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案设计_第1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案设计_第2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案设计_第3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案设计_第4页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了解纸币的发行量。 2.能力目标 (1)从商品、货币、价格等生活现象入手,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2)从商品交换、货币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提高判断、识别不同金钱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认同感。 (2)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自主预习 一、关于商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 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的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 。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 判断: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未必是商品。( )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 (3)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 (4)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二、关于货币 1.货币的产生: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 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 的商品。 金银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具有 小, 大,易于 ,不易 ,便 于 和携带等特点。 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 。 4.货币的职能 (1)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 和 的基本职能。货币所具有的 和 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 商品价值,叫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是 上的货币。 (2)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的职能,叫流通手段,以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 商品流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 的货币。 (3)货币还具有 、 、 的职能。 三、关于纸币 1.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但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度。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 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 比。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 的现象。 (2)通货紧缩:它表现为物价总水平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实质都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都会引起社会经济 秩序混乱,影响人民生活。 课堂探究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商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 (3)一农民将自己生产的 100 斤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其卖掉 2/3,剩下 1/3 就送给了他的亲 戚。 (4)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5)到商店买来一个蛋糕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笔记】 探究二:商品与货币是“ 孪生兄弟”吗? 模拟游戏:山村里的“ 物物交换”的过程。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仿佛“ 钱”与“货”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仿佛 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笔记】 探究三:课堂情景剧(价值尺度) 让学生来表演顾客和商家,设置“商家标价”“顾客砍价”这样一系列环节,并探究下列问题: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 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价” 和标价牌上写的“ 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笔记】 学案设计 探究四:课堂情景剧(流通手段) 情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 ,然后购买木材回家。 情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 ,然后说:“ 暂时没有什么买的。 ”将钱带回家,过了几 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探究问题: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笔记】 探究五:从货币到纸币 宋代商业发达,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便,极大阻碍了地区商品交易的发展,这就为要 求有大量轻便货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宋真宗年间,成都 16 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 作了一种“纸券 ”,名曰“ 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 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 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的雏形。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不能兑现的情况,引起诉讼 和民众的不满。1023 年,宋朝统治者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 货币以备兑换,这是最早的纸币。 探究问题: 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 2.私人发行“交子” 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笔记】 延伸拓展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 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 才有人购买。 3.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价 值。 随堂练习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自产自销的粮食产品 赠送同学的礼物 向地震灾区空投的援助物资 家庭 用的自来水 A. B. C. D. 2.2014 年春节前出现了旺季旺销的景象,商家竞相宣传自己商品的性价比,消费者竞相购 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里的“性价比”和“ 物美价廉”是指(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值 B.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C.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D.商品是交换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体 3.因质量存在瑕疪,我国的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小家电产品,却不敢迈出国门到欧洲市场 去闯荡。这反映了( ) A.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 B.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4.上海世博会的门票为:平日普通票价格为 160 元人民币、平日优惠票价格为 100 元人 民币、指定日普通票价格为 200 元人民币、指定日优惠票价格为 120 元人民币、夜间票价 格为 90 元人民币等不同档次。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是观念中的货币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是现实的货币 A. B. C. D. 5.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 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里说的知识产权( ) 是商品,用于交换且有使用价值 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其使用价值与 价值不能同时被占有 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 B. C. D. 6.2013 年 1 月 28 日,小张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售价为 30 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 8 万元,然后在 15 年内付清银行贷款 22 万元及利息 5 万元。其中 30 万元房价、8 万元首付 金、5 万元利息分别体现的货币的职能是( ) 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7.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 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纸币的面值(1 元,10 元,100 元) 是由国 家决定的 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 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 B. C. D. 8.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 5 000 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 8 元, 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 5 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就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 实际发行了 16 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钱相当于 元的购买力,这会引起 。( ) A.8 000 0.5 纸币贬值 B.4 000 0.2 购买力降低 C.16 000 2 纸币升值 D.2 000 3 购买力提高 9.货币产生之后,货币形式不断发展变化。货币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 A.铸币 B.商品货币 C.纸币 D.黄金 10.2014 年元旦和春节期间,各个商家通过降价、送赠品、送优质服务等形式展开了激 烈的竞争,广大消费者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小王家在商家促销期间,花了 2 900 元人民币买到 了标价 3 669 元的 32 寸液晶电视,商家还赠送了一口高压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各个商家为什么要展开激烈的竞争? 学案设计 (2)材料中小王家购买的液晶电视和获得的赠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3)材料中货币执行了哪些职能? (4)小王家支付的是哪种货币?我们应怎样对待这种货币? 课后提升 1.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 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2.M 国 2011 年货币供应量为 15 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 30 万亿元。若 M 国货币 流通速度加快 20%,国内生产扩大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 是( ) A.下降 10% B.上升 10% C.上升 30% D.上升 50% 3.6 月 1 日,市场报发布致富信息称:农民若种丰收 2 号西瓜,中秋节、国庆节即可上 市,时逢西瓜短缺空档,商品价格较高,市场售价可达 2 元/公斤左右。如果 1 公斤西瓜=2 元是 等价交换,对这一公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它表明任何商品的价值都要通过货币来表现 B.它表明商品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 C.2 元是一公斤西瓜价值的货币表现 D.它表明西瓜的价格与价值大体相符合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一、关于商品 1.交换 2.(1)某种需要 (2) 人类劳动 3.劳动交换 判断: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未必是商品。( )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 (3)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 (4)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 二、关于货币 1.商品交换 2.商品世界 一般等价物 体积 价值 分割 磨损 保存 3.一般等价物 4.(1)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表现 衡量 价格 观念 (2)媒介 货币 现实 (3)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三、关于纸币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正 反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1)持续上涨 (2) 持续下跌 课堂探究 探究一: 符合“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一概念的才是商品。根据构成商品的条件判断:(1)(2)是商 品,(4)(5)不是商品;(3) 中 100 斤粮食,卖掉的 2/3 是商品,剩下的送给亲戚的 1/3 不是商品。 探究二: 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探究三: 1.3 两白银的衣服是价值最大的。因为 3 两白银表现了衣服的价值。货币在此起到了衡 量衣服价值大小的作用。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 2.表现的是商品的价格,即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3.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表现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 实的货币。 探究四: 1.是一种手段。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为了买到自己再生产和生活消费所需的东西,因 此货币在此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 2.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不同,货币的产 生方便了商品交换,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如果桌椅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所以木 匠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木匠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只接受 现实的货币。 探究五: 1.“交子”之所以能购买商品,是因为它能保证随时兑换金属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的,从而 购买到所需商品。 2.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