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_第1页
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_第2页
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_第3页
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_第4页
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张慧瑜及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我和慧瑜认识已经很久了,似乎 很难写出对他的整体理解,那可能需要 将他“相对化 ”,梳理我们彼此之间的交 往与交流,但是在我的感觉结构中,慧 瑜似乎已构成了我内在的一部分,是我 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中介,要将我们彼 此剥离开来,需要做出极大的努力,无 论是作为同学、同事、同道,慧瑜都是 极为出色的,想起他来让人感觉很安心。 中国论文网 /5/view-8929272.htm 最初见到慧瑜,是在戴锦华老师 的课上,那时候在北大校园中,戴老师 和她的课是一个传奇,我也常常去蹭课, 有一次就遇到了这个胖乎乎的男孩,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背着双肩包走来,在课堂上很勤奋地记 笔记。课间休息时聊天,才知道他就是 张慧瑜。在那之前,他的名字我早就听 说过了,在我和朋友主持的“左岸文化 网”上,他的网名是 “鱼爱源 ”,很活跃, 后来还担任过学术思想版的版主,看得 出来他读过很多书,对西方理论很熟悉。 他和我的师弟石一枫是本科的同学,不 过毕业之后,一枫继续在北大读研究生, 他则到了人大去读书,同时主持着一个 影响很大的“ 文化研究网”。在那个时候, 慧瑜似乎一直在用“ 鱼爱源 ”这个名字, 直到我们都不在网上活跃为止。 读博士的时候,慧瑜又考回了北 大,跟着戴老师读书,我们之间的交往 就更多了,我们和共同的朋友何吉贤、 石一枫等经常相聚,谈论读书心得,以 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博士毕业之后, 慧瑜来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那之前, 我也到了这个单位,在文艺理论与批 评杂志工作,慧瑜来了之后,先是在 艺术评论杂志,后来又到了影视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专门做研究,我们又成了同事,相聚的 机会就更多了。尤其在 2011 年我在研 究院组织了“ 青年文艺论坛 ”之后,慧瑜 是最积极、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在每 个月一次的论坛讨论中,来自研究院内 外的青年学者,围绕当前文艺的热点与 前沿问题,思想碰撞,闪烁出不少火花。 那时候慧瑜的发言总是让人期待,他的 发言有历史感,有针对性,有理论深度, 也有新的角度,总能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与启发。2015 年,我离开中国艺术研究 院之后,慧瑜也去了美国访学,这一段 我们之间的联系不多,但我时常可以看 到他的新文章,在我的心中,慧瑜始终 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一个思想开阔 的学者,一个共同探索未来的同道。 慧瑜是一个 80 后的青年学者, 但却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 重,和一般人印象中 80 后的浮夸骄纵 迥然不同,他也保留着我们山东人质朴 敦厚的本性。多年来他也一直保持着胖 乎乎的可爱形象,让很多人联想到熊猫,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确实他也像熊猫一样珍贵,不仅对我们 这些朋友们来说如此,我相信有一天他 也会成为学术界的国宝。慧瑜性格宽厚, 为人善良,他有很多朋友,在北京的青 年学者中,我和慧瑜的朋友可能是最多 的,我多的是文学界的朋友,慧瑜多的 是电影界的朋友,我们两个之间有交叉 的领域则是学术界的朋友。有一段时间 我去外地开会,走到哪里都能遇到慧瑜 的朋友,有的只读过慧瑜的文章,在网 上交流过,没有见过面,甚至以为“慧 瑜”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慧瑜的朋友简 直遍天下,就像当年的胡适之一样,很 多人都可以称之为“ 我的朋友张慧瑜 ”。 有外地的朋友来了北京,慧瑜往往也会 叫上我,一起喝酒聊聊天。我记得我第 一次见到吴子枫,就是慧瑜介绍的,那 时子枫在非洲马达加斯加支教,中间回 国探亲,第一站先到北京,慧瑜开车去 机场接他,接上之后直接拉到我那时住 的牡丹园,我们在一家小酒馆边喝酒边 聊学术,谈得非常畅快。还有一年的元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旦,我和慧瑜、老何相约一起过节,谈 谈对过去一年的总结,畅谈一个通宵。 那天晚上,我们在老何家附近的一家酒 店,喝完酒之后,便围坐在一张桌子前, 长聊了起来。我们谈了中国的变化与世 界的变化,谈了学术界、电影界与文学 界发生的新现象,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 行反复讨论,并不时有争论。我们三个 人喝着茶,抽着烟,倾听着别人的发言, 不时插话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三人的 观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具体而细微的 差异,谈起来每个人都很兴奋,彼此激 发出不少灵感,在那间烟雾缭绕的房间, 我们一直谈到东方之既白。现在回想那 时的情景,在那个昏黄的房间,我们在 探讨着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并努力做出 我们的判断和思考,仿佛 19 世纪的知 识分子才有的激情。还有一次,在我们 一起郊游回来的路上,慧瑜开着车,不 知怎么谈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慧瑜问 我:“你小时候结拜过兄弟吗?” 我想了 想,说没有,慧瑜说他小时候有过这样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的经历,那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义结 金兰”,还真的一起烧香磕过头,像江 湖兄弟一样讲义气。但是随着他的成长, 以及离乡进京读书,和那些兄弟也就越 走越远,几乎没有联系了。这样的闲聊 让我看到了慧瑜的另一面,或者说看到 了正在成长中的那个慧瑜。但是从另一 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讲义气一直保留在 慧瑜的内心,在这个变幻多端的世界, 这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在学术上,慧瑜的勤奋有目共睹, 在短短数年内,他就推出了影像书写 视觉现代性20 世纪中国的主体呈 现 历史魅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 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 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 风吹影动等专著和评论集,平常散 见在各报刊的论文就更多了。慧瑜主要 关注的领域是影视与文化研究,他有深 厚的理论根底,也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他主要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把握当代 中国的思潮,以及文化想象与时代变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的关系。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我们可 以看到他将那些人们习焉不察、熟视无 睹的社会现象和文艺作品结合起来,揭 示其中蕴含的价值与深意,让我们看到 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影视类型的出现, 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从而将我们这个时 代的集体无意识加以显影,让我们看到 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正在向什么方向演变。在这个意义上, 慧瑜关注的从来不是对某一部影视作品 的艺术分析,而是以理论的高度穿透当 下中国的现实,以历史的视野关注文艺 最前沿的作品与现象,这样他所做的分 析便不是泛泛的无根之谈,而是以他的 全部学识为根基,对当前中国及其文艺 的研究与判断。当然慧瑜也有一个变化 的过程,在他学术生涯的早期,他似乎 更关注理论与历史研究,较少涉及当前 中国的文艺问题,我还记得,在读书时, 他关于资本论文本分析的一篇文章 曾得到不少友的赞誉,而他的博士 论文视觉现代性20 世纪中国的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体呈现 ,以“ 视觉的现代性 ”为核心, 讨论了不少理论与历史问题,其中关于 鲁迅“幻灯片事件 ”、瞿秋白 多余的话 、丁玲在医院中的分析颇为精到, 让我们看到他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他 对启蒙、革命、中国主体的多重性等做 出了新的阐释,探讨 20 世纪中国现代 性的独特经验对当下中国的重要意义。 从 2014 年开始,慧瑜开始在皮村文学 小组讲课,每周一次。他周日晚上到达 那里,给爱好文学的工友们讲课,他主 要讲的是文学史和经典作品, 并对工 友们文章进行点评。他乐此不疲,每周 来往奔波着,与工友之间建立起了密切 的精神上的联系,他说在他们身上看到 了纯朴的精神和对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是他在主流文学或学术界所看不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也收获了很多。 2015 年,慧瑜出访学,他在文学小 组的课也停了,他找了不少朋友接替他 去上课,我也去那里讲过一次,但是其 他人都不像他那么长久。他在美国的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候,我在文学小组的微信群里看到不少 工友对他的怀念,以及他隔洋与他们的 互动,那些深情而纯朴的话语,让人感 到是那么珍贵。回国后,慧瑜继续到文 学小组讲课,在那之后不久,文学小组 突然一下子火了,因为出了一个范雨素。 范雨素的文章我是范雨素在微信朋 友圈上成为热门,范雨素一下也成为了 诸多媒体争逐的对象,作为文学小组的 辅导老师,慧瑜也一下成为了热门人物, 关于他的采访、报道突然多了,慧瑜成 为了范雨素事件的一个重要解释者,参 与了范雨素事件的整个过程。那几天, 我看到慧瑜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有 时深夜给他打电话,他说还在写稿子, 让我很担心他的身体是否能吃得消。范 雨素事件之后,第一次文学小组的活动, 慧瑜约我跟他一起去,我一口就答应了。 那天当我打车到达皮村的时候,慧瑜正 和文学小组的几个同学吃晚饭,在打工 文化博物馆入口右侧狭窄的过道中,一 张破旧的桌子上,散乱地摆放着几个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慧瑜和他们边吃边聊,此时范雨素已经 躲了起来,媒体关注的热潮还未消退, 文学小组的活动便成为了焦点,不断有 人过来询问活动什么时候开始,想要报 名参加,慧瑜耐心地告诉他们时间、地 点。等时间快到了,我跟慧瑜一起来到 另一个院子里,在那间简陋的教室里, 慧瑜简要回顾了范雨素文章发表以来的 媒体报道,又带领学员细读我是范雨 素 ,阅读一段,分析一段,讨论一段, 会场上氛围很活跃,不停地有人插话, 不时爆发出欢快的笑声。慧瑜的态度始 终是安静的,不因为处于风暴的中心而 有所变化,面对媒体的追问,他始终不 卑不亢,诚恳,自然,亲切,一切都是 他平时的样子。那天文学小组的活动结 束后,又有不少人来采访,我等了一会 儿,才跟慧瑜一起坐上皮村送我们去坐 地铁的面包车上。坐在地铁上,我们才 有机会坐下来聊聊,我询问他这几天在 风暴中心的感受,他说没想到一下子成 为了网红,感觉有点累。那天我们默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地坐在地铁上,也没有多说什么,地铁 到了站,我们也就分别回家了。 很多人因为范雨素事件而知道了 慧瑜,慧瑜的追求体现在这个事件里面, 但又不止于此,他有着更大的追求,在 我的认识里面,慧瑜对当代文化的主流 是不满的,他在积极地探求着另外一条 道路,也就是工农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 子工农化的道路,他之所以花那么大的 力气去文学小组讲课,其实蕴含着这样 内在追求,这不是打破劳动分工意义上 的,而是带着他对世界的全部认知与价 值判断所寻找的一种出路。对于我们这 一代人来说,世界在飞速地发展、变动, 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与想象, 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图景却 越来越不清晰了,美国不是原来的美国 了,欧洲也不是原来的欧洲了,中国也 不是原来的中国了,我们该往哪里走呢? 在我们国内,老工人,新工人,种种新 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未来的发展在哪 里?在一个大时代,很多人都陷入了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思,慧瑜带着种种精神上的困惑和疑问, 来到了皮村,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敏感 和问题意识在这里寻找着,探索着,他 倾听着新工人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探寻 着未来的出路,这是关乎中国未来的一 种出路,也是关乎世界未来的出路。也 许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为未来中 国的发展探寻方向,我们的根深深扎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土壤里,却 回望着“五四 ”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传统中 国和革命中国,眺望着在眼前渐次展开 的 21 世纪的风景,在其中承担起承前 启后的重要使命,我想在慧瑜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