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_第1页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_第2页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_第3页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_第4页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与前景探究 课题组成员:李原宇(组长)王妍捷 李响 舒宗辉 高兴 宋怡 李佳默 袁诗涵 佟烁 刘轩铭 邸宏 鸣(大连市第一中学) 指导教师:关海蓉 姬桂香 【摘要】作为起步早的学校社团组织之一,大连一中学生义工站活动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 但同时随着各高中对义工活动的重视加强,学校义工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义工站负责人面 前的首要问题。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社团整合的一种体现,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校学生义工活动的发展现状,寻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 应对策,从而展望义工组织的未来,以确保义工站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关键词】义工站 现状 问题 发展前景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作为校义工站的项目负责人,一些工作中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例如不能与服务单位领导进 行有效沟通、参与活动的部分学生义工积极性不高、社会对学生义工的认可度不足等。尽管在我们 内部也经常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但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从一枝独秀到 百家争鸣,大连市各高中近年来义工队伍的逐渐壮大给我校义工站带来了很大冲击,而社会需求和 学生特点都在不断变化,使得学校义工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高中生义工活 动蓬勃发展的现在,我校义工活动略显后劲不足。如果这时我们还沉溺于以往的成绩中,可能很快 就会失去曾经的优势。作为校义工站各项目负责人的我们在深刻地感受着这份危机的同时,继续完 善义工活动的愿望和动机也愈发强烈。于是大家决定利用本年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机会,调查 我校义工活动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有待完善的不足之处,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做出义 工站未来发展前景展望,为我校义工活动能够高水平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查询法。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组成研究小组 由于是义工站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因此承担本课题研究的成员主要由义工站各项目负责人组 成。这不同于传统研究性学习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课题小组的做法,是学校研究性学习与社团活动相 整合的一种尝试。 2 第二阶段:调查、收集资料 在课题实施阶段中,我们首先确定与义工站现状和未来发展相关的影响因素。大家认为:目前 影响学校义工站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家长因素和社会因素(慈善 总会、活动单位、服务对象、外校人员、媒体等)。所以,在调查现状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 便侧重从这些方面来进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查阅法等研究方法。 针对学生自身因素和家长因素的影响,我们小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编制了面向学生主 体和家长主体的问卷。学生问卷中我们侧重了解学生对义工活动的认识、学生眼中义工活动的特点 和影响活动效果的因素。家长问卷中我们主要想知道家长对义工活动的认识和其对子女参加义工活 动的态度。 针对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小组采用访谈法,主要是联系活动基地负责人,针对假期义工实践 活动完成质量、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活动基地负责人对义工站今后发展的希望进行实地采访。 第三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总结感受,展示课题成果 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围绕主题选取有用信息,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的撰写。每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都很认真地总结了自身在活动中的收获,并通过答辩会展示课题 成果。 四、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 200 名同学做无记名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400 份, 回收率 100%;同时利用家长会在高一、高二部分家长中间也进行问卷调查,发问卷共计 200 份,回 收有效问卷 188 份,回收率为 94%。我们这里主要想分析一下学生问卷。在调查问卷的整理过程中, 我们是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的。 第一类:学生自身对义工活动的认识 7、你认为高中生参加义工活动有价值吗? A 非常有价值 B 一般 C 比较没有价值 D 没有价值 294(73.5%) 74(18.5%) 20(5%) 12(3%) 13、你参加义工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向需要的人提供 帮助,奉献爱心 B 在公益活动中锻 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C 别人参加,自己 不愿落后 D 打发空闲时间, 结交朋友 E 遵从学校或单位 的要求 109(27.25%) 221(55.25%) 10(2.5%) 12(3%) 48(12%) 14、参加服务活动后,你觉得与初衷相比较达到自己期望的程度: 3 A 很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失望 70(17.5%) 221(55.25%) 85(21.25%) 24(6%) 21、你参加义工活动获得的收获是:(可多选) A 能够使弱 势群体得 到实质性 帮助 B 培养自 己参与公 益活动、 奉献爱心 的意识 C 锻炼自己 的能力, 增长社会 经验 D 为建设 和谐社 会贡献 力量 E 每个公 民应尽的 义务 F 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 生活变得 更充实, 精神更愉 悦 G 获得周 围人的认 可 H 结识新朋 友 I 公益活 动流于形 式,对社 会帮助不 大 123(30.7 5%) 238(59. 5%) 255(63.7 5%) 120(30 %) 106(26. 5%) 195(48.7 5%) 66(16.5 %) 75(18.75 %) 29(7.25 %) 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义工活动的价值所在,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并 颇有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义工活动的必要性和对学生提升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 面所起到的作用。但也仍有一小部分人不能很好的将义工活动与自身成长密切联系,呈现被动参与 的状态。这种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在义工活动中的表现。 在第 13 题中,我们看到,选 B 项“在公益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的同学占 55.25%,超 过一半以上,而选 A 项“向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奉献爱心”的同学占 27.25%,这表明我们同学在参 与义工活动时,还是以提升自身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对义工的无私奉献精神理解不深,这点往往导 致学生在选择活动时,过于偏向能较大提升自我的活动,如自然博物馆义务讲解活动等,而对火车 站义务向导这类比较简单但辛苦的活动缺乏热情,使得义工活动染上了功利色彩。 第二类:影响学生参加义工活动的因素 我们针对影响同学参加义工活动的因素设计了 24 题,统计结果见表。 24、影响你参加义工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限选 3 项) A 学习任务重, 时间、精力不 足 B 缺乏优秀、 适合学生的活 动项目 C 学校或社会 不够重视义工 活动 D 劳动强度过 大 E 参与义工活 动后没有什么 收获 F 其他 214(53.5%) 145(36.25%) 45(11.25%) 53(13.25%) 41(10%) 26(6.5%) 4 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同学参加义工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 项“学习任务重,时间、精力 不足”,超过一半以上。这说明我们同学受学业的制约很大,不能在活动和学习之间寻求一个很好 的平衡。同时,因为“缺乏优秀、适合学生的活动项目”而影响到参加活动的同学人数占到了 1/3,这点从 20 题、25 题也可以看出。学校义工站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的项目创新,但主要的服务 也还是扶贫帮困、义务家教等等最基本的形式。这样的活动形式吸引力、凝聚力都不强,很难保证 学生义工的服务热情。事实上,随着学生对义工活动了解的逐步加深,义工所要承担的服务项目也 必然需要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化。由最初简单的生活关怀发展成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既满足特 殊群体、又满足一般群体的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 这些因素影响了下面几道问题的选择。 1、在服务对象上,你更愿意为哪类人群服务?(可多选) A 老人妇女儿 童 B 残疾或智障人 士 C 外来民工 D 低收入家庭 E 普通社会群 众 F 其他 147(36.75% ) 46(11.5%) 25(6.25%) 64(16%) 230(57.5%) 10(2.5%) 12、在义工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你认为多久参加一次活动合适? A 一周 B 一个月 C 一年 D 越多越好 E 其他 48(12%) 227(56.75%) 69(17.25%) 25(6.25%) 31(7.75%) 20、你参加过的义工活动令你不满意的有哪些?(可多选) A 活动的形 式 B 活动中的 气氛 C 义工间 的交流互 助 D 服务对象 的支持度 E 活动中义 工的主动性 F 义工的 心态 G 负责人 的综合能 力 H 其他 65(16.25% ) 47(11.75% ) 62(15.5% ) 111(27.75 %) 119(29.75 %) 44(11% ) 94(23.5% ) 19(4.75% ) 25、你认为我校义工目前开展的情况是: A 同学踊跃参与,活动 内容丰富,影响力很大 B 部分同学参与,活动 形式还有局限,有一定 影响力 C 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 影响力弱,服务差 D 其他 211(52.75%) 157(39.25%) 24(6%) 8(2%) 5 第三类:家长、社会对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的态度 9、你家长是否支持你参加义工活动? A 非常支持 B 比较支持 C 无所谓 D 有点反对 E 非常反对 F 冷言讥讽 G 不甚理解 199(49.75 %) 141(35.25 %) 50(12.5% ) 5(1.25%) 2(0.5%) 2(0.5%) 1(0. 25%) 17、在服务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不被理解或刁难: 18、在服务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被伤害: 20、你参加过的义工活动令你不满意的有哪些?(可多选) A 活动的形 式 B 活动中的 气氛 C 义工间 的交流互 助 D 服务对象 的支持度 E 活动中义 工的主动性 F 义工的 心态 G 负责人 的综合能 力 H 其他 65(16.25% ) 47(11.75% ) 62(15.5% ) 111(27.75 %) 119(29.75 %) 44(11% ) 94(23.5% ) 19(4.75% ) 22、您认为参加义工服务活动,需要得到社会的哪些肯定:(可多选) A 媒体的宣传 B 政府行政部门在 义工服务时给予支 持与理解 C 家人的理解与支 持 D 班主任老师的支 持和理解 E 服务单位的理解 与支持 72(18%) 171(42.75%) 160(40%) 88(22%) 225(56.25%) 23、自我感觉市民对义工的态度: A 非常尊重,鼎力支持 B 尊重和支持 C 一般没用什么特别关 注 D 反感和不屑 74(18.5%) 204(51%) 117(29.25%) 7(1.75%) A 是 B 否 176(44 %) 224(56% ) A 是 B 否 41(10.25% ) 359(89.75 %) 6 这六道题主要反映出来自家长、社会对学生参与义工活动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义工的积极性 和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和市民对于学生参与义工是支持认可的。但是,在学生眼中, 服务单位的理解与支持、政府行政部门在义工服务时给予支持与理解等外界因素也对学生的参与积 极性起到了较大作用。而学生参加义工活动不满意的因素中服务对象的支持度比例较高。表现为: 一些服务对象往往认为学生义工比正式工作人员“低人一等” ,是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资源,将学生当作“免费劳力” ;不考虑志愿者的个性、特长,随意安排他们进行简单、重复、机 械、耗费时间与精力,甚至是与服务不相关的项目等。还表现出一些缺乏平等的态度。遭受误解、 责骂的事情有时会发生。 社会对学生义工的不够尊重,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学生感觉自己的热心、爱心受到侮辱,工作的 主动性和热情骤减,有时甚至还会用自身的消极情绪感染新义工。 第四类:学校义工站组织管理机制 26、你认为我校义工所展现出来的特色是: A 广泛参与性的公益 活动平台 B 能发挥每个人特长 的系列公益活动 能引导学校形成和谐 的氛围 C D 没有太大特色 255(63.75%) 85(21.25%) 37(9.25%) 23(5.75%) 6、你对我校义工站的章程的看法如何? A 很不完善 B 不完善 C 不确定 D 完善 E 很完善 22(5.5%) 46(11.5%) 96(24%) 182(45.5%) 54(13.5%) 15、在服务过程中,你是否常与其他义工进行交流或互助: A 经常 B 较少 C 没有 225(56.25%) 137(34.25%) 38(9.5%) 16、在服务活动过程中,你觉得义工之间互助、交流如何,关系是否融洽: A 好 B 一般 C 不好 D 极差 235(58.75%) 152(38%) 6(1.5%) 7(1.75%) 20、你参加过的义工活动令你不满意的有哪些?(可多选) A 活动的形 式 B 活动中的 气氛 C 义工间 的交流互 助 D 服务对象 的支持度 E 活动中义 工的主动性 F 义工的 心态 G 负责人 的综合能 力 H 其他 65(16.25% 47(11.75% 62(15.5% 111(27.75 119(29.75 44(11% 94(23.5% 19(4.75% 7 ) ) ) %) %) ) ) ) 27、你觉得对参与公益活动的一中义工应给予: A 物质奖励 B 非物质奖励(荣誉或优先权) C 完全义务 54(13.5%) 242(60.5%) 104(26%) 28、你认为我校义工站的服务活动是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A 很不丰富多 样 B 不丰富多样 C 不确定 D 丰富多样 E 很丰富多样 20(5%) 66(16.5%) 40(10%) 231(57.75% ) 43(10.75%) 29、你认为目前我校的义工活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可多选) A 应进一步丰富义工 活动的形式 B 提高义工参 与者的积极性 C 坚持活动开 展的长期性 D 义工的管理 组织建设 E 其他 201(50.25%) 139(34.75%) 95(23.75%) 122(30.5%) 13(3.25%) 这几道题主要都是从校义工站的管理机制角度出发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目前我校的义 工活动无论是组织章程的制定还是义工活动的特色都比较认可,八成以上的义工并不在意物质奖励。 有待完善的方面更多的集中: 1、义工间的交流与合作欠缺。 2、负责人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义工积极性不足。 五、结论 通过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一)大连一中义工站发展现状暨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义工在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呈现被动参与的状态 学校目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义工活动。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中前并未接触过义工活动,所 以对义工活动感到很陌生且兴趣不足。学生参加义工活动前又没有严格的选拔,使义工站对学生了 解不全面,造成义工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在一部分义工身上,对义工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参与观 念、服务意识等处于较低层次水平,导致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一些同学拈轻怕重,对待假期义工 8 活动不认真、不主动、迟到早退、敷衍应付。加之学校一些义工项目形式比较单一,把短暂的具有 新鲜感的服务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理念和自愿行为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完成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 义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义工活动中多重视服务活动的开展,缺乏活动前的准备 义工站在义工活动的组织中,从负责人到普通同学大多只重视服务活动的开展,对于前期准备, 如对同学的培训和与服务单位的沟通过程重视不够。加之高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也很难抽出充 足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这一问题在之前的试卷问题分析中已有体现。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义工在未 具备足够的服务能力时,就去开展义工服务,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义工成员流动性大,使 组织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致使工作难以开展。由于对与活动单位的交流不够重视,使义工与服务 对象或有关部门难以融洽地相处,影响服务活动的开展。目前,社会上能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单位太 少,能够支持并予以帮助的活动则少之又少。在学生负责人与活动单位负责人沟通探讨活动方案的 时候,活动单位负责人往往在谈话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负责人对活动想法的表达, 所以有很多值得提倡的想法没有机会在实践中得以验证,这也是近些年学校义工活动难以在以往基 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 3义工活动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机制 我校将义工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义工活动与新课程标准下对社区服务课程的要求相 结合,将义工工时与学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学生全员参与义工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 这种全员参与的形式因其组织协调性高、统一纪律性强而得到慈善总会的认可,这也使我校的义工 活动一直走在大连市学生义工组织的前列。 但是在这些荣誉背后,我们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义工活动本身是一种自愿、自发的活动,但 是我校全员参与的形式使义工活动的自愿性也可能就淡化了。当参与进来的人形成一定规模,形成 的风气变成一种社会风尚时,就需要更加严格的组织纪律、制度加以约束。但是由于我校义工站长 期欠缺竞争意识,使得一些组织制度不很健全,管理过于简单、疏松,加之在义工服务的相关记录 与优秀义工的评选中仍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及相对的连续性,大大挫伤学生义工的 参与积极性,不利服务活动的开展。 (二)发展对策与前景展望 为推动我校义工站的科学发展,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今后的几点发展方向。 1加强对学生义工的思想教育,提升对义工活动的正确认识 每年开学初,义工站要充分利用视频短片、演讲和展板展示等方式对新入学的同学做义工培训, 帮助他们形成对义工的认同感,以方便日后活动的开展。针对活动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误解,一方 9 面我们可以邀请大连市优秀星级义工为学生做报告,让学生懂得义工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 自己也能体会到乐趣,得到快乐。另一方面,加强义工活动的总结与沟通活动。尤其每年假期义工 活动结束后,一定要以班级或项目组为单位组织同学讨论总结,鼓励同学们共同分享活动带给自己 的收获和困惑,请班主任老师、团委老师甚至慈善总会的负责人就活动中的困惑答疑解难。相信这 种思想上的交流会让学生义工除去隔阂,更加快乐地做慈善。 2承接传统优势项目,拓展开发新项目 我校义工站拥有许多传统特色项目,如火车站义务向导、森林动物园义务向导、沃尔玛超市社 会实践、市福利院义务帮扶、大连市自然博物馆义务讲解、少儿图书馆流动书库等活动。在今后的 这些项目活动中,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实行活动责任制,将活动组分配到个人,确保每项活动都有严 格的实施方案和应急措施,使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根据项目特点合理分配时间。 如沃尔玛超市、火车站向导、福利院等传统项目,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品德,但它需要细心和耐心 的长期服务,在高一年级开展此项活动比较合适;而森林动物园义务向导、自然博物馆解说、少儿 图书馆流动书库等项目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需求,在保障高二年级重点参与的基础上,可以 尝试组织固定人员参加,以保障活动的热情与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各项活动内容及形式的拓展和延 伸。此外,每届义工站负责人还应该积极拓展活动领域,寻找新的活动项目。 3加强岗前培训,提升义工服务的实效性 目前我校尚未形成义工培训的完善机制,即使有些项目有培训,往往也只是强调考勤纪律和基 本的工作流程,有流于形式之嫌。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即使是传统认为最简单的活动,如和孤 寡老人、残疾智障人士交流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而象森林动物园义务向导、自然博物馆解说等项 目对义工的能力则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义工本身的权益,上岗前的学生义工 很有必要接受培训,确保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 在各项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学校义工站要紧密联系各活动单位,加强专项培训,增强学生义工 对服务机构及相关工作内容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义工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提高义工助人服务的质 量和水平。 此外,由于学校义工队伍的流动性,每年都会有新成员。所以,“老带新”是一个较好的培训 方法。由于学生本身比较活跃,相互之间熟悉比较快,让“老义工”带“新义工”一起参加活动, 既可相互监督,又可相互促进,还为专门负责的老师和学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4完善义工站管理制度,加强科学管理 学生以义工的身份参与服务工作,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在没有考核约束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工 作消极的情况。所以,为规范我校的义工活动,应该完善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和完善小时登记制、 10 表彰激励制等制度。服务的小时数和服务效果以义工手册记录为主要依据,并以此作为年度评 优的根据。激励的机制应该是多层次的。一年一度的评选表彰固然重要,但在平时可以通过举办义 工交流会,在校园网、绿洲校刊杂志上开辟优秀义工风采、义工心声等栏目,邀请大连市星级 义工模范代表走进校园活动等,加强学生义工的归属感和对义工的认同感,使义工活动成为同学内 心的一种理念和自愿行为。此外,可以借鉴香港义工的一些做法,尝试少数组织成员与多数项目志 愿者相结合的做法,即日常义工站的基本成员精干而稳定,根据项目需求再不断招募项目志愿者。 这样,日常庞大的管理压力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 六、小组研究心得 作为义工站各项目的负责人,一直以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