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帝内经与人体免疫调节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奠基著作,构建了中国传统医学的 基本框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学术观为中国古代 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完善做出了不朽贡献。为成就中华文明繁荣和中 华民族繁衍生息都有重大意义 。 科学一词源于近代西方文明,即分门别类的知识;我们的祖先 是宏观整体辩证的思维方式,创造不了这个名词, 内经虽然不谈 分门别为类的知识,就其实质即是一部科学巨著,丰富内函众多科 学于其中。免疫一词源自西方政治典章,原意是取消社会责任,是 一个借用术语,借以形象地描述人体抗御疾病的功能活动。中国古 代医学对这一功能的描述称之曰卫、卫外,属于阳气功能的发挥, 主要与肺的功能紧密联系,与心肾肝脾也有关联;内经对生命 的起源及免疫功能都有大量具体而详尽的阐释,有着丰富的内函; 故黄帝益曰:“精光之道,大圣之业”! 黄帝内经开篇即从自然/社会/心理的角度论述免疫与疾病的 关系, 上古天真论开门见山地提出:懂得生命规律的人,取法事 务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转化的两个方面,以自然之道的法则做为调 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则,饮食有合理搭配,运动、劳作和休息 有一定规律性,不以自我意志强加于自然力之上去实现规划和目标, 因而才有形体和精神的和谐统一。当今的人有所不同,将满足于口 感而伤害生理功能的酒称赞是玉浆,将违背自然法则的主观意愿做 为事务的本来规律;乘着酒兴而做性的满足,为满足意欲而耗尽维 持生理功能的物质精华,丧失维持生命功能的物质基础。不晓得珍 惜生命的基础物质和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不懂得适时控制情绪和 节制欲望,竭尽全力满足主观追求和过份的情欲;为享受的愉悦而 与生命本来的生理法则背道路而驰。 所以上古有大智慧的人说:导至人体虚弱的因素和刚劲的疾风 都会劫虐人体正气,是要避免的。随遇而安,和平无争的心境是产 生旺盛免疫力的生理基础;精与神的内守和固摄是抗御疾病的重要 因素;生命的气机以合于自然的方向循经而行,则要清心少欲,心 境平和而没有畏惧,形体要有适当运动而不至太疲倦,生命的功能 活动才能有序进行。爱好不至招眼目的注意,淫乐和邪象不至引起 心智的堕落,或聪敏或思虑鲁钝、有才华而不通达,都不为事务困 扰而惧怕,这就是养身之道 。 “无恚惠之心 ”则明确指出愤怒和 抑郁(即现代医学所说心理因素)在免疫功能发挥中的危害。 阴阳五行引用到医学的意义有二,其一是方法论的内容,其二 是作为医学基础理论的组成构件,即体内各功能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治病必求于本” 、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阴阳反作,病之从逆” 。 这里的“本”是什么呢?本就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功能发挥以 及体内各功能系统间的相互联系。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阴阳反作, 病之从逆”直观地告诉我们,疾病即是身体内部升清与降浊两种功 能混乱,打破了阴阳发挥应有功能的和谐和合的统一而产生无序的 生理界面。无论外感寒邪亦或由五味不调而内生里寒,寒作用于机 体的结果是产生不洁净的糟粕;而温热之气作用于机体则使精微化 生为清阳并护卫生命有序无悖(这正是肿瘤产生的原因和水温物华 治疗方案的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 “夫道者却老而全形也”明确地告诉我们,衰老的减缓和健壮 的形体完全可以通过养生的法则来实现,哪么这个法则又是什么样 呢?内经说: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淳 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和精全神,游行天地之 间,视听八达之外。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彰服,举不欲离于俗,外不劳形于 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法则天地,象似日 月,并列星晨,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这样便产生了真人、至人、 圣人、神人四种层次或格调的养生之道。并且说:无恚嗔之心,精 神不散。前人多么注重情志在养生法则中发挥的作用。接下四时 调神大论中进一步根据四季更替提出人的情志也要顺应四时变化 而有生长化收藏: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夏使志无怒;秋使志要安宁;冬则使志若伏 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 之则苛疾不起;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天气者,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圣人从之身无 奇病,生气不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清轻者上升为天,天主 光明施孕育之性而无终了,万物仰承天阳之德周运不息;有德性的 人顺应苍天的生长化收藏便可身健无恙。万物不凋零,它的生长之 气就不枯竭,因而要与万物生长化收藏及宇宙变化规律相适应或统 一,才不至毁坏人体抵御疾病的真阳之气。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 本也。四季更替,阴阳消长,动与静,盛与衰的交替周运是生命存 在的根本源泉,动中孕育着静,静息滋孕着运动;旺盛之极走向衰 老,衰老却让成熟的种子播撒又是新生的基础。四时阴阳更替导至 万物消亡和发展,是生命生与死的根源,违背则灾害由之而生,顺 应则疾病无由,这是法则。有智慧的人尊循,愚蒙的人却违背;尊 循天地法则则长生,违背则必定消亡;尊循则和谐有序,违背则悖 乱。尊循和违背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矛盾,称为内格。这些重在阐明 随大自然阴阳交替,人体养生的要点亦随之而动。为了说明不同时 相内大自然阴阳相互消长制约对万物的影响,前人说天道的本性是 清净光明,藏德不止。有道德人的应当效法苍天的意志,心境要清 净无争,光明磊落;不可产生违背道德伦理的想法。 生气通天论 则进一步说道:“生之本,本于阴阳” ;“苍天(头脑、思维)之气清净, 则志意治(和谐、不混乱) ,顺之则阳气(免疫功能)固;阳气者若天与日” 。 万物生命的根本存在于阴阳,正如老子之言:一阴一阳谓之道,它 先天地而生,天地即其化生。苍天的德性清澈而静谧,人的志向意 念也要清洁静谧,清澈无杂(恶意、邪念)而有序。顺应这样的法则,生 理功能的发挥坚强稳固;失之则内外塞闭,道路(阴阳往复的经脉)不通, 抵御疾病的功能丧失;维持生命特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尤如苍天之 德行和太阳的光辉,是抵御疾病最基本的因素,这正是人体正气。 有智慧的人应当传布这样精微玄妙的规律,顺应大自然的法则,并 通应大自然的意志,否则身体的卫外功能就会消失。这里不单说人 的心态要端正,更注重强调人免疫能力还受到行为与道德规范的制 约。也正是老祖先的这一训导要求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在获取利益的 同时必须遵循人伦道德。而现代医学则不讲这样的训导,做事只须 见利即可蠢蠢然无所不用其及。 阐释卫阳的实质与人体生理关系时说:“阳气者,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烦劳则张,精绝;大怒则形气绝;精则养神, 柔则养精” 。人体的正气是什么呢?正气于人体就如同天上的红日, 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则会因疾病折磨而不得长寿,过度操心或劳累 即使其功能松弛,并引起精微耗竭;生气发火则引起形体和生理功 能断绝。免疫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则能充实意志活动,濡养脏腑则 进一步充实精微并使之贮存。 内经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 喜怒不节,生乃不固。正是由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五志,五志之 出由五脏,五脏之病由五志伤,所以五脏或极或不及是五脏病理变 化之由来,因而人活在这个世上必须节欲。 阐释阴的实质与阳的关系时说: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 而固也,圣人平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决;阴阳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 绝,精气乃绝。阴是什么呢,阴是人体贮藏的精气,功能是使精微 发挥生理作用,让生命强壮而顶天立地。阳的作用是阴的守卫,功 能是御外而使生命免于侵袭,保卫身体内部各脏腑有序运行,机能 活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前人在这里既清楚地讲叙了阴阳双方的生 理特性,还讲叙了阴阳平秘的重要性:护保生命的正气要健旺,旺 而无限制则过度耗损阴精而导至机体精华枯竭;阴精在体内的分布 也要公平均一不可有贫富,阴气的活动也必须有制约,不可放任滋 肆;卫阳的升发程度也要有收敛才不至极或生重,极或重则阴阳离 绝。精神与形体和谐的关键就在于阴阳平秘,朴素辩证的和谐统一 是生命健康的基础。有智慧的人使精微贮存和功能发挥两者平衡, 则筋骨血脉和合统一,骨髓坚强稳固,气与血都能有序盾环。阴阳 关系平衡的关键是:卫外的作用要周密和坚固,卫外在某些方面过 份发挥而在另的方面又有疏漏,阴精则耗竭或流失(这里已阐释自身免疫性 高血糖病的形成和后果了) 。阴精贮藏和卫阳功能发挥平衡又没有疏漏,生命 的精气和意志活动就有序并旺盛。阴阳分奔而互不关联,精微与功 能则消散而生命不能存续。前人还说:无论免疫功能的低下与过激 及饮食五味也有关联,即免疫与新陈代谢的联系。前人总结说:饮 食五味是生命必须精微产生的源腺,精微的产生与来源依靠日常饮 食五味的化生;主观喜好的偏食或客观条件的摄取不及都是精微的 过盛或不足的根源,所造成的伤害还可以进一步引起五味摄取的不 足或过乘。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所宫,伤在五味。前人的总 结为我们提供了肿瘤和高血糖形成的重要环节,由于人体长期过度 摄入单一偏碱食物而引起机体 PH 值失去平衡,机体处于极或不及 代谢状态。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超限产生,肾上腺素超量释放, 肝糖被超量动员,形成肾阴枯竭而肝阳独旺的局面则脾其运化功能, 糖便停留在血液不能进入细胞氧化产生能量,这就是产生高血糖的 实质。发生肿瘤的实质是机体 K+/Mg2+与 Na+/Ca2+失去平衡引起 H+ 浓度上升,ATP 过程被抑制,脑垂体后叶功能关闭,体温调节失灵; 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被限制产生,肾上腺素释放减少;磷酸三苷 过程被掐断进而导至细胞核骨架不能构建;细胞膜结构改变引起细 胞内外物质交换受阻。 “肾阳学说”心肾肺三脏阳虚引发肿瘤疾病的 分门别类知识实质即在此。 内经举例说:过多摄取 Na+对机体的 危害是骨髓功能和心肌遭受损伤-“过味于咸,大骨气劳,短肌, 心气抑” 。并明确指出维持生命特征的基本物质由骨髓产生,也与五 味有密切联系。 。 。 。 。 。-谨和五味,骨气以精。这不正是现代免疫 科学的分门别类知识吗(可是现代医学则只有“手术”和“放化疗” 并以其无知而肆意贬损光辉灿烂的传统医学学术)?并且说:风邪 和过度之气对人体的损伤是消耗生命的精华,最终引起膏腴骨髓受 损(肿瘤病多风即因膏腴骨髓受风之损) 。 内经不但传授诊治疾病的学问还规 定了诊治疾病的伦理道德: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腑一逆一从,阴 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是谓之道。 精者生之本也,藏于精者春病不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这里的精是五味气化而成藏之于肾的精;重在阐明精与生命的关系, 明确指出精的贮藏与春天阳气升发的关系:物质贮存是功能发挥的 基础;夏暑之期,功能活动当开放,泄汗则可以排除郁积在体内的 有害代谢物质,因而要开鬼门,使身常清。鬼者非今天所言妖邪之 鬼也,即体内代谢之糟粕或饮食、呼吸所入之毒素是也。鬼门即魂 门,但凡身体对外排泄通道的窍孔如汗腺,鼻涕腺,泪腺及二阴均 其属。 说明五脏在人体阴阳关系时明确指出:心为阳中之阳脏,阳统 阴从,故心为五脏之大主;肾为阴中之阴,故精藏其中;脾为至阴, 故精微化生从其出。这些关系已为诊治免疫性疾病指出了晨雾蒙胧 中的方向。又说“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 之纪” 。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喜怒不节,生乃不固。人有五脏化 五气以生五志,五志之出由五脏,五脏之病由五志伤,所以五脏或 极或不及是五脏病理变化之由来,五脏与五志的这种生理及病理关 系告诫我们:人活在这个世上必须清心节欲。若能尊循老子的教诲: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则可趋“精神内守,形神若一” 之道矣。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阳化气,阴成形。精食气,形 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 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少火生 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肾生骨髓,骨髓生肝。阴阳者万物之能使 (胎始)也,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盛则寒,汗出身常清。 清阳上升,浊阴归地,神明之纲纪。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审清浊而知部分;以治无过。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 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中满者泻 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 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 阳;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阴阳的实质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 基本规律或法则,一切的发生变化发展及消亡都由之而生,亦由之 而息;智慧亦由此而出。治疗疾病必须找出疾病的实质根源。阳的 基本功能是主生发,阴的基本功能是主结成形体。精的贮存需要气 的充养,形体的形成也要五味的转化;五味转化可以产生精微,气 的充盛也可以形体壮实-精的产生须要消耗功能活动的气,功能的 发挥需要消蚀脏中所藏之精;精的升华就是功能的表现,不宜之味 亦能消蚀功能之气。这充分表明:精微的贮要消耗功能活动,形体 的产生由五味供给,富余之气以精的形式贮存,功能活动以形体为 基础,即形体是功能活的载体。五味中燥烈的温性食物因其发升 太过而消蚀人体正气,缓和的温性食物则有濡养人体正气的功效。 以药物性味特征看,辛辣和甜味及具有发散特性的食物能助长人体 阳气的升举和功能发挥。肾的功能主骨髓的生长发育,骨髓功能又 能促进肝的功能发挥,因而有乙癸同源之说。阴阳是万事万物的始 作甬能始:有所功用,孕育,产生。物质精微在内需要阳气的护卫,气化功能 的外在活动则是有物质精微为之支配。阴太盛则生寒象,宜以汗法 使身体得到洗涤而清洁(解表方剂即源于此,生命泉水源天阳和汤亦由此而立)清阳之 精微要上达于脑,浊阴之糟粕则要排泄而入地,这是产生精神和智 慧的大原则。好的医务工作者四诊时首要的任务是分辩疾病的阴阳 属性,判断清阳之精微不足或浊阴之糟粕停留,以及疾病发生在什 么部位,折衷阴阳,勿使太过或不及,以平为期。因其衰而彰之, 则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温补之法生矣)。糟粕内停 则泻之于内或邪积于内则渍形以汗或实者散之(通汗消法生矣)。辩清太 过或不及,太过者补之不足,不及者抑其过盛。同时也说:认真识 别阴阳的属性并谨慎分辩之。升发之气作用于阴津则能汗出,汗是 升发之气对津液产生蒸腾的产物;津液已缺,而阳气的鼓动却继续 加强,其结果是阴阳分离。阴当静而不静则在外为之所使的卫外功 能必然受到干扰,其汗出不止结果是四逆而起:汗为津之余,肺为 水之上源,主皮毛,司汗液,津不得闭藏则津随汗泄;阴阳之所生 抑要相应才能相安而平静。对于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 则说:卫外应该是刚强的,在此基础上再超限度地发挥则必然造成 对机体的损伤,实质是卫外功能消失了,阴的精微即为之消蚀而耗 竭;身体变得如同烂泥一样,推动经脉运行的真气也枯竭了-阴 阳别论谨熟阴阳说: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则崩;阴争于内, 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 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阳加于阴 则汗是生理状态,而阴虚阳搏则是病理重症;众多医家治疗高血糖 时,处方基本方向以补其阴精以增津液,平抑阳气的鼓动以减轻阴 精及津液的消耗已是共识和手段,也许即是出自这些指导原则。 灵兰秘典说身体十二官之功用或职能:心者君主之官,神 明出焉;肾者作强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矣。入世做事做人不亦信乎!故有十二官不得相失,主明为天下事 贵也;君主者纲纪所由生,清阳充实其间则清正而明察,道畅而政 通人和,臣民各尽其责,不殆于时,不误于业,由此则天下昌盛无 复可言矣!千里之堤常防一蚁由之至,养生、入世之道成于细微, 是故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理至小无 内,至大无外,懂得其原理便可应运无穷。事之成垂贵践全系“主 明” ,主明在于杜绝毫牦,其法在度量。不可不察!假使主不明则十 二官危,道路经络气脉闭塞而不通,形体必然大伤,以此养生则祸 害生命;故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 以又有: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气之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大 自然运行法则在于大主统领事务孕育和发展与转变。事务的运行可 以用分度记录,同时也说行为(阴阳变化)要有限度和法则(纪者法度、纲 领 ) ,循环运动要有根据及标准。是故做人做事必须立端于始,表正 于中,推余有终。晓此道则可谓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本于 阴阳则能周而复,时立气布如环无端。 内经对偏盛偏衰还说盛虚 之变若何?未至而至谓之太过,命曰气淫;当至而不至谓之不及, 命曰气迫。气至者即神之达而表并正于中则曰“和”也,因而黄帝 说:气合而有形。即必须的物质与功能和合而不杂地构组则形盛也。 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肺之合皮也其荣 毛也,其主心;由此也可见心肾肺三脏在功能上的紧密联系及三脏 的配合关联。因而在汤液醪醴中又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 精神弛坏荣泣卫除,神去者病不愈也” 。不从毫毛而生者五脏阳竭, 津液充郭其魄独居,精孤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为了 达到养生却衰之目的,生活中的具体方法是:常开鬼门,洁净脏腑, 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道之至数则是:神转不回;回则 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 内经关于神在诊治疾病的实践运用中还阐述说:切脉动静 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及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五脏者 中之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 失强则死。目视万物而辩五色是人体精华化真气而发挥的作用(精 明五色者气之华) 。岐伯曰:“察脉而通神明” ,合之五行,生克乘 侮以知其要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进一步说:“精神不进, 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精坏神去荣不可复收者”乃因“嗜欲无穷 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 。当然“荣泣卫除”必然“神去而病不愈” , 其结果无须说即“五脏阳以竭” 。由之则“津液充郭,其魄独居,精 孤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得与衣相保” 。治之以法则“开鬼门,精以 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以达到“精自生,形自胜,骨肉相保, 巨气乃平”的目标。 内经中调节人体的养生法则至深至臻,奥妙 仅曰“神转不回” ,回则逆乱而气血悖行,即失去生命的枢要(失其 机) 。这里的原则是“五行所胜”就是从, “五行所不胜”即是逆, 当然逆则死从则活。 脉要精微说: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 观五脏有余与不足,六腑强弱,形意盛衰。第一步是“脉者血之腑 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借款合同范本及法律风险提示
- 中学全体教职工大会校长:坚定不移走质量强校、内涵发展之路
- 2025秋开学典礼 校长引用电影《长安的荔枝》讲话:荔枝尚早,路正长远-在时光中奔跑,用行动送达自己的“长安”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康复治疗师职业发展报告
- 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次教职工会议校长走心讲话:我们想成为那样的老师……
- 小学数学全册教案设计案例
- 2018年小学一年级语文达标测试题
- 广西玉林市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学员管理与信息系统设计
- 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的进度控制与风险管理
- 2025年十八项核心制度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食堂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反诈防骗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砂石垫资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红十字应急救护创伤止血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入学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护工清洁护理培训
- 出租房屋安全管理办法
- 违法建筑用电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