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 30 多年来,中国文学批评队伍其 增量可谓煌兮赫兮。当然,对当代批评 界的不满与质疑之声亦从来不绝于耳。 不过,不管是“ 乐观” 还是 “不满”,都难 以规避两大事实:一是太多甚至不少金 牌批评家在其文学屐旅中,难以刻拓出 一道完整而清晰表征自己文学观的印痕; 二是和前者紧密关联的是,其精神修持、 操作实践约略“ 意见” 远多于 “主见”,终 归为创作起到应有的指示引导之意识和 功效都很稀薄。批评生涯与新时期文学 同时发轫的胡良桂先生一路上谨守批评 的原初要义,在这“ 两大事实 ”上保持相 当的警醒,以至于凝结其文学精神的核 心。这种自觉以及与之俱来的实绩在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代文学批评牒谱上大可浓墨重彩的,更 足资“70 后”“80 后” 等新一代学人以鉴。 将其归纳起来,以我观之,就是“正典” 意识和建构诗学。须指出的是,所谓 “正典”就是在普遍人学思想贯通之下, 实现历史与美学、世界与国别、民族与 地域、多元与主流的辩证统一,是马列 现实主义观、西方“ 人文”经典意识、 “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儒 家诗学三者的有机融合;所谓“建构” 就 是在“正典”意识的武装下,系统性地提 供了一种建设性的理想、标准、途径, 让原本偏重于文学史(总结性)意义的 批评活动置换成倾向于期待性、预见性、 建议性的行为与心理。这种“正典” 意识 与建构诗学的高度融合,并具体演化成 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论文网 /5/view-11532905.htm 一、优秀长篇小说的标准: 建构中国当代的“ 史诗 ” 必须承认,黑格尔的“中国人却 没有民族史诗” 观点是刺痛过中华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族的心灵的。这也深刻地告诫了我们吟 风弄月、逞才使气究竟不过辁才小慧, 不是文学的出路,文学要有正道、要勇 于担当。从这层意义上讲,1980 年代初 的中国文学是了不起的,它一方面负荷 着拨乱反正、精神启蒙的重任,另一方 面又在表达建构力所能及地摆脱“红色 经典”模式而又能与世界文学对话和展 现民族的心灵、历史、个性并希冀藉此 获得民族尊严和自信的“ 史诗 ”。一直坚 守着以“史诗 ”为主要审美标准 的茅盾 文学奖其诞生以及由此曾经所带来的巨 大社会影响便不是以“ 政治操作 ”所能 “一言以蔽之 ”的,显然更多地源出 “历 史的选择”和 “文化的规定 ”。早在 1985 年,刚出而立之年的胡良桂就被邀约在 北京参加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初选读书班。 这是因缘际遇,一者表明胡良桂所崭露 头角的批评观是比较契合茅盾文学奖主 导的审美观“ 史诗” 意识;一者也是 督促或者奖掖胡良桂在相应问题上继续 摩顶接踵地探寻和思考。抑或正因为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此,十年之后的 1995 年胡良桂再次“入 赘”读书班;更可掷地有声地认为, 史 诗艺术与建构模式 (1989 年) 、 史诗 特性与审美观照 (1994 年) 、 史诗类 型与当代形态 (2002 年)和即将出版 的长篇小说:形态和艺术等系列计 有百十万字作品相继面世便是上述由因 的必然结果。这四部专著是胡良桂前期 文学生活的轴心之所在,它们气魄自雄、 观点自足、材料自赡、体系自成;它们 是理论与批评两者水乳交融它们的 意义矢的就是以“ 正典” 意识和建构诗学 为梁柱,树立胡良桂氏的“史诗” 精神堂 。而这堂 其基材能且只能是长 篇小说。总揽起来,其“ 史诗 ”观主要表 现如下。 第一、题材源于民族的“公共生 活”和“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 依循语义逻辑和基本史实,所谓“史诗” 应先有“史”后有“诗”, “史” 在“史诗”中起 着质性规定作用。因此,从长篇小说中 建构当代的“ 史诗” ,题材或内容的择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自是首义。毋庸讳言,胡良桂在这点上 是历经过一个探索过程的。最初他将其 定位为“历史的虚构性 ” ,这约略是受 惠于时代同时又受制于时代的结果,因 为正如上文业已提到亮相在 1980 年代 初的中国文学基本上是“ 宏大叙事 ”,不 约而同地体现了“ 史诗” 中的 “史”的某些 规定性。但随着中国文学不断地开疆辟 壤,长篇小说形态体制上的改弦更张现 象层出不穷,固有论断是无法予以囊括 的。胡良桂最终扣准了民族的“公共生 活”和“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这两 个基本点。这是颇为出彩的。首先,它 直通民族的心灵脉搏和文化脐带,在文 化格调上切合了世界经典文学在主题上 的一般性轨辙;其次,它明确地标示了 与神话、传说时代的“ 史诗 ”所涵盖的文 本对象、精神内蕴一脉相承的同时,又 是对它的扩充和丰盈。也应基此,胡良 桂才放开胆量、施展手脚,撰写了史 诗类型与当代形态这本大部头,将原 本“史诗”中的“史”演绎成了“都市文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乡土小说”“军事小说”“家族命运”等具 体固化而又琳琅满目的主题群落。事实 上,这些主题群落的确在上世纪八九十 年代是中国百姓最为关切的“公共生活” , 是在中国现代性嬗变道路上的“重大事 件”,它们共同谱写了一部其时中国的 “浮世绘”与“心灵志”。此外,高扬和重 提“公共生活 ”与“重大事件”,对时下文 坛也是一记警钟。众所周知,自 1985 年之后“启蒙 ”思潮瓦解开始,途径 1990 年代攻城拔寨的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 以及伴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浪涌席卷, 中国当代小说确乎在日趋偏离“宏大叙 事”的航道,并渐行渐远,私语化、梦 呓式、解构型的写作散落一地、水漫金 山,有谓的“ 大制作”“大手笔”也不过是 “宫廷大戏”“稗官野史” 。故有论者指出, 当下文艺有“ 轻叙事” 趋向是极为在理 的。再则,就包括作家在内的广大知识 分子的人格建构而言,对“公共生活” 的 关注是对知识分子的天职、使命之捍卫。 在“知识分子学 ”上辛勤耕耘且建树丰硕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的萨义德坚毅地说过:“ 是的,你有信 念,下判断,但这些信念与判断来自工 作,来自与他人、其他知识分子、基层 运动、延续的历史、一套真正生活的联 系感”,就高度肯定知识分子的“ 参与 性”和“公共性”。是的,对“公共生活”毫 无热忱的作家究竟不过“ 犬儒 ”式的“码 字工”;对民族集体记忆无视和躲避的 文化是失血的、无根的、可悲的。且尤 须提到的是, “公共生活” 与 “历史事件”必 须上升到民族性中来,在胡良桂的批评 世界里,这一点是被摆搁在极其打眼的 位置上。当然,这也紧扣了人们对“史 诗”的一般性理解,毋庸展开。 第二、审美意蕴以“壮美” 为基调, “壮美”与“优美”交响。东方文化在整体 上属于柔性的,传统中国有关于诗性想 象基本上倾向于“ 优美” 。 “五四”时期,理 论家力倡“悲壮 ”与“崇高”美学,但在小 说创作中一股抒情潮流还是不可遏抑的 奔涌了出来,依然是以“ 优美 ”为狐步舞。 这种精神姿态是不以构建“史诗” 为己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就“史诗 ”审美意蕴而言,胡良桂的 基本判断便是以“ 壮美” 为基调,辅之不 可或缺的“优美 ”。在史诗类型与当代 形态中的“ 乡土小说” 一章,他写道: “从乡土小说的审美方式上看,以悲 凉为其深层结构的美感意识。 ”这就 异乎通常我们对“ 乡土文学 ”的基本感 受田园牧歌,但你又不能不慨叹这 种判断是精准的。事实上,乡土中国在 20 世纪整体上是处在嬗变之中,转轨可 谓是乡土中国在 20 世纪中的最大历史。 由此所带来的阵痛是史无前例的,也是 无与伦比的。以“ 悲凉” 一词予以概括估 摸最为恰当不过,而“ 悲凉 ”从美学范畴 上来讲就属于“ 崇高”“悲壮”。因此与其 认为这是巧合,不如就说这是胡良桂严 格践行“论从史出 ”的光辉结晶。也就抱 定如此“史诗 ”的审美信念,胡良桂在评 论其所十分欣赏的“ 史诗典范 ” 芙 蓉镇时,开篇就说:“ 小说由芙蓉镇 的翠竹绿水,写到玉叶溪畔四野皆碧, 始终贯穿着一种严峻而又宁静、激昂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又和谐的节奏,对生活抱有一种欣羡而 有批判、质朴而有诗意的态度,敏锐地 从平常景物中展示出一种狂飙巨澜的美 来。 ”这与人家的断语 “当代农村 的社会风俗画” 即“ 以优美胜 ”之间所 形成的对比是明了的。与之相反相成的 是,人们通常关注“ 史诗”性小说的“崇 高”或“壮美”时,胡良桂断断不忘从中 发掘出动人情怀的细节、鲜活生动的性 格、迷离飘渺的情调、温馨和谐的场景、 隽永寻味的语言“ 壮美 ”表达的是 “敬畏”, “优美”体现的是“爱”11 。 “敬 畏”与“爱”两者缺一不可,譬如在“红色 经典”中雕刻出一大批气壮山河、金刚 怒目的英雄杨子荣、朱老忠、周大 勇但在总体意蕴上予人感觉“爱” 的 成分稀缺了些许,普遍人性的光芒黯淡 了些许。不过,一视同仁并不等于等量 齐观,需要的是辩证统一,从中还是要 建构出“敬畏 ”来,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正 是一种信仰缺失、价值坍塌尤甚的生存 现状,一种血性消褪、自私泛滥尤甚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精神生态。 “壮美 ”给人以信心与力量, 给民族以生气与凝聚。 二、国 别文学的意义空间: 建构一体化的“ 世界文学 ” 从长篇小说中构建“史诗” 性作品, 而“史诗”与“民族性”两者情同手足。问 题在于:“民族性 ”又是与 “世界性”两者 相生相伴,任何一方的呈现都是以对方 为或显或潜的背景。旨在为当代文学标 示出一道前行的清晰路牌,无论如何不 能不脱离对世界文学的状态与规律有所 把握。约略正是随着批评体验的加深和 建构意识的强化,胡良桂便步踏上了 “世界文学”的探密之旅。一部历时 8 个 写作春秋、计有 42 万字的世界文学 与国别文学就集中性地检阅了他在该 旅程中的几许思考、几许心血。诚然, 自歌德提出“ 世界文学” 这个概念后,人 们对其中所指涉的内涵见仁见智。胡良 桂甫一开始就有个性化界定:“主要是 从宏观把握上来观照世界文学发展的共 同规律与特殊规律,具体阐明世界文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2由此见证 他是站在“发展 ”(即建构)这条主线来 考察本体化、普遍性的文学,终极目的 还是推动属于整个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学 本身的积极建设。此过程中,包括中国 当代文学在内的“ 国别文学 ”会相辅相成 地获得发展,实现“ 双赢”,最终真正履 行文学应有的天职和散发出它的精神魅 力。 “国别文学 ”以建构一体化的 “世界文 学”为目标就是自身最好的发展契机。 于这个角度而言,我认为世界文学与 国别文学有如下几个亮点。 第一、夯实了“ 文学是人学 ”的理 念。众所周知, “文学是人学 ”的观点是 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由钱谷融提出,后 在“阶级论”的语境中被大加挞伐。 1980 年代,它从湮没中重见天日。但它更多 的是与时代所鼓吹的“ 人道 ”“人文”等“ 主 义”含混和纠结。实际上,缺乏单独而 深入的学理阐述和史实清理。在这上面 有所作为亦非胡良桂的本意,但世界 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确在无意之间担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了某些填补功效。首先, “文学是人学” 的观点是国别文学建构世界文学的基石 之一。该著论道, “歌德 世界文学想 法的产生,就是建立在这种人类普遍 人性的基础之上的。世界正在走向综 合, 世界文学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然 产物”13,明确地将 “世界文学 ”莅临的 必然原因之一归结为“ 普遍人性 ”的诉求。 该著“主体框架 ”中的“美学的启示与读 者的作用”“传播方式的革命对发展中文 学的影响”“民族文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文 学的民族性”“诺贝尔文学奖的总体人类 关怀”“世界文学共同体的形式选择模式” 等都是基于“ 普遍人性” 而立足的。这些 论题的展开就是对“ 文学是人学 ”的另类 论证和深入阐释。其次,在具体作品阐 述上,多上升到“ 人类”“人”之视野中。 譬如“像鲁迅笔下的狂人,就溶入了各 种外国文学狂人、疯人胚胎的影响”14, “麦克白 显示出人的欲望如何使人 陷入悲剧的境地;哈姆莱特敞露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邪恶的无所不在”15 ,而 静静的顿 河 ,它“既以大无畏的胆识,鞭挞了现 实中的反人道暴行,批评了苏维埃政权 初期的失误,又满怀激情地赞美人的魅 力,歌颂为正义和光明而奋斗的精神” 16,等等,可谓比比皆是。这些不仅 是一种审美眼光使然,而更多出于作者 文学立场和价值取向。如许一本厚重的 作品都将其贯穿始终,这岂不是对“文 学是人学”理念的强力论证和坚决捍卫? 是的,不以人性、人情为核心的写作终 究会失掉灵魂的。 第二、表达了破解文艺学难题的 尝试。正如该著开篇就提出一个令人困 扰的现象:人们对当前文学发展的原因 究竟何在莫衷一是。进而,它一针见血 地指出:“这里的分歧,无疑缺乏一个 比较一致的文学观念所致。 ”17这种不 一致,说到底就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和文学史“三国鼎立 ”存在 “权力博弈”和 “利益分割”,从而使得“文学”这“汉室” 本身堂奥不牢。基此,如何化解其中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尴尬与困惑呢?在胡良桂看来:“跨文 化比较的文学发展,不失为一种选择。 因为跨文化比较的文学发展,既是纵向 的,又是横向的;纵向发展史各民族文 学内部的继承性发展,横向是世界各民 族互相之间的影响、冲突和交汇。这一 纵一横的经线与纬线,织成了多姿多彩 的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18之所以 说这种“一纵一横 ”的方法论能起到整合 “三国鼎立”之不足,就因为它们是 “内 外结合”“内外兼顾”的眼光和策略,摒 弃或超越了传统的单极思维要么从 “内”即风格的演变来考察,要么就 “外” 即社会生活的变幻来把握。这是辩证法 的适切运诸,体现了胡良桂之于马克思 主义文艺观的尊重和吸吮。这个体系表 面是以“古今 ”和“中外”为坐标轴,但精 神指向却在交流、沟通、重组、发现、 学习,譬如中国当代文学在汲鉴外国文 学时,就不限于同步横向地展开,它可 以深入古典时期和神话时代。所以,这 更是予本体论上的“ 文学”以还原和归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一味地浸淫在“ 古今之辩”中,终究难以 立稳历史脚跟,因为随着他族文明的融 入,某些阶段沉潜的本族经验被激活而 浮出历史地表,这些“ 新质 ”常令“一以 贯之”的视野和观点等捉襟见肘、措手 不及。还原和规整又不是将“东方” 与 “西方”简单叠加,而是明晰地标画出以 东西文学中的普遍性、共通性的因素和 趋势为文学的主流或文学的本质。综上, 胡良桂提出破解文艺学难题的尝试其出 发点就是通过从世界文学的建构规律中 真正理顺出文学本质来,再回落到本国 具体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中 来,自然能做到“ 不变应万变 ”。文学发 展的终极缘由就是在“人学” 的灵魂 下,互相交流、互文辉映“交流意 味着一切”19 。具言之,在交流和辉 映中,个性化的文学其精神品格得以呈 现和丰富,最终营造出良性循环,朝前 推进。 第三、强化了“ 平行研究 ”和“影 响研究”结合的比较文学方法论。建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世界文学”必以“国别文学”为基石,它 不是对“国别文学 ”/“民族文学”的取缔。 这是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所反复强 调的,但“国别文学 ”之间究竟是以何种 姿态摆在世人面前?又以何种方式将它 们联接起来?这就涉及到了比较文学的 方法论问题。多年以来,人们围绕这一 问题多有争讼。事实上,随着讼案的延 展开来,人们对“ 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 各自利弊良莠的辨认是愈加清晰了。不 过,太多时候人们就是不太愿意“回退 性”地反思,做出一个取长补短、补苴 罅漏式地改良和提升。比较文学在学科 思想上一度遭人质疑,其中自身在方法 论上的自信度、操作性之不足不能不说 是一大诱因。从论题出发,胡良桂将两 者予以了调和与综合。当然,胡良桂的 调和与综合并不是将两者硬塞强拽在一 起。它们只属于整体布局和研究意识, 并根据具体的情形而有所选择,相得益 彰。譬如,在论及“ 人类性的精神情感 的传达”时,所倚重的就只是“ 平行研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因此,在“ 平行研究” 和 “影响研究”并 举或各擅胜长的情形之下,使得该著在 整体上既有思辨的空灵,又有材料上的 实证;既有人类学的闳阔,又有文本细 读法的缜密最终, “世界文学 ”所昭 示自身生命印痕得以有力地廓清它 是一种不能无视和忽视的客观存在,并 标识了文学在未来的轨辙。这对于中国 当代文学而言,在前行方向、精神气度 等诸多方面都可谓是一种启示。 世界 文学与国别文学作为一部的比较文学 著作除了有学者所说的:“最主要的贡 献是运用了交往对话思维方式。 ”20在 我看来,它又一突出意义就在于“平行 研究”和“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成功应用。 四、多元文学格局的时代使命: 建构文学的主流 自 1980 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当 代文学从主题群落相对集中、表达技巧 相对单一的状态逐渐步入一个多元并存 的格局。尔后,途经 1990 年代的商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意识和新世纪以来“ 互联网 ”的冲击,这 种多元的格局更显渐行渐远。毋庸置疑, 这种多元化的状态是“ 回归纯文学 ”和文 学相对繁荣的表现之一。但是,当“繁 荣”沦为“繁”而不“荣” 或者“ 一地鸡毛”时, 个中的问题也是令人堪忧的。万川去海, 其态各迥,但总归离不开以东西为走向 并以汇入黄河、长江这两道干流为生命 冲动的大致特点。这是大概就是何谓 “主流”的地理学诠释。 “主流”是规则,为 “对象”自我划定边界,否则 “对象”本身 都会在这种“ 群雄乱起,诸侯并作 ”的 “王国”中失掉自我,成为 “阶下囚”。立 足这个角度而言,胡良桂从“正典意识” 和“建构诗学 ”出发,撰有 文学主流的 多维空间一书。在当下重提看似“老 生常谈”的“文学的主流”不仅是切中时 弊,而且同样是有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是 对“本体论的文学 ”或“文学的本质”予以 思考和辨正,其学术意义不证自明。胡 良桂所谓的“ 文学的主流”其内蕴要义, 以我观之,大约包括在如下几个方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第一、要以先进文化为路径指向。 众所周知,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 的目标就是“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发展为基本原则” 。马克思的这种理想 具有普适性,应该说是代表了目前人类 的最高愿望,作为人类精神的表决器和 指示牌的文学有理由也应该从中获得启 示和力量。在胡良桂看来,它就是先进 文化的精神内涵,也就是文学主流的价 值尺度和基本特征。这也是基于当代文 学中种种“非人化 ”想象的不满,是基于 那种在文化内蕴上貌似很“新” 而骨子里 依然“旧俗”的文学形态的不满,胡良桂 就批评过:“ 而 1990 年代的 骚动之秋 世纪贵族就是另一种形态的情爱模 式了。农民企业家岳鹏程与秋玲的关系, 作者意在表现一种新的观念现代人 性爱观。所谓性爱,干脆就是性。岳鹏 程对秋玲就是一种强人加情人、英雄爱 美人的性关系。 ”30以这种没有感情, 只求快感和发泄的性关系而凸显农民企 业家的行为粗暴和内心的虚无,因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当代长篇小说在文化形态上所显示的 特点是现代的,是在时代的前行之中应 运而生的。这是长篇小说娱乐形式的时 代特征。而从内容、思想、伦理观念上, 它是传统的、纳入在传统文化各个观念 的总体框架之内,并没有进行拆卸和再 组合”31。关于这点,最近有论者指 出:“非常态 民间主体形象的塑造, 以偏至的姿态开辟了和民间主体对话的 特殊途径,把文学书写中民间进程被遮 蔽的许多生命欲求乃至这种欲求系统的 复杂性呈现了出来,但也出现了不少违 背主体生成规律的东西,以至于过犹不 及,一定程度上削弱或遮蔽了对真实人 性的发掘深度。 ”32 可谓同一问题上 的共识。文学是人学,文化是自然的人 化,将文学主流的路径指向设置为先进 文化不仅是顺乎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 也是一个大的课题、大的体系亟需建构。 为此,胡良桂不惜笔墨地写下了先进 文化与现代人格建设 先进文化与世 界眼光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轨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等系列文章,从纯理论的角度较为详实 地论证和充分展开了先进文化的指涉意 蕴以及其对文学的指示意义。这是必要 的,也是开拓性的。 第二、要有明确的价值承担。传 播工具理性不是文学所负载的历史使命, 被功利化所捆绑的文学无疑是异化的, 是文学主体的沦陷,但这不等于文学就 不能有任何的承担,而彻底地走向“存 在与虚无”。显然,这将又是文学的自 我糟蹋,是对生存根基的动摇,自然这 更也是对千百年来文学发展所筑建成型 的基本轨迹之背离。中国当代文学从 “工具论”的迷雾走出来后这些年在经济 大潮和后现代经验的冲洗下, “大雅久不 作,吾衰竟谁陈” 。时代呼唤文学的主 流,应以高倡明确的价值承担。胡良桂 认为,以人为本,这是文学的价值承担 之基点。这正和他的“ 史诗 ”“国别文学” 和“先进文化 ”等文学理念是一致的。这 种价值承担既属于当下文学所必须直面 的当下文学价值的功能与问题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更需要当代文学能有以人类中的永恒性 因素为不变的情怀文学价值的时 代性与永恒性 文学形象的审美境界 与核心价值 。紧跟时代的步伐,胡良 桂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设性观点, 诸如守望理想是作家的天职 新农 村建设与文学责任 批评家的责任和 使命 ,等等。在胡良桂看来:“繁荣当 下的文学,必须走出问题的阴霾, 激发文学价值功能、道德功能与审美功 能的活力,增强作家的责任意识、建构 能力和原创精神。 ”33这种对文学 “非 功利性”的功利性承担正是中国传统儒 家的教化诗学、马克思主义的实用主义 诗学与西方的“ 人文主义”文学观三者综 合互补体质的产物。从中再次印证了 “正典意识”和“建构诗学”作为胡良桂文 学批评世界的精神起点和文化特质。 第三、要对文学精神严格恪守。 何谓文学精神呢?胡良桂给出的答案是: “主要是指作家,以情感化、自觉化、 意象化之类的呈现方式,在传达个人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悟,宣泄自我情感,表现人生世相的同 时,自觉不自觉地凝铸于文学作品中的 价值取向、文化观念、人生追求,等等。 ”34此概括极有原创性,也是相当精 准的。文学精神就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也是文学区别其他社会文化精神的标志 之一。这也是胡良桂有感于当代文学 “成了空洞娱乐文本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35即精神匮乏而发的。这点我们可以 从现代当代两个时段的文学做出比较, 不难发现,当代的确在技法上比现代成 熟,但现代文学那种可贵的启蒙意识、 悲悯情怀、视文学为全部生命追求等人 文向度似乎愈来愈稀薄。不可否定, 1980 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曾有一段“黄 金时代”,文学精神极为看涨,那是全 民求“文学”如渴的年代,文学是百姓的 精神武库,而作家们可谓是以泣血的歌 喉在喊出了一个民族的“ 伤痕 ”“反思”, 亦在喊出自己文化根脉与民族灵魂中的 深处回声。溯源历史,这也是文学主流 的普遍性表征,譬如“ 魏晋风骨 ”“盛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气象”等。抑或这正是作为亲历八十年 代的胡良桂抱着对那个时代的追忆和留 恋之结果?设若如此,我想这正是一个 优秀的批评家和学者的品质呈现。近些 年来,不也是有批评家在学界提出还颇 具一时反响的“ 重返八十年代 ”说法?胡 良桂虽然没有直接喊出怎样的口号,但 以自觉行为在理论上的建构不正也与之 异曲同工?从 1980 年代的中国风貌中 可得知,文学精神不仅属于个体作家的, 而且更属于民族的、时代的。在这一点, 胡良桂尤为重视, 文学精神的理论探 寻与当代历程 文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新一线城市青年公寓市场拓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快锁接头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拓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程机械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成果转化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科技行业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矿业行业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报告
- 塔吊拆除及楼板加固施工方案
- 2025年医养结合行业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创新与老年健康管理研究报告
-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 2025年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索研究报告
- 2025年交通出行行业交通出行模式创新及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校招:财务岗试题及答案
- 羽毛球讲解课件
- 质量意识题目及答案
- 急性女性盆腔炎个案护理
- 重点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国企运营资产管理办法
- 【Google】2025全球短剧营销白皮书(市场数据、渠道打法、ROI全盘点)
- 农业植保员培训课件
- 机场特种车管理制度
- 面房合伙人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