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_第1页
《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_第2页
《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_第3页
《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_第4页
《论语治要》对现代人的启示(第一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論語治要對現代人的啟示(第一集) 蔡禮旭老師 2012/5/9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1-003-001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分享的是群書治 要當中的論語治要 。我們知道群書治要這一套書, 是唐太宗皇帝命魏徵大人負責,召集當時候的大儒一起編 的一套寶書,就唐朝以前的經、史、子,這三大部分的經 典,把它彙集起來,然後從一萬四千多部書當中,挑出六 十五部,八萬九千多卷當中,挑出六十五卷,可以說是唐 朝以前,經、史、子的精髓所在。 為什麼會下令編這套書?緣起與太宗皇帝他愛民有關。 他當上皇帝之後,希望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一份愛 心也感動這些大臣殫精竭慮、盡心盡力編這一套書。而可 貴的是,太宗皇帝他有自知之明,能懂得自知的人是有智 慧的。他知道自己十六歲陪父親一起打仗,當時隋朝滅了, 整個天下亂了,之後跟著父親平定天下,建立唐朝,後來 他自己當上皇帝。他十幾歲就開始打仗,看的書比較少, 治天下靠的是這些經典的智慧、教誨,他知道自己缺乏的 地方,趕緊編了這套書。而且編好之後,自己手不釋卷, 只要有時間,趕緊學習、趕緊深入,所以手不釋卷也來自 於他那一份真的愛民的心。 所以我們學習、工作能夠精進不懈,最重要的根本動 力還是來自於利人的心、慈悲的心。就像我們在學校任教, 我們真愛孩子,會思考到自己的智慧、德行、經驗都不足, 要主動的深入經典,主動的去跟有經驗的老師討教,不可 耽誤了學生。我們自己早一天有智慧,我們的學生就早一 天受益。所以慈悲、仁愛是根本動力。有了這一份愛心, 很多好的方法就會出來,所謂至誠感通。讀書人也講到, 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 ,有一顆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退縮, 都堅持要去利益學生、利益他人的這一份悲心, 方有萬變 不窮之妙用 ,很多靈感、很多好方法就會出來了。 這一套書的緣起,我們了解到了。而群書治要 , 群書 ,唐朝以前這些經、史、子的精華;治是指政 治;要是最精要的部分,把它節取出來。政治,一般 是指治國;廣義來講,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都屬於政 治。從家庭來看,在古代都是大家庭,少則一、兩百人, 多則還有超過千人的家族。要管理這麼大的家族,沒有整 個家規、家道、家學,那是管不好的。 為什麼家齊而後國治?他在家裡面就鍛鍊了做人、做 事的這些能力,歷鍊出來了。所以他在家可以愛護父母、 愛護兄弟,以至於所有的長輩、親族,進而他出社會就會 愛護老百姓。看到年長的就像自己父母;看到年齡相仿的, 就像看到自己兄弟姐妹一樣;看到年輕的,就好像自己家 族裡面的晚輩一樣。所以這一套書不只是治國的寶典,同 3 時我們珍愛我們的下一代,這一套書也是齊家的寶典。 太宗皇帝下令編的時候,他是彙集了經、史、子當中 最精闢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誨,修、齊、治、 平的教誨都收集在裡面。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欲齊 其家者,先修其身 。所以大學裡面講, 自天子以至 於庶人 ,我們看, 天子他是治理整個天下、整個國家, 庶人他要有自己好的事業,還有他要照顧好家庭,齊 家,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都要從修身,有真實的德行為 基礎。所以我們強調, 群書治要是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的寶典。 有時候我們在聽課的時候說, 治國,反正我又不是國 家領導人,這事跟我沒關係 ;還有,比方人家在談夫妻相 處, 我又還沒結婚,這個跟我沒關係 ;人家在談如何教 導學生、教導孩子, 我又不是老師,我也還沒成家,這個 跟我沒關係 。 其實一個人的學習收穫,跟他的心量是成正比的。他 假如體會得到現在世間人很可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為 什麼有這麼多的煩惱?因為倫理道德教育斷了幾代人,大 家不明理,所以很迷惑、很痛苦,很努力,但沒有好結果。 假如我們能體恤到各行各業,以至於每個年齡層的人的苦, 你聽什麼都會非常專注,因為你很可能遇到這些人。你把 它吸收起來,很可能你的一段話就救了一個人的人生都說 不定。我們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這樣的事情很多。 我記得我在秦皇島,這是在二四年的事情。當時 我們到的時候,下了秦皇島第一場雪。後來五天課程完了, 我們要離開,當下有一個女士,她就過來了,她非常激動, 說她五天以前是已經打算要自殺,但是五天以後,她了解 到她是為人子,不可以輕生,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最大的悲 痛;她也知道人生的價值在哪裡,她把自殺的念頭放下了。 包含曾經有個男士跟我們講,本來要做出對不起太太的事 情,打算跟太太離婚,但是懸崖勒馬,聽完之後,自己良 心發現,他給我們講到說,真的那一步就要跨下去,可能 就造成終生的遺憾。所以可以感受得到,現在大眾對於倫 理道德需要的急迫性,跟救火差不多。 我們很冷靜的看,現在自殺率這麼高,而且自殺年齡 愈來愈低,等於是說,現在人他的生活愈來愈不幸福、愈 來愈痛苦。可是很奇怪,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努力、辛苦, 怎麼結果是愈來愈痛苦?所以努力有結果,但不一定會有 好的結果,可能他努力的方向錯了。人生真正正確的方向 在哪?真正幸福在哪?真正的意義、價值在哪?這些問題, 我們以前沒有學經典都想不明白,有聖賢指路就豁然開朗 了。所以用一顆感同身受的心,來感受現在人的苦,你學 什麼都會用心去吸收。 5 我們剛剛講到的,現在人很努力,結果反而愈來愈笑 不出來。科學家說到,一個人一、二歲的時候,一天平均 笑一百八十次;長大以後,平均一天才笑七次。你看我們 小的時候都很想快快長大,假如快快長大就會變得笑不出 來,你要不要長大?那我們還是保存一個天真赤子之心比 較好。 我們看現在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世界衛生組織(WHO) 公布說到,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第一是愛滋病,第 二是癌症,第三是憂鬱症。憂鬱症在三十年前你聽過嗎? 現在比例很高。種種現象,人的身體出問題了,癌症這麼 多;人的精神出問題了,心靈也出問題了,憂鬱症這麼多, 離婚率這麼高。離過婚,本來相愛,最後的結果是分離, 那都是很痛苦的心靈的掙扎、煎熬。不只兩個人痛苦,誰 跟著痛苦?他的下一代。他最親的父母都不能夠和睦相處, 那都是他最愛的人,常常發生衝突,他在其中是最受傷、 最掙扎的。父母都是他的摯愛,他看了心裡很難過。我們 有同學說到,父母常吵架,很多夜裡都是躲在棉被裡哭, 也不知道啥時候才睡著。隔天起來,戰戰兢兢看什麼?看 暴風雨過了沒有,他去看父母還吵不吵。這一次就已經對 他的心靈是一種壓力、一種損傷,更何況假如常常發生, 對他的人格都是一種影響。 所以現在看到的這些種種現象,家很苦,人很苦,世 界、社會都有很多問題。一個孩子,他面對人生沒有辦法 解決的時候,他一定去找他爸爸、找他媽媽;一個社會, 甚至一個民族,它真的不知道怎麼解決當前的問題,它就 要去找它的老祖宗,它有智慧的聖賢、祖先。我們的祖先 各個都是聖賢,都是古聖先王,都是德行達到極點,又能 夠治理好整個天下。所以傳統文化叫內聖外王的學問,內 聖,成就了自己的明德;外王,就是為天下的好榜樣,然 後帶領天下人可以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談到這裡,我們想到了七零年代湯恩比教授講的一句 話, 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孔孟學說跟大乘佛 法 ,就是靠中華文化的教誨。這是一個英國的大歷史哲學 家講的,他對全世界的文化、歷史、宗教種種,都有深入 的了解,他能講出這樣的話,也是真正感覺到,二十一世 紀人類想要再生存下去不容易。而且他說出這樣的話,也 是一種悲憫,希望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趕緊能夠真正找到 一條出路、找到一條活路。 我們身為中華民族的兒女,聽到這句話,這是我們自 己民族的文化,它可以救二十一世紀。太宗皇帝有愛心, 愛人民。一千多年之後,我們剛好能夠學習到群書治要 , 那我們要有愛天下人的胸懷來學這套書。 學貴立志 ,要 為天下人的幸福來學習。怎麼樣利益天下人?經典都有教,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我們 7 個人、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團體、我們的國家,都能依照 經典教誨做出榜樣來,自然能夠利益到天下的人。 所以師長,人家初次見面請教他, 您是哪裡人?老 人家說,他是地球人。老人家的話當中含有深意。這個時 代的人,假如再不為整個地球母親、為天下著想,人類生 存都有問題。我們看現在面對的大自然問題都是全球性的, 溫室效應。溫室效應跟癌症有沒有關係?跟離婚率有沒有 關係?這是人的問題,溫室效應是大自然的問題,看起來 好像風馬牛不相干,可是從根本看,都是同樣的問題。根 本是什麼?人心。 這在群書治要裡面都有講,離婚了,不祥;孩子 不孝了,不祥;地震、火災、水災,不祥。這是結果,根 源在哪?所以中華文化它的智慧表現在哪?都把根本找到。 根本找到了就能對症下藥,從根本救起來,不是在枝末打 轉,甚至本末倒置,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隨著深入群書 治要這些教誨,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在尚 書裡面講, 作善,降之百祥 ,家和人樂、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就是因為人心善。這句話點出了所有問題的大 根大本,在人心。 作不善,降之百殃 ,這一句話就解決 了世界的問題。 我們進一步要思考,人心出了問題,怎麼把人心導到 善良、導到明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要靠教育、教 化,人心才能善良。 禮記學記裡面講的教學為先 , 講的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 ,你看多精闢的教誨。教育 的大根大本,把人的本善恢復,這是教育。 育在說文 解字裡面講, 養子使作善也 。 現在在學校裡面,上課的目的是什麼?變考高分、變 拿學歷了,偏離了教育的根本。他哪怕拿到博士、碩士, 讀了一、二十年的書,他連做人、連生活、連孝順都不懂。 所以西方功利社會重視知識,東方重視德行跟智慧。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真的需要反思。我們也是走了彎路 的一代。我們想一想,我們讀書讀了十幾年,記了什麼東 西?記的那些東西都是為了考試,考完就忘得差不多了。 可是我們最精華的十幾年,卻沒有學一輩子最重要的做人、 做事能力。我們偏離了老祖宗的教誨太久了! 那我們又要把根源找出來,為什麼會偏離老祖宗的教 誨?喪失民族自信心。覺得老祖宗這些教誨落伍了,西方 這些功利的價值觀好,船堅炮利好,法律好,那看得太淺 了。船堅炮利製造了多少世間的悲慘?老祖宗告訴我們, 多行不義必自斃 ,你怎麼可以去傷害別人來謀取自己的 利益? 為什麼全世界就剩我們這個民族五千年不衰?這不是 偶然的。為什麼?我們老祖宗是倫理道德起家,他不是船 堅炮利起家的。他強盛的時候,能幫助這個世界多少,他 9 盡心盡力。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前就是證明。唐朝,大唐 盛世的時候,多少國家來學習唐朝的教育、文化,無私的 奉獻。當時留學生住在朱雀街,日本、韓國的留學生回去, 從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朱雀街這個名稱他們還留著,可 見得唐朝那時候對他們的愛護,他們感動得多麼的深刻。 因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所以全世界剩我們這個民族的 文化還傳下來,那是祖宗的德蔭,可是傳到我們這一代, 我們要反思。 我曾經在祖國大陸跟大家分享的時候,我都會問他們, 我說你們是中國人嗎?大家說,是啊。我說,人要重 實質,不重形式。我們的血統是中國人的血統,請問血統 重要,還是思想重要?思想才影響、引領你的整個行為, 還有你的人生命運。所以湯恩比教授比我們中國人都了解 祖宗的智慧,我們比起他,很丟臉。 二六年,我們曾經到劍橋大學去參觀訪問。看到 劍橋大學漢學系的學生用孟子寫論文,用王維的詩詞 寫論文,講的一口流利的北京話,普通話,我們坐在底下 覺得很丟臉。感覺丟臉不是壞事,為什麼?知恥近乎勇 。 現在知道羞恥,才不會三十年後,是英國人站在台上,我 們中國人在底下聽課,那時候才覺得丟臉,來不及了。 我們從這些現象來反思,我們的老祖先重視的是倫理 道德,所以他的後代承傳五千年不衰。可是我們近代被船 堅炮利打了,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所以信心喪失了。 我們現在聽起來, 對,別人信心喪失了。 請問我們信心 喪失了沒有?我自己回想起來也很丟臉。成長過程當中, 感覺好像會幾句英文就高人一等,好像特別有水平,講兩 句話得要插幾個英文。那是媚外 ,自己的文化不了解, 都覺得外國的東西比較高。 我第一次來馬來西亞,有一幕讓我非常感動。第一次 是二四年底,來到我們大馬,跟當地的華人同胞,在 當地叫同道,同道中人,一起來交流,而且是在陳氏宗祠。 陳氏就是大舜(舜王)的後代。所以我們在那裡一起交流, 是舜王的保佑。當時在下課的時候,剛好有在座的朋友陪 著我們一起在談話,因為有一些人彼此還不認識,就交換 名片。結果其中有一位也是活動主要負責的人、出力的人, 他拿到對方的名片,前後翻了一下,翻完之後跟他講, 你 沒有中文名字嗎?我當時聽了很感動,我們是華人,給 人的名片沒有華文,那是忘本了。 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不夠冷靜,外國的月亮比較 圓,請問,我們學到的是外國的什麼?整個西方社會,它 長久以來是政教合一,它政治跟宗教是密不可分。所以它 整個政治,包含人民的教化,跟宗教經典是息息相關的。 西方的優質文化在它的宗教經典當中,強調博愛 ,跟孔 子的仁愛是一樣的道理。可是這兩、三百年工業革命 11 之後,人們不斷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西方還有個說法, 有沒有上帝的存在?有這個說法,代表它的整個宗教 教誨慢慢的被忽略了,甚至於宗教經典連大學都不讀了。 所以人心亂,亂在哪裡?亂在西方不學宗教經典,東方不 學聖賢老祖宗的教誨,這是大亂的根源。他不學了,他學 到什麼?學到自私自利,學到競爭,學到縱欲,他的整個 價值觀是偏頗的。 所以偏就偏在跟誰學學錯了,怎麼跟功利主義學? 那是魔,不是聖賢,所以把現在的人引導到這麼痛苦的方 向去了。所以人要有智慧,不可以跟錯人。一個國家領導 人跟錯人、跟錯思想觀念,貽誤的是全國的人民。 建國君 民,教學為先 ,教什麼?跟誰學?這是最重要的重點。 你說我們在學校裡面讀師範學院,有一些教育理論是 拿狗做實驗、拿貓做實驗、拿老鼠做實驗的結果,拿來教 誰?教人。這些理論我們都學過,奇怪了,我們怎麼都沒 有判斷的能力?因為我們沒有抓到根本。根本是什麼?剛 剛講過的, 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 ,心是根本。 今天拿狗、貓做實驗,證明什麼?證明牠有欲望。假 如我們拿狗、貓的實驗來教人,那就是不斷的增長他的欲 望。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一、兩代的人欲望特別重?你不 能怪這些孩子,你教導他們是用欲望的理論,狗跟貓牠就 是要吃,牠就是有那些欲望,你用這些理論去教人,就是 把標準定在狗跟貓。難怪現在很多人搖頭,現在孩子怎麼 連做人都不懂,花父母的血汗錢一點都不心痛。甚至於很 多行為,縱欲去傷害別人,甚至傷害自己的親生骨肉,他 都不覺得不對。現在全世界一年墮胎五千萬,很大的比例 都是少女,十幾歲。 大家可以知道,跟錯了人、跟錯了思想觀念,天下大 亂。功利主義把什麼當做人生的追求?利跟欲。利是自私 自利,欲望是什麼?欲望是深淵。好色、好吃,結果墮胎 這麼嚴重,結果整個大自然都被我們吃垮了,不能平衡。 森林一直在砍伐,為什麼?要吃肉。吃這麼多肉,得要飼 養,森林都砍掉了,緊接著溫室效應愈來愈嚴重。牽一髮 而動全身。還是人心問題,利欲就是人心偏頗了。 剛剛講到的家庭衝突、身體的問題,不就這兩個字病 根就找完了,哪有很複雜?成語說利欲薰心 ,利欲薰心 以後,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他變欲望的奴隸。這個時 代說自由、平等、博愛,什麼是自由?現在人哪有自由, 全部都被利欲控制住了,甚至於為了滿足自己的利欲去傷 害別人,那哪叫自由,那叫亂來。 兩千多年前,孟子在開頭梁惠王篇就講, 上下交 征利,而國危矣 。可是大家注意,現在幼兒園就教競爭。 論語裡面你找不到一個爭 。 論語說, 君子無所 爭 。一爭,心就壞了。人心一壞,哪有家庭沒有問題、社 13 會沒有問題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他是射箭的時 候,大家比比看,自己在技藝方面有沒有更成熟、更提升? 當然射箭最重要的,在鍛鍊自己的穩定、定力、專注,那 還是在修養心性。射箭完,當然有高下,誰射得比較好, 也沒爭, 承讓,承讓 ,請人家喝杯酒,不敢有爭,或者 是傲慢的態度。 剛剛跟大家講的這些,都不離群書治要 ,都不離 論語治要 。我們今天是跟大家來一起交流群書治要 當中,第九卷論語治要的部分。一想到論語 ,不知 道大家腦海裡浮現哪一句話?大家應該熟悉一句話,叫 半部論語治天下 。大家相信嗎?我們剛剛講,要找根本。 人心是根本,德是根本,信心是根本。我們聽到這句話, 半部論語治天下, 真的嗎?臉上還裝得像真的一樣,內 心裡面在那裡, 真的嗎?兩千多年前的還管用嗎?你沒 有信心,你就沒有真誠、恭敬去深入、去領受。一分誠敬 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當然,不是強迫大家 相信,你慢慢去深入、去理解,你就真正有信心。 我們剛剛講的,社會的動亂在以利欲為人生的追求。 我們一句話就把這個問題全部解答完,孔子講的, 君子喻 於義,小人喻於利 。這一句話孔子不就告訴我們,你到底 要培養君子還是小人?你培養的是君子,他在家是孝子, 他在社會是忠臣,他當官是父母官,他明瞭人生的道義, 他有情義,他有恩義。那他有什麼問題?教出來的都是君 子,天下不就安定了嗎?安不安定,看有沒有真的人才、 真的孝子賢孫。可是我們現在從幼兒園就教他競爭,沒教 他道義。 大家要注意, 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 。你要 教他自私自利,一天就夠了,就好像一滴墨汁滴到清水裡 面,你要再把這個墨汁清出來,要花百倍跟千倍的時間。 我們也不說別人,就說我們自己就好了,我們小時候受功 利主義影響,現在要念念為人想,容不容易?好像要我們 的命,要很勉強。染,污染了。 易經為什麼說蒙以養 正,聖功也?就是讓他這顆善心、孝心,這種天性,終 生不受污染。這是老祖宗的教育,讓父子有親的天性終生 保持;再由對父母這種天性的愛、這一份孝,延伸到對一 切人的愛。教育不是很複雜,從根本教起。 半部論語治天下 ,真的,你再看看現在的世界,一 句論語的教誨就治天下了。 小人喻於利 ,我們用競爭、 用自私自利教孩子,他可能會傷透父母的心。為什麼?他 要爭利。兄弟、父子上法庭爭財產,這已經不是新聞了。 所以愚人不會敗家,他還敗不了家,愚人敗不了國;但小 人敗得了家,也敗得了國,因為他腦子轉得很快,只要能 夠利益自己,他會使出渾身解數。 喻於義就是以道義為人生的指導、為人生的追求; 15 喻於利就是以利欲為人生的追求。我們現在看到所有 呈現出來的亂象,就是追求利欲的結果。人一縱欲,現在 身體一塌糊塗,他跟上天作對。晚上狂歡、不睡覺,整個 日夜顛倒,又放縱欲望,貪色、貪這些玩樂,所以現在壽 終正寢的人太少了,很多一、二十歲就有慢性病。 我們剛剛也講到,信心是根源。現在人他受這些功利 的思想這麼久的時間,你要一下把他導回來,不容易。 十 年樹木,百年樹人 。我們這一代學古聖先賢教誨,要效法 孔老夫子,盡這一生要承傳道統。文化道統不傳,我們中 華民族的兒女,從最悠久的民族、最有歷史智慧的民族, 變成如此短視的民族。從這裡我們就看到,文化不傳,這 個民族沒有未來。 現在是谷底了, 士不可以不弘毅 ,我們縱使損生命, 都要把它承傳下去。實實在在講,我們不會有生命危險。 以前的人有生命危險都在所不辭, 殺身成仁,捨身取義 。 文化的復興、承傳,得要靠幾代人鍥而不捨的一種努力, 尤其是要自己做出榜樣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幾代人 的堅持,而且要做出榜樣來,才能讓人再恢復信心。 在二五年十月份,我們在安徽廬江成立了廬江文 化教育中心,那是師長老人家的故鄉。老人家為什麼在故 鄉創辦學校?就是因為參加了十幾次的世界和平會議,把 老祖宗五倫、八德這些教誨,真正能安定社會的理論方法, 都跟全世界致力於倫理道德、和平工作的這些專家,奉獻 給他們,和盤托出告訴他們。演講過後,這些專家說: 你講得很好,可是這是理想,做不到。 老人家感覺到, 現在最嚴重的危機,信心危機。他都不相信,他怎麼可能 去深入,進而去落實它。所以廬江教育中心是被聯合國的 專家逼出來的,針對四萬八千老百姓,做全民教育,主要 以一本弟子規來學習。 我們感受到確實人性本善,幾個月的時間,我們看到 計程車司機,晚上都會打一桶溫泉水回去給他父母泡腳, 孝心被喚醒。離婚率大大下降,我們在那幾年,沒聽過哪 一對夫妻離婚。因為人他有本善,夫妻的道義一講,他那 個正念提起來了。在一般的都市裡面,離婚率都是這樣上 去的,怎麼可能會突然降這麼低?所以老祖宗這些教誨, 在現代都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這就是證明。離婚率下降了, 犯罪率大大下降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更要期許自己做 出來,成為身邊親朋好友、有緣人對傳統文化的信心。 論語治要也是精選論語當中,修齊治平這些 精闢的經句。我們看到第一句, 學而第一裡面的第一句, 大家相不相信,這一句就把所有社會問題都解決了?我剛 剛已經舉了一個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現在第一句 還是能把所有世界的問題解決。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第一句: 17 【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 我們剛剛一直在強調根本在哪裡。 【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與。 】 這一句的全文其實是有提到,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 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接 著才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 與 。這是截取,截了精華。應該大部分讀書人對這些經句 都很熟,截取的是後面的結論。我們看到整句裡面,一開 頭說, 有子曰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有若。當然,他們 講出來的話也是述而不作 ,都是根據夫子給他們的教誨, 再來教化大眾。 孔子學習,有八個字非常重要。孔子之所以能成為 至聖 ,是因為他也是古聖先賢的好學生。要成為一個好 老師,一定要先做一個好學生。他學得好,他才能教導學 生如何契入聖賢的境界;他自己不好好學,他就不可能教 得出來。夫子說到,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他所傳述 的都不是自己的創作,都是根據古聖先賢教誨承傳下來的。 包含所有的發揮,都是依據經典、古聖先賢教誨,跟當時 的一些生活,做一個延伸,絕對不離開經典。 這一點,夫子在孝經 ,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夫子的 述而不作 。大家看孝經裡面,天子章第二, 愛親 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最後說甫刑云 , 甫刑是書經 ,闡述了一段話,最後把經句引出來, 這講話都是有理有據的,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 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最 後結論,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而且 這也提醒我們,真正開悟的聖哲人,都是述而不作。假如 某人說, 這是我體悟的,這是我獨特發明的理論 ,那是 他個人的見解,不一定跟真理相應。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一些所謂專家,他二十年前講的 理論,二十年後他說, 我以前講錯了,我現在講的是對的, 你們照我現在講的去教孩子好了。 誰又能證明他現在講的 是對的?對不對?真正契入真理的人,他絕對不會說那 是我發明的 。其實我們看禮記學記 ,預防法、觀摩 法、漸進法,在禮記裡面早講了。可是現在有那些專 家說, 觀摩法是我發明的。 你不能怪他,他沒有讀過 禮記學記 ,不然他不敢講。世間好話,聖賢人都說盡 了,哪還說我們新發明什麼東西? 而且沒有這一份謙卑、受教的心,也不可能契入真理, 都是順著自己怎麼想怎麼對。一個人的人生經驗是很有限 的,而且一個人他假如沒有讀這些經典跟歷史,他的視野 怎麼打開?以他個人的這些幾十年人生歲月的角度,能夠 看到通達的真理,方方面面嗎?甚至這個通是通什麼? 通性德,通明德。他要通了明德,他一切言行,都離不開 19 他的明德。那要是真正契入的人才是這樣,他沒有契入明 德,他一言一行還是他個人的看法。 孔子這些話對我們太重要了,他也提醒我們,不是跟 某某人走,跟什麼?跟真理走,跟經典走。現在世界各國 都有跟很多根本就是邪知邪見的人走,那些縱欲、很多學 派很亂的,一大堆人跟著走,邪教也一大堆人跟著走,那 都沒有經典依據。 曾經有一個人練了邪教,傷了父母的心,全家都很痛 苦。剛好來學習弟子規 ,三天以後,痛哭流涕在台上, 說:我假如先學孝道,先學弟子規 ,我就不會做那麼 多傷害父母的事情。 這位女士,也是在喚醒我們的使命感, 假如有更多人把經典弘揚開來,這些人人生的災禍就能夠 化掉了。因為經典像智慧的寶劍,能斬斷這些邪知邪見。 孔子說他述而不作 ,謙卑、誠敬去學;信而好古 ,沒有懷疑經典,沒有懷疑古聖先賢。不傲慢、不有成見、 不懷疑,至誠恭敬,這才具備學習的一個正確態度。 有子 曰 ,這也都是順著古聖先賢,還有夫子的教誨講出來的。 孟子有講到, 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孝、悌兩個字, 就是堯舜跟古聖先賢教育的核心、精髓所在。甚至於可以 說,他們所有的教誨都離不開孝、悌這兩個字的精神。 這一句經文裡面講,他有孝悌,他就不會犯上,在家 不會對父母無禮,在單位不會對領導無禮。 不好犯上而好 作亂者,未之有也 ,他對父母、對長者、領導很恭敬,不 會冒犯,更不可能會作亂。不犯上,家就齊了,國家就安 定了;不作亂,這個國就不會出問題,天下也不會亂。所 以這兩句話不就說,只要這個人的心地有孝悌的修養,他 會齊家,他會治國,他出社會會是忠臣,這些亂象就沒有 了。這一句是法藥,這一句教誨可以治現在家庭跟社會的 病。 我們說,人心是根本,而人心要透過教化,它才有道 德。我們繼續往根本講,德的本是什麼?孔子在孝經 點出來了, 夫孝,德之本也 ,找到根本了。孝是根本, 孝悌是德行的大根大本。俗話又講, 百善孝為先 。這句 話有兩層意思,首先,所有的德行、善行,孝是第一,而 且它也是根本;第二個意思,這個根(德行的根)能穩固 了,其他的德就像枝葉、花果一樣都會茂盛。根深蒂固, 一定是枝繁葉茂。 我們從事教育的要冷靜,好多各個國家的書本裡面, 沒有不強調德的,甚至於每個月、每個禮拜都有固定的德 目,你這個禮拜要落實的德目是什麼,勤儉、友愛,這些 德目。可是很多的書本裡面沒有孝道。既然強調德 ,居 然連德的根本都沒有被編入教科書,顯然這不是真正明白 德行的人編出來的書。假如說中華民族用一個字代表它的 文化,就是這個孝字。 21 百善孝為先還有一層意思是,孝心開,百善接著 開。這一點,我們從弟子規的入則孝可以去感悟 到。我們看八德有兩個說法,合起來十二個德目:孝 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人與人相處一種德行 的流露,也是人與人相處的一個準繩。一個人先跟誰相處? 先跟父母。那所有人與人相處的德行,不都在跟父母相處 當中建立起來的嗎? 我們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大家看這十 二個字,再跟所有的社會亂象一結合,所有的亂象都是缺 這十二個德目造成的。所以要解決問題並不複雜,就是恢 復這些德行,問題就沒了。 我們看現在黑心食品,搞得大家人心惶惶,買東西都 很害怕, 這個哪裡出來的?人有信,怎麼會做這個事? 人有仁愛心,怎麼會做這種事情?離婚率這麼高,為了利 欲,沒有道義。義有了、禮有了,有禮義,怎麼會做這種 事?現在貪污現象很嚴重,有廉恥,怎麼會幹這個事?有 孝悌,怎麼會忤逆父母?怎麼會兄弟衝突? 這十二個德目,我們再回到根上來看,孝。一個有孝 心的人,一定友愛兄弟,因為他設身處地為父母想,他知 道父母最高興的事就是兄弟團結,安父母的心。你看,有 傳統文化薰習的大哥、大姐真不一樣,時時都是要減輕父 母的擔憂、辛勞,自己能多照顧弟妹,都是不辭勞苦的。 當然,這樣的大哥、大姐都有後福,他們年紀大了,弟弟、 妹妹也會孝敬他們,長兄如父,為他們的成長奉獻非常多 的心血。所以有孝一定有悌。 弟子規也點出來了, 兄 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 接著,忠,忠是盡心盡力。首先,為父母的事要盡心 盡力,所以親所好,力為具 ,他的忠,首先是對父母的 忠。他這一種德行,一接觸其他的人,這個忠心也出來了, 忠於兄弟、忠於國家、忠於團體、忠於另一半,都從這裡 很自然的提起來。 在祖國大陸這幾年,政府非常重視倫理道德的學習、 復興,都有兩年舉辦一次道德模範的評選。這非常難得, 樹立榜樣。其中有一個女士她非常守誠信,她叫武秀君。 她的先生去世了,先生一輩子特別重誠信,但突然離開世 間,還欠了一大筆債務,那是她先生欠的。可是這位女士 很有誠信,也很有情義,她說:我先生生前最重視誠信, 我不希望他走了以後,有人罵他沒誠信。 她講的是比喻, 就好像是戳她先生的脊梁骨一樣。誠信是她先生的骨氣、 風骨,她不能在他離開之後,讓世間的人來誤會、來批評 她的先生,她不願意,她把這個債務扛起來。真的是日夜 操勞,就為了圓滿先生的誠信,這真是事死者,如事生 。 有一天,她兒子的學校打電話來,說孩子在醫院。她 23 就很緊張,趕快去了解一下。後來事情是,她的兒子看她 這麼辛苦為父親還債,所以每天給他的飯錢,他就一直省、 一直省,都沒怎麼吃飯,最後就餓到昏倒。結果母親到醫 院的時候,你看小孩子那種孝、那種忠,手上握著兩百多 塊的人民幣存摺,看到他媽媽說:媽媽,妳趕快拿去給 父親還錢。 寧可自己餓到昏倒,都想著要盡這一份孝心。 所以從這個孩子的事例,我們就知道,忠都是從孝出來的。 結果這個孩子的行為讓先生的父母,還有自己的父母, 這兩邊的親戚都為之動容,都一起來協助她的事業,然後 把債給還了。她兒子的孝心感動了所有的親人。還有很多 政府單位、企業,都是聽到了她的誠信,不給別人做,一 定給她做。信用是人生第二生命。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 立 ,這一句也在論語治要裡面。 剛剛是說忠,再來,信。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交 代的事情,不敢懶惰,趕緊去做好。這都是不能失信於父 母。 禮, 父母呼,應勿緩 , 父母教,須敬聽 ,這都是 禮, 出必告,反必面 。 義,你看古人, 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都離開了, 那種感念、緬懷沒有絲毫減少,你看人的情義,厚到這種 程度。 廉,任何東西不佔為己有,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 親心傷 。 恥, 德有傷,貽親羞 ,他的羞恥心就是不敢用自己 的行為去侮辱到自己的父母。小時候我們最怕聽到人家批 評真沒家教的人 ,就覺得無地自容,連父母都受到侮辱。 仁,兩個人,設身處地, 冬則溫,夏則凊 ,這不就 體恤備至嗎? 愛, 親有疾,藥先嘗 ,體恤得很細微。像漢文帝, 照顧母親三年, 晝夜侍,不離床 。 和,時時都是很柔軟、很和氣的。從哪裡鍛鍊出來?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 的人,要勸人勸到最後都是吵架,動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