情况的同时, 为再次酿新酒做好准备。 3、序幕 一巡咂酒后,克西格拉舞正式开 始。伴唱的妇女们站在场地边,边摇动 身躯边轻轻吟唱;头戴头盔、身披牛皮 铠甲的武士们挥舞兵器,抖动铠甲,跟 随“释比”的鼓点从场外缓缓进场。武士 们入场后围着场地中央的大锅缓缓绕行, 行进过程中他们时而高举火枪、刀戈, 时而发出“嗷 呀,嗷呜! ”的喊叫, 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以此达 到驱邪、除魔,保护亡灵的目的。绕行 数周之后,开始变换队形,表演相互对 打、拼杀的列队场景,多种队形和阵势 同时挥舞刀戈,向天鸣枪模拟原始战争 场面,体现了古代将士英勇奋战的征战 状况。虽然克西格拉舞没有特殊的舞蹈 技巧、华丽的舞姿和场面,主要的舞步 也只是由碎步、颤膝移动、胴体轴向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动、弓腰、纵向跳跃、耸肩、抖铃等动 作构成,但它那庄严雄浑的气势却承载 和支撑起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民族精神和 礼俗文化。 4、中场 武士们表演完便站在妇女合唱队 旁边等待着司酒宣布饮用咂酒的号令。 按照羌族传统饮用咂酒的顺序由年龄最 大、辈份最高的妇女开始,然后以辈份 高低依次进入场地饮酒。待所有人饮过 一次咂酒后克西格拉舞便正式开始了。 5、高潮和结尾 武士们持续不断地变换队形围绕 中央的大锅舞动手中的道具,相互对打、 拼杀以再现古代战场激烈的厮杀场面, 现场气氛也随之达到高潮。最后,表演 者高举双手抖动身体,在沉重的步伐声、 厚重的铠甲声、雄壮的呼喊声和自豪的 大笑声中这一部分的表演结束。武士们 退场后,歌唱队的妇女继续伴随着沉稳、 缓慢的歌声,继续摇臂、转身、提腿、 摆胯等舞蹈动作,使刚才激烈的厮杀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面重新回复到深沉平缓的情绪中,克西 格拉舞在缅怀亲人和寄托哀思的气氛之 中结束。 三、羌族克西格拉舞的传承价值 羌族克西格拉舞是从狩猎、祭祀、 征战、庆典等诸多活动中发展演变而来 的一种具有规模叙事的祭祀性歌舞。作 为羌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涵括了其独特的 艺术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甩胯 ”、 “顶胯”和“转胯” 是羌族民 间舞蹈所特有的动态特征,在克西格拉 舞中,舞者在踏步的同时,右侧身体会 随着右胯的顶出而摆动,握着短刀的右 手也会随着节拍而横向摆动,整个右侧 身体的动律都在重拍上,给人以强有力 的视觉冲击。在古代羌族文化中,最大 的特点便是长期以女性为中心。羌族自 出现社会组织开始,就是女性中心社会。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绝大部分族群都曾 经历过的一个历史阶段,在母系氏族社 会的公社初期,女子通常承担起采集、 纺织、烹饪、持家和生育等劳动,这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看上去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家务活” 的劳 动,实际是维系氏族生活的根本。而男 子则承担起狩猎等户外作息。随着农业 的产生,妇女成为农业劳动的主要承担 者,而男子仍然负责狩猎。妇女在生产 领域和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作用, 决定了氏族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以母系血 缘为主体的母系氏族社会。而“甩胯” 、 “顶胯”和“转胯”的舞蹈动作,则可视为 母系氏族的社会文化特征。在西南氐羌 民族传统习俗中都保存了大量这类与生 存和繁衍等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原始 舞蹈。 因题材大多模拟军事战争的场景, 所以克西格拉舞的舞蹈内容包含了战前 的准备、战争时的厮杀及战后的悼念活 动等。人们试图通过对克西格拉舞的节 奏、舞步、队形变换来重现战争场面的 艰辛与残酷。模拟战争,仅是舞蹈的一 种表现形式,这种模拟充分体现了羌族 原始舞蹈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所发挥出来 的心理调节与社会控制功能,通过艺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思想感情。 心理调节功能旨在慰籍亡灵,宣 泄和疏导未亡人的痛苦和哀伤。从某种 意义上讲,克西格拉舞是属于军事丧葬 祭祀性舞蹈,因此在其舞蹈表演的过程 中不免流露出追忆先灵,抚慰人心的涵 义,通过舞蹈表演来传达对现实世界的 宣泄,以及对神灵世界的寄托。这种行 为与羌族人民的生死观念有着密切的联 系。无论是远古时期还是在当今,人类 社会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身处 社会关系网络的个人始终都在寻求来自 安全需要的的满足。美国著名的心理学 家马斯洛曾在其提出的“ 需要层次理论 ” 中阐释了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多种动 机和需要,其中来自“ 安全的需要 ”起着 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中国的民间祭礼 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小老百姓在面对来自 强大的自然以及社会的威慑力之下的一 种自我保护方式。当人们面临困境或是 对无法掌控的现实感到无力之时,来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内心的压抑和纠结可想而知,无法预知 未来使人恐惧和绝望,这时就需要神灵 的指引和帮助,老百姓释放这种压力的 传统方式之一就是举行祭祀仪式,祭礼 的产生便是因为人们在迷茫时,想要通 过祭祀的仪式将自己的声音和想法传达 给神灵世界,希望得天助从而走出困境, 离苦得乐。 并且,克西格拉舞在增强羌族人 民的凝聚力,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有 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羌族人民以祈福和 祭祀为目的,通过带有仪式感的活动达 到使族人拥护共同的社会认知,从而起 到凝聚民心的作用。不论是来自民间传 说还是史料记载,都显示出羌族在其漫 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经历战争的磨难, 为了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古羌族人 不得不多次辗转跋涉,从西北草原迁徙 到西南山区。因此,他们更向往和平与 安宁,痛恨侵略和战争。所以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正是频繁征战的经历形成了 羌族人民对团结的认知。作为与祭祀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