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报告文学 言及报告文学,人们都会想到它是“真”的,缘何? 有“报告”二字管着。 何谓报告?辞海上列了一大串,但无论是“公文” 意义上的报告,还是“新闻纸”上和报告文学中的报告, 它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或“重大历史事件的报 道” 。至于报告文学中的“文学”二字,无论从人们约定俗 成的观念中,还是从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典型化途径看, 说白了就是艺术虚构,或者是源于生活的合理想象。 既然“报告”意味着“真实” , “文学”意味着“虚构” , 那么,让个真实的“报告”与个虚构的“文学”这两 个相互矛盾的概念通婚,所孕育出来的“报告文学”究竟 是“报告”还是“文学”? 事实上,关于报告文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本身就有诸 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比如, 新闻工作者手册 、 新闻 写作 、 新闻文体写作等一些基本新闻理论书籍,都将 报告文学纳入“新闻体裁之一” ;而文学辞典 、 文学理 论简明辞典 、 辞海等文学理论书籍和权威性工具书, 又都将报告文学划入“文学体裁之一” 。 “报告文学”一仆两主,孰是?孰非?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思维不清,学术观点不明, 必然要导致实践上混乱、无序。 有人不承队“报告”与“文学”的矛盾性,指出:报 告文学既不是新闻,也不是文学,是介乎新闻与文学之间 的新闻与文学的综合体。 这种回答貌似客观、公正,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报告 文学在我国产生至今,理论界除有人这么寥寥数语和泛泛 而谈外,尚无有足够的论据和公认的论证来对这“综台体” 的内涵与外延加以科学的质的规定性界定。因此,不足为 凭。 有人搬出辞海说:“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之一, 散文的一种。也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直接取材于现实 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 迅速及时地表现出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有文学创作 轻骑兵之称” 。 那么我要问,何谓“艺术加工”?“加工”到什么程 度才算“适当”?为什么要“适当”? 还是茅盾先生说得干脆:“报告文学就是运用文学手 法写出来的真人真事的报告。 ”那什么又是“文学手法”? 写作问答解释说:“报告文学的文学手法就是通过典 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具体说来,它要通过对 真人真事的严格选择,深入的调查研究,挖掘本质特征, 然后再通过严格的选材、剪裁,对某情节、细节的提炼, 对人物、景物的刻画 描绘,并认真地锤炼语言,从而鲜明生动、具体形象 地把典型的人和事表现出来。 ” 毫无疑问,照这种方法“文学”出来的“报告” ,应该 不会出现“虚构”的成份。这也是大家对报告文学的“文 学”之所倡。事实上,在报告文学一词出现前后,广大真 正的新闻工作者在大量新闻作品中,一直都是这么选择典 型、锤炼主题、精选材料的。然而,目睹当今很多明显有 虚构成份的报告文学,人们又将作何解释?不言而喻,理 论上的“文学手法”代替不了现实中的“文学手法” 。时下 一些报告文学中虚构成分增多的本质原因,就在于作者自 觉或不自觉汲取了“文学”二字基本的、约定俗成的、理 论与实践都赋予的主旨典型化手法。即“杂取”种种 人创作出一个“典型” ,或“杂取”种种人的事堆放在一个 人身上。 可见,本本上的报告文学的定义再和谐、再统一,也 掩盖不住当今报告文学失真较多的现实。 纵观当今形形色色的报告文学,说是报告吧,有的却 带有明眼人一眼即知的文学虚构;说是文学吧,却都还注 明了新闻的五个且外加一个。结果,弄得报告不报告, 文学不文学,真不真,假不假,假的变成了真,真的也变 成了假。 请看一篇报告文学的细节: “他的口腔已完全溃烂,无数个万恶的癌菌在争分夺 秒地吞噬着他那灿烂的生命细胞。他说不出话,可他想说 话引进设备的谈判进展如何?陈总工程师的调进手续 办好了没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都在他脑海萦绕着,牵 挂着。就这样,他牵挂着公司,牵挂着事业,牵挂着知识 分子痛苦地走了” “癌菌”一词是否规范暂且不说。 “他”脑海中的书面 语言像不像一个生命弥留之际的危重病人的口语也暂且不 说。既然“他口腔已完全溃烂” , “他说不出话”了,那么, 他脑子里“萦绕”的“引进设备的谈判进展如何” , “陈总 工程师的调进手续办好了没有”等一连串的加了“引号” 的“脑海”之言,报告文学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的?无疑, 是“文学”的结果,是假的,虚构的。 像这类经不起推敲的通过艺术虚构演义出来的合理想 象,随便翻开哪篇歌颂“企业家” 、 “私营企业主”之类的 报告文学,几乎在每篇中都能看到。 一位专门给“企业家”写报告文学的作者告诉笔者说: “我采访一个人物顶多两小时,记上千把字,回家就能码 出一万字的报告文学。 ” 乖乖!笔者孤陋寡闻,只知道采写的规律是“收集材 料要以十当一” ,越多越好, “使用材料要以一当十” ,精当 为妙。而他倒厉害,采访了一千字素材,就能轻轻松松地 “码”出一万字来,那九千字不是“文学”出来的是怎么 来的? 报告文学本来是个好东西,文字欢畅淋漓,情节波澜 起伏,结构起承转合,写的潇洒,读的有味然而,曾 几何时,变成了现在这副不人不鬼的样子了呢?个中原因, 新闻界、文学界早已说得没心再说了。一言以蔽之,钱在 作怪! 管你是男女老少天才蠢汉人才庸才阿猫阿狗,只要肯 出银子,就能步入报告文学的殿堂。银子出得多,稿子就 写得长, “事迹”就“码”的多,照片也就大,题目也就随 之醒目。 金钱、权力的渗透、介入、操纵、垄断,使得当今的 文章价值、作者人格、社会和新闻观念、读者观念等一一 扭曲、变态。在这种气氛的包围中,报告文学不“文学” , 不虚构,不失真,那才叫怪呢! 金钱驱动着作者打着“报告”的幌子大行“文学”之 实。既可利用“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欺上瞒下,从中 捞取诸多好处;又可利用“文学”的艺术性推卸虚构的责 任。什么叫失实,我写的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你懂吗? 那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允许艺术想象的。如此进退自如, 左右逢源,四方得宠,八面玲珑这就是当今报告文学 的又一大功效。 当然,作者采访不深不细,文笔太拙,道听途说,画 龙点睛,拔苗助长等等,也是今天报告文学失真较多的原 因之一。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当今的诸多报告文学, “报告”的少, “文学”的多,是假“报告”之名,行“文 学”之实,尤其是一些自费出版的什么“厂长经理”之类 的报告文学集和报刊上以报告文学形式出现的整版整版的 企业综述、总述。 “报告文学在贬值”这是社会各界普遍的共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报告文学作者,还生怕人们认识 不到“报告”与“文学”既真实又虚构的矛盾性,竟然大 笔一挥,把“报告”改为“纪实” 、 “新闻” ,把“文学”换 成“小说” ,于是乎,一大批比标注“报告文学”更明显矛 盾的“纪实小说” 、 “纪实文学” 、 “报告小说”等纷纷出笼。 笔者实在弄不明白小说中夹杂着真人真事的不伦不类的东 西,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尽管“报告”与“文学”矛盾 不通,有如众所周知的矛盾概念“打扫卫生”一般,但由 于几十年来已约定俗成,姑且由之。实际上,人们对报告 文学质的规定性,认识上谁也不糊涂,都知道真实性是它 的生命。问题在于有些人出于种种目的,装假洋鬼子,故 意给报告文学里掺假,反正有“文学”给他撑腰。故笔者 顺笔在此点破。 日前与一朋友闲聊,提及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对方说: 都啥年代了,还管得了那么许多?如今是市场经济,钱是 大爷。人家出了钱,不拔高就不典型,不典型就登不出来, 不编咋行?编了,登了,钱来了。作者拿小头,报刊拿大 头,被写者拿风头,一些读者还都蒙在鼓里抢着当新闻看, 真把人偷着笑死! “时下的报告文学真多”这也是社会各界普遍的 共识。 改革开放,典型层出,热点横溢,非大力讴歌而不能 反映时代之貌,于是,报告文学就多了起来了。这是站得 住脚的理论。 多了不能滥,多了不能假,多了不能让钱所左右,多 了不能置党的新闻原则于不顾。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纯而又纯。有人把 这话引进新闻写作,说报告文学既不可能做到的 真实,也不可能是的失实。 我说:这是诡辩! 有一本叫写作文体知识的书上说:“采写报告文 学,对那些早已消逝了或记者、作家无法看到的场景,允 许作者经过仔细的体察,做些符合事实的艺术加工,进行 合乎逻辑的想象 ,使之在作品中重现。 ” 这话说得矛盾。没经过生死搏斗的场面,能“仔细的 体察”出战斗的气氛吗?你给我体察一下试试。 还有一本书,叫写作简论 。书中说:“把报告文学 的真实性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不仅不利于表现我们时代 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要求报 告文学绝对真实,也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还可以把报告 文学比之为摄影艺术,那一幅幅壮丽的生活画面,都是从 现实生活中摄取来的,但绝对不是对生活的兼容并蓄。 ” 这话有些钻牛角尖。既然常识告诉我们,世界是不存 在“绝对化”的纯而又纯的事物,那么,人们要求报告文 学“绝对真实” ,这只不过是一种口语化的、大白话的、形 象化的说法,无非是要求报告文学“真实、真实、再真实。 ”作者为何要片面地把人们对“绝对真实”的一般意义上 的认识,硬扯进哲学原理的“真空”王国;再说,把摄影 艺术与报告文学扯在一起类比,也是缺乏可比性的。 总之,报告文学“绝对”不能虚构。此禁一开,实际 上就等于取消了报告文学的存在性。 周恩来的旅欧通讯 ,瞿秋白的赤都心史 、 俄乡 纪程 ,夏衍的包身工等,作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作, 都是绝对真实的。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 ,魏巍的谁 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黄宗英的大雁情等一大 批脍灸人口的报告文学,也都做到了绝对真实。 前辈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尚能如此,我们今天也应 该能够做到。 报告是寻找典型,人物事迹是从人物身上挖掘出来的; 文学是创作典型,事迹是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资料员毕业论文
- j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 经济本科毕业论文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5年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挂烫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销售团队绩效提升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书
- 2025焊工(初级)特种作业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包装毕业论文
- 体育系毕业论文答辩
- 幼儿思维培训课件
- 新建寿县生态陵园(殡仪馆和公墓)规划选址论证、可研报告编制以及初步设
- 岗前安全培训课件
- 数字经济产业组织-洞察及研究
- 学前儿童融合教育
- 2025年中国美甲贴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mcn公司管理制度
- 2025年新疆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科技公司薪资管理制度
-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 胃肠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