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分数线笔记分享_第1页
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分数线笔记分享_第2页
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分数线笔记分享_第3页
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分数线笔记分享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中央音乐学院在职艺术硕士(MFA)复试分数线笔记分享 各位考研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才思的一名学员,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在职艺术硕士,今 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专业的真题,方便大家准备考研,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 在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考试科目共五项: 1资格考试成绩(150 分为满分)不低于 87 分; 2主科成绩百分制不低于:各表演方向 85 分、作曲方向 80 分; 3专业基础科目单科成绩百分制不低于 38 分; 4专业总分(主科、史论、技术)百分制不低于 170 分; 5政治成绩为参考分不计入总分。 第九章 语言艺术 1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 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 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国最 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 ( 公元前 11 世纪) ,下至春秋 中期 ( 公元前 6 世纪) ,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 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 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 8 世纪左右的 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 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以难以计数的众多作 品,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种形式。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 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 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 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 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 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熔化在写人叙事之事。如著名的北朝民 歌木兰诗,全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妆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 写人叙事中融汇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受。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 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 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首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 制。又如,欧洲古典诗中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 15 首十四行诗。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 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 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 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任 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在诗歌中, 后者明显地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郭沫 若作于“五四”时期的抒情长诗凤凰涅磐,熔中外神话于一炉,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为 素材,借凤凰“集香木焚,复从灰中更生”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凤凰的 形象来象征古老中华民族的觉醒。这首长诗具有完整的结构、奇特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洋 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激情,充分体现出“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 的意境。诗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炼、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诗 人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通过最精粹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中 国古典诗歌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鸟鸣涧)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山居 秋瞑) ,以及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等。诗歌的这种语言美和意境美,令人咀嚼不尽, 滋味无穷,给欣赏者带来蕴藉隽永、无限丰富的美感。 2散文。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 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 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 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体裁,这是“五四”以后盛行的 现代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 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 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汇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冰心于 1923 年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散文往事,通过作者在三个晚上观赏月光的不同感受,抒发了自 己身处异邦的思乡之情,本想在美丽的月光下摆脱乡愁,谁料想望月患归,陷入了“剪不断, 理还乱”的离愁情绪,在远隔重洋的情况下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因而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 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也别具一格,可以说是乐景生哀,哀景生乐,抒写了作者这种独特的情绪 感受。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虽然也是通过对月夜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但又俨然是另 一种艺术风格。朱自清这篇散文在结构上采用了移步换景、情随景生的方法,从小路到荷塘, 到伫立环顾,再到凝神遐思,逐步展开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将静谧的夜晚,淡淡的月光, 清香的荷花,潺潺的流水,写得那么意境清幽,淡远恬静,与高洁的志趣相协调,抒发了作 者摆脱束缚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在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 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 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幽默、讽刺等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 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 才思教育网址: 才思网址: 3 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灵活,表现在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 从散文的选材来看,它几乎是无所不包,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古代历史,当代现实都可以作为题材。从散文的手法来看,虽然抒情、叙事和议论都是散文 常用的手法,不过在每篇作品里各有侧重。事实上,抒情散文离不开叙述和议论,叙事散文 也需要夹叙夹议,议论散文更要依靠叙述和抒情来增加文学色彩。从散文的风格来看,更是 百花齐放、丰富多采。韩愈的文章雄奇豪放,柳宗元的风格清峻奇崛,失自清的散文清新优 美,鲁迅的杂文尤如匕首和投枪一样富于战斗性。正是由于散文的灵活性、自由性和风格多 样性,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然取材于同一时间和地点, 却都成为二三十年代传诵一时的散文名篇。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 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 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 凝炼的主题。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 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思想意蕴,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