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创建总结_第1页
2011年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创建总结_第2页
2011年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创建总结_第3页
2011年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创建总结_第4页
2011年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创建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度 东昌府区粮食高产创建 总结 东昌府区农技站 二 0 一一年十一月 一、项目实施目标与完成情况 (一)面积和产量指标:根据农业部安排,2011 年东昌府区在朱老 庄镇、道口铺办事处各建立 1 个粮食(小麦、玉米两季)万亩高产攻关 核心示范片,在斗虎屯镇实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在朱老 庄镇、道口铺办事处两个万亩示范片内各建立一处新品种核心技术试 验展示田。 1.根据要求小麦试验田安排面积 50 亩以上。其中 20 亩安排 5 个以上新品种展示,30 亩安排小麦宽幅播种、氮肥后移、播期 播量等有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熟化所需的相关试验。万亩示范片 亩产量指标 600 公斤。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中,设百亩高 产示范方,亩产量指标 650 公斤,设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 标 700 公斤。高产辐射带动区 10 万亩,平均亩产 500 公斤以上。 在整建制实施高产创建工作的斗虎屯镇设立三个万亩示范区,整 乡镇产量指标 550 公斤/ 亩。 2.按照要求玉米试验田面积安排 20 亩以上。实际安排 6 个玉米 新品种展示,面积 12 亩;安排高产攻关、种植规格、密度、施肥方法、 新制剂新肥料等试验 4 项,面积 38 亩。在每一个示范片中,设十亩高 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 900 公斤以上,百 亩高产示范方亩产 800 公斤以上,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 600 公斤以上。 在整建制实施高产创建工作的斗虎屯镇设立三个万亩示范区,整乡镇 产量指标 550 公斤/亩。 (二)各指标完成验收情况具体如下: 1.冬小麦生产完成情况 (1)朱老庄镇镇万亩高产示范片 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 49.3 万穗,穗粒数 37.2 粒,千 粒重 43 克,平均亩产 670.3 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 47.1 万穗,穗粒数 35.9 粒,千粒重 43 克,平均亩产 618.2 公斤,比前 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59.6 公斤,增产幅度 10.7%。 (2)道口铺办事处万亩高产示范片 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 48.6 万穗,穗粒数 38.7 粒,千 粒重 43 克,平均亩产 687.4 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 46.7 万穗,穗粒数 37.6 粒,千粒重 41 克,平均亩产 611.9 公斤,比前 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55.7 公斤,增产幅度 10.01%。 全区十万亩带动示范田平均亩穗数 41.2 万穗,穗粒数 36.4 粒,千粒重 42 克,平均亩产 535.4 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32.2 公斤,增产幅度 6.4%。 (3)十亩高产攻关田实打结果 专家组重点对两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的小麦十亩高产攻关 田进行了实打验收。结果为: 朱老庄 镇 镇新城海村十 亩高产攻关田产量 种植品种:济麦 22,实打面积 3.12 亩,共收获鲜籽粒 2312.2 公斤,杂质率 0.74%,平均水分含量 14.3%,折合亩产(kg/ 亩)= 每 亩籽粒重(kg/亩)1-杂质含量(%)1- 样本含水率(%)(1-13%) =724.6 公斤。 道口 铺办 事处苏楼村十 亩高产攻关田产量 种植品种:济麦 22,实打面积 3.43 亩,共收获鲜籽粒 2505.2 公斤,杂质率 0.67%,平均水分含量 15.7%,折合亩产(kg/ 亩)= 每 亩籽粒重(kg/亩)1-杂质含量(%)1- 样本含水率(%)(1-13%) =719.5 公斤。 东 昌府区斗虎屯 镇 整建制推进小麦平均亩产为 554.4 公 斤。 2.夏玉米生产完成情况 (1)朱老庄镇镇万亩高产示范片 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穗数 5432.6 穗,穗粒数 500.2 粒,千粒重 400 克,平均 亩产 923.9 公斤;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 5544.3 穗, 穗粒数 533.6 粒,千粒重 330 克,平均亩产 829.8 公斤;万亩高产示范 片平均亩穗数 4785.7 穗,穗粒数 493.6 粒,千粒重 316.0 克,平均亩 产 635.3 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61.2 公斤,增产幅度 12.2%。 (2)道口铺办事处万亩高产示范片 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穗数 5521.0 穗,穗粒数 514.7 粒,千粒重 400 克,平均 亩产 965.2 公斤;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 5542.1 穗, 穗粒数 527.7 粒,千粒重 330 克,平均亩产 820.5 公斤;万亩高产示范 片平均亩穗数 4522.8 穗,穗粒数 525.0 粒,千粒重 315.8 克,平均亩 产 624.1 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60.4 公斤,增产幅度 12.06%。 全区十万亩带动示范田平均亩穗数 4511.1 穗,穗粒数 487 粒,千 粒重 313.4 克,平均亩产 585.2 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36.8 公 斤,增产幅度 6.7%。 (3)十亩高产攻关田实打结果 专家组重点对两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的玉米十亩高产攻关田进 行了实打验收。结果为: 朱老庄 镇镇新城海村十亩高产攻关田产量 种植品种:登海 605,实打面积 3.21 亩,共收获鲜果穗 4727.5 公 斤,每亩折合 1472.7 公斤。果穗取样 60 穗重 16.1 公斤,脱粒后籽粒 重 12.02 公斤,出籽率 74.65%,籽粒含水率 36.92%。亩产量(公斤) =亩鲜 果穗重(公斤) 鲜果穗出籽率% (1-鲜籽粒含水率% )(1- 14%)=806.4 公斤。 道口 铺办事处苏楼村十亩高产攻关田产量 种植品种:登海 605,实打面积 3.01 亩,共收获果穗 4530.5 公斤, 每亩折合 1505.1 公斤。果穗取样 60 穗重 15.14 公斤,脱粒后籽粒重 11.54 公斤,出籽率 76.22%,籽粒含水率 37.24%。亩产量(公斤)=亩 鲜果穗重(公斤)鲜果穗出籽率 %(1-鲜籽粒含水率% )(1-14%) =834.2 公斤。 东昌府区斗虎屯镇整建制推进玉米平均亩产为 627.2 公斤。 通过今年的高产创建活动,我区夏秋两季增产粮食 9.5(173 万亩 *55 公斤/亩)万吨, 二、项目实施中采取的关键技术与技术实施路线 (一) 冬小麦生产采取的关键技术与技术实施路线 1、关键技术 (1)推广使用主推品种。项目区使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好 的济麦 22、泰农 18 作为高产创建示范品种。 (2)技术措施。 培肥地力。 通 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 精播、半精量、宽幅播种。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 适播期内大穗型品种,基本苗 13 万18 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 穗数的 2.32.5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2.53.0 倍, 每亩穗数 30 万33 万,每穗粒数 4547 粒,千粒重 4852g, 穗粒重 2.3g 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 10 万12 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1.2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 计划穗数的 1.82.0 倍,亩穗数 45 万52 万,每穗粒数 3335 粒,千粒重 45g 左右,穗粒重 1.5g 以上。 氮肥后移。 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 50%,追肥 比例增加到 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 30%50% ,追 肥比例为 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 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 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 30004000 公斤,纯氮 1416 公斤,磷(P 2O5)810 公斤, 钾 (K2O)7.59 公斤,硫酸锌 1 公斤。 控旺、防 冻 、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 过多,亩分蘖数超过 80 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 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 等化控剂 ,控制旺长。 、防病治虫。按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及时做 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重点做好小麦赤霉病、白粉 病、纹枯病、锈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印制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图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指导手册 2 万册,各 类明白纸 10 多万份发放到农民手中,大大增强了农民的病虫草 防治技术水平。 2、技术实施路线:通过对项目区小麦统一供种,实现项目区良 种化,通过秸秆还田和深耕、增施有机肥、施用配方肥,实现深耕 (深松)破除犁底层、培肥地力和科学施肥;通过改窄幅为统一宽 幅机械播种,改大播量为半精量,使群体起点合理、株间竞争弱 化,为实现合理的群体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 2011 年 3 月中旬 召开项目区科技带头户培训会议,讲解氮肥后移原理与技术,通 过其带头示范、落实,实现项目区氮肥后移技术措施的普遍化; 2010 年 11 月中旬与 2011 年 3 月上旬通过小麦苗情调查,召开 示范现场会分类指导,对出现旺长趋势地块,采取深耘断根、镇 压和喷施“ 壮丰安” 化控等 调控措施控制旺 长,实现个体健壮、群 体合理;对出现旱象严重地块,采取春灌措施前移;小麦生育中后 期统一发放“一喷三防 ”药肥,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通 过“植保机 防合作社” ,实现项目区有害生物统防统 治、及时高效。 (二)夏玉米生产实施的技术与路线 1.大力推广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 核心内容是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品种、改套种为直播、 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1).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攻关田种植登海 661、登海 605。每 亩实 收 55006500 株。高产示范田种植郑单 958, 每亩实收 45005000 株。一般大田种植郑单 958、浚单 20 或聊玉 22,每亩实 收 40004800 株。万亩方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 42004800 株/亩,玉米种植密度与品种要求相适应,并且随产量指 标的提高相应增加。 (2).改种耐密型品种。高产攻关以耐密植、生育期较长、高产潜 力大的品种为主。选择登海 661、登海 605、郑单 958 等密度适应范围 大、施肥响应能力强、抗倒伏、空 秆少、果穗匀、耐 荫性好、灌 浆结实 好、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大面积种植以耐密植、适应性强、熟期适中的 高产稳产品种为主。郑单 958、浚单 20、聊玉 22 等品种,适应性强、 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合大面积种植。 (3).改套种为直播。推广夏玉米抢茬直播技术,推广免耕直播、 及时播种、足 墒播种、适量播种。 (4).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搞好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等平 衡施肥。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 轻施苗肥、重施穗肥、 补追花粒肥。 (5).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提高玉米机械化作业水平,玉米 播种实现机械化,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收获。积极推广机械施药、施 肥技术,推 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6).其他配套技术。包括适当晚收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免耕或 少耕栽培及秸秆还田技术,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灾情应对技 术等。 2.技术实施路线:通过对项目区实施玉米种植管理“五统一” ,实 现项目区良种化,通过秸秆还田、施用配方肥,实现培肥地力和科学 施肥;通过统一机械播种,使玉米密度合理;在 2011 年 6 月上旬召开 项目区科技带头户培训会议,讲解玉米“一增四改” 技术,通过其带头 示范、落实 ,实现项目区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措施的普遍化;6 月底 至 7 月初针对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发生较重特点召开防治现场会,把 病虫害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8 月和 9 月针对低温寡照高湿的天气特 点,多次召开示范现场会,指导农户挖沟排湿,多施一遍肥,并喷施叶 面肥、杀菌 剂,使玉米根茎叶功能得以较好得受到保护,项目区内基 本无青枯病发生;9 月中旬在项目区举办玉米晚收培训,让农民掌握 在不增加生产成本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收。 三、项目实施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科学选择示范片。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 产业体系等因素,合理确定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每个示范片设立 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 产 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 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高产创建档案, 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2、细化明确责任区。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 区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对示范片开展工作督导;技术专家建 立联系片制度,按照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开展技术指导;基层农技人员 建立联系户制度,实行技术人员包村入户制度,从区乡农技人员中选 择技术骨干 50 名,每名技术指导员包 30 个示范户,规定每名技术员 在小麦、玉米各生育期内的下乡次数不得低于 12 次,并对农户开展 蹲点服务。 3、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区、 镇办分别建立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 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实现万亩 片有技术专家、十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 求。 4、开展现场观摩。在玉米生长关键季节, 组织技术专家、农技人 员、示范农户 ,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示范地片进行现场观摩,开 展技术交流, 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 5、搞好测产验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 严格执行测产标准和程序,做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测产工作,并及 时将测产验收结果上报。 6、加强宣传。利用 农民日报、聊城日 报、聊城 电视台“ 民生面对 面” 节目、东昌电视台、东昌科技视频、东昌 远程教育网络、东昌时讯、 东昌农业等宣传与网络媒体,宣传报道项目区工作进展和好做法、好 经验,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7、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农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计划和搞好农业、 农村经济的调研;指导全区农业部门搞好技物配套服务。 纵观全年粮食生产情况,有两个未料到:一是小麦能在大旱之年 大丰收;二是玉米最终产量未有初测理想。分析具体原因如下: 小麦丰收:虽然小麦越冬和早春期间 表 层 旱情 较 重,但由于 2010 年夏秋降水偏多、底墒充足,随着土壤返浆期的到来,表层墒情得以 改善,适度干旱一定意义上对根系下扎、吸收土壤养分有利,特别是 基于大播量条件下的群体起点高(基本苗偏多),越冬群体偏大的苗情, 反而对控制年后群体过度增加有利,虽然小麦亩穗数较往年充足的情 况下,株高同品种降低 5 厘米左右,基本未发生倒伏。早春气温回升 速度慢对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有利,3 月下旬至 4 份温度偏高而抽穗 期接近常年。小麦籽粒形成期和灌浆期间, 病虫害特 别 是麦蚜 发 生 轻 微, 气温比常年偏低,昼夜温差大,没有形成干热风, 呼吸消耗量低, 有利于光合 产 物的形成和 积 累, 小麦成熟期较常年推迟 5-7 天,又延 长了灌浆时间,这些对小麦千粒重增加有利,是近几年来千粒重最高 的一年。 玉米减产:虽然苗期气候适宜,对玉米蹲苗有利,但二点委夜蛾等虫 害局部发生较重。 拔 节 小喇叭口期降雨偏少,影响了气生根的生 长 , 这 也是造成常年抗倒品种今年倒伏 严 重的原因之一。玉米 产 量形成关 键时 期的 8、9 月份,呈 现 出低温寡照和降水偏多的特点, 比 较 2009、2010、2011 年 8 月和 9 月份的气象因子, 积 温 :2011 年 为 1309 摄 氏度, 2010 年 为 1396 摄 氏度, 2009 年 为 1366 摄 氏度,比 历 年 (1402 摄 氏度)分 别 少 93、6 和 36 摄 氏度。 降水量 :2011 年 为 367 毫 米, 2010 年 为 562 毫米, 2009 年 161 毫米,比 历 年( 164 毫米)多 203 毫米、 398 毫米和少 3 毫米。 光照 :2011 年 248h. 2010 年 229h. 2009 年 277h.比 历 年( 435h.)少 187h.(43%)、206h.(47%)、和 158h(36%). 仅为历 年 的 57%、53%、64%.由此可 见 ,气候灾害是造成 2009、2010、2011 连续 三年不如 2008 年 产 量的主要原因。多雨寡照 低温 还 致使土壤和 田 间 空气 高湿,叶部病害严重,进一步影响玉米光 合作用,使千粒重大大低于常年;生育期较长品种因光照不足而致顶 部籽粒滞育(发育停止),比常年穗粒数减少。 从近连续两三年生产实践经验来看,天气因素仍是严重制约粮食 生产的一大因素。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选种、育种方向、确定播期以 及管理措施的确定都必须根据气象因素来制定, 立足抗逆性,以 变应 变 。 附玉米千粒重表 2011 年玉米千粒重实测结果 户主(或村 名) 品种名称 审定品种时千粒重 g/ 千粒 实测千 粒重 实测与审定比较 (减%) 实际测定 穗数 全部穗 重 g 全部粒 重 g 出籽 率% 单穗 重 g 单穗粒 重 g 推算单穗粒 数 推定单产(5000 株/ 亩) 王大人 605 344 275 20% 10 1120 965 86% 112 96.5 350.9 482.5 344 26.7 344 27.6 344 28.9 密五凡 605 344 225 35% 9 1010 885 88% 112.2 98.3 436.9 491.5 344 22.4 344 21.6 344 23.1 营子 605 344 260 24% 11 1305 1145 88% 118.6 104.1 400.4 520.5 344 26.2 344 26.2 344 25.9 密显凡 605 344 185 46% 10 905 785 87% 90.5 78.5 424.3 392.5 344 18.1 344 18.67 344 19.2 张庆生 天泰 55 342.7 245 29% 10 1165 1040 89% 116.5 104 424.5 520 342.7 24.7 342.7 24.43 342.7 25.37 营子 聊 21 333.1 255 23% 10 1310 1170 89% 131 117 458.8 585 333.1 26.11 333.1 25.6 333.1 25.9 宋存红 聊玉 21 333.1 255 23% 10 1250 1115 89% 125 111.5 437.3 557.5 333.1 25.8 333.1 26.4 333.1 24.9 李春阳 聊玉 21 333.1 310 7% 10 1655 1470 89% 165.5 147 474.2 735 333.1 29.6 333.1 31 333.1 29.9 明范 聊玉 22 309.2 205 34% 10 1045 940 90% 104.5 94 458.5 470 309.2 21.48 309.2 21.6 309.2 20.7 斗虎屯 聊 22 309.2 195 37% 9 635 570 90% 70.6 63.3 324.6 316.5 309.2 20.4 309.2 19.4 309.2 18 聊玉 22 309.2 230 26% 10 1115 1005 90% 111.5 100.5 437.0 502.5 309.2 22.4 309.2 23.3 309.2 23.6 王大人村 郑单 958 330 240 27% 5 770 690 90% 154 138 575.0 690 (10 月 6 号收) 330 25.09 330 23.7 330 23.9 王大人村 郑 958 330 240 27% 5 710 640 90% 142 128 533.3 640 早收 6 天 330 24.5 330 24 330 25.5 刘春华 郑单 958 330 295 11% 10 1575 1400 89% 157.5 140 474.6 700 330 24.8 330 25.5 330 25.76 330 25.2 密继祥 郑单 958 330 220 33% 10 880 795 90% 88 79.5 361.4 397.5 锐胜+满适金 330 21.2 330 22.5 330 21.9 宓继祥 郑单 958 330 230 30% 9 1060 117.8 3911 拌种 330 23.9 330 2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