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_第1页
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_第2页
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_第3页
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_第4页
2006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 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水平考试试题 说明:考试形式为开卷书面考试。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50 分。 1案例 按照实验常规和“ 学生实验须 知” ,学生 实验结束后应该自觉做好桌面清洁工 作,但实际 上这个常规很难 真正落实,尽管老 师经常 强调有关事项,但 总有学生 清理工作马虎,常使实验老 师课后帮助“打扫战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次 化学实验快要结束时,老师 突然提出,每一小 组学生必 须到清洁工作做得较好的 K 组参观一下。等大家都回到了座位上,实验老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到 K 组看了 一下,有什么感觉?”(每小组讲一点) A 组学生:K 组试管架上试管洗得很干净,且都倒立在试管架上,十分整洁。 B 组学生: K 组桌面上试剂瓶排放整齐,且 标签朝座位,一目了然。 C 组学生: K 组用过的火柴梗放进了实验室废物箱中,而且水池中无任何 杂 物。 D 组学生:K 组桌面上已用清水抹过,抹布已晾在架子上,很有条理。 发言非常热烈,且都是肯定 K 组学生清洁工作做得好,这时实验老师讲话了: “今天, 请大家看一看,议 一议,无非是看看人家,比比自己。同学们对 K 组的清 洁工作十分满意。不错,从桌面上看, K 组的清洁工作是到家了,但还有一个小 问题:我刚才看到 K 组学生在清洗胶头滴管时没有按 规定拔去胶头让水把滴管 内外都冲洗干净,仅让水流把滴管外面冲洗一下就放到小试管中去了。 ”说完,老 师又示范一下正确洗法,接着,老师进行了小结:“K 组学生实验操作较规范,实 验结束桌面清洁工作做得好, 实验成绩可以得 90 分,希望同学们今后做实验对 自己严格要求,下面,请大家再检查一下自己实验桌的清洁工作。 ”话音刚落,各小 组都忙碌开了,到最后大家离开实验室, 实验老师发现,今天的 实验结束工作是 该班做学生实验以来最认真的一次。 请紧扣以上案例谈谈教师是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 参考答案: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实验 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化学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 的评价中,如果我们能渗透人性化理念,同样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做完实验后,能否把实验用品放整齐,把玻璃仪器洗干净,认真做好桌面清洁工 作,这不仅关系到实验室的面貌,而且反映了学生的素养。我们平时讲的“训练有素”指 的就是熟练到位的操作技能,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自觉良好的实验习惯。而要做到“训 练有素” ,就必须从严要求,从“小事”抓起。 该案例中实验老师从实验结束看来是“小事”的桌面清洁工作入手,摒弃老师批评、 学生改正的传统教学方法,渗透人性化理念,采用让学生观看后集思广益,大家评价的教 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实验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增强 学生做好实验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在看到别人长处的同时自然会想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 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与此同时,实验老师在肯定 K 组学生优点的基础上,又指出了中学实验学生洗滴管时 普遍存在的易犯错误,这不但使 K 组学生在赞扬声中看到了自己操作中的不足,明确了今 后实验中还须注意的地方,也使全班学生进一步清醒地意识到,要真正做到“训练有素” , 必须在实验的每一个操作环节上认真思考,一丝不苟,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 验态度和良好实验习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 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正式进入文本之前,我让学生闭 上眼睛,静静地想一个问题 :如果我只剩下三天光明呢?当时课堂气氛变得非常 严肃和沉静,所有同学都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中。两分钟以后,我 让学生睁 开眼睛,开始讲述自己特殊的三天。他们谈了各自的安排,语调都很严肃。当一 位女生发言时,她说,她会去买十几瓶安眠药。当时 我很震惊,同学们也一样。我 问她为什么?她说,如果失去了眼睛,就会成为别人的累赘,不如离开 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很有个性、带些忧 郁气质的女孩子,能在 课 堂上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很不容易。所以我没有进一步追问,也没有 让问题扩 散,只是笑着 对她说,无论 情况怎样,相信你都会很出色,而不会成为别人的累 赘,而且, 仅仅是假设而已, 面对现实,你也许会很坚强。然后我 们继续进入海伦的想象世界,去理解海 伦的 坚强。希望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这女孩能放弃原来的想法。 请结合案例,谈谈你对通过情境设置来达到教学的教育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语文课不能进行简单的说教,因为她不能解决学生心灵的问题,只希望阅读能潜移默 化地带来些发人深省的感染力,让学生受益。 其实,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都能够在情境交融中实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能够引发更 多、更有教育意义的新资源。不同的学科创设情境的途径和方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关键是不为情境而情境。创设情境要从教育目的和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要盲目一味追求情 境,不要过度追求形式。要因声设境,因人设境,真正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陶冶情 操。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创设情境是为了增强感受,强化体验,使人耳濡目染、心灵 因此受到感化,引起激烈的内心冲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感。通过进行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等一系列自我教育活动,内化为自身的良好心理品质,反馈外化为新 的行为表现。 当然,创设的情境,只有在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 问题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才算真正进入“情境” ,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实质上的游 离。 因此,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并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 维,才能够动态生成许多“没有预想到的东西” ,然后,进一步加以“改造”和“制作” , 就会生成教育意义很强的资源,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 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命题 3教学情境) 材料:某教师在教循环小数时,先从时钟谈起,提问学生:“ 时钟是怎样转 动的?”然后再 问:“ 你们的 课表为什么每星期都可用? ”教师边提问边演示,使学 生看到,时钟始终是按照一个方向从“112”不断重复使用的。在学生初步领悟 了“循环”含义的基础上,再归纳出: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 ,再 让学生说说平时看到的循环现象。 试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情境创设与运用的有效性? 答案: 情境内容要和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 情境内容要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这位教师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 以生活的现象来说明数学的本质特征,促使学生感受到“循环”的内涵。 情境创设可以通过问题、动作、语言、想象等多种方式。上述案例中教师就 是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 在创设情境之后,要真正发挥教学情境的教育意义,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在 情境中进行相关的学习探究活动。 4动态生成) 材料:在教授土壤里有什么的学习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的花圃里 观察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在观察过程中,突然有一学生喊起来:“ 西瓜虫,这儿 有好多西瓜虫,快来看呀”随即,学生们便以各种方式开始研究起西瓜虫来。教师 稍作犹豫后对学生说:“ 同学 们观察一下西瓜虫,与前两节课观察的蜗牛、蚂蚁有 什么不同呢?” 于是在共同合作的 过程中,学生 们恰当地 归纳了西瓜虫的基本特 征,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 问题,引 发了一系列的许 多研究活动 试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建设中的角色和策略。 答案: 角色:动态生成资源的识别者、激活者、开发者、捕捉者、运用者 策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加强有效的引导;开放的教学心态; 利用教材,进行弹性的教学设计;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5(选做)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学校投身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中。某校在 积极行使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的过程中,也始终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重要 工作来抓。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一位老师,也需要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工作中来, 请叙述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意义以及你要经历的课程开发过程。 答案: 意义: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 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途径;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环 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课程开发过程:自我专业审视;学生需求分析;课程目标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实践的组织;课程评价的落实 6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多种场合和在多篇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应该重视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叶澜 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 课堂教学 的丰富性主要是在过程中展现。若要使其丰富性发挥积极效应,则必须改变课堂 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 作用,创 造性地实现教学目 标过程的新观念。也就是说, 课堂教学要真正成为实 现上述新的教学目标的过程,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 而且要使过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 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 。 根据以上阐述,请结合你在教学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典型案例片段(成功的或是失 败的),并加以剖析。 7 在色诺芬的回忆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欧谛德谟有关正义的对话。 苏格拉底:让我们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 义归于另一行。首先,虚 伪归于 哪一行? 欧谛德谟:归入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等应归于哪一行? 欧谛德谟:应归于非正义一行。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必须惩罚那极大地损害其国家的敌人,他战胜了这个敌 人,而且奴役他,这对吗? 欧谛德谟:不能说不对。 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如何呢? 欧谛德谟: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好吧,那就来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 经丧失了勇气,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如果他告 诉他的士兵,生力军即将来增援。 他欺骗了战士们,使他们鼓起勇气,取得了胜利。这 种欺骗行为如何理解呢? 欧谛德谟:也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他父 亲欺骗他说药好吃,哄他吃了,他 的病因而好了,这能算欺骗吗? 欧谛德谟:也应划到正义一边。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就偷了他的枪, 这种偷盗是 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1)苏格拉底的谈话方法主要分成哪两个步骤?各自的特点又是什么? (2)对于苏格拉底的这种问答方式,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8 以下是一节地理公开课“ 中国水 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片段: 师:江河里的水来自哪里? 大部分学生说:来自降水! 一个学生声音较大:海洋! (有的同学大笑) 教师正准备由此挂出“ 中国降水量分布 图” 师:(面带笑容)应该来自降水! (然后挂图,继续本课) 请对该片段进行剖析。 9从“合作学 习” 的角度,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要讲 17 课赤壁之战了,在准备讲课的前两天,我问学生:“ 赤壁之战这 个故事你们谁读过?” 呼啦,小手举起一片。原来班中有这么多“三国迷”,他 们对 三国人物,三国故事了如指掌。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既然你们都对这个故事如 此了解,今天不妨请你们来 过一把老师的瘾,如果要你来讲这篇课文,你准 备怎 样讲?”这一招 还真灵,十来个“三国迷”开始自动分 组“ 集体备课”。他们饭前课下, 翻阅原著, 查找,相互讨论,忙得不亦 乐乎。 经我审定后,教学方案可以正式实施。 终于盼到了上课的时刻,只见三尺讲台上,站着三位“ 小老师”。他们各自有 着细致的分工:一个“ 老师 ”先来讲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三国 资料,提示同学阅读 课文,进 行比赛前的热身运 动。一个 “老师” 来当主持人,提出比赛规则,并 进行提 问。一个 “老师” 负责记分,同 时“组织教学”。他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采取 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是必答题:“三国指哪三个国家?他 们的首领分别是谁?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随后是讨论题,使 语 文课掀起一个高潮:“ 黄盖的 计策是什么?”“为什么曹 军八十万军队却抵挡不过 三万人?”教室中, “老师” 全心投入,学生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接着,全课的高潮到来,抢答题开始:“ 请你 说出与诸葛亮有关的五个成语。 ”“曹操真的从华容道逃跑了吗?”“是谁在华容道 等待曹操?”“你怎么看待周瑜的 为人?”“ 苦肉计这 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比赛进 行得异常激烈,台上三位“老师”有序地合作,台下两大 组奋力地拼 搏,在一旁当“ 学生”的我,一会儿给第二组出出主意,有的题目我一时还真回答 不出来,真怕“ 老师”问到我。比赛优胜者随着下课铃声产生了。课间,同学 们仍沉 浸在刚才的兴奋与喜悦中。 1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兔采蘑菇:教师讲解、示范之后,同桌学生互帮互 助,完成了手工制作“小兔采蘑菇”;然后,教师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手工作品,发 挥想象编一个故事,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手工作品的兴趣,二来可以锻炼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同学讲 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小白兔起床,直喊肚子 饿, 吵着嚷着要爸爸、妈妈去给 他采蘑菇当早饭,可是兔爸爸、兔 妈妈很忙,没有时 间去采,就答应小白兔明天去,今天早饭将就一下。小白兔听了一脸不高兴,说: “今天我一定要吃到蘑菇,不然我就离家出走,离开你 们,再也不回来了。 ”兔妈妈 一听宝宝要离家出走,就急忙放下手里的活才蘑菇去了 请你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11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生 长在大都市的学生,虽然见多识广,但他们当 中居然也有不少人在课堂上并不会“说” ,有的从不主动发言,似乎是课堂中的局 外人。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该教师决定就这一现象展开课题 研究。请您帮助这位教师确定课题,并 设计研究方案。 参考答案: 课题名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意识的实践研究 研究背景(课题的提出):现象描述、他人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 概念界定: 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步骤: 预期研究成果: 12您所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活动,那些属于校本研究?为什么? 参考答案: 例举学校开展的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听评课活 动等。 (1)研究课题主要来自于学校实际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2)研究的主体是学校中的教师; (3)须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 (4)研究的结果直接用于学校实践的改进。 13某课题组准备对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行为进行跟踪研究,请您为该 课题组设计一份课堂观察记录表,以便于课题组对教师各种评价行为出现的频 率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