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后再无大师_第1页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_第2页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_第3页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_第4页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摘 要】本文对桑兵先生的 晚清民国的学人和学术 ,从选题、 视角、史料、创新之处做一浅评。 中国论文网 /5/view-4804745.htm 【关键词】桑兵;晚清民国的 学人和学术 晚清民国的学人和学术是桑 兵先生的作品,一共分为九章,采用专 题论文组合的形式,各专题先后在各种 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水平较高。全 书以学术的新与旧、中与西的发展为线 索,以客观史料为基础,围绕晚清民国 时期重大学术问题,对这一时期学人之 间的学术争端、学术渊源、人事纠纷以 及学人背后关于学术的恩怨情仇,进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了深入地剖析与论证。本文创新之处在 于,一改前人研究学术思想的常规套路, 力求打破专门学术史的束缚,以及种种 外来的条理系统的成见,将研究对象作 为整体史的一个部分,通过关键的历史 事件和人物清晰地勾勒出晚清民国学人 的活动及学术演化过程,组成一幅丰富 多彩的学术发展史。 评价学术史须要一定的学术积累, 初读此书,在很多问题上都陷入了困境。 由于对汉学、宋学、古文经学、 经文经学、新史学等学术术语多是一知 半解,对晚清民国学人也只能知其人不 知其事,学术积淀浅薄,知识面狭窄, 就晚清学术与学人的研究而言,不敢妄 谈高明见解。 “读书不必与人较,起码应 与古人较,因为古人已经流了下来,今 人未必留得下去” i,所求的只是通过阅 读此书,学习前贤的学术高明之处,取 长补短;并通过阅读大师的文章,揣摩 其治学的方法和路径,反思其优劣得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引以为鉴,希望能对自己研究学问有所 帮助,并非道其长短。正如桑先生所说 “凡讨论学术,对于时贤,应取其所长, 而不必究其所短,庶不至埋没其苦心孤 诣” ii。故本文将该书的选题、视角、史 料、创新之处做一浅评。 一、独特的选题,新颖的视角 晚清民国的学术面相是非常复杂 的,如何将其清晰地描绘出来,需要很 深的史学功底。一方面,晚清民国的学 术受到中国传统汉、宋学,古、今经学 的影响很深,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遭遇“ 千年未有之变局 ”,西方的 学术对中国的学术传统构成了巨大的挑 战,再加时局的变幻、政治的干涉,从 而导致了晚清民国学术在趋新与守旧、 中学与西学中徘徊。 “学术变而失其正鹄 ” ,学术无根,容易摇摆,盘根错节的学 术面相,即使旁观者也未必能看清学术 的路数。中西碰撞下的社会文化变形, 很难说哪一学人的学术没有中学的影子, 也很难说没受西学的影响,然而究竟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哪些思想是中学的,哪里来自西方,却 很难辨晓。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真正高明的学人,必须对社 会历史人生有着超凡的真知灼见,翻开 桑氏著述,敢于挑战这样一个课题与作 者在这一领域长期的深耕,并且取得了 一系列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是分不开的。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 上学术昌盛,大师辈出的时代,若天赋、 学识、功夫不到位,难以心领神会学术 的要旨,更不要说品评大师的优劣,稍 有不适,只会贻笑大方。 作者反思了前人研究学术史的不 足,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一方面, 前人研究学术多是直入前贤的文本,对 文本所反映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与归纳, 但“治史不宜归纳,而要贯通” iii,文本 背后的学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他们 有自己的活动及相互关联,而且学人之 间的学术思想往往存在着交叉与重合的 地方,与前贤的思想对话,很讲究心有 灵犀一点通的顿悟,由文本看学术,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往陷入孤立,刻舟求剑,差之毫厘,谬 以千里,甚至看朱成碧、指鹿为马。鉴 于此,作者从学人出发,由人而知学, 还原其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活动及联系, 把握各类乃至各个特定人物的思维行为 方式,从而追溯其学术渊源,理清其学 术关联,构成一个由众多学人构成的学 术面,作者没有将晚清学术以专门史的 路径人为地割裂开来,而是作为一个整 体贯通起来,足见作者超脱于一般学人 的史学眼光。另一方面,晚清以来研究 学术史,好以派分,学派作为条贯的脉 络作为论述的中心。曾专文讨论清代学 术流派的有外国学者艾尔曼,还有香港 饶宗颐教授所作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学术派别是否实用,作者对此提出了 质疑,按照学术流派来探寻学术发展变 化的渊源脉络,虽简单易行,但是往往 先入为主,人为地给学人贴上了标签, 经流派这个后来外在的系统条理后的学 术,很难展现复杂事实及其联系。有鉴 于此,作者认为把握学人的研究路径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方法,较之人为地编制学派更有意义, 因而本书的脉络,没有按照常规的学派 来叙述,而是选择了晚清学术史上具有 代表性的学人如第五章民国学界的老 辈 、第六章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 文化象征 、第七章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术视差与胡适的学术地位 ;具有典 型性的机构如第四章20 世纪前半期的 中国史学会 ;学术史的传承和趋新如 第二章中国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 、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 ; 学术的路径和方法:第三章从眼光向 下回到历史现场 、第九章傅斯年“史 学只是史料学” 再析 、第八章 近代中 国比较史研究管窥 ,透过那些人、那 些事、那些机构,我们看到的是学术的 复杂面相。当然分专题叙述容易造成集 中一个点,忽视了整个面的嫌疑,而且 研究晚清的学术史是绕不开学术派系的,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学人、机构、研 究路径和方法来贯通派系,抛开学术史 上的门户之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学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与学术组成一个学术史的横截面,进而 贯通整个民国学术与学人,寓学派的发 展于复杂历史的进程中。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桑先生凭 其犀利的历史眼光,长期的学术积累, 将选题定位在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上, 可知作者史学研究的旨趣。一般来说, 选题一定要高远,好的选题直接决定着 文章的高度,确定选题后,还必须找好 问题的切入点,而一个好的切入点则决 定了文章的深度,如果找不到好的切入 点,往往会将好的选题给浪费掉。 “细雨 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作者 从微观角度入手,由学人知学术,绕开 前人研究专门史画地为牢的流弊,勾勒 出来的是晚清民国学术某一个层面。以 第六章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 征为例。作者以章太炎先生晚年北游 讲学的一件小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通 过章先生这个点,带出太炎学派这条线, 梳理这条线,还原的新旧南北学派之间 的冲突离合这个面,抓住这个面,看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则是五四以后学术文化界的整个面相, 文章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布局的非常 巧妙。 二、丰富的史料,客观 地论证 史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史学工 作者大都秉承了“ 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 的宗旨。可以说,史料的丰富确凿与否 直接决定着著述的学术价值。该书在史 料的运用和注释的安排上,颇具特色。 桑先生为文,擅长史料,该书引用的资 料囊括中外,且原始资料较多,包括档 案、资料汇编、函稿、文集、报纸、期 刊、书信、文史资料外,以及今人的相 关学术成果,全书涉及到学人多达 788 个,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古 代的,也有现代的,要将这学人的学术 思想反映出来,将学人之间的关系梳理 清楚,不广泛地搜集材料是很难说服读 者的。客观地说,作者在搜集资料方面 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虽不敢说穷尽了 史料,但肯定地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史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当然,论述历史不是将大量的史 料堆砌起来,高明的学人,不仅会搜集 史料,还能读懂史料,还要会恰如其分 地运用史料,进而还原出接近客观的历 史。正如作者所说“ 今人读史,常呈现 一怪相,若不借助于后来外在系统,则 几乎无法读懂材料,或者说不知材料有 何意义。而一旦以后来外在系统为指导, 又难免观念先行,肢解材料本身的联系 与意思。也就是说,今人的问题意识, 往往不从材料及其所记述的历史而来, 而由后出外来的理论而生” iv。作者强 调尊重文本意思的重要性,治史须论从 史出,反观时下治史者治史,往往是论 从己出,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观念先行, 用外来的系统条理材料,更有甚者,肢 解史料,拿出对自己有利的,隐藏削弱 论点的,这样做出来的学问,毫无学术 价值,甚至误导他人。审视该书的每一 个章节,会发现都有一个统系全文的核 心问题,从文章的内容中可以发现这些 问题决非凭空想象,而是抛开后来外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系统的束缚,在大量地阅读第一手文献 史料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晚清民国时期 的学术与学人,然后从中发现问题,围 绕核心问题,合理地组织史料,在严密 地论证过程中说明问题。如第九章傅 斯年“史学只是史料学 ”再析 ,作者正 是在接触大量的史料后,发现学人对 “史学只是史料学 ”的理解存在着肢解客 观语境的倾向,因而作者通过大量的史 料还原“史学只是史料学 ”所存在的历史 环境,及学人曲解的过程、进而再分析 作者的本意,从史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总 结,从而对时下学术风气的趋向,起到 借鉴作用。 从作者治史的功夫,可见作者做 学问的高明之处。无怪乎作者所说, “也 许学问之事,本来就是二三荒江野老的 志业,无论社会全体还是学界内部,多 好随波逐流,升降潜伏,只有少数沉潜 者,愿意并且能够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贤 人心灵沟通” v。初读此处,觉得这是作 者过于自负之言,细细品来,做学问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实如此,做学问要静得下心来经得起冷 板凳,要从浩瀚的史料中发现出问题, 并且要全力以赴去搜集史料论证问题, 还得读懂史料、辨别史料、整理史料, 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来组织史料,说明 问题。细细数来,如果每一个环节避难 就易、心存取巧,就会陷入流弊,更不 可能有学术的创新,也就无所谓流传久 远了。故“曲高和寡固然不为当下所认 同,却往往切中时弊,指引正途,流传 久远” vi,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大概高明学人所治高深学术正是如此, 学术本无所谓新旧、中西,学术贵在有 根,根深才能叶茂,才能转移风气,示 来者规则正鹄,准绳途则,晚清民国的 前辈章太炎先生如此、王国维先生如此、 陈寅恪先生也如此,然,后学之人如果 不能窥见学问的真谛,也许大师之后再 无大师了。 注释: i 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 绪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精选财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