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_第1页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_第2页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 一、综述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介于东经 110411433、北纬 3434一 4043之间。 土地面积为 156 万平方公里。1987 年底全省总人口 2717 万,其中,农业人口 2118 万,总劳动力 8228 万。 全省辖 6 个地区、5 个省辖市、118 个县(区、中) 、 其中 109 个农业县(区)、1928 个乡(镇) 、32370 个村民委员会。1987 年全省社会总产值 4628 亿元,农村社会总产值 1637 亿元, 其中,村办工业、建筑、运输和商业总产值占到 625 。 主农业总产值(1980 年不变价) 3268 亿元,农业总产值 491 亿元,其中,林、牧、副、渔总产值占 281。粮食总产量 7125 亿公斤,棉花总产量 7785 万公斤,油料总产量 30812 万公斤。 (一)农业自然资源评价 山西省在地貌上属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和西部为山区和丘陵, 中部为断陷盆地。海拔平均高度在 1000 米以上,五台山顶最高 3058 米,晋南垣曲黄河滩最低 245 米, 相对高差 2800 多米。全省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 803,平原仅占 197。山西省河流东部、 北部属海河水系,主要有桑干河、滹沱河和漳河等。西部和南部属黄河水系,主要有汾河、沁河、涑 水河,三川河和昕水河。山西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以恒山为界,北部属中温带, 南部属暖温带。 全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日照充足, 有利于多种农作物、林木和果树的生长栽 培。 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1水资源缺乏 据水资源初步分析,全省多年平均河川迳流 114 亿立方米,地下水 277 亿立方 米,人均只有 524 立方米, 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5,工农业用水十分紧张。全省年均降水 量 40(vkoo 毫米, 雨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水、热资源分布不够协调。 。 2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全省总土地面积为 235 亿亩。 土地利用构成为:农耕地占 37,园地 占 069,林业用地占 199,牧草地占 93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 337,交通用地占 147,水域占 25, 未利用地占 257。现有耕地中,水浇地仅占 205,多集中在平川。 未利用地中,可以改造利用的有雁北、晋中盆地的 200 多万亩盐碱地和晋南黄河滩涂 m 多万亩沙荒地, 耕地后备资源匾乏。 3光热优势明显 全省全年日照时数 22002950 小时:稳定在 0 以上的总积温 20005100; 年总辐射量 120145 千卡平方厘米, 是华北光热资源的高值区。气温日较差大,积温有效性高, 有利于植物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所以,农作物的品质较好,干果和水果着色鲜艳, 含糖量也高。 (二)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与途径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非农 业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此,今后农业发展应依托和服务 于“基地”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 努力提高农林牧业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快林牧业、 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大力建设粮食、棉花、畜牧 业、干鲜果品及副食品生产基地。 二、农业分区简述全省划分为 3 个一级农业区和 10 个二级农业区。 中部盆地区 包括运城、临汾、太原、忻定、大同 5 个盆地。土地面积为 39915 平方公里 (所有分区数据均为 1981 年区划报告数) ,占全省总面积的 255。总人口 1250.99 万。本区经济、 文化和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农业) 四化”和生产水平较高。全省 80的水浇地、90的商品棉、 60 的商品粮和 4oc50的商品猪、牛肉生产都集中在这里,历来是全省的主要农业区。应进一步加强农 业基本建设,实行农牧结合, 使之成为有平原林网保护的高产稳产农业基地,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农畜 产品。本区分为 3 个二级区。即: 1晋南盆地棉麦牛猪区 本区南到黄河滩,北至灵石口,西达陕晋省界,东临太岳、中条山麓 1 包 ttLa 城等 13 个平川县的全部和平陆等 9 个县的平川部分。土地面积为 15222 平方公里,占全省 总面积的 97。总人口 53216 万,是全省棉花、小麦、烟叶和牛、猪的主产区,是典型的农牧结 合地区。区内农田林网纵横,又是泡桐、杨树等速生树木的适生地, 盛产柿子、红枣和苹果,可以发 展为优质小麦、棉花、黄牛和生猪的生产基地。 2晋中盆地冬麦杂粮城郊农业区 本区南到灵石口,北至内长城,西达吕梁山麓,东临东山丘 陵,包括太原等 22 个市(县、区)的盆地部分。土地面积为 13316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85。总人口 51179 万。区内矿藏资源丰富,乡镇工业比较发达。水浇地比重大, 机电设施和 化肥投入的基础好,是冬小麦和杂粮的高产区。农区牧业比重大, 水果品种多质量好。本区除继续抓 好粮食生产外,还应围绕太原、榆次, 忻州等中心城市和汾西、轩岗、太原东、西山煤矿, 建立一 批城郊型肉奶蛋菜果生产基地。水源不足,水质污染,应是本区兴利驱弊的主攻方向。 3晋北盆地杂粮甜菜城郊农业区 本区南到雁门关,北至外长城,西达晋西北风沙丘陵边沿, 东临恒山脚下,包括大同等 10 个市(县、 区)的平川部分。土地面积为 11376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 面积的 73。总人口 20704 万。区内地势平坦,水源条件较好,农牧生产水平低,潜力大。以煤 炭为主的工副业和奶牛发展较快,甜菜生产基地业已形成。 围绕大同、平朔工矿区建设城郊农业。 (缺少)较快,甜菜生产基地业已形成。 围绕大同、平朔工矿区建设城郊农业。 、西山地区北起右玉南至乡宁, 包括吕梁山及其两侧的黄土丘陵地区。土地面积为 56392 平 方公用,占全省总面积的 361。总人口 39051 万。区内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生态环境条件差, 交通不便,农业“四化”和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是全省贫困县集中的地区。 应大力 帮贫致富,开展农业基本建设,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加快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的营造,为逐步 建立若干个牧业、 于果和蚕桑生产基地创造条件。本区分为 3 个二级区。即: 1晋西黄土丘陵水保林草羊牛果树区本区北起偏关县的天峰坪,南与河津、秸山接镶,东至 吕梁山麓,西以黄河与陕北为界,包括乡宁等 8 个县的全部和临县等 14 个县的丘陵区。土地面积 24470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57。总人口 21347 万。区内开垦过度,水上流失严重。 近 年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农业生产有发展,但广种薄收, 粗放经营状况仍无根本改变。应继续推广“小 流域”治理的经验,营造水土保持林草, 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羊牛为主的畜牧业。 2。吕梁山水源林牛羊马铃薯区本区北起内长城,南至交口县的石口乡,东界晋中盆地,西临 黄土丘陵,包括于武等 5 个县(市)的全部和神池等 17 个县(区)的山区部分。土地面积为 17236 平 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1。总人口 2938 万。本区是汾河、 文峪河等黄河水系各支流的源头, 为重点水源涵养林区。有关帝、管涔和吕梁等省直林区分布其间。 大面积荒坡叶植树造林,大片天然 革场可放牧牛羊。汾阳核桃、 交城骏枣为本区特产,还是山西省优质马铃薯的主产区。 应扩大建立 上特产和马铃薯生产基地。有矿藏和干鲜果品的地方,进。 。步兴办采矿业和果品加工业, 增加农民 收入。 3晋西北防风固沙林草羊牛胡麻区本区南起吕梁山麓,北与内蒙古接壤,西至晋西黄土丘陵 区界。东到晋北盆地,包括左云等 3 个县的全部和大同市南郊区等 13 个县(区)的风沙丘陵区。土地 面积为 14687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94。总人口 8466 万,本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 土 壤结构松散,风蚀水蚀 P 重,气候阴凉,适于胡麻生长。牧业以羊牛猪为主。治理重点应以防风固沙 为主,推广林革上山,粮田下川,草田轮作, 发展畜牧。巩固发展川坪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有林网 保护的基本农田。 东山地区北起广灵南至垣曲,包括恒山、五台山、太行山、 太岳山、中条山及山前丘陵和 上党、泽州山间盆地。土地面积为 59959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38.4。总人口 78017 万。本 区为士石山区,农耕地面积比较狭窄、破碎,是全省降水高值区,水土流失次于西山地区。 农业“四 化”和农业生产水平,略低于平川盆地,高于西部山区, 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盛产杂粮和特种经济作 物。中南部的矿藏资源也较丰富, 乡镇工副业也有一定规模。应继续加强耕地整治,封山与造林相结 合,加快荒山绿化,改良天然草场。本区分为 4 个二级区。即: 1太岳、中条山水源林牛羊桑蚕区本区南至晋豫省界,北到晋中盆地南缘,西达晋南盆地, 东临晋东南盆地,包括古县等 6 个县的全部和祁县等 16 个县的山区。土地面积为 20441 平方公里,占 全省总面积的 131 。总人门 19505 万。本区北部气候温和湿润,素称油松之乡。南部为针阔叶混 交林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和谷于为主。 沿河谷丘陵地带是本省的桑蚕基地。牧坡广阔,水草丰盛, 宜于发展畜牧业。除主抓林牧业生产外, 还应振兴传统手工业,增加工副业比重,加强现有耕地治理, 发展小型水利,增加绿肥,培肥地力,提高种植业水平。 2晋东南盆地冬麦线麻城郊农业区本区南到晋城盆地,北至襄垣县黄土丘陵,西达太岳山蓖, 东临壶关、平顺县界, 包括长治市全部和襄垣等 7 个县的平川部分。土地面积为 3447 平方公里,占 全省总面积的 22。总人口 160.83 万。本区“潞麻”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 是本省线麻生产基 地,也是冬小麦和谷子、玉米重要产区。应围绕长治、 晋城两个城市和工矿区,建成城郊型农业区。 3太行山水源林杂粮羊牛区 本区北起滹沱河畔,南至晋豫省界,乐与河北为邻,西到晋中盆 地和太岳山区接壤,包括阳泉市等 12 个市(县)的全部和定襄等 13 个县(区)的山区、丘陵部分。 土地面积为 24603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157。总人口 333.99 万。本区以阳泉为中心,是全 省优质煤炭基地之一。区内牧坡广阔,养羊数量居全省第一, 大牲畜饲养量居全省第二。宜林荒山面 积大,现有林木稀疏,林地分散, 植树造林潜力大。应围绕阳泉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增加工副业比重, 积累农业资金,建设水源涵养林区、杂粮羊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