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问题解答(浙江)_第1页
201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问题解答(浙江)_第2页
201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问题解答(浙江)_第3页
201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问题解答(浙江)_第4页
201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问题解答(浙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问题解答(浙江) 为便于各地理解和掌握企业所得税政策,我们对各地反映的问题 进行了归集研究,并在全省所得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 问题解答如下,供各地在汇算清缴工作中掌握。 1、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 34 条“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 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 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 ,请问如何理解?企 业应提供哪些证明材料? 答: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 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 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 贴、 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 资,以及与 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据了解,我省目前存在固定工、临时工、退休返聘人员、内退人员、 劳务用工等多种劳动用工形式。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所有的用工 单位都必须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享有劳动 法的权利义务,和用工单位存在着雇佣被雇佣的关系,领取职工薪 酬。根据劳动 法、企 业 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 强征管,特明确如下: 一、合同工(包括临时工、季节工),与企 业签定长期或短期劳动 合同或协议,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 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 号)文件规定,其工资薪金允许在税 前扣除。企业应提供工资明细清单、劳动合同(协议)文本、个人所得 全员全额申报证明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证明;股份制公司应提供股 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 国有企业应提供国资委核定的工资薪酬文件。 企业支付给无底薪职工的劳务报酬,如能提供个人所得税按“工 资、薪金所得” 缴纳或申报的证明,允许作为 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扣 除。 二、退休返聘人员,如与返聘单位办理用工手续、签订劳动合同 或协议,个人取得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允 许作为工资薪金在税前扣除;如未与返聘单位办理用工手续,个人取 得的收入按“ 劳务报酬所得 ”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按 劳务费在税前扣除。 企业应提供相关劳动合同或协议,以及个人所得税缴纳或申报证明等 资料。 2 三、内退人员,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尚未取消劳动合同,企业已一 次性或分期支付生活补贴的内部退养职工。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的生活 补贴允许在税前扣除。企业应提供内退人员名单、劳动合同或协议、 内退协议、生活补贴清单等资料。生活补贴不属于税法规定的工资薪 金支出,不得作为计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三项 费用的基数。 四、劳务用工(劳务派遣用工),用工企业对劳务用工的支出作为 劳务费在税前扣除,用工企业应提供与劳务派遣企业签订的劳务派遣 用工合同或协议、劳务费发票等资料。劳务费不得作为计提职工福利 费、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 经费等三项费用的基数。 2、问:目前企业职工福利形式多样,有旅游、疗养、集中休假等, 具体范围应如何把握?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9】3 号文件精神,为职工卫生 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 和非货币性福利,可以计 入福利费。因此,对全体 职工(普惠制)集中休假性质的旅游、疗养支 出,可以计 入职工福利费。企业应提供内部职工休假计划、与旅行社 签订的合同协议、旅游发票等相关凭证。 3、问:目前我省社保机构尚未开展补充养老保险业务,企业将提 取的补充养老保险费缴入商业保险公司是否可以在税前扣除?补交 以前年度的五险一金,可否在交纳当年税前扣除?基本养老保险由员 工个人在户籍所在地自行缴纳,可否在企业税前扣除? 答:一、财税200927 号及浙财税政字200915 号对补充养老保 险费税前扣除问题已作明确规定,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企业将提 取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缴入商业保险公司税前扣除问题明确如 下: 1、符合财税200927 号及浙财税政字200915 号文件的规定,在 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 5%比例内允许税前扣除。 2、必须是经国家批准从事养老保险(年金)的商业保险公司; 3、补充养老保险费应计入个人账户。 二、企业补交以前年度五险一金,可在所属年度税前扣除。 三、员工个人在户籍所在地自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不符合企业 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 4、问:企业发生工伤事故造成职工伤残或死亡,支付的赔偿金是 否可以税前扣除? 3 答:在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内支付的赔偿款允许税前 扣除,超过标 准的赔偿款不得在税前扣除,但经劳动保障、人民法院 等相关部门仲裁、调解、判决、裁定等支出的赔偿款允许在税前扣除。 企业应提供劳动保障、法院等部门相关证明,以及赔偿款支付凭证等 资料。 5、问:企业职工到外地出差,随差旅费报销的出差补贴税前扣除 标准如何? 答:企业支付的差旅费补贴,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准予在税前 扣除。 一、企业有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二、企业有明确的差旅费补贴标准;无明确差旅费补贴标准,可 参照所在地行政事业单位标准; 三、有合法有效凭证。包括出差人姓名、 时间、地点、内容、支付 凭证等。 6、问:企业向银行支付按上浮利率计算的贷款利息,企业一部分 取得利息支付单据,另一部分银行则开具财务顾问费用或现金管理费 用等项目收取,银行收取的财务顾问费用或现金管理费用,企业可否 税前扣除? 答:银行收取的实际上属贷款利息收入的财务顾问费或现金管理 费,企业可凭合法凭证在税前扣除。 7、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 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13 号公告中规定“ 租赁期间,承租人支 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其承租 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应取得 何种合法凭证? 答:企业应取得融资租赁公司开具的租赁利息(金融业)发票。 8、问:企业向个人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发生的手续费可否在 税前扣除? 答:企业向个人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支出不得在税前 扣除。 9、问:企业通过银行与第三方签署协议委托贷款,银行只收取中 间业务手续费,但资金往来均通过银行,利息支出相关凭证也由银行 出具。委托贷款利息可否据实在税前扣除?是否要考虑不高于银行同 4 期同类利率? 答:根据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 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 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期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 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 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企业委托贷款利息支出,如不高于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息可 以在税前扣除。 10、问:企业向非金融企业的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如何 把握?企业向自然人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的标准如何把握?村镇 银行、小额贷 款公司利息支出可否在税前扣除? 答:企业向非金融机构、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 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以及企业向除此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 借款的利息支出,凡不高于年利率 12%计算的数 额以内的部分,允许 在税前扣除,高于年利率 12%而不高于本企 业当年度实际取得同期 同类金融企业贷款最高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部分,允许在税前扣除。 企业应提供借款合同(协议)、发票或完税凭证等证明材料。 金融企业(不包括小额贷款公司)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指人民银 行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加各商业银行的浮动利率。 村镇银行属金融企业范畴,其贷款利息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对小 额贷款公司利息支出,在规定的标准内据实税前扣除, 11、问:企业购入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如何确定折旧年限? 答:对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认,企业可根据已使用过 固定资产的新旧磨损程度、使用情况以及是否进行改良等因素合理估 计新旧程度,与固定资产法定折旧年限相乘确定。对固定资产新旧程 度难以准确估计的,可参考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鉴定。 12、问: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 12 月后仍未全额取得工程款发票, 如何处理?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1079 号文件规定:企业固定资 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可暂按合 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 整。但该项调 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 12 个月内进行。 个别企业,如果企业会计处理已按工程预算总金额计提折旧,并 对未取得发票的部分作纳税调整,可在取得发票的当年作调减处理。 5 13、问:企业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如何进行摊销? 答:新税法规定,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在当期直接扣除;大修理支 出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分期摊销。原有固定资 产装修,符合大修理支出条件,按大修理规定处理;新购固定资产装 修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14、问:企业固定资产-房产由于历史原因,所有 权与使用权分离, 固定资产折旧在实际使用单位计提,房屋产权属于集团公司、母公司 或其它单位, 实际使用单位可否提计折旧? 答:固定资产所有权、使用权不一致,使用单位不得计提折旧。 15、问:所得税法条例第六十六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 确定计税基础:(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但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未开发使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费用什么时期 可以计算摊销费用? 答: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可进行摊销,但投资性房地产除外。 16、问:数控机床等数控化生产设备如何确定折旧年限? 答: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规定: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飞 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 产设备 10 年,电子设备 3 年。数 控机床等数控设备属机械生产设备,折旧年限最低应为十年。 17、问: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摊销规定 不一致,所得税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应如何计算? 答:所得税实施条例第 67 条规定,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作为无 形资产,在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年限内分期摊销,但不得低于 10 年。作为投 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 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18、问:企业绿化费用如何在税前扣除? 答:除名贵花卉、林木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绿化费允许在税前 扣除。 19、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 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 号)第二十一条(二)中规定: “企业集团或其成 员企 业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分摊集团内部其他成员 企业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可以 在使用借款的企业间合理的分摊利息费用,使用借款的企业分摊的合 6 理利息准予在税前扣除”,对分摊利息费用应出具(取得)何种凭证? 答:房地产企业应提供董事会决议、集团公司利息分摊办法,分 摊企业名单, 银行借款合同及利息发票等相关凭证。 20、问: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完工后未能取得全部工程发票的, 允许按照合同金额的 10%预提,这里的合同金 额按照分合同计算,还 是总合同计算?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9】31 号第三十二条“除以下几 项预提(应付)费用外,计税成本均应为实际发生的成本。出包工程未 最终办理结算而未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其发 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金额的 10%。”文件精 神,房地产 企业在开发产品完工后,未能取得全部工程发票的,可按 总包合同计算,对其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总 金额的 10%。” 21、问: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七)款 中:“法院裁定 终结 或终止(中止)执行后,企 业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应提交法院强制执行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其中终止(中止)执行的, 还应按市场公允价估算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资产”。对于强制执行 证明和资产清偿证明有什么要求,资产清偿证明由谁出具,市场公允 价值由谁估算? 答:强制执行证明应由法院出具,资产清偿证明应由债权人出具。 市场公允价值以资产评估公司的评估报告为依据。 22、问:企业将长期积压的存货低于账面价值对外销售,是否属 于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产损失? 答:存货低于账面价值销售,应视为正常经营管理活动,发生的 损失不需审批。 23、问:国税发200988 号第六章第三十四条第十四款,企业提 交的损失原因证明材料中是否一定要有法院或第三方的证明? 答: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988 号第六章第三十四条第十四款“金 融企业对于余额在 500 万元以下(含 500 万元)的抵押(质押)贷款,农 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 50 万元以下(含 50 万元)的抵押(质押)贷款, 经追索 1 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金额,应提交损失原因证明材料、追 索记录(包括电话追索、信件追索和上门追索等原始记录,并由经办 人员和负责人签章确认)等。”如果抵押物不通 过法院处理,不需要提 交法院或第三方证明。 7 24、问: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代偿损失,担保公司与银行有 约定,代偿损 失以银行为原告,法院判决书能否作为担保公司报财产 损失依据? 答:担保公司应向被担保企业追偿,以银行为原告的法院判决书 不能作为担保公司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依据。 25、问:企业买卖期货形成的损失是否需要审批?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9】88 号文件精神,企业买卖期 货形成的损失不需要审批。 26、问:无形资产损失是否可以税前扣除?是否需要报批? 答:无形资产损失情况比较复杂,总局已明确的,各地可依据总局文 件规定进行审批。其他情况待进一步研究。 27、问:政府搬迁造成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清理损失是否需要办理 报批手续?(企业有 5 年重置资产计划) 答: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的,其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 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工安置支出后的余额,计入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因已得到补偿,不 得在税前扣除。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 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企业拍卖机器设备等发生的损失,由企 业自行计算扣除。 据此,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造成的资产损失,不需审批。搬迁 企业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9】118 号文件精神,对搬迁补偿 收入、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损失等建立台帐进行管理。 28、问:企业因违反经济合同而被没收的定金损失,是否按照预 付账款坏账损失进行审批? 答:企业因违反经济合同而被没收的定金损失属违约支出,不需 要审批。 29、问:小规模企业达到标准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是否当年即改 按查账征收方式? 答:小规模纳税人达到标准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当年一般不改 变所得税征收方式,待次年年初改为查账征收,原则上一年一核。 30、问:核定征收企业取得的非经营性收入,如固定资产转让、股 权转让、股息 红利、利息等收入和所得如何征收所得税?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国税函【2009】377 号精神,核定征收企业 8 应税收入 = 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 -免税收入,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 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固定资产转让收入、股 权转让、股息红利、利息应并计收入总额。 31、问:出口企业代垫的运费、保险费,是否可以预提? 答:根据收入和成本相配比原则,运费和保险费等代垫费用应据 实在税前扣除,进出口公司预提未付部分应在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 整。 32、问:汽车销售公司赠送给客户的购置税、保险费、车内装饰、 保养等能否在税前扣除?企业作促销费用,以购置税、保险费发票复 印件(客户名)入账。 答:汽车销售公司作促销费用,以购置税、保险费发票复印件(客 户名)入账, 赠送给客户的购置税、保险费,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以买一赠一等方式赠送的车内装饰、保养,应将总的销售金 额按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33、问:汇算清缴终了后补发以前纳税年度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是否可以税前扣除?企业材料成本未取得发票暂估入账,在汇算清缴 期间或汇算清缴结束后取得发票,在税前扣除上有何不同? 答:企业年末已计提但未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暂估入账的材料 成本及相关费用,在汇算清缴结束之前发放或取得发票的可以在税前 扣除。 企业暂估材料成本、工资薪金在年末入账,次年汇算清缴前未能 取得发票或发放的,如企业当年已做纳税调整,以后年度取得发票或 实际发放可以进行纳税调减。 34、问: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广告费如何税前扣除? 答: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 等),其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 定的比例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 35、问:企业筹办期期限如何确定? 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 的通知(国税函200998 号)“新税法中开(筹) 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 待摊费用,企 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 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文件精神,企业设置“ 开办费”科目进行归集的,可选择当年一次性扣 9 除或作长期待摊费用处理;企业无“开办费”科目设置的,可直接进行 相关费用归集。但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待取得第一笔销售收入时一 并按规定计算扣除。 开办费具体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 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内容。 36、问:查补收入是否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 费的税前扣除基数? 答:查补收入不得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 扣除限额基数。 37、问:执行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 号)的问题,如何判定贷款人是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如何判定户 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和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 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从何时开始计算?是贷款前还是贷款后? 答:按身份证、户口本注明的住址划分农户及非农户,如税务机 关有异议,可由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 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 38、问:企业在淘宝网开设网店,企业通过支付宝收取货款时,淘 宝网直接从货款扣除手续费后再将货款支付给企业,企业支付的手续 费无相关合法凭证入账能否在税前扣除?企业网上销售,购货方通过 信用卡支付货款,销售方企业支付给信用卡发卡银行的手续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