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18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赂秦(l) 暴霜雪(bo) 洎(j) 尚飨( xin) B仇雠(chu) 沾襟(zhn) 子嗣(s) 怙恶不悛(h) C万乘(chn ) 筼筜(yn dn) 蜩蝮(tio ) 反间计 (jin) D桎梏(k) 主谳者(yn ) 日晷(u) 缣素(jin)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痼疾 告罄 颠覆 以衲报裘 B坟茔 誊写 沉溺 兔起鹘落 C逸豫 凯旋 锦囊 革灭歹尽 D贿赂 弥繁 俳优 报薪救火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敛不凭其棺 C虽万乘之公相 D如兔起鹘 落少纵则逝矣 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汝殁以六月二日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也相同 C与不同,与也不同 D与不同,与相同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南宋时期散文家。他和儿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合 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中。 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 可的深厚情谊。 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 “文”,称韩文公。 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 思。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 711 题(15 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 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 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 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 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7对下面句中的 “颠覆”和 “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灭亡 肯定 B倾覆 本来 C倾覆 肯定 D灭亡 本来 8下面句中 “而”字与例句 “战胜而得者”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9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 哉! 10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 “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事不目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 11与“智勇多困于所溺”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 尝五战于秦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219 题(共 34 分)。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 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 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 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 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 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 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 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 不悲哉! 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当是时, 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 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 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 摈弃 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 罪秦:有罪的秦国 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曾: 竟然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而四国休息于内 A B C D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 不 赂者以赂者丧 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 /子孙视之不甚惜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 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的条件是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 ”等方面与秦国是没 有什么区别的。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 “而乃贪疆场尺 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 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2 分) (4 分) 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 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 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 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 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 诗语,人以为知言。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 撄:纠缠 B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 数:多次 C同极以为不然 然:这样 D每苦口力戒之 每:经常 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分) 19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与可和苏轼不同的处世态度,试分别加以概括。 文与可: 苏 轼: 四、诗歌鉴赏(17 分)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对杜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 阔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 人的孤苦怜仃。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 失意悲凉之情。 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 泊。 21请你说说杜诗首联和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写景物具体 分析。(4 分) 2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 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有人 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你是否 赞成这样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3“诗言志”,请你结合诗中的名句谈谈杜诗和李诗在抒发感情上有何不同 之处?(6 分) 五、语言综合运用(10 分) 24把下列句子连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6 分) 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 面上 站在昆明湖边,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又典雅秀丽 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真是一幅“云淡风清两无心”的 悠闲画图 25下面这首小诗借 “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思考,请仿照下列句式选 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4 分) 例: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六、名句默写(6 分) 2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27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28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 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 3 分,18 分)。 1 B( A 暴 p C 乘 shn D 梏 ) 2是 C(歹殆) 3C(丧:亡失) 4 C(A“当 ”通“倘”B“敛”通“殓”D“少”通“稍”) 5C(在用来被成为) 6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朝代为北宋)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 711 题(每题 3 分,15 分)。 7D 8A(例句:表顺承) A(顺承)B(助词,无义)C(递进)D(修饰) 9B 10A(A 使动 B 名词做状语 C 形容词做动词 D 为动用法) 11C(A 宾语前置 B 定语后置 C 被动句 D 状语后置)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219 题(共 34 分)。 12D(A咎:归咎,怪罪 B摈:抵挡 C罪秦:归罪于秦国)(3 分) 13D(崤山以西 挺身而出 休养生息) (3 分) 14A(A 都表转折 B 做/成为 C 拿、用/因为 D 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代词,它)(3 分) 15A(条件和结果颠倒了)(3 分) 16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境内休养生息。(3 分) 那秦国将有什么作为呢?(2 分) 正因为他们最终不能做成秦国所做的事情,所以到最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4 分) 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 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 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 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 17C(正确)(3 分) 18(每句 3 分,共 6 分) 当时的政论已经很不统一,士大夫们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文同在馆舍中,从未表达出自己赞同或否 定的意见。 (苏轼)退朝回来与宾客们谈论,也经常把时政当作话题来谈论讽刺,文同认为(他这样做)是不 对的。 19(每句 2 分,共 4 分) 文与可:明哲保身,远离时事纷扰,不与之纠缠。 苏 轼: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政见。 四、诗歌鉴赏(17 分) 20A(由近及远) 21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 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 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 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22例: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 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 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23杜诗: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 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杜甫以高高的船为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并以那星空、明 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气势来反衬人类之渺小,而那视野的辽阔却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全诗充满 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李诗:公元 725 年,二十五岁的李白登上一条船,离开自己的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